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了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是清代洪仁玕撰政书,1859(咸丰九年)刊行。
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文件中有些内容表明洪仁玕对侵略者认识模糊,脱离斗争实际,对这些条目洪秀全都作了批示,加以修正。
对其余绝大部分都加以肯定。
洪仁玕不仅重视吸收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而且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政策,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人,对后人有启迪作用。
但在当时这些思想
离太平天国革命实践太远,不能反映农民的迫切利益和要求,因而这一方案不仅无法实行,也没有对太平天国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adn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维新派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建立(B)。
A.民主共和制度B.君主立宪制C.开明君主专制D.汉族皇帝的新王朝2.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D)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达,不正确的是(C)。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4.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进行民主革命`④进行社会革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C)A、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6.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B )。
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7.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块租界是在(A)。
A.上海C.福州D.宁波8.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C)。
A.《中英南京条约》B.《中俄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9.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A)。
A.干王B.英王C.翼王D.忠王10.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的著作是( A )。
A.《盛世危言》B.《四洲志》C.《海国图志》D.《筹海篇》11.《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是都主张(B)。
A.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B.向西方学习C.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1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A)。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3.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A )。
中国近现代史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习题一、选择题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B. 金田起义C.建立太平天国政权D.1853年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2.太平天国农民提出了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大同书》D.《均贫富制度》3.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是()。
A.《仁学》B.《资政新篇》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5.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安庆失陷B.天京事变C.洪秀全病逝D.天京陷落6.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7. 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张之洞B.冯桂芬C.曾国藩D.李鸿章8.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
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C.“师夷长技以制夷”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9.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
A.江南制造总局B.金陵机器局C. 福州船政局D.湖北枪炮局10.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造船厂——福州船政局的创立者是()。
A. 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11. 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近代企业大多数采用的方式是()。
A.官办B.官督商办C.官商合办D.外商12.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
A.福建水师B.北洋水师C.广东水师D.南洋水师13.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B.工艺学堂C.福州船政学堂D.京师同文馆14.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工艺学堂培养的专门人才包括()。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

【单选】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所以应该选A。
B,C,D选项说法均错误。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
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作者洪仁玕认为,"治国必先立政","因时制宜,审势而行"。
立政的关键,在于设法用人。
"用人"有一项,"用人察失类"提出"禁朋党之弊",反对"结盟联党之事"。
二、革除腐朽习俗;如女子缠脚及吉凶军宾琐屑仪文等,提倡福音真道;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首先说明"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其次指出立法的人要经"磨炼",具备一定知识,明了国内外情况。
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动性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
"(《洪仁玕选集》,第27页。
)面对"事政不一"的局面,洪仁玕把重建法制提高到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在当时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5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5(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近代中国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分数:2.00)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解析:解析: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故正确选项为C。
3.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 ( )(分数:2.00)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B.中华民族进行的反侵略斗争√C.统治阶级的妥协D.爱国志士的斗争解析:解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要从内因来分析。
内因是中华民族的英勇奋战,坚持不懈地与帝国主义进行反侵略斗争。
4.写《救亡决议论》,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并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 ( )(分数:2.00)A.林则徐B.严复√C.魏源D.孙中山解析:解析:严复写《救亡决议论》,并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故B正确。
5.抗日战争以前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最根本原因在于 ( )(分数:2.00)A.社会制度腐败√B.民族意识没有觉醒C.经济技术落后D.武器装备落后解析:解析:根本原因应从事物的内因来分析。
【中国近代史分析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辨析题1.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错误。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善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错误。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而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则是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4.《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炮制的,用总统制取代共和制。
5.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正确。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6.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是产业工人。
错误。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7.新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错误。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约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近代史论述题

第一套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3种情形)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反封建角度)第二,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性质)第一,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思想文化角度)第三,它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反侵略角度)第四,它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军进行了英勇斗争。
(国际影响)第五,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3.材料题:关于辛亥革命(1)历史意义(政治)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思想)第三,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社会)第四,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国际)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局限性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oh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A、领导阶级不同B、领导方法不同C、所处时代不同D、革命性质不同2.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B)。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百日维新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3.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A)。
A、兴中会的成立B、1895年广州起义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D、《革命军》发表4.“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A.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B.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C.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D.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5.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D)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6.俄国强迫中国签订的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 )。
A.《勘分两北界约记》B.《改订伊犁条约》C.《北京条约》D.《瑗珲条约》7.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C )。
A.俄国B.日本C.美国D.德国8.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9.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的著作是( A )。
A.《盛世危言》B.《四洲志》C.《海国图志》D.《筹海篇》10.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 )。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11.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
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