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增塑剂TOC合成研究进展
环保增塑剂的研究进展徐会志

环保增塑剂的研究进展作者:徐会志, 陈旻, 谭莉莉, 裘卫刚, 夏佳峰作者单位: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杭州,311231刊名:塑料助剂英文刊名:Plastic Additives年,卷(期):2012(6)1.石万聪;赵晨阳增塑剂的毒性与相关法规[期刊论文]-塑料助剂 2007(02)2.石万聪新型增塑剂环己烷二羧酸二烷基酯[期刊论文]-塑料助剂 2010(01)3.George A.Akin;Harrell J.Lewis;Toy F.Reid Plu- ral Stage Hydrogenation of Dialkyherephthalate Using Palladium and then Copper Chromite 19674.John Scarlett;Michael W.M.Tuck;Michael A.Woo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cohols and Diols 19955.Melanie Brunner;Bottcher Amd;Breitscheidel Boris Method for Hydrogenating Benzene Poly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by Using a Catalyst Con- taining Macropores 20016.宋国强;堵文斌;曹引梅一种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 20017.蒋平平环保增塑剂 20108.包永忠环保增塑剂在聚氯乙烯制品中的应用 20119.佟拉嘎;荣华;林世静蓖麻油基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开发进展[期刊论文]-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0(01)10.陈宇;王朝晖;郑德实用塑料助剂手册 200711.H P Bhunia;R N Jana;A Basak Synthes is of Polyurethane from Cashew Nut Shell Liquid,A Renew- able Resource 1998(03)12.刘雪美;范宏;周大鹏腰果壳油改性Novalac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模塑材料性能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塑料 2005(11)13.何元锦;陈福林;艾娇艳腰果壳油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特种橡胶制品 2008(06)14.戴洪雁;陈福林;岑兰环保型增塑剂腰果壳油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合成橡胶工业 2010(01)15.胡见;马文展三醋酸甘油酯绿色合成工艺[期刊论文]-应用化工 2008(07)16.胡荣奇;邓斌;王宇烟用三醋酸甘油酯的合成研究[期刊论文]-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5)17.蒋维;莫桂娣杂多酸催化合成三醋酸甘油酯[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业 2000(03)18.Chaudhary Bharat I;Sczekalla Beate;Schiller Klaus Acetylated Polyglycerine Fatty Acid Ester and A PVC Insulator Plasticised Therewith 201119.何永炬N-十二烷基吡咯烷酮的生产方法 200620.石万聪新型增塑剂烷基吡咯酮[期刊论文]-塑料助剂 2010(04)本文链接:/Periodical_slzj201206001.aspx。
新型环保型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合成的研究进展

第39卷第2期2011年2月化 工 新 型 材 料N EW CH EM ICAL M A T ERIA L S V ol 39N o 2 23作者简介:魏亚魁(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精细化学品合成与技术。
联系人:韩相恩(1996-),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精细化学品合成与技术。
新型环保型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合成的研究进展魏亚魁1 韩相恩1,2* 魏贤勇1 王兴涌1(1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徐州221116;2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徐州221116)摘 要 介绍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性能、用途、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流程。
