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家的故事作文
[数学家的小故事三篇]数学家故事5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三篇]数学家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da246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3.png)
[数学家的小故事三篇]数学家故事5篇数学家故事篇一: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家故事篇二:名人故事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高斯简介: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
小学数学家故事作文500字

小学数学家故事作文500字小学数学家故事作文500字(通用4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家故事作文5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家故事作文500字篇1看完《数学家的故事》后,我最敬佩数学家是华罗庚。
他聪明、好学、勤奋、爱国,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
华罗庚很聪明、好学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很勤奋。
他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华罗庚很爱国年夏天,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
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像华罗庚那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像华罗庚那样,为国争光。
小学数学家故事作文500字篇2读完《数学家的故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最佩服的数学家是苏步青。
因为他有着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因为他有着热切的爱国精神。
他的一生不知道算过了多少道算式、多少道题目。
他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他把他对祖国的爱恋化成了一段段令人赞叹的事例,但是我想,数学家苏步青的伟大事例也是跟他的老师杨老师一席话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杨老师曾对苏步青全班同学说过:":“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华罗庚的小故事6篇

华罗庚的小故事6篇篇一:严格要修业生华罗庚先生向来很重视青年数学人材的培育,为了培育更多人材,他在清华园里的数学研究所创办了数学议论班。
我国着名数学家王元先生那时就曾拿着苏步青和陈立功教授的介绍信来找华罗庚先生,希望能拜他为师。
王元从小喜欢数学,向来特别敬慕华罗庚先生,发奋要拜华罗庚先生为师。
华罗庚先生看了介绍信后,并无表示立刻收他为徒,而是把他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
王元一时发懵,考虑半天没有想出答案。
华罗庚先生严苛责备了他,并且罚他在黑板前站了两个小时。
当日夜晚,王元专心演算,次日把结果报告给华罗庚先生。
华罗庚先生听了十分快乐,以后又出了几道题。
王元都顺利做出,华罗庚先生这才答应收下这个学生。
华罗庚先生对学生们严格要求,他每日拂晓即起,而后去敲学生们宿舍的门,接着是和学生们议论问题或讲课,一干就是一天。
有时睡到子夜,他突然爬起来,穿上衣服又去逐一敲学生们的房门:“别睡了,别睡了,白日的题目还得再讲一讲!??”就这样,华罗庚先生忘我地工作,他对学生们说:“假如自己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了,就不是数学家了!”在老师的严格教育下,这些20多岁的小伙子,脚踏实地,勤劳不息,即便假日也不歇息。
华罗庚先生选择学生时从不以貌取人,他在给广州中山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在听讲的学生中,有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名叫陆启铿,他听了华罗庚先生的报告后,便产生了一个勇敢的念想:毕业后能分派到北京,在华罗庚先生的指导下搞研究。
这个想法在旁人看来几乎有点妙想天开,当时华罗庚先生是万人敬慕的大数学家,不知有多少四肢健全的人以作华罗庚先生的学生为荣,他怎会收下像陆启铿这样的残疾青年呢?陆启铿频频思虑以后,终于鼓足勇气给华罗庚先生写了一封信。
他很快收到回信。
在华罗庚的尽心指导下,陆启铿以后成为很有成就的数学家。
篇二:尊师重教华罗庚1931年去清华大学工作后,每年寒暑期都会回乡,总要登门探望他的老师韩大受、王维克、李月波等以及他的同学、朋友。
成功数学家的趣味短篇故事

成功数学家的故事篇1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同时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
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着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成功数学家的故事篇2苏步青(1902.09.23~2003.03.17),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
苏步青自1931年3月应着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
至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才有点不太情愿地到了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他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回望苏步青的百年人生路,也是崎岖泥泞,故事多多,今选几则以慰读者。
故事一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
华罗庚是我的榜样作文

华罗庚是我的榜样作文
华罗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他的一生可谓传奇,但同时也平凡朴实,充满了人性的温暖。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华罗庚的故事。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小小年纪就得帮家里干活赚钱。
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却从未被贫困所击垮。
相反,他以自学的方式,一点一滴地积累着数学知识。
后来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数学天赋和勤奋好学,终于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华罗庚没有远走他乡,而是挺身而出,为国家的数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创办了中国现代数学教育体系,为无数学子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
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数学成就。
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就,华老却从未因此而自满。
他一直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
他的办公室就在学校里最简陋的一间屋子里,每天都是自己打理卫生。
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是这样谦逊有加、淳朴自然。
是啊,作为一代大师,华罗庚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他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是贫是富,只要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勤恳好学,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
正是华罗庚这种可贵的品质和人生态度,让我由衷钦佩和仰慕。
在今
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定会以他为榜样,淡泊名利、脚踏实地,用勤奋和坚韧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华罗庚爱国的小故事5篇

