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史湘云,人物分析
史湘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史湘云人物性格分析

史湘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史湘云人物性格分析史湘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史湘云人物性格分析曹雪芹在“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各表风流的女子,而在这众多女子中,最有独特风格的,怕只有“好一派霁月光风”的史湘云了。
她既有活泼开朗、娇憨可爱、才思敏捷的女孩性情,又有傲世才高、洒脱风流、不卑不亢的名士风度。
曹雪芹塑造的史湘云,既不像林黛玉般孤僻自洁,又不同于薛宝钗的循规蹈矩,而是一个倾尽了作者全部心力塑造出的光彩照人的典型理想形象。
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可归纳为:心直口快、热情、乐天、才思敏捷、有英雄气概、平等待人、率直。
心直口快:从她与林、贾的几次吵架,从她在各种场合中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来。
热情:这一点可以从她“大说大笑”,从她教香菱做诗,从她在各种场合给人的印象中反映出来:“这社里要少了他,还有什么意思!”乐天:史湘云虽身世不幸,又处在比其他姐妹都不得自由的恶劣环境中。
但书中从未见她愁过。
她总天快快乐乐,兴致盎然,充满了生活情趣。
《红楼梦》原本是一部还泪的悲剧。
而史湘云留给读者的积极、乐观的印象是丝丝暖意和希望所在。
才思敏捷:这点是从他即席做海棠诗,和两次联诗体现出来的。
就诗才而言,湘之敏捷可以与钗之大气、黛之感伤媲美。
有英雄气概:从几次对不公事件的反应看出来,她的诗词和言行也有所体现。
平等待人:这一点是从吃螃蟹时对待下人的态度中看出,从她送袭人等大丫头的礼物也可看出来。
当然,这要放在当时的等级观念的背景下来看。
率直:这可以说是史湘云最突出的特征。
率,坦率,一是一,二是二,无心计,少私念。
直,不绕弯子,心口如一,想到便做。
心直口快是其在言语上的体现,热情是其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中体验,才思敏捷是其在才华上的表现,有英雄气概是对比传统特有的女子委婉、含蓄的体现。
一言以蔽之,史湘云者,率真之女子也。
率,率直也,真,真心,童心也,平等待人是典型的体现。
史湘云的命运人人都说薛宝钗是传统儒学精神的完美体现。
史湘云人物短评

史湘云人物短评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是林黛玉的表妹,也是贾宝玉的表妹。
她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善良的女孩。
以下是对史湘云角色的一些短评:
史湘云聪明伶俐,反应敏捷。
她的语言风趣幽默,逗人喜欢。
她善于琢磨人心,对人对事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判断力。
在《红楼梦》中,她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了她的聪明才智和智慧。
史湘云为人善良,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
她对待人和事都非常真诚,喜欢帮助别人,从不图谋个人私利。
她对待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也非常真诚,不计较得失,只是为他们着想。
史湘云善于琴棋书画,运筹帷幄。
她在情感方面也非常有洞察力,能够看穿别人的心思。
她的运筹帷幄,有时也可以在一些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都展现了她的多面才华。
史湘云虽然表面上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但是她内心深处却有着对生命和爱情的思考。
她注意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也感悟到爱情的美好和可贵。
她用她的聪明才智去思考人生和世间万物,也因此得到了更深的领悟。
总之,史湘云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善良、聪明、活泼的女孩,她在《红楼梦》中
的出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很多趣味和智慧。
史湘云人物形象分析2篇

史湘云人物形象分析2篇篇一:史湘云人物形象分析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一位女主角,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贵族女孩,她的父亲是贾母的族兄史鬼子。
史湘云是一个特别的女孩,她拥有着独特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下面是对史湘云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外形特点史湘云是一位传世美女,她有一朵世间少有的莲花般的美丽,她的五官非常俊美,并且特别有气质。
她的头发长长的,等到后期,她出嫁了,披着长及腰的发髻。
她还喜欢化妆,无论是在宴会上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她都会化一个小清新的妆容,更加彰显出她的美丽。
二、性格特点史湘云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她喜欢编织,观察并欣赏大自然,喜欢画画,毕竟“心灵手巧”的人都是很有才华的。
她具有独特的性格,眼里常常噙着笑意,有着温文而不失秀雅,同时,她还拥有着视野深远的洞察力,善于抓住生活的本质,看到人生深处的真谛。
她的思想开放,又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十分自尊自重,几乎是完全无所畏惧的。
另外,她有个很重要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她喜欢替别人考虑,喜欢同情帮助那些被欺辱的人,她的那种同情心,那种善良的心,是我们人性的最好的装备。
三、情感特点史湘云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她眼中,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享受,还要有亲情、友情和爱情。