对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开发新型的固体酸催化剂将对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研究及工业化起到促进作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柠檬酸三丁酯,增塑剂,酯化,催化,柠檬酸Reach progress of catalytic synthesis of new green plasticizer tributyl citrateWei Yakui 1 H an Xiang en 1,2 W ei Xiangy ong 1 Wang Xingy ong 1(1、Scho ol o f Chemical Eng ineering and Technolog y,China U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echnolog y,Xuzho u 221116;2 Key Laboratory of Coal Processing &Efficient Utilization,M inistry o f Educatio n,China U 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 echno logy,Xuzhou 221116)Abstract Intro duced perfo rmance,applied sco pe,synthesis theo ry and pr oductio n pr ocess of non to xic plasticizertributy l citr ate.Cataly tic sy nthesis o f t ributyl citr ate w as r eview ed.T hr ough co mpa rativ e analy sis,the new so lid acid cata lyst w ill be useful fo r the synthesis o f tr ibuty l cit rate.T his catalyst w ill play an impo rtant ro le in promo ting indust rializa t ion.T he pro spects for development were fo recasted.Key words tributy l citr ate,plasticizer ,esterificatio n,cat aly sis,citr aco nic acid柠檬酸酯系列增塑剂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增塑剂,成为传统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 P)的绿色替代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植物基环保型增塑剂应用进展分析报告

植物基环保型增塑剂应用进展分析报告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设计和开发环保增塑剂利用玉米秸秆生产分离重质组分为原料L.植物橡胶油(pbro)增塑剂的二元醇反应物(多元醇)与邻苯二甲酸酐的重质组分(PA)(摩尔比为2:1多元醇/ PA)在T180温度范围190ºC的主要优点是,这种物质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十六多环芳烃(多环芳烃)和38有害物质在欧盟范围内记录的多环芳烃(多环芳烃)的研究。
在丁腈橡胶的增塑,pbro用量达到25份(每百橡胶配件),但增塑作用对pbro不如普通橡胶油(石蜡油、环烷油、芳烃油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在SBR的pbro塑化,最大使用量为20 phr。
虽然M力学性能下降;耐老化性、热稳定性(对pbro最大失重温度为302ºC)略高于普通橡胶油。
关键词:生物基;增塑剂;环境保护;分馏重组分。
介绍作为中国生物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长春大成集团作为世界50大最创新公司美国快速公司杂志2011,排名46 [ 1 ]。
原因是,大成首先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的植物多元醇的玉米秸秆在全球的生产,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后,生物能源(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以及生物乙二醇(乙二醇)/丙二醇(二)从玉米在后石油时代,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完成这一创举,大成开始两步策略。
这个第一步,在2007年底,世界上第一个200000吨生产线植物多元醇以玉米淀粉成功投产。
三年后运行,工厂,例如,计划T-PG已被国内和国际化工市场供不应求的认可。
第二步,大成已经完成了一个基于玉米基因植物多元醇10000吨生产线AW 2011。
大城将有200000吨的植物多元醇投入国内外化工年产2015的市场,这将有助于减少我国化学工业的依赖在石油工业。
然而,常见的问题是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的生物质原料,以取代石油化工生产分馏重组件的应用程序开发的问题产品[ 2 ]。
作为石油化工路线相同,分离重质组分(析)植物多元醇生产线似乎可以被用来作为增塑剂的材料。
dotp增塑剂可行性报告

dotp增塑剂可行性报告引言增塑剂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化学添加剂,它主要用于改善塑料、橡胶等聚合物材料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能。
其中,环己酸二辛酯(DOTP)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增塑剂,在塑料制品行业中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探讨DOTP增塑剂的市场需求、生产工艺、环保特性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以评估其在市场上的可行性。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环保法规的不断强化和消费者对健康环保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盐(如DOP、DBP等)由于其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正逐渐被市场淘汰。
DOTP因其无毒、无味、不含邻苯二甲酸盐的特性,成为市场替代传统增塑剂的热门选择。
在医疗器械、食品包装材料、玩具、电线电缆等领域,对DOTP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生产工艺与成本DOTP的生产主要通过酯交换或直接酯化两种工艺。
