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序练习题_含答案《送东阳马⽣序》练习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笔录,计⽇以还。
天⼤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患⽆硕师、名⼈与游,尝趋百⾥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弟⼦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余⽴侍左右,援疑质理,俯⾝倾⽿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不敢出⼀⾔以复;俟其欣悦,则⼜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中加粗的字。
假:⾛: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②得之⼼⽽寓之酒也得:⑵①⾊愈恭,礼愈⾄⾄:②⾄舍,四肢僵劲不能动⾄:③⾄理名⾔⾄:⑶①稍稍宾客其⽗稍:②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4、下⾯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弟⼦/填其室D、⼿指不可/屈伸5、“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是___,它照应了“___”⼀句。
6、选出下⾯各句中“其”字⽤法不同的⼀项()A、门⼈弟⼦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盾决定的(摘录原⽂回答)11、“先达”对弟⼦“未尝稍降辞⾊”,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的求学经历,却⼤篇幅地写⽼师的严厉,作⽤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下列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的加粗词语。
①怠:________②俟:________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计日以还/主人日再食②益慕圣贤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③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④不敢出一言以复/闲静少言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段,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最终能学业有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懈怠,放松②等待2.③3.①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及时归还。
②有时遇到老师的训斥,我就态度愈加恭敬,礼数愈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来争辩4.他有刻苦好学的精神,也能够博览群书,虚心求教于老师。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2 生序(节选)(9分)余幼时即嗜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青海省中考题)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青海省中考题)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②尝趋百里外奔赴③左佩刀,右备容臭香袋子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穿(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B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哗者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A.余/幼时/即嗜学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C.余因/得遍/观群书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6)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分析】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 3 篇(含答案)班级: 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 4 题。
( 14 分)【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③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青:靛青②蓝:蓝草③輮( r ó u) : 通“揉”,使木弯曲以造车轮等物。
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 4 分)(1)无冻馁之患矣( 2)不必若余之手录..(3)輮使之然也( 4)虽有槁暴..2.翻译以下两个句子。
( 4 分)(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集锦15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集锦15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集锦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4分)⑴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⑵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⑶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⑷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小题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3】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2分)【小题4】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宋濂求学不辍的原因?(2分)答案【小题1】(4分)⑴假:借(1分);⑵叩:请教(1分);⑶腰:腰佩,这里用作动词(1分);⑷支:通“肢”,肢体(1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余幼时就喜欢研究,但家境贫寒,无法买书阅读。
于是每次都去向藏书之家借书,自己手写笔记,然后计算时间还书。
即使天气酷寒,砚台都结冰了,手指也无法弯曲,他也不敢懈怠。
写完笔记后,他会赶紧送回去,从不敢超过约定时间。
因此,许多人都会借书给他,他因此得以遍览群书。
长大后,他更加崇拜圣贤之道。
但他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没有硕师名人可以向他请教。
于是,他会趋向百里之外去拜访先达,向他请教经义。
先达德高望重,门徒弟子满了他的房间,但他从未轻视过余,余站在他左右,提出疑问和问题,俯身倾听。
即使XXX有时会严厉批评他,他的态度也更加恭敬,不敢再说一句话。
只有等到先达高兴了,他才会再次请教。
因此,即使余很愚笨,最终也获得了很多知识。
XXX两岁时就成为孤儿,家境贫寒,没有依靠。
但他有雄心壮志,把天下大事视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
有时他会熬夜读书,但感到疲惫时,他会用水洗脸提神。
即使没有足够的食物,他也会啃粥边读书。
后来,他成为一名官员,总是慷慨地讨论天下大事,甚至不顾个人安危。
但他也曾被人诽谤并贬职,被派往邓州。
XXX刻苦自励,不再重视肉食,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
他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该先为天下人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人的乐事而高兴。
”1.A组的词语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
2.(1)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的“假”是借的意思。
(2) “走送之”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3) “或夜昏怠”中的“或”是有时的意思。
(4)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和孩子们。
3.(1) 我虽然很愚笨,但最终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2) 士人应该先为天下人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人的乐事而高兴。
4.两个人幼年时的共同点是:家境贫寒和刻苦读书。
5.从这两个人的成功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要刻苦勤奋研究;(2)要广泛阅读;(3)要虚心请教他人。
甲]这段文字讲述了余早年热爱研究的经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一)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查不赞、德查不成羞,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 ( )A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B假诸人而后见.也才美不外见.《马说》C 无冻馁之患.矣患.其塔动《梵天寺木塔》D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走.送之B.主人日再.食C.媵人持汤.沃灌D.援疑质.理3.文中划线句是对同舍诸生衣着和神态的描写,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本文作者宋濂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尽管他幼时穷苦得“无从致书以观”,却能“遍观群书”:尽管从师求学艰难却能“卒获有所闻”,并最终成为大家。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他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第5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1]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2]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3],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4]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5];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1]受:通“授”。
传授。
[2]人非生而知之者,指知识和道理[3]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⑶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⑷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D.足肤皲裂而不知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⑴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分)翻译:⑵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分)翻译:9.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3分)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足肤皲裂而不知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答案】6.走—跑卒—最终、终于俟—等待援—提出(1词1分,共4分)7.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一.(2005年安徽省)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
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
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
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
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
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以衾拥覆,久而乃和()③腰白玉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