她与林黛玉、贾宝玉等人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在他们家庭中充当着懂事明理的好“姊姊”,并且用智慧、温柔与坚强在他们的人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她还有很强的自尊心,能够处理好她与其他人的关系,与刘姥姥的相处经历更是充分展现了她的情趣和情操。
她的情感与性格都使得她成为小说中的一个鲜活而个性的人物。
四、命运特点史湘云作为一个贵族女孩,本应有着幸福无忧的命运,然而,她也深深地体验着家族的兴衰荣辱,终究熬不过曲折的人生,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病死了。
与那些更为封建的女孩不同,史湘云有着自己的主见和个性,是一个更为独立和自我意识较强的女孩,她在面对命运的时候,也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史湘云人物分析2篇

史湘云人物分析2篇
史湘云是《紅樓夢》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林黛玉的
表妹,也是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的女子,她的人物形象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史湘云的人物形象。
一、现实意义
1、富有才情
史湘云在艺术方面具有非常天赋,能歌善舞,能诗能画,还有一手好琴,又擅长制作手工艺品。
这些才华不仅令人叹为观止,也给她带来了很多机会。
她的才情也反映了当时女子教育不够重视,但也说明了女子有发挥才华的潜力。
2、不受拘束
史湘云具有非常自由、开放、不拘束的个性,喜欢玩世
不恭,不受规则限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点在林黛玉的身上也有体现,两者互为补充。
史湘云对婚姻也有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看法,她认为婚姻是对女性的束缚,希望能够有自己的事业。
3、责任心强
史湘云虽然性格开放,但同时也具有责任心强的一面。
她在家中承担着很多家务琐事,并且对家族的荣誉感非常强烈,有时也会表现出成熟的思考和行为。
二、象征意义
1、无奈人物
史湘云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清朝后期女性的无奈,她的
生活环境非常闭塞,除了嫁人别无出路。
她和林黛玉一起被安排嫁人,但史湘云对此的反感却更加强烈。
通过史湘云的形象,作者揭示了当时女性缺乏独立意识和追求自由的无奈处境。
2、工具人物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工具人物,她的存在可以
为林黛玉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角色提供情节服务。
她的才情和个性成为小说整体推动的一部分。
这种角色的存在说明了小说艺术的写作手法,也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存方式和价值理念。
《红楼梦》贾探春史湘云妙玉人物分析_作文

《红楼梦》贾探春史湘云妙玉人物分析贾探春。
出身不好。
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属于庶出。
这在当时只能怪时运不济了。
不过,贾探春并没有因为出身不好而自甘堕落,而是奋勇直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对于普世人,都是值得学习的,没有好的出身,就努力向上爬。
宝玉和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
这个非常重要。
如果贾探春跟贾环一样,由赵姨娘抚养长大,那确实没什么出息,眼界低、格局小,不可能有大作为,甚至让人见了就讨厌,贾环就是如此,连丫鬟都敢欺负他。
贾探春成立了大观园第一个诗社——海棠诗社,自号蕉下客。
当场做东开了第一社。
这可以看出贾探春的三种能力。
一是诗词歌赋能力。
如果心里没点墨水,怎敢开诗社,岂不让人贻笑大方。
更多的是,贾探春此举在于抛砖引玉,把其他人好的笔墨都书写出来,也让其他人通过诗社有个情感宣泄的窗口,进而拉动人际关系。
二是经济能力。
开诗社肯定要用钱,如果上级有拨款,比如贾母、王夫人、薛姨娘有赞助,那最好。
如果没有,那就众筹,如何让大家开心地把钱拿出来,这就要水平了。
三是管理能力。
起了诗社,那就是社长。
本着谁起社,谁负责的态度,贾探春一直为着诗社的发展呕心沥血。
好比现在老乡会会长,自己给自己定个头衔,自抬身价,不过更多是收会费而不办事的。
辱母抬婢。
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为了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袭人而打压赵姨娘,造成奴婢家眷的丧礼费高过姨太太的家眷。
进而树立了威信,镇压住众婆子奴仆,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得到了众人的大力支持和下人的坚定拥护,是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
虽说贾探春此举有捡高枝攀的嫌疑,打压亲身母亲。
但是赵姨娘的做法也确实太差劲了,有了疑问,哪怕是在私底下问问也好。
她倒好,一受人挑唆,就来闹场,让贾探春下不了台。
贾探春也只好和她划清界限,以求自保。
造成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实。
贾探春的愤而出手。
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摸了贾探春一下,拉扯衣服,贾探春就一巴掌扇过去,一声令下,丫头也来护主。
《红楼梦》四大主要人物分析

《红楼梦》四大主要人物分析
1. 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也是故事中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
他天生聪明机智,却也容易情感用事,对待女性也存在着复杂的心理。
贾宝玉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诗词才华,但由于身处富贵之家,他不得不应对琐碎的家庭事务和人际关系的纷争,这给他带来了痛苦和烦恼。
同时,他还经历了许多劫难和挫折,成功地走向了成熟和自我认知。