酯交换工艺一般以邻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与醇类的交换反应制备;而直接酯化工艺则是将环己酸与辛醇直接反应生成DOTP。
与传统增塑剂相比,DOTP的生产过程更为复杂,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但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的实现,其生产成本有望逐渐降低。
环保特性与认证DOTP不含有害物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如欧盟的REACH规定和美国FDA的要求。
此外,DOTP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友好,在产品使用和废弃阶段也不会释放有害物质,因此在环保认证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这使得DOTP成为那些高标准环保要求行业的首选增塑剂,如食品级塑料制品、儿童玩具等。
竞争分析尽管DOTP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市场上仍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他类型的环保增塑剂如丁苯酞、无酞类增塑剂等也在争夺市场份额。
这些产品同样具备环保特性,且有些在特定应用领域的性能或成本上可能更具优势。
因此,DOTP的生产商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来维持其市场竞争力。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的推进,DOTP的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其环保优势也将更加凸显。
此外,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保材料需求的增加,预计DOTP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聚氯乙烯环保型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聚氯乙烯环保型增塑剂的研究进展金栋(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北京102500)摘要:概述了聚氯乙烯环保型增塑剂柠檬酸三酯类和环氧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发展趋势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聚氯乙烯;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环氧大豆油中图分类号:TQ31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1785(2010)10-0006-04聚氯乙烯目前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增塑剂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产品。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具有增塑制品弹性性能良好,耐久性能突出,尤其在PVC软制品(软质人造革、玩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存在潜在的致癌性,国外已经严格控制其使用。
中国也已经制订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将逐步淘汰邻苯二甲酸酯类在食品包装材料、医疗器具以及儿童玩具等方面使用。
因此,传统增塑剂的应用领域受到限制,研究开发新型环保型增塑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环保型增塑剂种类很多,综合考虑增塑剂的性能与价格因素,目前研究较多、应用比较广泛的环保型增塑剂主要有环氧类增塑剂和柠檬酸三酯类增塑剂。
1· PVC增塑剂的作用机理纯PVC树脂属于强极性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较大,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较高,加工温度为160~210℃。
另外,PVC分子中的取代氯容易导致树脂脱HCl,从而引发降解反应。
PVC对热极不稳定,温度升高会促进PVC脱HCl反应,纯PVC在120℃时就开始发生脱HCl反应,导致PVC降解。
增塑剂的作用机理是将极性增塑剂的分子插入PVC树脂的分子链中间,增大分子间的距离,PVC分子链的极性部分和增塑剂的极性部分相互作用,降低熔体黏度,增加分子链的柔顺性。
这样的PVC增塑剂体系即使在冷却时,增塑剂仍然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从而削弱了PVC分子间的作用力。
增塑剂的加入量越多,其体积效应越大,而且长链形状结构增塑剂比环状结构增塑剂的体积效应大。
也就是说,对抗塑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引力和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而它们则取决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
绿色增塑剂的研究开发新进展

绿色增塑剂的研究开发新进展综述了国内关于绿色增塑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柠檬酸酯类、环己烷二羧酸酯类、环氧植物油基类和聚酯类等增塑剂的合成方法、性能以及应用现状,并对绿色增塑剂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标签:增塑剂绿色研究进展增塑剂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主要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主要的增塑剂尽管具有较为优良的使用性能,近年来发现其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各国家和地区已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其在儿童玩具、医用塑料、食品等领域使用。
