新教材人教版《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1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ppt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氮气
1、氮元素的存在及单质的物理性质
存 游离态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在 化合态形式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及有机物中
物 理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性 难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0.02体积的氮气。
思考题
1、1molMg在足量的氮气、空气、纯氧气、二
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 的固体质量由大到小的 排列次序是_二__氧__化__碳__>__氧__气___>_空__气__>__氮__气_____.
点燃
2Mg + O2 →2MgO
点燃
3Mg + N2 → Mg3N2
(40g) (100/3g)
2Mg + CO2 →点燃2MgO +C (46g)
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工业上怎样制取氮气?利用氮气的什么性质?
空气
液化
先气化 液态空气
氮气 b.p -195.8℃
后气化
氧气 b.p -183℃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氮的固定------把大气中的游离态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 1生物固氮
豆科作物根瘤中的固氮菌常温下将空气中的氮 气转化为硝酸盐。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件1

提示 SO2+Ca(OH)2===CaSO3+H2O, 2CaSO3+O2+4H2O===2CaSO4·2H2O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三、酸雨及防治
【相关链接】
常见的环境污染
三、酸雨及防治
(2)下列措施中,可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的是__C__(填字母)。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解析 减少酸雨的产生需减少SO2的排放,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如煤的气化 和液化),燃料脱硫、固硫,开发不含硫的新能源(如氢能、核能等),都是有 力措施。因此①③⑤正确。
二、硝酸的性质
3.硝酸的不稳定性
(1)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光照或△ 4HNO3========
4NO2↑+
O2↑+2H2O 。
(2)长期存放的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其分解生成的 NO2 溶于硝酸中;实验室
常将浓硝酸保存在 棕色 试剂瓶中,并放在 阴凉 处。
二、硝酸的性质
【判断正误】
(1)硝酸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要注意防护和通风( √ ) (2)稀硝酸可溶解Fe(OH)2生成Fe(NO3)2和水( × ) (3)碳、铜与浓硝酸反应时,浓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 ) (4)浓硝酸、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它们都能使铁、铝钝化( × ) (5)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体积比为1∶3的混合物,其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三、酸雨及防治
【相关链接】
常见的环境污染
三、酸雨及防治
(2)下列措施中,可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的是__C__(填字母)。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解析 减少酸雨的产生需减少SO2的排放,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如煤的气化 和液化),燃料脱硫、固硫,开发不含硫的新能源(如氢能、核能等),都是有 力措施。因此①③⑤正确。
二、硝酸的性质
3.硝酸的不稳定性
(1)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光照或△ 4HNO3========
4NO2↑+
O2↑+2H2O 。
(2)长期存放的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其分解生成的 NO2 溶于硝酸中;实验室
常将浓硝酸保存在 棕色 试剂瓶中,并放在 阴凉 处。
二、硝酸的性质
【判断正误】
(1)硝酸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要注意防护和通风( √ ) (2)稀硝酸可溶解Fe(OH)2生成Fe(NO3)2和水( × ) (3)碳、铜与浓硝酸反应时,浓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 ) (4)浓硝酸、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它们都能使铁、铝钝化( × ) (5)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体积比为1∶3的混合物,其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史《氮及其化合物》PPT教研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史《氮及其化合物》PPT教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5c63d0f12d2af90342e684.png)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化学 史《氮 及其化 合物》P PT教研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化学 史《氮 及其化 合物》P PT教研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②催化转化法——汽车尾气的处理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 05 N2 )或 NOx 与 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 06 N2 和 07 CO2)。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化学 史《氮 及其化 合物》P PT教研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2.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NOx 对人体、环境的影响 ① 01 光化学烟雾 ;② 02 酸雨 ;③NO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 03 中毒。 (2)常见的 NOx 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工业尾气中 NOx 的处理 2NO2+2NaOH=== 04 NaNO2+NaNO3+H2O 、 NO2+NO+2NaOH===2NaNO2+H2O
大气污染物之一
之一
与水反应 与氧气反应
不反应
13 _2_N__O__+__O_2_=_=_=__2_N_O__2
12 3NO2+H2O=== 2HNO3+NO
不反应
注意 收集方法:NO 采用排水法,NO2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化学 史《氮 及其化 合物》P PT教研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第16讲 氮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故知重温
一、氮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氮的固定
2.氮气(N2)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01 难 溶于水,熔
点、沸点很低。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化学 史《氮 及其化 合物》P PT教研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②催化转化法——汽车尾气的处理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 05 N2 )或 NOx 与 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 06 N2 和 07 CO2)。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化学 史《氮 及其化 合物》P PT教研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2.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NOx 对人体、环境的影响 ① 01 光化学烟雾 ;② 02 酸雨 ;③NO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 03 中毒。 (2)常见的 NOx 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工业尾气中 NOx 的处理 2NO2+2NaOH=== 04 NaNO2+NaNO3+H2O 、 NO2+NO+2NaOH===2NaNO2+H2O
大气污染物之一
之一
与水反应 与氧气反应
