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选择题重点
大学思修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大学思修选择题题库及答案第一章:世界的基本问题1.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 A. 饮食– B. 住房– C. 生活安全– D. 自由与尊严答案:D2.什么是社会主义?– A. 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制度– B. 封建主义的一种形态– C. 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制度形式– D. 政府独立执政的制度答案:C3.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A. 科技进步– B. 政治发展– C. 经济发展– D. 哲学思考答案:C第二章: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起和发展4.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A. 人民幸福生活– B. 国家富强– C. 个人权利– D. 个人发展答案:A5.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A. 集体所有制– B. 私人所有制– C. 平等和公正– D. 政府控制答案:C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A. 党的领导–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科学发展观–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A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导引7.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A.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共产主义–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A. 勤奋好学– B. 独立自主–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答案:D9.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 政治– B. 经济– C. 社会– D. 自然科学答案:A、B、C、D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A. 党的领导–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科学发展观–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A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尊重个人权利– C. 推行市场经济– D. 强化政府控制答案:A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力量是什么?–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党的群众路线– C. 人民群众– D. 精英领袖答案:C以上题目供参考,不同版本可能会有差异,仅供学习使用。
思修单选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修单选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______。
A. 和谐B. 法治C. 自由D. 平等答案:A2. 道德的基本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和______。
A. 规范功能B. 评价功能C. 调节功能D. 激励功能答案:C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______。
A.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 社会公序良俗的体现C. 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D. 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答案:C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______。
A. 集体主义B. 爱国主义C. 为人民服务D. 社会主义荣辱观答案:C5.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______。
A. 一律平等B. 有特权C. 有特殊权利D. 有优先权答案:A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是______。
A.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D. 公平正义、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答案:A7. 在我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______。
A. 效率优先B. 兼顾公平C. 社会稳定D. 经济发展答案:B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其中,______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A. 民主法治B. 公平正义C. 诚信友爱D. 安定有序答案:D9. 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______。
A. 宪法B. 民法C. 刑法D. 行政法答案:A10. 公民道德建设以______为着力点。
A. 社会公德B. 职业道德C. 家庭美德D. 个人品德答案:A二、结束语本套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思修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与道德、法治理念、社会公平正义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试题的练习,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目及答案

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目及答案
1.在哲学思考中,思维是指: A. 人类的智力活动 B. 物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C. 抽象的思维过程 D. 意识的呈现形式
答案:A. 人类的智力活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命题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改造
答案: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A. 动态性 B. 实用性 C. 社会性 D. 生产力
答案:A. 动态性
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是: A. 实践 B. 辩证法 C. 唯物史观 D. 革命斗争
答案:B. 辩证法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C.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平衡 D. 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C.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平衡
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建构的世界观是: A. 唯物论世界观 B. 唯心论世界观 C. 辩证法世界观 D. 科学世界观
答案:A. 唯物论世界观
7.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 A. 唯物辩证法 B. 阶级斗争理论 C. 功利主义 D. 社会主义
答案:A. 唯物辩证法
8.。
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库

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库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继承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第一章试题1、对于人生至关重要的、成为人生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柱、精神向导的是()A、精神负担B、理想信念C、物质财富D、法治精神2、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A、理想的实现是容易的B、理想的实现是随意的C、理想的实现是不可实现D、理想的实现是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3、推动人生自觉活动的力量可能来自于人自身内部或外部的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是()A、人生的心理和体质B、人生的修养和境界C、人生的情感和态度D、人生的理想和信念4、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称为( )A、理想B、信念C、信仰D、空想5、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之具有()A、阶级性B、实践性C、共同性D、多样性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是()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理想信念的实践性是指,人们的理想信念()A、在阶级社会里打上阶级的烙印B、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C、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D、包含着人们的行动意志,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8、对于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政治理想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社会主义C、发展民主主义D、摆脱贫穷落后10、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是()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政治理想11、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A、法制教育B、理想信念C、社会舆论D、文化素质12、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A、坐享其成的过程B、信手拈来的过程C、纵情享乐的过程D、艰苦奋斗的过程13、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大学思修选择题答案

