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六年级科学上下册期末复习讲义讲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科学》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条件: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食物链中,生产者一般指________,消费者一般指________。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
3、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际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5、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________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而影子的形状则与________的角度有关。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倍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也叫反光,它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科学家利用光反射的远离精确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4430 千米。
8、利用反射原理: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潜望镜、________、________等。
9、在野外可以利用________聚光生火。
10、吸热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深浅有关。
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______。
吸热还与光线对物体照射的角度有关。
11、太阳透过________可以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1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是会产生一种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叫________。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漆大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1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____,要使物体运动地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____。
15、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五年级下册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能量复习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1.需要旳材料: 多节电池、长导线、粗铁芯等
2.增强电磁铁磁力旳措施: 提供多节电池,比较长旳导线,铁芯能够缠绕上百圈线圈。
3.需要注意旳问题: 不要长时间接通电磁铁。
4.设计图: (略)
强磁力电磁铁
4、《电磁铁旳磁力(二)》
1、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量越多,阐明磁力越大。(√ ) 2、电池数量相同,电磁铁旳线圈越多磁力越小。( × ) 3、研究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时所用电池数量应一样。( √ ) 4、电磁铁旳磁力大小是能够变化旳。( √ )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能量》 复习课
画图题
1、电和磁
1、把小磁针放在通电导线旁,观察小磁针偏转旳方向,画在下图中。
画图题
1、电和磁
2、小磁针接近下列哪个电路旳导线时,偏转旳角度最大?请打“√”。
()
()
()
1、电和磁
试验1: 电能否产生磁旳试验
操作措施:在桌上放一种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把电路中 旳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旳上方,与指针指旳方向一 致。接通电流观察指南针旳变化。断开电流后指南 针有什么变化?反复做几次。
A 、变化电流旳方向 B、变化线圈缠绕旳方向 C 、增长线圈旳圈数
3、只变化电磁铁电流旳方向,电磁铁( A )。
A、南北极变化 B、南北极不变 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4、小明先变化电磁铁线圈旳缠绕方向后,再变化电磁铁旳电流方向,此时
旳电磁铁( B )。
A、南北极变化 B、南北极不变
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A、用两个磁铁
B、降低线圈旳圈数
C、降低电池旳数量
2、小电动机旳转动方向与( C )无关。 A 、变化电流旳方向 B、变化转子磁铁旳磁极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一、生物1. 动物世界的多样性(1)按物种分类的基本特征- 哺乳动物:能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鸟类:具有羽毛,能飞行- 爬行动物:皮肤干燥,有鳞片- 鱼类:有鳞片,具有鱼鳃进行呼吸- 两栖动物:生活在水陆交替的环境中(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模仿保护色- 变异适应- 迁徙和冬眠2. 生命在细胞中的体现(1)什么是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可以自我复制,并完成与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2)细胞的组成细胞由细胞膜、质膜、细胞质、核仁、核膜、染色体等构成。
(3)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内各器官都有不同的功能,每个器官对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
二、物理1. 物理学基本概念(1)物理学基本概念——力- 力的概念- 力的单位- 力的分类- 力的作用效果(2)物理学基本概念——机械功与机械能- 机械功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概念,势能和动能- 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2. 机械能与简单机械(1)简单机械- 杠杆- 轮轴- 滑轮- 楔子- 螺旋(2)机械能的应用- 斜面- 吊车- 滑板等三、化学1. 物质的组成(1)化学符号- 化学符号的种类- 化学符号的取名方法(2)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特征-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2.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常见的化学现象- 萎叶恢复鲜活- 金属用火加热变色- 异香味- 酸碱反应(2)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四、地理1. 大自然中的水(1)水的自然分布- 海水- 冰川冰雪- 地表水- 地下水(2)大气圈和水循环- 大气圈的组成-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 人类的活动与水资源(1)大气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 酸雨对水资源的危害-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危害(2)水污染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水污染的类型及特点- 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此为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个部分。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

苏教版六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里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生命体,它产被称为( )。
2、微生物是一类( )的生命体,要借助( )才可以看清楚。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 )、( )、( ),( )……都有微生物。
4、水滴中的那很多个小家伙,还有( )、( )、( ),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5、海洋中的( )也是一种微生物。
6、霉是一种( ),它非常( ),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 ),所以叫它( )。
7、霉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 )、( )、( )、( )等,形状有( )、( )、( )等。
8、食物和其它物品在( )、( )的条件下最容易( )。
8、食物发霉与( )和( )有关。
9、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的方法:(1)( );(2)( );(3)( );(4)( )。
10、人体和其他的很多( )组成的。
11、大多数的细胞( ),要借助( )才能看清楚。
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 )。
12、人体的( )、( )、( )、( )、( )等都是由( )组成的。
13、动物、植物、人都是由( )构成的,统称为“生物”。
14、( )是由( )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 )。
15、细胞也是有生命的,它会( )、( )、( )、( )、( )。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1、地球赤道周长:( )千米,地球赤道半径:( )千米,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
2、地球上有( )、( )、( )、( )、( ),还有一望无际的( )和( )。
地球的表面是( )。
3、地球表面的形态有:( )、( )、( )、( )、( )、( )、( )、( )、( )、( )等。
4、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 )千米5、地球是由( )、( )、( )三部分构成的。
6、火山是由于( )的( )沿着地壳的( )喷发而形成的。
7、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 )、( )和( )。
湘教版本小学六年级的下册的科学各单元总结复习学习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第一课:生命的历程1、古时候,人们以为地球上的全部生物都是神创建的。
2、科学家们以为地球上的全部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凭证。
4、居维叶以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以为生物的种是能够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获得了全世界的赞成。