不反应
13 _2_N__O__+__O_2_=_=_=__2_N_O__2
12 3NO2+H2O=== 2HNO3+NO
不反应
注意 收集方法:NO 采用排水法,NO2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化学 史《氮 及其化 合物》P PT教研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第16讲 氮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故知重温
一、氮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氮的固定
2.氮气(N2)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01 难 溶于水,熔
点、沸点很低。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一、氮与氮的固定
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A族,最外电子层 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 易失去5个电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 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一)氮气
1、结构特点: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 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 质很稳定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约占空气体积的78%, 难溶于水
现象:烧杯里的液体经玻璃管喷入烧瓶,形如喷泉,溶液变成红色
原因:挤压胶头滴管,滴管里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氨溶于 其中,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 下方烧杯里的水被压入烧瓶;氨几乎全部溶于水中, 使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烧杯里的水(含酚酞)在 大气压作用下被迅速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由于氨 水显碱性,导致酚酞溶于显红色
注:喷泉实验 (1)形成原理: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
(2)产生压强差的原理:
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 反应),使容器内压强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 的作用下,外部液体快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 管喷出,形成喷泉
(3)常见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与试剂
气体
HCl
NH3
CO2、SO2 NO2+O2
3、检验:
加碱→加热→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蘸浓盐酸的玻璃棒有白烟
(三)氨气的制备
1、工业:N2+3H2
2NH 催化剂
高温高压
3
2、实验室:
(1)原理及装置图:
①固态铵盐+固态碱 氨气: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②加热浓氨水:
③NH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因此,常用 此性质检验氨气
一、氮与氮的固定
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A族,最外电子层 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 易失去5个电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 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一)氮气
1、结构特点: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 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 质很稳定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约占空气体积的78%, 难溶于水
现象:烧杯里的液体经玻璃管喷入烧瓶,形如喷泉,溶液变成红色
原因:挤压胶头滴管,滴管里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氨溶于 其中,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 下方烧杯里的水被压入烧瓶;氨几乎全部溶于水中, 使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烧杯里的水(含酚酞)在 大气压作用下被迅速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由于氨 水显碱性,导致酚酞溶于显红色
注:喷泉实验 (1)形成原理: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
(2)产生压强差的原理:
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 反应),使容器内压强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 的作用下,外部液体快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 管喷出,形成喷泉
(3)常见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与试剂
气体
HCl
NH3
CO2、SO2 NO2+O2
3、检验:
加碱→加热→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蘸浓盐酸的玻璃棒有白烟
(三)氨气的制备
1、工业:N2+3H2
2NH 催化剂
高温高压
3
2、实验室:
(1)原理及装置图:
①固态铵盐+固态碱 氨气: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②加热浓氨水:
③NH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因此,常用 此性质检验氨气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氮和氮的氧化物)高一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学过程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现有V 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 mol NO2和m mol 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 mo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3-)∶c(NO2-)=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______ 。 ③用含n和m的代数式表示所得溶液中和浓度的比值c(NO3-)∶c(NO2-)=________。
课堂练习
典例6.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物质。
(1)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可简单表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雨的pH________(填“>”、“<”或“=”)5.6。 ②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③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 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 ,还原剂是_______。
素养目标
1.通过从结构分析氮和氮氧化物的性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2.通过对氮的氧化物的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情境引入
据说在新疆与青海两省区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人畜进入后,经 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 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为什么魔鬼谷牧草旺盛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氮及其化合物》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PPT课件(第1课时)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知识梳理
1.氮——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1)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 族Ⅴ,A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
碳元弱素 ,硝酸的酸强性比磷酸 。
强
(2)氮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个5电子,氮原子很难 与其共他用原电子子相对互结合构成物质。
得电失子形成离子键,一般通过
