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篇:记叙文阅读——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现代文阅读篇:记叙文阅读——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年级初三学语文编稿老师李满园科课程标题现代文阅读篇:记叙文阅读——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1)一校林卉二校黄楠审核苏宇嵬一、考纲解说1.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局部精读的前提。

2. 明确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理清行文思路。

3. 理清文章的线索并理解其在组织内容、表达中心方面的作用,4.准确地摘取重要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5.能找到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语句——把握思想感情的脉络(显性的关键词语,隐性的具体描述。

)二、考点要求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利用文中信息和日常积累对关键词句、重要段落、写作手法、情感认识等,进行合理地解释。

知识精讲、易错指津:立足于文章的重要词句,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作用、表达效果。

重要词句:1. 文章题目。

2. 与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3.文章中议论抒情句。

4. 结合文章中某一信息点,概括回答“为什么”。

◆示例:一、文章的题目·选文第⑤段慕生忠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阴树”,请根据文意说说将军这样命名表现了他的哪些心愿?(《望柳庄》)·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心灾》) ·本文以“你遗失了感动吗”为题,有什么作用?(《你遗失了感动吗?》)·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

(《我看到了一条河》)·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六个馒头》) ·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的小花”的作用。

(《长在岩石下的小花》) ·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晨》)◆解题思路:题目的含义和题目的作用。

题目的含义:1. 原文可能会有解释。

例:《心灾》“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1)为了消掉心里的灾,(2)叫“我”永远不要忘记这个灾。

答案就在文章中,仔细阅读就可以找到。

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快乐老师的博客●导航仪同学们,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时,有一些词语或句子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能快速准确提取课文的有效信息,体会到作者情感、明白文章表达的主旨。

它在课文中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就是文章中关键词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点津石一、什么是关键词句在理解阅读文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关键词、句。

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判断:1. 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2. 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关联词或过渡句3.对于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4.凸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5.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二、如何体会关键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一,潜心阅读文本,找准关键词句。

抓住关键词理清层次,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及表现方法。

第二,抓住关键词句,并做上记号。

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

第三,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理解句子后再回到文本,整体体会语篇的思想感情。

(一)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记叙文常以多种修辞方法使语句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情味。

阅读时,作一点修辞分析,理解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对语句中的情味感受更真切例1: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神来。

这段话一连用了两个“扑”字,为什么不用“飞”呢?因为,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对海鸥来说,老人就是他们的亲人,海鸥不能让别人带走老人。

此时用“扑”更能体现海鸥悲伤、无奈、急切和焦虑的心情,他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例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鲁教版五下《匆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

轻烟、薄雾的特点是缥缈易逝,瞬间能被“吹散”,被“蒸融”。

在这种比喻中,让我们体会到时光是极其容易流逝的。

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一、例题回放,明确题型例1: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达效果.(2008年重庆中考《别踩疼了雪》)例2:请你分析选文第1段中加点词语“慢腾腾”的表达效果.(2009年沈阳中考《迷雾灯塔之光》)例3:联系上下文,如何理解第16段中加点词“断层”的含义.(2010年锦州中考《六床病人》)【常见题型】1、怎样理解(解读)这句话的含义。

2、分析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表达效果或或表达上的好处)。

二、例题引领,总结方法1、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例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请分析“聪明”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这里的“聪明”就是笨,愚蠢,是形容词的褒词贬用,突出地表现出因未能真正理解父亲爱心的产生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答题角度一: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或词语的感情色彩减弱。

例2: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

(丰子恺《白鹅》)请分析“厉声呵斥”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角度二:修辞手法词语使用了某种修辞,常见的是比喻和拟人。

例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鲁迅《孔乙己》)请分析“排”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排”是孔乙己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的样子,表现出他在有了酒资之后的迂腐之气例4:这类地主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有味。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答案:“看也不看”写出地主对这类饭食的厌恶,“有滋有味”写出我们的喜爱,使用对比,突出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的性格特点,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答题角度四:写作手法联系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思路】感情色彩修辞手法+表现情感(表现内容)人物描写写作手法2009河南省中考阅读练习1:阅读《北京时间不到点》,并回答问题。

记叙文阅读二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记叙文阅读二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记叙文阅读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学习目标: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重点: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例:如何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

是反语,表示讽刺。

例:怎样理解句子“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中“狡猾”一词的表达效果、(《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例:《小橘灯》的结尾是:\"她的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如何理解句中的加点的“好”字的含义?显然句中加点的\"好\"运用了双关辞格,不只是指病好了,更主要的是指黑暗社会已被推翻,人们已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这就是言外之意。

