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 知识点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第一单元电1.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

2.1879年XXX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国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8.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9.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1.开关是电路中拉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一个电路是根据生活、工作的需要连接的,在这样的电路中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和电器元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春天,开花植物以百花盛开的形式开始了创造新生命的历程。

2.繁殖是生物具有的配合特征。

3.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4.油花由片、花、雄葛、雌组成。

1教科版5.由片、花、雄和雌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7.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8.当蜜蜂或其他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去,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10.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11.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新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电1、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平时不显示带电,是因为物质同时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所以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常见的静电现象:打雷闪电、冬天脱毛衣,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劈啪声”、梳头时头发和梳子会相互吸引、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冬天干燥时,两个人相互接触会有触电的感觉等。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产生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6、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对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7、家用电是220V的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用来做科学实验。

8、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构成。

9、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要首先接触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头,如果灯泡亮,就可以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了,检测时要进行多次检测。

10、能够使电流流过的物质,我们称为导体,金属一般都是导体;不能使电流流过的物质,我们称为绝缘体。

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11、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两个小灯泡并联时要比串联时亮一些;两节干电池串联时要比并联时亮一些;电池串联时,电压相加;电池并联时,电压不变,还是一节电池的电压。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一株完整的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几部分组成。

2、有些花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有些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3.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4.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可以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5.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6.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7.虽然种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9.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①形状不同②大小不同③颜色不同④光滑程度不同⑤软硬程度不同⑥气味不同……10.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的方法(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2.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

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3.播种是指用播种的方式种植。

播种的好季节是春天。

4.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变化过程。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5.光照不足种子的发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植物生长与繁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茎的生长。

2.动物的生长与繁殖:学习动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幼体到成体的变化,以及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和产卵。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以及物质的变化,如溶解、融化、凝固等。

4.环境与生态: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壤等,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食物链。

5.健康与生活:学习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卫生习惯等。

6.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以上只是对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的内容可能会因教材和教学大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共6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鱼、蛋、牛奶、大豆、瘦肉、栗子等。

蛋白质燃烧后有股焦臭味。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5、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6、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均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处于顶层的是油脂类食物,每天摄入25克;处于底层的是每天摄入最多的谷类食物,大约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

8、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9、膳食营养原则①荤素搭配。

②粗细粮搭配。

③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0、生食食物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11、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因素。

12、面包发霉是因为面包上长有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发霉会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3、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法、晒干法、盐腌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4、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食品的保存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总结与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总结与实验

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科学概念1.种子都有种皮、胚。

其中胚将来发育成植物,包括胚根、胚芽、子叶、胚轴;种皮具有保护作用。

2.选种时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3.种子的萌芽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4.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根有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三类。

5.植物叶的作用:吸收阳光、蒸腾水分;植物茎的作用:支撑植物、运输水份和养料。

6.花主要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组成。

有这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雌蕊和雄蕊可以授粉繁殖。

5.植物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使种子正常发育,种子的作用是繁殖后代。

7.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①弹力传播:如凤仙花、蚕豆等;②动物传播:如苍耳、葡萄等;③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柳树等;④水力传播:如莲蓬等。

7.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8.绿色开花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9.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植物的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芽、幼苗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衰老死亡的过程。

其中幼苗期和营养生长旺盛期生长较快,进入开花结果期,生长缓慢、接下来不再生长。

二、实验实验一: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外部特征实验器材:花生、玉米、绿豆、红豆、小麦、香豆、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种子的外部结构的不同点。

实验步骤:①用肉眼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②用手摸一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③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④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种子的特征;⑤记录观察的数据。

实验结论:不同种子在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相同实验二: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材料:种植杯、种子,卫生纸、土槐、水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实验步骤:①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装进一些土壤,使卫生纸贴住杯壁;②把种子放在杯璧和卫生纸之间,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③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根据植物生长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整理(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整理(2021新版)

第二单元电路1.电和我们的生活1.所有的电器工作都需要电,电与生活紧密相连。

2.我们将能产生电的装置称为电源,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

3.安全用电的措施:(1)家用电器的电流很强,所以在使用电器时,应该格外小心。

(2)电器的导线破旧老化,应该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

(3)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和插座,电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

(4)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

(5)也不要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6)更不能将湿毛巾挂在电扇或电热取暖器上。

(7)遇电器起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如木棒)将插头拨开。

(8)在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架线铁塔、变电所。

(9)更不要去碰电线杆上的电线或掉落在地上的电线。

(10)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空旷处的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2.点亮灯泡1.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2.连接小灯泡和电池的线,称为导线。

3.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4.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5.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且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6.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不仅小灯泡不能发亮,而且电池会发热并很快消耗和损坏,所以应该尽快切断电流。

7.小灯泡的构造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2个连接点组成。

8.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是电流经过灯丝,形成通路,灯泡就会发光。

9.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10.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3.简单电路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正极(+)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负极(—)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电》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什么时候带电呢?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当我们用梳子梳头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它们靠近时会相互吸引。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7、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小灯泡,用上各种电器.8、电池是一种便捷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被损坏.9、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 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10、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11、简单电路:一段导线和一节干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12、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13、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导线断了;连接松了等。

14、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共6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鱼、蛋、牛奶、大豆、瘦肉、栗子等。

蛋白质燃烧后有股焦臭味。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5、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6、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均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处于顶层的是油脂类食物,每天摄入25克;处于底层的是每天摄入最多的谷类食物,大约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

8、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9、膳食营养原则
①荤素搭配。

②粗细粮搭配。

③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0、生食食物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11、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因素。

12、面包发霉是因为面包上长有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发霉会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使面包发霉的霉
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3、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法、晒干法、盐腌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4、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食品的保存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5、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A、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B、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
C、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16、从食品包装上一般能获取的信息有:(1)食品的名称(2)营养成分(3)生产日期(4)食品的配料(5)保质期(6)储存要求(7)食用方法(8)生产厂家(9)联系电话(10)质量安全标志等。

17、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等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8、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使我们的饮食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19、小鱼在短时间里腐臭了,鱼干却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

我们能解释小鱼和鱼干变化的差异吗?
答:因为小鱼具备微生物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所以微生物能快速繁殖并且可以吸收小鱼的营养,使小鱼腐败变质了。

而鱼干去不具备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条件,所以场合四间的保持着好闻的气味。

20、通过“食物”单元的学习,如何选择和安排零食呢?
答:①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水果、酸奶等。

②尽量少选或不选含糖高、脂肪量多的食品,如巧克力、冰淇淋、糖果等。

③不要选择过咸或腌制的食物作为零食,如话梅、烤羊肉串等。

④注意吃零食的量和时间。

⑤选择零食一定要选卫生的,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1、脂肪的辨别方法:答:(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2)分别用肥肉、
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迹。

22、淀粉的辨别方法:答:(1)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

(2)分别在不同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23、储存一条鱼的方法:答:(1)放进冰箱冷冻。

(2)晒成鱼干。

(3)用盐腌制成咸鱼。

(4)做成罐头。

24、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方法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答: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和低温灭菌法。

25、设计一份既好吃又营养均衡的晚餐食谱。

26、研究面包发霉的条件的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