(3)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解析 氮的固定是指把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123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3.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转 化为含氮的化合物,有的转化发生在含氮的化合物之间。下列过程中,以游离 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含氮的化合物的是 A.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形成酸雨
②对人类有害的有: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会造成大气污染等;工厂 废液、生活废水中的氮元素对水体造成污染。
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
跟踪强化 1.下列关于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任何物质在氮气中都不能燃烧
B.氮气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
D.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①游离态:主要以
氮分的子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②化合态:部分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 中。
中;部分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
蛋白质
硝酸盐和铵盐
,比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
2.氮气
(1)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 共价三键(N≡N)
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
较多 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
发生化学反应。
稳,定通常情况下
很与难其他物质
解析 活泼金属钠、镁、铝可以在N2中燃烧。
知识梳理
1.氮——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1)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 族Ⅴ,A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
碳元弱素 ,硝酸的酸强性比磷酸 。
强
(2)氮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个5电子,氮原子很难 与其共他用原电子子相对互结合构成物质。
得电失子形成离子键,一般通过
(3)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解析 氮的固定是指把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123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3.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转 化为含氮的化合物,有的转化发生在含氮的化合物之间。下列过程中,以游离 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含氮的化合物的是 A.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形成酸雨
②对人类有害的有: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会造成大气污染等;工厂 废液、生活废水中的氮元素对水体造成污染。
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
跟踪强化 1.下列关于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任何物质在氮气中都不能燃烧
B.氮气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
D.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①游离态:主要以
氮分的子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②化合态:部分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 中。
中;部分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
蛋白质
硝酸盐和铵盐
,比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
2.氮气
(1)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 共价三键(N≡N)
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
较多 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
发生化学反应。
稳,定通常情况下
很与难其他物质
解析 活泼金属钠、镁、铝可以在N2中燃烧。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2氮及其化合物(共32张ppt)

一、氮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
熔点、沸点很低(m.p.−210℃ b.p.−196℃)
密度略小于空气(ρ=1.25g·L−1)
难溶于水(1:0.02)
“潜水病”知多少?
2、原子结构 +7 2 5 常见价态 −3 0 +1 +2 +3 +4 +5
3、单质分子 N2
电 子 式 ··N······N··
氮气能否助燃?
N2
+
3H2
高温 高压 催化剂
2NH3
N2 + O2 =放==电= 2NO 2NO + O2 ==== 2NO2 N2 + O2 =高==温= 2NO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有何变化规律? NH3____H2O____HF,HI____HBr____HCl____HF
氮气与氧气能否共存、会否反应? 放电之初无明显现象,后来变红棕色,why? 为何不写成N2 + O2 ==== 2NO2? 生活中N2与O2的化合反应会在哪里发生?
氮气与氧气能否共存、会否反应? 放电之初无明显现象,后来变红棕色,why?
二、氮氧化物
1、物理性质
NO 无色气体 难溶于水
NO2 红棕色气体
易液化、易溶于水
氮氧化物包括多种化合物,如N2O、NO、NO2、N2O4、N2O3和N2O5等。 除NO2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NO2及NO。因此 ,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气,主要为NO2和NO。 NO为无色气体,分子量30.01,熔点-163.6℃,沸点-151.5℃。溶于乙醇、 二硫化碳,难溶于水和硫酸。水中溶解度4.7%(20℃)?
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82NH3 + 3Cl2 ==== N2 + 6NHHC4lCl 冒白烟处即泄漏点。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
熔点、沸点很低(m.p.−210℃ b.p.−196℃)
密度略小于空气(ρ=1.25g·L−1)
难溶于水(1:0.02)
“潜水病”知多少?
2、原子结构 +7 2 5 常见价态 −3 0 +1 +2 +3 +4 +5
3、单质分子 N2
电 子 式 ··N······N··
氮气能否助燃?
N2
+
3H2
高温 高压 催化剂
2NH3
N2 + O2 =放==电= 2NO 2NO + O2 ==== 2NO2 N2 + O2 =高==温= 2NO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有何变化规律? NH3____H2O____HF,HI____HBr____HCl____HF
氮气与氧气能否共存、会否反应? 放电之初无明显现象,后来变红棕色,why? 为何不写成N2 + O2 ==== 2NO2? 生活中N2与O2的化合反应会在哪里发生?
氮气与氧气能否共存、会否反应? 放电之初无明显现象,后来变红棕色,why?
二、氮氧化物
1、物理性质
NO 无色气体 难溶于水
NO2 红棕色气体
易液化、易溶于水
氮氧化物包括多种化合物,如N2O、NO、NO2、N2O4、N2O3和N2O5等。 除NO2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NO2及NO。因此 ,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气,主要为NO2和NO。 NO为无色气体,分子量30.01,熔点-163.6℃,沸点-151.5℃。溶于乙醇、 二硫化碳,难溶于水和硫酸。水中溶解度4.7%(20℃)?
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82NH3 + 3Cl2 ==== N2 + 6NHHC4lCl 冒白烟处即泄漏点。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一)》最新公开课PPT课件

能力提升:2001年,专家从德国一家化肥厂生产的硫酸
铵中检出一种组成为N4H4(SO4)2的物质。经测定,该物质 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以SO42- 和N4H44+ 两种空间构型均 为正四面体的离子存在。N4H44+离子极易被植物的根系吸 收,但它遇到碱时,会生成一种形似白磷的N4分子,N4 分子不能被植物吸收。
非金属元素复习—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
【问题再现】 如图,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
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可能观察到哪些现象?
