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的物理知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2)
八年级物理 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沪科版

满分:100分时间:60分一.选择题(18×2分)1.下列不是光源的物体有()A.太阳 B.火焰 C.月亮 D.电灯2.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3.彩色电视机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光的三基色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是:()A.红、橙、黄; B.黄、红、蓝;C.红、黄、绿; D.绿、红、蓝.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在颐和园内昆明湖的水中可看到十七孔桥的倒影B.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C.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D.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的部分看起来上翘了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8m/s B.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6.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阳光照射浓密树叶,在地面出现光斑B.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C.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D.人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桌椅7.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镜面反射B.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偏折是光的折射C.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D.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光的折射8.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在地平线上看到高楼大厦,热闹的市场,而实际的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 )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B.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9.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小于二倍焦距B.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C.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的镜头是凹透镜10.下面是生活中常用的镜子,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潜望镜 B.汽车的观后镜C近视眼镜 D.远视眼镜11.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20cm B、30cm C 、60cm D、80㎝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的彩虹B、水中的月亮C、黑板“反光”D、小孔成像13.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1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某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f,用它照相时.要在底片上成缩小的清晰的像,被照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A.大于2f B.大于f,小于2f C.等f D.小于f15.如图所示,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16.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17.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1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二.填空题(20×1分)O19.光在___________中沿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21.身高1.6m的体操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离镜______m,所成的像是____立的虚像,像高______m,这时运动员和他的像的距离是 m。
(新)初中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知识详解及训练

第2章运动的世界2.1动与静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过关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物体间距离发生改变;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
2.参照物(1)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2)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该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该物体就是静止的。
【重点提示】(1)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做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运动的。
也就是说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所以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强调“相对于某物体”,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
重点知识解读1、参照物(1)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做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例1】(2020·黑龙江省初二期末)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B.山C.河岸D.岸边树木【重点提示】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一般的分析思路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③最后,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例2】(2020·北京初三一模)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时,小桥相对于溪水是静止的B.硬币立于高速行驶的高铁的窗台上,硬币与列车是相对静止的C.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它们之间是相对运动的D.“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们一直是相对静止的2.运动的相对性【例3】(2020·四川省初二期末)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英国的一位业余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黄鼠狼那个是静止的C.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是静止的4.(2020·广东省初三其他)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
物理科普试题答案

物理科普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这种形变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A. 线性形变与非线性形变B. 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C. 永久形变与暂时形变D. 均匀形变与非均匀形变答案:B. 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2.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干涉?A. 双缝干涉B. 薄膜干涉C. 折射D. 驻波干涉答案:C. 折射3.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这一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牛顿B. 法拉第C. 麦克斯韦D. 赫兹答案:C. 麦克斯韦4.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总机械能,请问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什么条件下成立?A.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B. 物体受外力作用但外力做功为零C. 物体受外力作用但仅受保守力作用D. 物体在真空中运动答案:C. 物体受外力作用但仅受保守力作用5. 绝对零度是温度的极限,它是负温度吗?A. 是B. 否C. 不确定D. 仅在特定条件下是答案:B. 否二、填空题1. 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是______米/秒。
答案:299,792,4582.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指向曲线中心的加速度称为______。
答案:向心加速度3.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做______运动。
答案:匀速直线4.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电荷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安培(A);库仑(C)5. 物体的密度定义为其质量与______的比值。
答案:体积三、简答题1.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
答: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的是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什么是光电效应?请简述其科学意义。
答:光电效应是指光子撞击金属表面,使金属释放出电子的现象。
这一现象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每个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
3. 请解释什么是相对论效应,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相对论效应是指在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中,由于相对论的原因,物体会出现质量增加、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等现象。
中石油华东《大千世界物理知识》2020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答案

(单选题)1: 光学在生活中应用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息照相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
B: 立体电影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
C: 市面上的冷光灯应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
D: 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五彩缤纷的,是光的折射现象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下列电器工作时,没有利用磁场的是( )
A: 电铃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白炽灯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3: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
A: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B: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C: 电磁感应现象
D: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关于电磁感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闭合金属线圈处在变化的磁场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B: 闭合金属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C: 闭合金属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D: 闭合金属线圈处在磁场中转动,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导体内部没有电场
B: 导体内部可以有电荷
C: 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的运动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6: 避雷针一般不采用( )制作
A: 镀锌圆钢
B: 不锈钢管
C: 镀锌钢管
D: 铜棒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7: 在较弱电场中最经常产生尖端放电电流的自然物体是( ) A: 烟囱。
物理培优: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提升训练及答案