国内随着日益严格的卫生安全要求,所以,用新型环保增塑剂取代传统增塑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增塑剂正朝着相对分子量高、环境友好且易降解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柠檬酸酯、环己烷二羧酸酯类、环氧植物油基类、聚酯类增塑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发展。
本文就以上几个品种增塑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国内绿色增塑剂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增塑剂行业的快速发展。
1 柠檬酸酯类增塑剂以植物发酵生产的柠檬酸为原料酯化合成的柠檬酸酯增塑剂,作为无毒、安全的绿色增塑剂已在国内外工业化生产。
主要品种有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正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柠檬酸三正己酯等。
其中TBC和ATBC的应用较为普遍。
彭文勇等[1]以乙醇为带水剂,以柠檬酸和乙醇为原料,进行高纯度柠檬酸三乙酯的合成,最佳工艺:催化剂Wellcat-s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1.0%,n(乙醇):n(柠檬酸)=10:1,反应温度120~130℃,反应时间15h,酯化率99.5%。
王勤等[2]以可膨胀石墨为催化剂,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柠檬酸三丁酯,最佳反应条件:柠檬酸0.2mol,n(柠檬酸):n(正丁醇)=1:4.5,催化剂1.0g,反应时间4.5h,酯化率99.3%,且催化剂可使用6次。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有很好的安全性与出色的增塑性,被认为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合格替代品。
郭康斌等[3]以乙酸酐和柠檬酸三丁酯为原料,以[NH (CH2)5CO]HSO4 酸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合成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乙酸酐用量少,收率98.7%,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
环保增塑剂 DOTP 的合成工艺研究

江苏省生物质 能源与材料重点 实验室 ,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2 ; 2 . 南京林业大学 化学 工程学 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3 7 )
( 1 . 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 林产化 学工业研究所 ; 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
2 . C o l l e g e f o C h e mi c l a E n g i n e e i r n g , N a n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j i n g 2 1 0 0 3 7 , C h i n a )
O p e n L a b . o n F o r e s t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K e y L a b . o f B i o ma s s E n e r g y a n d Ma t e r i l, a J i ng a s u P r o v i n c e , S F A , N a n j i n g 2 1 0 0 4 2 , C h i n a ;
L I Ke , J I ANG J i a n — c h u n 。 , NI E Xi a o — a n , L I We n — h u a
(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y o f F o r e s t r y P r o d u c t s , C AF ; N a t i o n a l E n g t i n e e r i n g L a b . f o r B i o ma s s C h e mi c a l U t i l i z a t i n a ; Ke y a n d
国内外增塑剂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2.原材料短缺
2.原材料短缺
随着增塑剂产量的增加,部分原材料出现短缺现象。企业需要加强与供应商 的合作,提高原材料采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积极寻找替代原材料。
3.环保压力
3.环保压力
由于部分增塑剂产品有害物质含量较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限制政策。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积极开发环保型增塑剂产 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1、增塑剂的研究现状
在国际上,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增塑剂的研究处于领先 地位。其中,美国杜邦公司、陶氏化学、欧洲朗盛公司等在新型增塑剂的研发、 生产和应用方面具有较高水平。日本油脂株式会社、住友化学等企业在合成技术、 生产工艺等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