2. 薛宝钗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她是美丽、聪慧、善良、高尚、敏锐和勇敢的化身。
她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粗暴和恶意无法动摇她的正义和善良。
薛宝钗在故事中的角色得到了完美的塑造,她作为母亲、女儿、妻子和朋友,每一个角色都兼备着高尚的道德和睿智的思想,使得她成为了《红楼梦》中最为成功的女性角色之一。
3. 史湘云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反叛者和独立魅力的代表。
她是一个聪明、机智、幽默又活泼的女孩,对礼教、婚姻、家族和权力这些规定的抗拒,让她成为了故事中的叛逆者和知识分子,也是清朝早期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
4. 林黛玉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女主角,她是一个敏感、脆弱、理想化和自我中心的人物。
她的性格特点为她带来了痛苦和悲伤,也成为了她所处的世界中一股新风。
她深爱着宝玉,但由于阻力和命运的捉弄,他们无法在一起。
林黛玉最终病逝,象征着《红楼梦》中一种朦胧的美和毁灭的主题,也成为了这一代文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红楼梦 人物解读 史湘云
《红楼梦》人物性格之解析——史湘云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史侯家小姐,贾母内侄孙女。
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婶母抚养。
她是《红楼梦》里活得最明白的人。
她的生命生来原本是极为高贵的,应该如元春宝钗一样极受宠爱,可是她却又是不幸的,父母早亡无人真心疼爱,她的生命在那个家庭中就变得轻如草荠一般。
可是她自己很珍视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人格。
她对贾府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给下人丫鬟的礼物都要亲自送到。
她能做贾府中由下人们来做的手工,可是她一直是乐观的。
因为她是笑对生命的。
她幸福地度过她生命中有过的每一个快乐的日子,在快乐的时候不去想那些多余的不快乐。
这样当不快乐到来的时候她才可以坦然地接受,因为她的一生毕竟有过很多很多的快乐。
同是孤儿,与黛玉相比,她明显快乐的时候更多。
有时候我们真该学学史湘云的豁达,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悦纳自己,这样一生才会更快乐。
她心直口快,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
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放女性。
与黛玉的哭哭啼啼,悲秋伤月相比,史湘云简直是没心没肺,不知悲伤为何物。
她说话常常不经过大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简直有点“傻白甜”。
不过这种性格我喜欢,与简单的人相处,不累。
史湘云为人热情,教香菱作诗,与翠缕思辨,她乐在其中,爱凑合所有有趣的事情。
她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充满信心,热情似火。
她性格大大咧咧,开朗豪爽,颇具男子风范。
心理学上说男人的女性化的一面为阿尼玛,女人的男性化的一面为阿尼姆斯,意思就是每个男性身体里都有女性潜倾,每个女性身体里都有男性潜倾。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我想史湘云身体里的阿尼姆斯一定高于其他女性,不然性格不会如此豪放。
性格决定命运,她的一生因为简单、乐观而快乐。
《红楼梦》中的史湘云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史湘云的人物形象分析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被描述为聪明活泼、机智风趣的女孩。
以下是对史湘云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1. 活泼可爱:史湘云是一个天真可爱、活泼开朗的女孩子。
她天性善良,善于与人交往,喜欢开玩笑和幽默。
她的活泼可爱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喜爱。
2. 机智聪明:史湘云聪明机智,反应敏捷,善于观察和思考。
她善于用幽默的语言调动气氛,经常以机智的回应让人捧腹大笑。
她的机智聪明不仅让她在贾府中受到重视,也使她成为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
3. 天真无邪:史湘云保持着天真无邪的性格,她没有做作和虚伪的一面。
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喜怒哀乐,她都毫不掩饰。
她的天真无邪使她成为一个纯真而可信赖的人。
4. 独立自主:史湘云有自己的主见,不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决策。
她有着独立自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不受传统观念和压力的束缚。
总体而言,史湘云是一个多维度的人物形象。
她的活泼可爱、
机智聪明、天真无邪和独立自主等特点使得她在《红楼梦》中成为
一个深受读者喜爱和关注的角色。
红楼梦人物评析 史湘云
红楼梦人物评析 史湘云人世消长起落,皆是命数寻常。
《红楼梦》中以下几个精彩章节,都跟一个人有关。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拾金麒麟论阴阳,醉卧芍药裀……没有她的大观园中,会缺少一抹亮色。
她时而披着大红猩猩昭君套,时而穿着男儿装,她走到哪里,就有笑语喧哗。
她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心直口快,不拘小节,豁达大度。
如果她到了《水浒传》中,也一定是一个不让须眉的好汉。
这个人就是史湘云。
史湘云心无城府言谈爽直,总是开朗快乐,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
她没有太复杂的想法,也从不纠结于小情绪,总归两个字“简单”。
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素简;性格越是真诚,为人越是简单。
越是简单的人,越值得深交。
01简单的人,都有点憨。
