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赖文莲修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泊秦淮 - 修改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泊秦淮 - 修改2
三个美皮匠与一个臭军师
(一)导入
“六朝古都” “六朝金粉” “十朝都会”
南京别称:金陵、 建业、石头城、建 邺、建康、江宁、 应天等12个称呼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
京的母亲河,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 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大繁华之地,被 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作者名片:
杜牧(803—约852)
通过学习杜牧的三首古诗,《江南春》中“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 丝丝忧国之虑;
《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中作者举荐无用后的那种无奈;体会作者 的为人,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情。
作业
搜集并背诵杜牧的三首诗: 《江南春》 《泊秦淮》以 及《过华清宫》。
在这首诗中,美女,读书人和亡国君 王都是谁?
美女→商女;
读书人→作者
亡国君王→《玉树后庭花》
相传南朝陈后主整日沉迷于靡靡之音,不理 朝政,亡国后,他听过的靡靡之音却流传下来。 《玉树后庭花》便是其中之一,是亡国之音。
(2)本诗大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注释】
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的写法:烟
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2)商女:歌女,古代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亡国之君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3)创造性地复述古诗
烟雾月色笼罩着寒水白沙, 夜晚船只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 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唱《后庭花》。
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今陕西西安人, 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绝 著称,擅长文赋,注重军事。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 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代表作《山行》,《清明》, 《江南春》,《泊秦淮》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 秦 淮 》 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 秦 淮   》 课件PPT

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 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有何作用?
首句通过描写“月色”“轻烟”“寒水”“白沙”,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 图。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为下 文抒情创设了情景,作好了铺垫。
泊秦淮
知备查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 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 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 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 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 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 这首《泊秦淮》。
合作探究
2.后两句中诗人仅仅是在斥责商女的“不知”吗?作者意在表 达什么?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 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 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 时之痛,委婉深沉。
借古讽今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 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 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
节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苏教版八上《泊秦淮》教案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八上《泊秦淮》教案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八上《泊秦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泊秦淮》全诗。

2.分析并掌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2.难点:诗歌的情感分析与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秦淮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秦淮河的美。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泊秦淮》是哪位诗人创作的吗?他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诗歌解析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分析诗歌的意象:烟、水、夜、沙、月、酒、楼、商女等。

分析诗歌的情感:愁、恨、思、悲等。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象征等。

3.艺术特色分析让学生思考:这首诗歌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4.课堂讨论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歌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5.诗歌背诵与默写让学生齐读诗歌,加强记忆。

分组进行诗歌背诵比赛。

进行诗歌默写,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6.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泊秦淮》。

五、教学反思1.优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诗歌的意境。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不足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有些学生可能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

3.改进措施优化课堂时间安排,保证每个环节的充分讲解。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在分析意境时,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同学们,你们能从诗中描绘的景象中感受到什么特别的情绪吗?比如‘烟笼寒水’,这样的描写让你想到了什么?”在分析情感时,可以这样引导:“‘商女不知亡国恨’,这里的‘恨’字,诗人是如何通过前面的描写慢慢引出的呢?大家能不能试着体会一下诗人的心情?”在讲解表现手法时,可以这样提问:“诗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他的情感?比如‘后庭花’,在这里它有什么象征意义?”2.教学难点:诗歌的情感分析与艺术特色针对情感分析,可以这样设计互动:“假设你们就是那个在秦淮河上的商女,你们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不是也会像诗人所说‘不知亡国恨’呢?我们来试着表演一下。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整体《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

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泊秦淮》教学课件

《泊秦淮》教学课件

《泊秦淮》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教材中位于古诗文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诗歌原文、重点词语解释、诗文背景介绍、诗人简介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泊秦淮》,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朗读技巧,理解并记忆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掌握古代诗人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诗文朗读、词句理解和诗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引入《泊秦淮》的学习。

2. 诗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调、节奏等,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理解词句: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诗歌鉴赏: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技巧,每组汇报讨论成果。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诗人:杜牧3. 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 重点词语:烟笼、寒水、月笼沙、秦淮、酒家。