物理培优: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提升训练及答案题组1 神奇的物理现象1.指出下列各物理现象中哪些是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哪些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均填序号)A.海水的潮起潮落;B.夏天用棉被盖冰棒,冰棒化得慢;C.夕阳西下常伴有红色的霞光;D.雨后的天空常出现彩虹;E.龙卷风直冲云霄;F.自行车轮胎刻有花纹。
属于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是 ;属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是2.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力、声、热、光、电等有关的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诞生的物理学就是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
观察如图1所示的情景,按要求将它们分类。
(均填序号)图1(1)属于力的现象的(2)属于声的现象的(3)属于光的现象的(4)属于热的现象的(5)属于电的现象的题组2 探索之路3.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例如:图2(1) 如图2甲所示是甲骨文中的“殸”字,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
这说明古人已经知道声音与有关。
(2)如图乙所示,安徽凌家滩出土的雕刻玉版展现了中国古人的宇宙概念。
(3)如图丙所示的东巴文“晒干”已含有的科学思索。
4.近代物理学的发展非常漫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分别如下:图3(1)第一阶段: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 (图3甲),用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图乙),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2)第二阶段:伟大的物理学家 (图丙),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
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等有着某些相似,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建立了著名的(3)第三阶段: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图丁),提出了 ,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动摇了人们所熟悉的时间与空间等概念。
、等量子力学主要奠基人发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差异。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墨水瓶放在桌面上,桌面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此时,桌面对墨水瓶有一个向上的支持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某同学用弹簧秤拉着一个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前进,弹簧秤的读数是0·5N。
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N。
,3.在用扳手拧螺母时,如右图所示,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A、B、C三点,产生的效果是的(填“相同”或“不同”),这说明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
4. 登山运动员在向高峰攀登时会出现“高原反应”,这除了高原缺氧、寒冷之外,还因为那里的大气压强比平原地区________得多(选填“大”或“小”).在高原上用普通锅难以煮熟食物,是因为普通锅的密封性能较差,锅内气压受外界大气压影响,使得水的沸点_________100℃(选填“高于”或“低于”).5、如右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
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__,A对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A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 人们游泳时,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人站在水中且身体将要浸没时,池底对脚的支持力几乎为零。
假如一位重500N的同学正在体验这种感受,则人所受浮力的大小为N,排开水的体积为m3。
(g = 10N/kg)7. 把一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当把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少了2.2N,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
8. 死海是世界闻名的咸水湖,若人完全浸入湖水中时,人受到的浮力人受到的重力,所以人会向上浮起;当人浮在湖面上时,人受到的浮力人受到的重力。
9. 一艘远洋轮船在港口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轮船从大海驶入内河后,船受到的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相对水面位置会(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
2023年国开电大《物理学》形考任务作业2答案