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例:《驿路梨花》的结尾句:\"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里运用了引用辞格,联系全文,分析引用诗句的作用,可推知其象征义是表明了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的深意。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的理解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的理解

借助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含义 小提示 根据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进行分析理解。 进行分析理解。把那些经过修饰的 句子还原他们的本来面目。 句子还原他们的本来面目。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 们上前去。 们上前去。”
诗还是不好,别写诗了。 诗还是不好,别写诗了。
言外之意
化婉言为直言
注意文中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 语境义、比喻义、反语、 语境义、比喻义、反语、言外之意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 们上前去。 们上前去。”
一、注意文中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
小提示 解此类题一定不能只看这个词的字面上的意思一定 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文章的意思。 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文章的意思。 思路:1、作者在什么情境下写了这句话。 作者在什么情境下写了这句话。 思路: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2、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关键词是一个怎样的词语? 3、关键词是一个怎样的词语? 这个词在句中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思? 4、这个词在句中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思?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保定三中分校
杨巍巍
③ 来不及跟朋友道新年祝福 , 只发一个信息告诉他 , 来不及跟朋友道新年祝福, 只发一个信息告诉他, 千手观音》 朋友回, 对话如此简单, 《 千手观音 》 好 。 朋友回 , 是 。 对话如此简单 , 却 全部明了。 湿湿的感动蕴于心, 全部明了 。 湿湿的感动蕴于心 , 如春回大地时那柔 柔的草。 原来, 生命可以卑微, 但不可以放弃, 柔的草 。 原来 , 生命可以卑微 , 但不可以放弃 , 如 果坚持,一样可以把春天驮在肩上。 果坚持,一样可以把春天驮在肩上。 领舞的女孩叫邰丽华, ④领舞的女孩叫邰丽华,两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 失去听力,从此告别有声世界。 失去听力,从此告别有声世界。七岁那年她进了聋 哑学校,有一节课上,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 哑学校,有一节课上,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 把震动传给学生。 嘭嘭嘭” 把震动传给学生。当“嘭嘭嘭”的有节奏的震动通 过双脚传遍邰丽华小小的身躯时, 过双脚传遍邰丽华小小的身躯时,她被从未有过的 幸福感袭裹了,她看见彩色的音乐飞起来。从此, 幸福感袭裹了,她看见彩色的音乐飞起来。从此, 她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她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用舞蹈来表达她内心 的爱,锲而不舍。 的爱,锲而不舍。

如何理解阅读文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理解阅读文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理解阅读文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作者:秦冶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17期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其中一个方面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语文考试改革、中考题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虽然还有一些客观试题,但主观试题明显加大,而且还有一些开放型的很有创意的题型。

而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经常出现在各地中考试题上。

优秀记叙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却是十分精心的。

一些重点语句和段落,内容含蓄,既有字面表层意思,又有深层涵义,有时蕴含作者强烈的情,有时揭示文章的主题。

阅读时,要把握这些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一、什么是关键字词在理解阅读文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关键词、句。

那么,什么是关键词、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判断:1.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关联词或过渡句2.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3.对于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4.凸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5.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二、怎样理解文章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在现代文阅读中,若能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词句,有助于把握文意和全文的主旨,那么,怎样理解文章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上下文,就是语言因素的语境。

它对词语的意义有过滤作用,它能滤掉多义词中与语境不合的义项,只留下有关义项,它能滤掉有歧义的句子中与语境不合的意思,留下相合的意思。

语境可使词义、句义更具体明确、内涵更丰富。

下面我们来看以下两个句子。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朱自清《背影》)(2)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

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

(王愿坚《七根火柴》)以上两句“蹒跚”一词意思一样,但表达的作用不一样。

前一句“蹒跚”意在表明“父亲”虽然年老体胖,走路腿脚不灵便,却坚持爬上爬下,穿越铁道,为儿子买橘子,充分表达了父子情深。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一、课标法则: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概念解说: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三、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2、解释句子的方法:①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

②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③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

④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⑤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理解关键句子的效果和含义

理解关键句子的效果和含义

理解关键句子的效果和含义作者:杨爱珍来源:《课外语文》2024年第02期文学就是超越现实生活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有人、有物、有事、有理,让我们窥见另一个时空的美好和黑暗,感受到另一个时空的快乐和感伤,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而这些美好和黑暗、快乐和感伤都隐藏在阅读文本的字里行间,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句子也能让文章呈现出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所以,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从而获得阅读文本美的认识和体验。