5. 诗歌意境:夜色中的秦淮河,宁静、优美、哀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泊秦淮》;(2)根据诗句,描绘一幅秦淮夜景图;(3)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2. 答案:(1)背诵《泊秦淮》;(2)示例:烟笼寒水,月笼沙,一艘小船夜泊在秦淮河边。

河边酒家灯火通明,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泊秦淮》为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泊秦淮》全诗诵读、诗句解析、诗歌手法鉴赏、诗人情感体味及文化背景了解。具体内容包括:
1.诵读《泊秦淮》,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诗句或手法。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诵读体验。通过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绕“《泊秦淮》中的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传承意识;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把握《泊秦淮》全诗的基本意思,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手法:识别并分析杜牧在诗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2.分析诗句,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和寓意;
3.探讨诗人杜牧在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4.品味诗人情感,领悟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5.了解《泊秦淮》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增进对古典文化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泊秦淮

泊秦淮

泊秦淮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9年第18期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这首诗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見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愤。

诗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次句“夜泊秦淮近酒家”,由“夜”字可知时间是夜晚时分;由“泊”字,可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泊于此;由“秦淮”“近酒家”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开启下文,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丝。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可见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舞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

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两句于婉曲清丽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

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

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改写泊秦淮

改写泊秦淮

改写泊秦淮改写泊秦淮(一)这晚夜色迷梦,薄雾笼罩着辽阔、空蒙的水面,月儿将柔辉洒向岸边的沙石,诗人静静地望着这一切,一股悠远而苍凉的气息默默袭来。

犹如他这个生不逢时的才子的心境。

他的船停在一个靠近酒家的地方,夜色刚刚使他浮想联翩,想想这半生来他四处游荡,写出无数气势磅礴或情调幽雅的文章。

他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生于盛世……此时,对面传来歌女婉转的歌声,他一听便知这是《后庭花》,一种复杂的感觉又向他袭来,是不详的预感,是可笑还是悲伤,想到酒家中花红酒绿,那些外表忠厚、严肃的达官贵人们的花天酒地,不由一声冷笑……改写泊秦淮(二)淡淡的薄烟萦绕在江面,模糊着天地的轮廓。

月色妖娆,如银的洒在寂静的沙滩上。

天色已经深如浓墨,尚且染着一丝丝繁华的痕迹。

我(随便你成曾谁)的舟船停泊在秦淮之处,任由它随着江面的微微涟漪轻轻摇摆。

江风凄寒,鞭挞着我的面颊。

一切寂然无声。

不,不是的。

我可以听见,透过那柔湿的江雾,有繁弦急管。

不知是哪个曼妙歌姬,正含着柔软如锦缎的青春嗓音,合着细细的筝音,轻轻的吟唱。

我仿佛看见她如雪的肌肤染着玫瑰般的醉红,明眸皓齿,娓娓诉来。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我听见商贾与官吏同时大笑,那笑声仿佛可以洞穿我的心,我的心在流血,是的,这是陈叔宝的!歌姬的娇颜巧笑,让人不忍责罚,她们知道什么呢?她们只为这些商客仕子卖唱而已。

他们也许不知道,这亡国的靡靡之音,象征着一场糜烂的风花雪月。

但是要她们唱的人,是什么居心?这是亡国之音呀!每个婉转音符,都是一个王朝消亡的前奏啊!悲哀的情绪染遍了我的身体,麻木的社会已经濒临毁灭的边缘,我能说什么呢?能干什么呢?只能提起我微不足道的笔,记下这悲哀的一幕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
杜牧
作者作品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 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 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 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 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 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 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 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①商女不知
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 庭花。
古诗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时间、地
点“近酒家” 引出下文“商 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
抒发了作者的忧 隔江犹唱后庭花。 愤之情
名句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 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 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 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 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 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 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夜泊秦淮近酒家
点名“夜泊”,交待写诗 的时间、地点;以“近酒 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 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 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 的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 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 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 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 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 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 国的悲剧。
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 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 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1、《泊秦淮》中描画凄清朦胧氛 围的诗句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2、诗中的写景叙事句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3、表现诗人的忧患
意识(借古讽今) 的诗句是: 4、鞭打沉溺酒色, 醉生梦死的统治阶 级,告诉他们将重 蹈南朝亡国覆辙的 诗句是: 5、讽刺上层人物不 顾国家艰难,只顾 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