华罗庚爱国的小故事5篇篇一:好待遇也无法阻挡爱国心一九四八年,美国的伊利诺大学想要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承诺会给他非常优越的待遇希望他能留在美国工作。
那个时候,华罗庚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接到美国,他致力于数学领域太久太久,难得和家人一起能够过上优越安静的生活,但是国外安逸的生活是无法埋没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一九四九年,华罗庚看到了一则激动人心的消息新中国成立了。
华罗庚非常高兴,把这则消息读了一遍又一遍,于是他决定回国报效祖国。
这个决定不仅使在美国的华人惊讶,也使美国人惊讶。
美国人不愿意让优秀的华罗庚走,于是不惜重金让他留在美国,但是什么也无法阻止华罗庚回国的热心。
于是,他就这样离开了美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华罗庚的爱国事迹掀起了一股海外华人回国的热潮,华罗庚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他是伟大的也是神奇的。
篇二:报效祖国就在他刻苦钻研数学难题时,1937年,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最漫长的抗日战争,间接的拉开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英国留学的华罗庚听闻曰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后’他表现的极其愤慨。
次年,华罗庚抱着报国的心思,从英国回到中国抗战的根据地,在西南联大任教。
中国抗战时期是华罗庚最为艰苦的岁月,但他还是先后完成了二十余篇论文和第一部数学着作《堆垒素数论》,该书成为数学研究中的经典着作,先后被翻译成为英、德、日、匈牙利等多个国家的语言。
华罗庚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他顺应潮流,投人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当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至5月,华罗庚受邀访问苏联。
当时的国民政府见识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萌生了研制的原子弹的心思,于是派遣当时中国科学界的一些顶尖人物前往美国考察。
当年九月,华罗庚同李政道等人离开中国,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伊利诺大学担任教授。
1949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华罗庚听闻中国成立了一W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充满了爱国之心的华罗庚克服了美国方面的重重阻烧,他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工作条件,他带着妻儿回到了刚刚浴火重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爱国作文

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爱国学者。
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也秉承着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一直奋斗不息。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感受他那份挚爱祖国的深情。
1. 锐意进取,发扬国家科学华罗庚自小便显露出较高的智商,家境并不富裕,但他深深地热爱数学,对数学有着不可抑制的热情。
在国内先进人士的帮助下,他从小就开始接触数学的震撼和珍贵。
华罗庚先后就读于京师大学堂、清华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国内外一流的学府里接受系统、严谨、深入的数学理论训练,成为了一位数学家,也代表了炎黄子孙接受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的先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华罗庚一直致力于国家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他为数学和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在建国之初,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创始人和首任所长,继而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中创办了20个学刊。
在他的主持下,数学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对国家重点工程、军事工程、航海、天空等方面的高等数学研究、计算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教育方法等问题的研究,为国家发展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
在他的努力下,国家的数学事业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华罗庚还创办了《数学年刊》和《数学学报》,发起了中国数学教育的改革,组织教育界力量进行数学教育研究与改革。
华罗庚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2. 铭记历史,爱国再起华罗庚是一位热爱祖国的伟大数学家和科学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回国,抛弃了在海外的卓越职业,投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兴建与发展。
他以革命家的一份理想和决心,走上了祖国之路。
从此,华罗庚的一生便和祖国联系在一起,他的数学研究与事业发展,无不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
另外,华罗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和关心也十分深刻。
他的学术研究面极广,兼及西方文化。
当然,他也坚信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科学成就。
他一方面探究和挖掘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数学元素,另方面,他也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
华罗庚作文高中作文素材汇总

华罗庚作文高中作文素材汇总以华罗庚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华罗庚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
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
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
”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
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
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
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
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
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
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
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
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
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疾病缠身。
18岁那年,华罗庚初中时代的王老师从外国学成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
华罗庚是他得意的门生。
他一心要接济华罗庚。
不久,经王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个勤杂工,负责收发信件、报纸做杂务。
华罗庚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忙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
王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他为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感到骄傲。
真是天有不测风雨。
华罗庚被一场伤寒病拖垮,医生作出“无法医救”的诊断。
全家人悲痛万分,王校长更是觉得十分惋惜。
但是死神终究没有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身残疾。
华罗庚一瘸一跛地又去上工了,做的还是老本勤杂工。
一天的劳累,双腿已疼痛难忍,但是他咬咬牙,仍然沉浸在数学王国的遨游中,把疼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对华罗庚来说,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就象一组奇妙无比的音符,草稿纸的运算符号好比音乐演奏一样,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他坚信,只要顽强地坚持下去,自学也能摘取数学王冠。
由于他信心百倍地不懈努力,终于有一天,他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了。
机遇垂青这位下苦工夫的热心人。
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熊庆来得知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和不幸遭遇后,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这就是为他成为数学家提供了广阔舞台。
这就是至今成为人们美谈的熊庆来睿智识英才的故事。
1985年,75岁的华罗庚爷爷带着一丝微笑和欣慰离开了他追求了一生的数学事业。
他曾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一位勤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