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下册科学知识点(必考)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以下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部分知识点:
1.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 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

3.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小的生物。

这些微小的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4.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比如草履虫、水蚤、钟形虫、喇叭虫、变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眼虫等。

5.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

而蘑菇、木耳、灵芝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建议查阅教材或咨询老师获取更全面的知识点,同时注意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有关背诵内容(重要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有关背诵内容(重要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有关背诵内容1————单元一:《工具和机械》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用力的方★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向),不能(省力)。

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地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

能(省力)。

第一课使用工具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装置。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第六课滑轮组单,又叫(简单机械)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既第二课杠杆的科学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三)个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第七课斜面的作用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力点)。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的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3.省力杠杆:(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

3.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费力杠杆:(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

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六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六年级科学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圆形,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季节变化。

2. 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组成,地球是其中之一。

3. 月相变化:月亮的圆缺变化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造成的。

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 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遗传特性通过DNA传递给后代,但变异也可能导致新的性状出现。

3. 生态系统: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整体,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作用点。

力与运动1. 牛顿三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 浮力: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

化学基础1.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结构。

2.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3. 酸碱性:物质在水溶液中表现出的酸性或碱性。

地球科学1. 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的热流动导致地壳板块移动,引发地震和火山活动。

2.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不断循环。

3. 岩石分类:根据形成过程和成分,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的科学知识点,六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探索,发现科学的魅力。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是学习的最后一个学年,也是对整个小学科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的阶段。

以下是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和气体。

2.物质的特性:颜色、形状、硬度、重量、挥发性等。

3.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熔化、凝固、融化、蒸发、沸腾、燃烧、溶解等变化。

4.能量的分类:光能、热能、声能、电能等。

5.能量的转化与传递: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体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太阳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二、生物与环境1.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栖息地的适应、捕食方式、运动方式等。

2.动植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食物网等。

3.植物的繁殖:种子传播、花的结构、花粉的传播等。

4.生物多样性:了解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5.环境保护: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了解如何保护环境。

三、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影响。

2.星空的观测:了解星座、行星和对地球的影响。

3.自然灾害:了解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如何进行防灾减灾。

四、科学与技术1.科学实验: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五、健康与生活1.饮食与健康:了解科学的饮食结构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2.运动与健康:了解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益处。

3.安全与健康: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安全和食品安全,如避免食品中毒、交通安全等。

六、科学实验1.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

2.科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安全第一、遵守实验室规则、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以上是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2、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3、当杠杆的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杠杆的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杠杆的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4、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羊角锤)、(开瓶器)、(剪刀)、(镊子)等。

5.省力的杠杆有(园林剪、羊角锤、老虎钳、开瓶器、核桃夹),费力的杠杆有(火钳、镊子、筷子、钓鱼竿),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托盘天平、订书器)6.“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7.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8.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他说得(有道理),但(不可能实现)。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菜刀的刀口)、(盘山公路)、(高架桥的引桥)、(滑梯)、(斧子的斧口)、(螺丝钉的螺纹)等。

12、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3、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4、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5、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6、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能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主要探讨微小世界的各种现象,包括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以及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此外,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知识点】1. 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

2. 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如电子、质子、中子等。

3. 显微镜的种类、构造及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4. 洋葱表皮细胞及微生物的观察、绘图方法。

【重点】1. 掌握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微生物,并绘制观察到的图像。

3. 理解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正确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

2. 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其基本单位及相互转换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将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同时,还将介绍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 昼夜交替及产生的原因,如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如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4. 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重点】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掌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3. 了解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难点】1.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推测地理位置等。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将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杠杆类工具、轮轴类工具、滑轮类工具、斜面类工具和齿轮类工具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共28课)(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共28课)(2021新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6.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显微镜的使用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复习要点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复习要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点第一单元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3、杠杆的特点:(1)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如:修枝剪、撬棍、开啤酒瓶的启子)。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如:钓鱼竿、火钳等)。

(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跷跷板、天平等)。

4、(1)轮轴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如:汽车方向盘、门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

(2)要点:大的为轮,小的为轴,轴提起重物。

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轴不变时,轮越大越省力;轮不变时,轴越小越省力。

5、滑轮边缘有槽,能绕上绳线,并能围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6.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7、固定在重物附近,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8、(1)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

(2)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省力二分之一);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在滑轮组中连系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则拉力就为原拉力的几分之一。

9、(1)斜面像斜坡、斜搭的木板、引桥等一端在高处另一端在低处的装置就叫做斜面。

(2)特点: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且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就越省力;斜面越短坡度越陡省力就越少。

第二单元1、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有关。

2.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同一个物体不同形状时抗弯曲能力不同。

4.如把薄纸板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

5、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上下册科学知识点(必考)第一单元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8、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9、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10、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1、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4、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5、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版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6、我们认识的常用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等。

7、滑轮可以根据能否随重物移动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其中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固定在支架上不能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技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8、轮轴由一个较大“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成;在“轮”上用力时省力。

9、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

10、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费力也不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11、运用杠杆原理:镊子、钉锤拔钉、老虎钳、筷子、跷跷板、火钳、剪刀运用轮轴原理:汽车方向盘、扳手、水龙头、螺丝刀刀杆和刀柄、门把手运用斜面原理:斧子、盘山公路、螺丝钉螺纹、滑滑梯、菜刀、剪刀运用滑轮原理:起重机吊重物、旗杆顶部装置12、会标出杠杆三个点的位置;会用线连接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

第二单元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要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3、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6、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7、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8、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9、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10、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1、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

12、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1、纸包装箱用的材料叫瓦楞纸。

2、像埃菲尔铁塔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3、平放的横梁比立放的横梁抗弯曲能力差。

4、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圆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5、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6、要想提高纸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加纸的宽度;可以增加纸的厚度;也可以改变纸的形状。

7、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是最基本的框架;在这些最基本的框架中;经实验比较发现三角形框架稳定性比四边形框架好;所以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以三角形框架为基本构造。

8、拱形抵抗弯曲的能力和抵住拱足的力的大小有关。

9、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优点;又没有了拱形受压时向外推的力。

10、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桥面也比较低而平坦;方便通行。

第三单元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4、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5、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6、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8、电动机由外壳(磁铁)、转子(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电刷)组成。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9、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10、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1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3、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14、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16、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17、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8、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9、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20、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核能等。

1、奥斯特在依次实验中;偶尔发现了通电的导线周围有磁场。

2、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3、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和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南北极。

4、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它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铁芯粗细、线圈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

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池少磁力小;电池多;磁力大。

5、电动机是用点产生动力的机器。

它们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工作的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6、能量有电、热、光、声等多种形式。

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和运动有关的物体的能量;叫机械能。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7、风、流水、电、汽油都具有能量。

风和流水具有机械能;电具有电能;汽油具有化学能。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间也能够转化。

8、小电动机是由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组成。

9、小电动机中的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10、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它们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第四单元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2、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3、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4、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5、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6、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7、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8、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9、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10、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1、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2、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13、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14、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15、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1、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3、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4、植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植物茎的质地软硬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也可以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还可以根据有没有花分成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等等。

5、动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是家养的还是野生的;分为野生动物和饲养动物;也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分水中游的;陆上走的和空中飞的;还可以根据有没有脊柱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