史湘云的判词里写: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她虽然生在富贵之乡,看起来锦衣玉食,却在婴儿时,父母双亡,自幼就没有享受过亲爹热娘的疼爱。
她比林黛玉都值得让人同情,黛玉曾在父母的疼爱下长大,进了贾府有贾母的呵护,有宝玉的贴心护佑,有紫鹃的细心开导。
史湘云还在襁褓之中,就跟着叔叔婶婶生活,日子并不好过,家里为省钱,一切手工针织都是家人自己做。
然而你见不到她自怜自艾、悲叹幽怨过,她更热衷于关心他人。
史湘云的性子像爆炭,爱打抱不平。
她听人说邢蚰烟在迎春那里被婆子们欺负,就说:“等我问问二姐姐去,我骂那婆子一顿,给你们出出气。
”相比晴雯式的爆脾气,史湘云更多了一点憨厚,与替他人着想的善良。
宝钗评价史湘云的脾气说:......到底嘴太直了。
尤其是在薛宝钗生日宴上那回,凤姐指着一个小旦对众人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
”所有人都看出像林黛玉,没有一个人肯说,唯史湘云口无遮拦:“我知道,像林姐姐。
”不过黛玉并不恼她,知道她并没有恶意。
张爱玲曾说:“史湘云稚气,带几分憨,因此更天真无邪。
”跟几分憨的人做朋友,你不用担心被算计,你不用担心他心口不一。
你错了,他会跳起来骂你;你对了,他也真心赞美你。
简单的人,只说真心的话,从不说骗人的话,也不耍心机,使绊子。
红楼梦人物赏析-史湘云
红楼梦人物赏析------史湘云史湘云是《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 浓墨重彩地塑造的一个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
她心直口快, 开朗豪爽, 爱淘气, 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 大说大笑;风流倜傥, 不拘小节;诗思敏锐, 才情超逸;说话“咬舌”, 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
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富有“真、善、美”的豪放女性。
她, 金陵十二钗之一, 排名第五, 在诗社中的雅号为“枕霞旧友”, 缘贾母提起幼时“枕霞阁”撞破鬓角而起。
贾母娘家的侄孙女, 宝玉的表妹。
父母早亡, 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 但叔叔婶婶待她不好。
生性豁达, 得贾母喜欢, 经常在贾府住。
海棠有“睡美人”之誉。
这一典故出自宋朝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 唐玄宗登沉香亭, 召杨贵妃, 碰巧杨妃酒醉未醒, 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 贵妃仍醉未醒, 鬓乱残妆。
唐明皇见状笑道: “岂妃子醉, 直海棠春睡耳!”这一段有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 宋代苏轼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朦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
再加上史湘云生来豪爽, 又成了独特的风格。
而在《红楼梦》的记载中, 作者曹雪芹多次把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 如第十八回, 贾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 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 业经香梦沉酣, 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 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手中的扇子在地下, 也半被落花埋了, 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 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药花瓣枕着。
众人看了, 又是爱, 又是笑, 忙上来推唤挽扶。
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 唧唧嘟嘟说: ‘泉香而酒冽, 玉盏盛来琥珀光, 直饮到梅梢月上, 醉扶归, 却为宜会亲友。
’湘云慢启秋波, 见了众人, 低头看了一看自己, 方知是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史湘云红楼梦人物赏析——史湘云《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在前八十回中是曹雪芹浓笔重彩着力塑造的典型人物之一。
她是第四回护官符上写的金陵贵族史侯家族的遗孤,是《红楼梦》中唯一的联系史侯家族衰替过程正面描写的人物。
她是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的内孙女,自幼也得到贾母的爱怜,所以能经常到贾府里住,与贾宝玉在天真烂漫、两小无猜的童年生活中,建立起青梅竹马的亲密关系;而且,她身上偏偏又佩带了一只金麒麟,这与贾宝玉在清虚观打醒从道士们那里得到的一只金麒麟,恰恰是一雌一雄,配成了一对,用脂批的话来说,这是作者用绘画的“间色法”隐然又写了一桩金玉良缘,在贾宝玉爱情婚姻悲剧的纠葛里,她似乎也若即若离地卷入进去,使这个悲剧更加深刻动人。
凡此,都足以看出史湘云这个人物在《红楼梦》整个形象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对表现全书主题、深化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内容所起的重要作用。
可惜,在曹雪芹的笔下,同其他几个主要人物一样,史湘云的形象,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形象,她的性格尚待丰富充实,她的命运正在变化发展。
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对史湘云未来命运留下的伏笔和提供的暗示,不仅非常少,而且就是这仅有的可供思索推绎的几个线索,它们本身已够含蓄隐晦,可以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来又是那样的冲突矛盾,也给人们造成更大的疑团和歧异,各执一端,可以得出根本对立的结论。
有人认为,史湘云的结局是早卒,或守寡,总之是伉俪不终。