1、增塑剂的研究现状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增塑剂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增塑 剂在高温、紫外线等条件下易分解,导致聚合物材料失去韧性。其次,增塑剂在 聚合物中的迁移和渗出也会影响其性能和安全性。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的 研究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合成方法、改善作用机理、提高增塑剂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等方面的内容。
二、市场分析
1.国内市场
1.国内市场
国内增塑剂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9年中国增塑剂 产量达到百万吨级,成为全球最大的增塑剂生产国。国内增塑剂市场竞争激烈, 生产企业众多,但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在应用领域方面,增塑剂在建筑、包装、 电子、医疗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2 Nhomakorabea国际市场
2、增塑剂的发展趋势分析
2、增塑剂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增塑剂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因此,未来增塑剂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uhuC l g f n ut a T cn l y C e cl n ier gIstt, 1X zo ol eo d s l eh oo , hmi gne n tue e I i r g aE i ni
o aa y t r on e u . fc t lsswe e p it d o t Ke r y wo ds:ticy irt ro tlctae; s n h ss; c tls ; d v lpme t y tei a ay t e 酯 又 名 柠檬 酸三 辛 酯 ( 以下 简 称 T C ,一种 性 能 优 良 的无 毒 增 塑 剂 , 是 制 备 无 毒 增 塑 剂 乙 酰 O ) 也 柠 檬 酸 三 辛 酯 的重 要 原 料 。通 常 是 由柠 檬 酸 和 正 辛 醇 在 催 化 剂 作用下酯化而成 。传统生产多采用浓硫酸 为催化剂 ,浓硫 酸虽 价廉 ,催化活性高 ,但存在反应选择 差 ,后处理 复杂 ,污染环 境 ,设备腐蚀性大等弊端 ,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环保 意识 的 加强 ,筛选开发新 型催化剂 以提 高收率 ,减少污染 ,使 合成工
6 树 脂 催 化 剂
树脂催化合成 T C,工艺条件及 后处理简 单 ,催 化剂可 以 O 重复使用 ,对环境污染很小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刘 勇等 以A E LS MB R Y T树脂催化合成 T C O ,最佳 反应 条件为 :反应 温 度 10℃ ,酸 醇 摩 尔 比 1: . ,催 化 剂 用 量 为 柠 檬 酸 质 量 5 45 1% ,反应 1 5h 0 . ,产率达到 9 %。刘 小玲等 在 微波条件 下 7 . 以强 酸性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 化合成 T C,反应 条件 为:微 波功 O 率 为 6 0w ,醇 酸 摩 尔 比为 5 0 ,反 应 温 度 10℃ ,反 应 时 问 8
Ja g uXu h u2 1 4 in s z o 2 0;2 Ja gu P o ic gn eigT c n lg sac 1 in s rvn eEn ie r eh oo Ree rh n y
a dD vl met e t f e hmi l tr l J ns uh u2 1 4 , hn ) n e e p n ne o w C e c ei , i guX zo 2 0 C i o C r N a Ma a a 1 a
9 % 以 卜。 8
作者简介 :滕媛媛 (9 1 ,女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学生 ,化学制药专业。 19 一) 指导老师 :李敢 (9 6一) 17 ,男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从事十余年有机产品的合 成生产与研究 ,研发方 向:特种助齐J I ,药物 中间体 ,功 能高分子材
料等。
第 4 卷第 1 1 3期
滕嫒媛等 :环保增 塑剂 T C合成研究进展 O
4 1
陈秀宇等 以 S C 催 化合 成 T C,最佳 工艺条 件 为 :反 n1 O 应 时间 5 i,醇酸摩尔 比为 5: ,催化 剂用 量 0 2g 0rn a 1 . ,酯 化 率 可达 9 .% 以上。林 谦等 以活性炭负载 四氯化锡催化合 成 56 T C,最佳工艺 参数 为 : 反应 温度 2 0℃ ,反应 时 间 15 h O 0 . , 催 化剂用量为 2 3g . ,酸醇 物质 的量 比为 1: . ,酯 化率 可达 45 9 . % 。适 当的微波 辐射 可以加速 T C的合成 反应 ,而且 产率 76 O 高 ,操作简便 ,腐蚀性小 。陈秀宇 采 用微波 幅射技术 ,以 四 氯化锡催化合成 T C,最佳 反应条件为 :酸醇 比为 1: . ,催 O 55 化剂 用 量 为 10 g . ,微 波 幅 射 时 间 25 ri,产 率 可 达 到 . n a
( 1徐 9 工业职业技 术 学院 化 学 工程 技 术学 院 ,江 苏 徐 州 2 14 ; 。 I ' l 2 10 2江苏省4 _ 新材 料 工程技 术研 究开发 中心 ,江苏 徐 州 2 14 )  ̄v - 2 10
摘 要 :柠檬酸三辛酯是一种重要的环保增塑剂,具有广泛的用途。高效催化剂的选择是以柠檬酸与2 乙基已醇为原料合 一
9 4% 。 2.
柠檬酸 ,反应温度 10~10℃ ,反应时 间6 i ,酯化率可达 7 8 0r n a
9 7% 。 7.