2023年国开电大《物理学》形考任务作业2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C4. B5. D二、判断题1. 正确2. 错误3. 错误4. 正确5. 正确三、填空题1. 光的速度是3.00×10^8 m/s。
2. 在空气中,光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略慢。
3. 一物体能同时是一个点物体和一个波动。
4.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微观粒子构成的。
5. 机械波是在脉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传播形式。
四、简答题1.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系统的总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是不变的。
2. 功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物理量,公式为$W=Fs\cosθ$,其中W为功,F为作用力,s为位移,θ为作用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3.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由于接触面之间所存在的摩擦作用而产生的力。
4.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5. 储能元件是指储存和释放电能的电子器件,如电和电感器等。
五、计算题1. 速度计算:已知物体的位移为20米,时间为5秒,速度可用公式$v=\frac{s}{t}$计算,得到$v=\frac{20}{5}=4$米/秒。
2. 功的计算:已知作用力为50牛顿,物体移动的距离为10米,功可以用公式$W=Fs$计算,得到$W=50\times 10=500$焦耳。
3. 能量守恒计算:已知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初速度为5米/秒,最终速度为10米/秒,能量守恒公式为$mv_{1}^{2}=mv_{2}^{2}+W$,将已知数据带入计算得到$2\times 5^{2}=2\times 10^{2}+W$,解得$W=-150$焦耳。
六、综合题待完成。
以上为2023年国开电大《物理学》形考任务作业2的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课时检测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探索之路测试时间:15 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现象(或规律)不属于世界各民族在了解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取得的成就( )A.象形文字B.日心说体系C.“天圆地方”的宇宙观D.绿水青山与江河湖海2.下列哪位科学家改良设计的蒸汽机对推动蒸汽机的使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阿基米德B.瓦特C.牛顿D.奥斯特3.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B.伽利略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C.爱因斯坦是量子力学主要奠基人之一D.牛顿建立了经典物理的运动定律4.伽利略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下列哪些现象或规律是由他发现或提出的( )①凸透镜成像规律;②摆的等时性;③维持运动不需要力;④惯性定律A.①与②B.②与③C.①与③D.②与④二、填空题5.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巨匠,其中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先驱的是;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科学家是。
6.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7.人们为了纪念物理学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些物理量就用他们的名字作为单位。
请你在图中选一位这样的物理学家,他的名字被作为的单位。
8.为了纪念在物理学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物理学上经常会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物理量的单位。
请仿照给出的示例写出其中四个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物理量单位及其对应的物理量名称。
示例:物理量单位(科学家的名字) 焦耳,物理量名称电热 ;物理量单位(科学家的名字)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单位(科学家的名字)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单位(科学家的名字)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单位(科学家的名字) ,物理量名称。
三、阅读信息题9.寻找“往日之光”的科幻小说《往日之光》的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想象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需要10 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千世界中的物理知识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1、关于地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N极在地理北极附近,S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B)地磁场在地表附近某处,有两个分量,水平分量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竖直分量一定竖直向下
C)若能将指南针放在地心,则它的N极指向地球北极
D)若能将指南针放在地心,则它的N极指向地球南极参考答案:D
2(5.0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浸润液体在细管里能上升B)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能下降
C)在建筑房屋时,在砌砖的地基上要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这是为了增加毛细现象使地下水容易上升
D)农田里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可以减少毛细现象的发生参考答案:C
3(5.0分)雨天路滑,车辆需减速行驶,是为了()。
A)减小惯性,刹车时车能很快停止B)避免惯性,遇事时车能立即停止
C)增大惯性,刹车时车能停得更快D)防止因惯性来不及停车而造成交通事故参考答案:D
4(5.0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于2016年第三季度发射,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
A)100Pa B)1000Pa C)10000Pa D)100000Pa 参考答案:D
5(5.0分)发现有人触电,下列抢救措施正确的是()。
A)拨打110或120同时去喊电工B)迅速用剪刀或小刀切断电源
C)迅速用手把人拉开使其脱离电源D)立即用绝缘物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参考答案:D
6(5.0分)雷暴天气时,以下家中哪种物品最可能易遭受雷击损害?
A)电磁炉B)电冰箱C)微波炉D)电话机参考答案:D
7(5.0分)《新民晚报》曾报道一则消息,“上海雨点鸽从内蒙古放飞后,历经20余天,返回上海区鸽巢”,信鸽的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称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很多猜想。
那么信鸽究竟靠什么辨别方向呢?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小磁铁,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带到离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结果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飞回鸽舍,而缚磁铁的信鸽全部飞散了。
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哪种猜想?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参考答案:D
8(5.0分)下面有关表面张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伸张B)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收缩
C)有些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行走,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缘故
D)用滴管滴液滴,滴的液滴总是球形,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缘故参考答案:A
9(5.0分)下列关于偏振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光就是偏振光B)沿着一个特定方向传播的光叫偏振光
C)沿着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叫偏振光D)单色光就是偏振光参考答案:C
10(5.0分)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原因是()。
A)液体可以流动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C)与液面接触的容器壁的分子对液体表面分子有吸引力
D)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参考答案:D
11(5.0分)避雷针一般不采用()制作。
A)镀锌圆钢B)不锈钢管C)镀锌钢管D)铜棒参考答案:D
12(5.0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并不是所有的磁体都具有N极和S极两个磁极B)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C)通电导体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它们是通过电场发生作用的
D)地磁场的N极与地理的南极重合,地磁场的S极与地理的北极重合参考答案:B
13(5.0分)全息照相是记录物光波的()。
A)频率分布和位相分布B)振幅分布和频率分布
C)振幅分布和相位分布D)频率分布,振幅分布,位相分布参考答案:C
14(5.0分)为了降低窗户引起的眩光,下列措施中()是不合理的。
A)降低窗户亮度B)增加窗间墙宽度
C)窗周围墙面采用浅色粉刷D)不以窗口作为工作的视觉背景参考答案:B
15(5.0分)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内部没有电场B)导体内部可以有电荷C)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的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对参
考答案:C
16(5.0分)光学在生活中应用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息照相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B)立体电影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
C)市面上的冷光灯应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D)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五彩缤纷的,是光的折射现象
参考答案:B
17(5.0分)关于家用照明用的220V交流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B)该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
C)该交流电1秒内方向改变50次D)该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是220V参考答案:C
18(5.0分)对于物体惯性的认识,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在刹车后失去惯性,所以汽车停下来
B)汽车刹车时由于人的惯性比汽车大,所以人还要向前冲
C)汽车在突然启动时,站在车内的人由于惯性,将向后倾倒
D)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站在车内的人不会发生前倾,这时人没有惯性参考答案:C
19(5.0分)将激光束照射到全息照片上时,以实现全息再现,若照射面积仅占整个全息照片的2/3时,下列叙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A)仅观察到再现像的2/3 B)观察到再现像,只是分辨本领低一些
C)观察到整个再现像,但像将小一些D)像的颜色将会改变参考答案:B
20(5.0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天进行著名的(),证明了雷击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并建立了雷电学说,发明了避雷针。
A)风筝实验B)铁笼实验C)磁棒实验D)尖塔实验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