持此说的根据,是第五回太虚幻境中史湘云的图册题咏和曲子。
有人则认为史湘云的结局是琴瑟和合,夫妻偕老,根据是第三十一回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至于史湘云跟谁结婚,有的认为是贾宝玉,有的认为是卫若兰,有的则认为是别的一个什么人。
所据的材料不同,所得的结论也迥异。
两说似各有道理,也各具缺陷,都难以讲得圆通。
曹雪芹留下《红楼梦》这部未竟稿,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谢世以后,首先接触到这个难题的,是那些续书的作者。
现存后四十回高鹦的续书,没有让史湘云露面,只在第一百零六回通过史家两个女人之口介绍说“姑爷长的很好,为人又和平”,“文才也好”,了了几个字,算是呼应曲子里“厮配得才貌仙郎”一语。
在第一百零九回又侧面交代了一下,说贾母病危,想看湘云,派人去接,派的人回来说,史湘云哭得了不得,因她的丈夫得了暴病,大夫都说病恐不起,难以望好。
贾母要死了,她也不能过来送终。
到一百一十八回又交代一下她丈夫死了,她立志守寡。
高鹦只是依据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子,硬是派给史湘云嫁给了某个不知姓氏的人,而且很快就守了寡,丝毫不考虑这种安排与第三十一回回目之间的抵悟。
这与曹氏原来的构思相去远甚,难怪后来一些论者对高氏颇有微词,并指出他的续书的破绽。
清人平步青这样讲过,《红楼梦》“初仅钞本,八十回以后轶去。
高兰墅侍读鹗读之,大加删易。
原本史湘云嫁宝玉,故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章目;宝钗早寡,故有‘恩爱夫妻不到冬’谜语。
兰墅互易,而章目及谜未改,以致前后文矛盾,此其增改痕迹之显然者也。
”史湘云,是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
读者一闭上眼睛,这个人物就活蹦乱跳地出现: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做“爱哥哥”…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
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的孙侄女。
由于她“襁褓之间父母违”,颇受贾母爱怜,时常到贾府里住,与宝玉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她身上佩带了一只金麒麟,且与宝玉后来得到的一只金麒麟又恰恰是一雌一雄,成双配对,——用脂砚斋的话说,这是作者用绘画的“间色法”,隐然又写了一“金玉良缘”——这种象征意义使她若即若离地卷进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纠葛中。
因而使这个悲剧更加曲折动人。
由此可知,她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对表现全书主体题、深化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命运多舛,依靠婶母过活。
然而,她生性豪放,心胸开阔,是个“大乐天”。
我们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见过她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
对于她这一性格特点,作者不仅在判调和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而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
她第一次出现,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和“咬舌”的性格特点,并且说她陷入宝、黛、钗的爱情纠葛。
她的到来,使黛玉两面吃醋,与宝玉发生争吵。
第二天清晨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只见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
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而和睦。
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
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通过两人睡态的描写,表现不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将黛玉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鲜明的对比。
曹雪芹在塑造美女形象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
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
这些“微疵”不仅未影响人物形象之美,反而增加了特色,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
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妩媚中杂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风。
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
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
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
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
”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于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
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胞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
俏丽妩媚中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象更富有魅力了。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还表现了她的热情豪爽和心直口快。