大学思修选择题答案
一、单选题
1.“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哲学的基本特点和能指导实践的方法。
这种观点是真还是假? A. 真 B. 假
正确答案:A
2.人类创造的文化是指: A. 城市建筑 B. 发明创造和精神风貌 C. 人类自然界的改造
正确答案:B
3.物质是指: A.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B. 非物质的事物 C. 感性存在的事物
正确答案:C
4.人类的社会形态有几种? A. 2种 B. 3种 C. 4种
正确答案:C
5.“社会历史”是指: A. 个体的历史 B. 人类集体的历史 C. 物质世界的历史
正确答案:B
二、判断题
1.人类进化过程中,从自然界走向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2.世界物质的发展是没有规律可寻的。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三、多选题
1.人类的实践活动有哪些? A. 勤劳劳动 B. 生产实践 C. 创造实践 D. 社会实践
正确答案:A、B、C、D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有哪些? A. 实事求是 B. 辩证法 C. 虚无主义 D. 历史唯心主义
正确答案:A、B
四、填空题
1.哲学是一门________,她是一门总的方法论学科,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正确答案:科学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原理是________。
正确答案:矛盾统一规律
以上是大学思修选择题答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题库选择题及答案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题库选择题及答案1.以下哪个不是道德规范的类型? A. 宗教规范 B. 法律规范 C. 社会习俗规范 D. 个人主观规范答案:D2.下列哪项不属于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 A. 正确认识自我 B.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C. 提高思想道德觉悟 D. 改善自身的外貌形象答案:D3.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经典思想的主要内容? A. 天人合一的思想B. 人伦道德的思想C. 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D. 仁爱之道的思想答案:C4.以下哪个是道德准则的作用? A. 引导人们的行为准则 B. 限制人们的行为自由 C. 惩罚违反道德准则的人 D. 肯定个人的道德品质答案:A5.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交往中的常见道德问题? A. 失信问题 B. 腐败问题C. 污染环境问题D. 道德自律问题答案:D6.以下哪个不属于道德简单问题? A. 成绩作假 B. 说谎 C. 求人提携 D.给孩子报考补习班答案:C7.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A. 相对性 B. 绝对性 C. 动态性 D.静态性答案:C8.下列哪项属于自由人的权利? A. 干扰他人的正当权益 B. 随意剥夺他人的自由 C. 享有平等的机会权利 D. 无条件享受社会福利答案:C9.以下哪个不是价值观的特点? A. 主客观相统一 B. 反映社会存在 C. 在社会历史的长河中产生 D. 一成不变答案:D10.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的激励作用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A. 强制性约束 B. 道德引导 C. 法律制裁 D. 经济刺激答案:B11.道德规范具有正确性,这是指什么? A. 道德规范是客观的标准,能正确引导人们的行为 B. 道德规范是主观的标准,每个人都可以随意确定 C. 道德规范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 D. 道德规范不具有正确性,是一种主观意愿的体现答案:A12.下列哪项属于基本道德素养? A. 圆滑处事 B. 诚实守信 C. 虚荣自大 D.个人至上答案:B以上为大一思修期末考试题库选择题及答案。
思修(道德与法治、法律)题库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CA、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B、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专业化、创新化的人才。
2、现代人才素质的灵魂是:AA、德B、智C、体D、美3、( C )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A、德B、智C、体D、美4、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必然趋势是:AA、多极化B、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的形成D、一超独霸5、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智体美是缺一不可、统一存在的。
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A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6、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 D )居于核心地位。
A、艰苦奋斗B、自强不息C、团结统一D、改革创新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A、爱国主义B、人道主义C、科学主义D、革命英雄主义8、下列名言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艰苦奋斗的民族的有:A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B、先天下之忧而忧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民无信不立9、( B )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A、德B、智C、体D、美10、( A )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
A、马克思主义B、社会主义荣辱观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D、爱国主义1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A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B、迎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历史使命C、粉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中国图谋的历史使命D、促进自身心理健康12、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CA、知识渊博B、品质高尚C、德才兼备D、知行统一13、独立生活意识是指:CA、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管B、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C、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D、天马行空独来独往14、( C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15、( D )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思修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的一般含义是:( A )。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2.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C)A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B有约束力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D规定制裁措施3.法律主要体现的是( B )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政党D整个社会!4.法存在于( B )。
A整个人类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5.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D)。
A奴隶制法律B封建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6.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为( A)。
A 法律体系B法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7.关于法律部门(即部门法)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形式上表现一致法律规范的总和B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法律规范的总和C在调整对象为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D在形式上表现不一致法律规范的总和8 国家的根本法是( C )。
)A 行政法B 刑法C 宪法D 民商法9.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是(A)。
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10.下列关于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效力从高至低排列正确的是( B )。