5、地层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 5 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大海生物。
7、距今 4.08 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 3.60 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9、距今 1.44 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印迹能够追忆到35 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古迹被埋在堆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日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计。
一种动物“模拟”其余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四周环境的颜色相像。
第三课:人类的发源1、科学家发现 300 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 115万~65 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距今 70 万~23 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1、猪、马、牛、羊都是牲畜,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 6000 多年前的西安半坡旧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旧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像。
能够一定,我国对猪的饲养在 6000 多年从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得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比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所以,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备人畜共患传得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1、我国拟订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降落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超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不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1、风化: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
2、侵蚀: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
3、青春期: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4、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
5、变异: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
6、化石: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7、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
8、栖息地: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9、食物链: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10、生态系统: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
11、生态平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
12、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
科学家及其成果1、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3、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
4、中国东汉时期的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6、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7、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8、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人阿姆斯特朗。
9、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10、首先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1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2、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3、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14、英国发明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Join-in六年级上期末复习讲义

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课前测验】一、听写二、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句子,请注意时态1.他将会去踢足球。
(一般将来时)2.我们正在玩电脑游戏。
(现在进行时)3.莉莉(Lily)每天8点去学校。
(一般现在时)4.露西(Lucy)昨天9点钟起床。
(一般过去时)5.我将会去吃午饭。
(一般将来时)6.你们正在看电视。
(现在进行时)7.Linda和William每周都会去电影院。
(一般现在时)8.我的妈妈昨天去超市了。
(一般过去时)超市:supermarket【课堂讲解】*重点句子Start Unit:A plan for the new year1.It’s good to see you again.很高兴再见到你2.How was your summer holiday?你暑假过得怎么样?3.It was great.There were so many fruit trees and birds.非常棒。
那里有很多水果树和小鸟。
4.How about you?那你呢?5.What are you doing to do in Year 6?你6年级准备干嘛?6.I’m going to work harder at English.我打算更加努力的学英语7.What’s the weather like?=How’s the weather?今天天气怎么样?8.It’s sunny/cloudy/windy/raining.今天天气晴朗/多云/有风/下雨9.Excuse me.where’s the post office?打扰一下,请问邮局在哪?10.Go straight ahead.Then turn right.往前直走,然后右转11.It’s on the left,opposite the park.它在左边,公园的对面12.Turn left and it’s on the right.It’s next to the church.左转,在右边,在教堂的旁边Unit 1:School is great fun!1.How many pupil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 你班上有多少个学生?There are twenty pupils in our class. 我们班上有20个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讲义第一单元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见表1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见表2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见表3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1、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见表412、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第四单元复习资料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2、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5、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6、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8、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9、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讲义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3、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4、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5、(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7、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18、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5、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6、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7、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9、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0、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
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1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第三单元宇宙一、填空题:1、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4、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
5、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6、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7、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9、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10、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重要位置,(神州)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