(现1)象Na:OH固体上有气泡产生;CuSO4溶液
(2)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酚酞试液
(3)浓盐酸处产生白烟;
(4)CuSO4溶液处生成蓝色沉淀
思 讨考 论: :为 还什可么以从Na哪OH些固物体质上出滴发加,浓通氨过水何可种以途生径成生NH成3?NH3?
(提示: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的角度考虑)
上述哪些方法用于工业合成氨以及实验室制备NH3?
【观察思考】下列涉及实验室制备氨气的装置正确是?
NH4Cl 固体
碱石灰
NH4HCO3 固体
NH4Cl、
氨气与氧气直接点燃可以吗?
拓展视野:“另一种汽车用清洁燃料——液氨”
宋心琦 《化学教学》2011年第1期
相比而言,液氨在不少方面比压缩氢优越,如可以用钢瓶储存,可
以在常压下液化,还可以用钢瓶、管道、储罐等多种方式运输等。其次,
氨是大规模生产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可广泛用于化肥、硝酸、合成纤
维(尼龙和耐纶)和热塑性塑料等工业中。从安全性看,一般情况下氨
【提示:NH3分子中N原子有孤对电子,能与某些具有空轨道 的阳离子(如Cu2+、Ag+ )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部分有特殊颜 色的配离子(如[Cu(NH3)4]2+深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喷泉的常见类型
方法
减小内压法
微山县第一中学
增大外压法
装置
减小烧瓶内气体压强, 增大锥形瓶内气体压
原理 形成压强差,产生喷 强,形成压强差,产生
泉现象
喷泉现象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喷泉实验【重点】 1.原理和装置 (1)氨气喷泉实验
微山县第一中学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微山县第一中学
3.常见产生喷泉实验的组合
气体 NH3
HCl
SO2、CO2、 NO2和
NO2、Cl2
O2
吸收 水或 水或氢氧 浓氢氧化钠 剂 盐酸 化钠溶液 溶液
水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一、氨 1.物理性质
微山县第一中学
颜色 状态
_无__色__ 气体
气味
_刺__激__性__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_小__于__ 空气
_极__易__溶于 水,1体积水 能溶解_7_0_0_ 体积的氨气
特性
易液 化
微山县第一中学
氨作为制冷剂,是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试分析它有什 么缺点? 提示:氨气易液化变为液体,且液氨变为气体时会吸收 大量的热。缺点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可以燃烧和 爆炸。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微山县第一中学
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
形成 原理
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 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 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
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微山县第一中学
(2)实验成功的关键——“三要” 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烧瓶和气体——要干。 ③烧瓶内的氨气——要满。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练习2.(2019·石家庄高一检测)
微山县第一中学
如图的装置中,干燥
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
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l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
B.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 C.HCl(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 D.C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反 应
发 生
气除体制干取的收一般验流程尾气
原 装 杂 燥集 满吸
理置
收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微山一中 杜培培
-4-
微山县第一中学
请同学们准备好:
练习本、笔记本、双色笔
本节课要求:1.画出简单的导图,构建本 节的知识网络。
2.认真听课,把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听 懂。及时记下新方程式。
微山县第一中学
练习1.“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哪些性质 ( ) ①还原性 ②极易溶于水 ③有碱性物质生成 ④氧 化性 ⑤氨易液化
√ A.①③⑤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或其 他形成压强差引发液体向容器中流动喷 射的操作。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新 教 材 人 教 版《氮 及其化 合物》 PPT课件 1 新 教 材 人 教 版《氮 及其化 合物》 PPT课件 1
-1-
-2-
知识网络
认
结构识
物 反
决
映
定
性质质
的 体
决
现
定
用途一
般
过 制取程
H2S S SO2/SO3 H2SO4 Na2SO4
位置
NH3 N2 NO/NO2 HNO3 NH4+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微山县第一中学
2.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中学阶段氨气是唯一碱性 气体,也是唯一能和酸反应生成盐的气体)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 现 璃管进入烧瓶,_形__ 象 _成__红__色__喷__泉__,_瓶__
_内__液__体__呈__红__色__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思考·讨论】
微山县第一中学
如何操作才能引发该喷泉实验? 提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焐热烧瓶,氨气受 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或用 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 气溶于水)
实 验 装 置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2 0 2 0 山东省 微山一 中网络 课堂高 一化学 必修二 5.2.2 氮及其 化合物 课件 (5 9张PPT)
微山县第一中学
操 打开止水夹,并挤压 作 胶头滴管的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