A行政复议法→宪法→物权法B宪法→刑法→枪支管理办法C物权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D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著作权法11.《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属于( B )的范畴。
A民法商法 B 行政法C经济法 D 社会法12.调整民事和商务活动的法律规范总称是(A)。
A民商法B公司法C商标法D保险法]13.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不属于部门法的是( C )。
A民商法B经济法C立法法D行政法14.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B)。
A国务院B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C法院D检察院15.( A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A国务院B地方政府C法院D检察院16.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B )。
A制定新法和沿用旧法 B 制定和认可法律C制定国内法和参加国际条约D制定和解释法律17.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守法的主体是(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重点、要点
(选择题部分)
一、考试形式:闭卷
二、试卷题型及分数分布:
1、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4题,共28分)
2、简答题:(每题8分,3题,共24分)
3、论述题:(每题16分,2题,共32分)
4、材料题(400字以上):(每题16分,1题,共16分)
绪论
教学要点:
1、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P7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P10
第一章
教学要点:
1,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勇于实践,艰苦奋斗P37
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P16
3,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P16
4、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P29
5、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P29
6、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P15
7、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p35
8、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P38
第二章
教学要点:
1、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主体。
P45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P49
3、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是爱国行为P55
4、爱国主义的基础是爱国情感P55
5、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P61
6、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p52
第三章
教学要点:
1、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P65
2、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是人生态度。
P67 3,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P73
4、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p74
5、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P75
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P75
第四章
教学要点:
1、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劳动P90
2、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P91
3、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P104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P102
5、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P109
6、关于“大学生与诚信道德”P110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7、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P114
第七章
教学要点:
1、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P174
2、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173
1、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P180
2、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是人们的生活理想
4、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P180
5、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元。
P194
法律部分(第五、六、七章)
1、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法律制定P128
2、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P129
3、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提议,并由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可以。
P131
4、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P133
5、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33
6、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P133
7、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P128
8、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P130
10、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P130
11、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135
1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P135
1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P139
14、明确规定了台湾问题法律是《反分裂国家法》p58
15、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P146
16、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P175
17、遗赠是指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财产于其死后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国家或者集体组织的一种法律制度。
P200
18、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而不包括财产义务。
P200
19、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P200
20、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P200
21、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
P200
22、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
P200
23、我国法律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P200
24、刑罚体系中的主刑及附加刑种类P149
25、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认可。
P119
26、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两种: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P121
27、我国宪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确认国家制度、确认和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P131
28、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项保险制度。
P148
29、我国法律规定的继承方式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四种。
P199
30、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
其中非诉讼程序法律制度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人民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P149
31、我国法律规定,养父母对养子女的遗产有继承权。
P198
32、我国婚姻法实行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P199
33、结婚的法定条件P197
34、婚姻法对现役军人和妇女的特殊利益的保护P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