这也是语文中考当中常见的文学类文本题型之一,它对强化个人对文本主旨的理解至关重要。

本文立足课标和中考语文考查要点,以鲁迅的《故乡》为例理解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和含义。

一、理解语句效果和含义的前提在实际的中考题型中,如果离开文本去贸然地谈句子的表达效果,这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毕竟单个句子、词语并不能代表整体,反而陷入了“断章取义”的境地,为此,阅读文本中有一个前提不能去掉,那就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我们知道,作者写一篇文章肯定有自己的目的,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点,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也就是说作者是想通过故事中的人或者事,反映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

比方说在鲁迅的《故乡》当中,文中通过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三个部分反映了辛亥革命之后,以杨二嫂和闰土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村下层人民生活悲惨现状,他们经济上破产,于是在生活上难以为继;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还遭受到封建时代旧观念、旧思想的迫害,始终难以抽出身来,并由此造成了他们思想上的麻木,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加深,表达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为了达到这样的写作目的,鲁迅精心构思了很多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描写了生动形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4: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5分)
(2012年重庆《春光美》)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答: (1)委婉含蓄,(1分)体现了老人对盲女孩的尊重。(1分)表现了老
人的善良和爱心。(1分) (2)运用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
(4分)
15.环境描写 (4
写作手法
分)
15.景物描写 (4分)
14.环境描写
(4分)
15.景物描写 (4分)
16.心理描写 (6分)
拓展延伸
分析人 物形象
标题含义及 理解
文段作用
16. 怎样的人 (4分)
17.结尾段 (5分)
17. 谈现实 意义 (5 分)
13.标题理 解(4分)13.来自目含 义及表 达情感 (4分)
?
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指说明性的):揭示事物重要属
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
?
文学作品: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
从结构看,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 从表达看,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 二是指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
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4分)
(4分)
(6分)
(4分)
14.词语含义 14.词语含义 14.词语含义 14.词语含义
词语含义 14.词语表达效 14.词语含义
和作用
果(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16.句子赏析 (4
句子含义
分)
15.句子表达
和作用
作用 (4分 )
15.句子表达 16.句子赏析 作用(4分)
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生活。(1分)
技巧二:从修辞手法和文章中心入手
? 关键句归纳:
? 修辞句 ? 描写句
? 主旨句 ? 过渡句 ? 总结句 ? 议论句 ? 抒情句
反复句
(二)句子含义类常见题型
?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 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 提问的主要形式有:
(一) 真题再现,探寻方法
例1:文中第⑨段划线部分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4分)
(2014重庆A卷《喜旺的年》)
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
答:写出了父母望自己孩子时陌生的神态;与孩子迎接父母时 的兴高采烈形成强烈的反差;揭示了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无奈 与辛酸。(4分,前两点每点1分,第三点2分)
1、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 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句与句、句与
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 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 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 。
?
?
下面请看《父亲不写信》中的一道题:
?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
中考复习之记叙文阅读----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现代文阅读 中能够 “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 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4. 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 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5.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 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 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 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014(A) 2014(B) 2013(A) 2013(B) 2012
2011
篇目
《喜旺的年》
《果园快乐 的时光》
《走进一片 雪花的温暖》
《生长在城 市里的一棵
树》
《春光美》
《在冬夜歌 唱的鱼》
内容理解 13.心情变化概 13.内容概括 13.内容概括 13.内容概括 16.内容理解
及概括
括(4分)
. 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
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 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 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 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 “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 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技巧一:从表现手法和文章的中心入手
例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分)
(2014重庆 B卷《果园快乐的时光》 )
漳州柑子圆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脸蛋,笑盈盈地张望着。
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柑子圆而饱满 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他的喜悦之情。
技巧二:从修辞手法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入手
17.结尾妙 处( 4 分)
主旨情感
17. 主旨 (4 分)
17. 情感 (4分 )
17. 主旨 (4 分)
文章线索
16.辨析并说出 原因 (5分 )
题量分值 5题20分
5题21分
5题21分
5题23分
5题21分
5题22 分
什么叫重要语句
? 从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
?
社会科学类的文章: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 1、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 2、“××××××”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3、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 4、最后一段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
章中有何作用? ? 5、句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是否矛盾?请说说理由。 ? 6、文中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例3:请从修辞和描写手法的角度,对文章第⒀段划线语句进行赏 析。(4分)
(2013重庆B卷《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
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风舞婆娑,碧绿 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 奔。
答:①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 的森林世界。 ②拟人。“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每点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