5 杂 多 酸 催化 剂
杂多酸催化活性高 、表型 H 对酯化作用显 著 ,选择 性好 , 再生速 度 快。刘 彦 等 以聚 苯 胺掺 杂 磷 钨 杂 多 酸 催 化合 成 TC O ,最佳反应条件为 :柠檬酸为 0 0 5t l ,醇酸物质的量 .2 o 时 o 比为 1: , 应 温度 10℃ , 应 时 间 20h 催 化 剂 使 用 量 为 5 反 5 反 . , 14g . ,酯化率可达 9 . %。 58
h g f c e tc tl s o y t e i fti cy i ae wih ct ca i n — ty lo o srw tra swa n i o tn i h e in aay tfrs n h sso ro tlct t t i cd a d 2— eh lac h la a ma e l sa mp ra t i r i r i se tp.Th ie au e o h y he i ftiu y ir t sr f rnc d,c t ltcpef r n e a d o t z t n c n i o sa e ltr t r n t e s nt sso b t lcta ewa ee e e r aay i ro ma c n p i a i o dt n — mi o i b u h y t e i ft o tlctae u i g t e c tl ss uc s p o o i c d,i o g n c s l a d L wi cd we e i to o tt e s n h ss o r cy ir t sn h aay t ,s h a r tn c a i i n r a i at n e s a i r nr — d c d,t d a t g sa d dia v n a e ft e e c t lsswe e c mp r d,a d t ie t n o e e r h a d d v lpme t ue he a v n a e n s d a tg so h s aa y t r o a e n he dr c i fr s a c n e e o o n
大 于 9 % 。王 德 永 等 以浓 硫 酸催 化 合 成 T C,最 佳 反 应 条 件 8 O
为 :反 应 温 度 10~10℃ ,醇 过 量 1 % ,催 化剂 用 量 2 ,反 5 6 8 %
应 时 间 2 2h . ,脱 醇 温 度 10℃ ,脱 醇 时 间 10h 6 . ,活性 炭 加 入
结晶硫酸高铈对酯 化催化作 用源于高 价铈离 子的强路 易斯 酸性和铈 与柠檬酸配位而产生 的游 离酸( ) H 。杜晓晗等 用结 晶硫酸高铈催化合成 T C O ,最佳反应条件 为:n 2一乙基已醇): (
n 柠 檬 酸 )= .0: ,催 化 剂 用 量 为 柠 檬 酸 质 量 的 15 ,反 ( 36 1 .%
成 柠 檬 酸 三 辛 酯 的 关 键 环 节 。参 考 了有 关 柠 檬 酸 三 辛 酯 合成 的 文 献 ,介 绍 了质 子 酸 、无 机 盐 、路 易 斯 酸等 催 化 剂 催 化 合 成 柠 檬 酸 三 辛 酯 的催 化 性 能 、优 化条 件 ,比较 了各 种 催 化 剂 的优 缺点 ,并 指 出 了催 化 剂 的研 究 发 展 方 向。
1 质 子 酸 催 化 剂
吴军等… 以硫酸催化合成 T C,最佳工 艺条件为 :酯化温 O
度 10~15℃ , 化 剂 加 入 量 02 % ,过 量 醇 含 量 1% ,碱 5 5 催 .0 7
无 机 盐 具 有 催 化 剂用 量 少 、反 应 条 件 温 和 、速 度 快 、原 料 转化率高 、产品色泽浅等优点 ,是一种理想催 化剂。杜晓晗
量为 0 6 ,在 10—10℃时加入 ,搅拌 时间约 1 i。 .% 3 4 5m n 刘彦等 以坡缕石负载对 甲苯磺酸催化合 成 T C O ,最佳 反 应 条 件 为 反 应 温 度 10℃ ,酸 醇摩 尔 比 为 1: ,催 化 剂 用 量 为 5 5
0 8g . ,反应时间 15h . ,酯化率可达 9 . %。催化剂性能较好 , 67 便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 艺简单便 于后处理 ,成为开发 T C合成工艺 的新焦点 。关于研 O 究很 多 ,文章就近些年有关 T C合成 中催化剂的种类 、使用情 O 2 无 机 盐催 化 剂 况 和 发 展 动 态进 行 概 述 。
3 i ,催 化 剂 用 量 为 0 ,酯 化 率达 到 9 % 。 5m n .6g 5
应时间 9 i,反应 温度 10—10℃ ,收率 在 9 % 以上 。罗 0r n a 5 6 8 炜等 以活性 炭负载 硫酸锆催 化合 成 T C,最佳反 应条 件为 : O
Absr c t a t:Tro t lctae wa i d o mp ra tg e n p a tcz r,wi d a g fus s Ch o i g a k n f icy i t s a k n fi o t n r e lsiie r t a wi e r n e o e . h o sn i d o
关键 词 :柠檬酸三辛酯 ; 合成;催化剂;进展
中图分类 号 :T 46 Q 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1 97 (03 1 — 00 0 0 — 67 21)3 04 — 3 0
TheDe eo m e fRe e r h n Sy he i v l p nto s a c o nt ss o v r n e a — re d y Pl siie i cy t a e fEn io m nt l—fi n l a tcz r Tro t lCir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