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
香菱要学诗;不敢罗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
”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
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
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且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
”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v。
为此得罪了期五,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
有一次,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让宝玉下了“逐客令”。
有人说,这表现了湘云封建意识浓厚。
其实并非如此,而恰恰说明她的天真幼稚。
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受其影响是有的,但劝宝玉的那些话,绝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
芦雪庭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现出了她那潇洒迭宕的风格。
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
芦雪庭联诗时,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既多且好,竟出现了宝琴、宝钗、黛玉共战犯云的局面。
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快鹿肉的功劳。
”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那是一首青春的赞歌,生命的乐章,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
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
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
”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
”说着都来看,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胎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
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
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
”这是诗,这是画,是诗情画意化的史湘云。
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谁不为之倾倒呢?然而,遗憾的是,在最终完成史湘云这个人物塑造之前,曹雪芹过早地死去了。
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史湘云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物,她的性格和形象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充实。
书中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脂批有“卫若兰射圃”的提示;特别是有关她的判词和曲子中,我们大致知道她的命运和归宿;她写的一些诗词里,也屡屡有所流露和暗示。
红学家的一般看法是:史湘云后与卫若兰结婚,她对自己的“苏貌仙郎”和婚后的幸福生活十分满意。
但好景不长,由喜转悲,最后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归入了太虚幻境的薄命司。
豪放不羁、放浪形骸,无疑是史湘云文化品格的核心,也是她最为光彩照人的地方。
我相信关于史湘云这一个性的分析,已足以压断我的笔尖。
不妨引清代涂瀛《史湘云赞》中的一段评论文字,"青丝拖于枕畔,白臂撂于床沿,梦态决裂,豪睡可人,至大烧大嚼,裀药酣眠,尤有千仞振衣、万里濯足之慨,更觉豪之豪也。
"这样的评论,哪里是针对着一个少女,分明是在赞扬一个豪放不羁的理想文人。
豪放的行为自是由了豪放的精神,只有抓住其精神实质,才能给找一个文化定位。
前人曾说史湘云"纯是晋人风味",此话深得我心。
惜哉,只有一句!幸哉,只有一句!我不知道中国古文人狂放始于何始,但我深信魏晋风度中表现着以庄老思想为根基的狂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一个高峰。
狂放不羁、放浪形骸的文化品格已在史湘云的精神里打下了烙印,但她是不是得了魏晋风度的精髓呢?应该得到了。
超越名教,放任自然,史湘云虽未自觉到这一点,但在行动上已经自然而然做到了。
她的行动处处抵触着礼法,抵触那个社会对妇女的闺范。
她可以大说大笑,高谈阔论;她可以大嚼鹿肉,放浪形骸;她可以女扮男装,英气飒爽;她可以醉卧裀药,豪睡可人;她可以大声喊诗,锦心绣口......在这里,我们才感到什么是真正的自然。
哪里有丝毫作作的成份?哪有人为的离情悖理?她的天性就是那样。
我们已经无法找到魏晋风度中的怪诞,唯其如此,才可以说史湘云在更高层次上回应了那遥远的绝响。
史湘云的内心也是痛苦的,我们说她表面的诚挚乐观、开朗活泼、旷达乐天、豪爽不羁掩饰不了内心的痛苦。
史湘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有很强的个性,并自然而然的张扬着那种个性,可有的评论者却说她没有"自我意识",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其实"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在于自身的哇哇乱叫,试问魏晋那个人之觉醒的时代的时代,可曾有人说道:"呜呼!吾尚一人哉!"(杜撰)他们的"自我意识"都在诗文、言语、举止、行为上流露出来,我们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得出那是人之觉醒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