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缝的一般要求

合集下载

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控制(三篇)

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控制(三篇)

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控制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施工缝的设置和处理问题。

施工缝的质量、位置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

现行施工规范虽然规定了混凝土梁、柱、板的施工缝留置位置和处理方法,但是不够具体,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

笔者根据平时的施工经验,现对施工规范中有关施工缝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正确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仅为抗压强度的7%—14%(平均约为10%)最合理,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

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注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3.混凝土条行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柱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

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注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

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5.基础的薄壁或悬壁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应留置施工缝。

6.施工规范规定:“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柱,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柱并按照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7.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8.浇注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蓬、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注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混凝土地面施工缝留设原则

混凝土地面施工缝留设原则

混凝土地面施工缝留设原则一、引言混凝土地面施工缝留设是指在混凝土地面施工过程中,根据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合理设置缝隙,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保证地面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地面施工缝留设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二、缝留设原则1. 尺寸原则:缝留的尺寸应根据混凝土地面的面积、厚度、材料特性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情况下,缝留的间距不应超过混凝土厚度的1.5倍,缝留的宽度一般为混凝土厚度的1/4至1/3。

2. 形状原则:缝留的形状应尽量简单,避免过于复杂的曲线或角度。

常见的缝留形状有直线型、网格型和环形等,选择合适的形状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3. 布置原则:缝留的布置应考虑地面的整体性和美观性,避免出现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缝留的布置应遵循等距离、等面积原则,使地面的缝隙分布均匀。

4. 时间原则:缝留的设置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硬化程度和收缩变形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地面的初凝时间为24小时左右,此时可进行初步的缝留设;而最终缝留设应在混凝土完全硬化后进行,通常为28天左右。

5. 材料原则:缝留设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能够有效防止地面的开裂和变形。

常用的缝留材料有橡胶条、聚合物条和金属条等,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地面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三、注意事项1. 缝留设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缝留的位置和尺寸符合要求,并与其他构造物相协调。

2. 缝留设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缝留的形状、尺寸和布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缝留设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避免因温度变化或外力作用引起的地面开裂和变形。

4. 在地面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缝留设,及时修补和更换损坏的缝留材料,确保地面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5. 在特殊情况下,如地面承受大荷载或受到温度变化较大的影响时,应采取额外的缝留措施,以增强地面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四、结论混凝土地面施工缝留设是保证地面整体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混凝土的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理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的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理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的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理有哪些要求?(1)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柱: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②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③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⑤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⑥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刚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2N/mm2;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④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2)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等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28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5d的湿润养护。

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点本页下面内容为赠送的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1Z101000 工程经济1Z101010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应用P111.利息的计算P112. 资金等值计算及应用P513. 名义利率于有效利率的计算P111Z101020 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P1421.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P1422.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P1823. 投资收益率分析P1924. 投资回收期分析P2225. 财务净现值分析P2426. 财务内部收益率分析P2527. 基准收益率的确定P2628. 偿债能力分析P281Z101030 技术方案不确定分析P3131.不确定性分析P3132.盈亏平衡分析P3333.敏感性分析P381Z101040 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P4141.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P4242.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的构成要素P451Z101050 设备更新分析P5351.设备磨损与补偿P5352.设备更新方案的比选P5553.设备更新方案的比选方法P561Z101060 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的比选分析P6161.设备租赁与购买的影响因素P6162.设备租赁与购买的比选分析P621Z101070 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P6671.提高价值的途径P6772.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应用中的实施步骤P711Z101080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P78 81.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选择原则P7982.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分析P7983.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经济分析P801Z102000 工程财务1Z102010 财务会计基础P8411.财务会计的职能P8412.会计核算的原则P851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P8614.会计要素的组成和会计等式的应用P881Z102020 成本与费用P9121.费用与成本的关系P9122. 工程成本的确认和计算方法P9323. 工程成本的核算P9924. 期间费用的核算P1051Z102030 收入P10631.收入的分类及确认P10632. 建造(施工)合同收入的核算P1091Z102040 利润和所得税费用P11441.利润的计算P11442.所得税费用的确认P1171Z102050 企业财务报表P12351.财务报表的构成P1235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作用P12453.利润表的内容和作用P12754.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作用P12855.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和作用P1321Z102060财务分析P13361.财务分析方法P13362.基本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P1351Z102070筹资管理P13971.资金成本的作用及其计算P13972.短期筹资的特点及和方式P14173.长期筹资的特点及和方式P1451Z102080流动资产财务管理P14881.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财务管理P14882.应收账款的财务管理P15083.存货的财务管理P1511Z103000 建设工程估价1Z103010 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P15311.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的组成P15312.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组成P15513. 工程建设其他费的组成P1581Z103020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组成与计算P16521.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P165 22.按造价形式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P168 2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方法P17024.建筑安装工程计价程序P1741Z103030 建设工程定额P17731.建设工程定额的分类P17732.人工定额的编制P17933.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P18234.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的编制P18435.施工定额和企业定额的编制P18736.预算定额与单位估价表的编制P18937.概算定额与预算指标的编制P1931Z103040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概算P19741.设计概算的内容和作用P19742.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程序和步骤P19843.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P20044.设计概算的审查内容P2081Z103050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P21151.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模式P21152.施工图预算的作用P21253.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P21354.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P21355.施工图预算的审查内容P2191Z103060 工程量清单编制P22061.工程量清单的作用P22062.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方法P2221Z103070 工程量清单计价P2277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P22772.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方法P23473.投标报价控的编制方法P23874.合同价款的约定P2441Z103080 计量与支付P24781.工程计量P24782.合同价款调整P25083.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P26184.施工索赔与现场签证P26485.合同价款期中支付P27386.竣工结算与支付P28087.合同解除的价款结算与支付P2881Z103090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P28791.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程序P28792.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组成P29393.单价分析和标价汇总的方法P299 94.单价分析和标价汇总的方法P299 95.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技巧P30296.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决策的影响因素P305。

施工缝及大体积砼施工应符合的规定

施工缝及大体积砼施工应符合的规定

施工缝及大体积碎施工应符合的规定规范原文:施工舞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2、垂直施工窿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参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3、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与接缝表面密贴;4、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具有缓胀性能,7d的净膨胀率不宜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宜大于220%;5、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或预埋式注浆管时,应定位准确、固定牢靠.施工缝的防水质量除了与选用的构造措施有关外,还与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1、水平施工防水措施中增加了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内容,做法是在混凝土终凝后(一般来说,夏季在混凝土浇筑后24h,冬季则在36~48h,具体视气温、混凝土强度等级而定,气温高、混凝土强度等级高者可短些),立即用钢丝刷将表面浮浆刷除,边刷边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然后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或界面处理剂,目的是使新老混凝土结合得更好。

如不先铺水泥浆层或铺的厚度不够,将会出现工程界俗称的"烂根"现象,极易造成施工缝的渗漏水。

还应注意铺水泥砂浆层或刷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若时间间隔过久,水泥砂浆已凝固,则起不到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的作用,仍会留下渗漏水的隐患。

施工窿凿毛也是增强新老混凝土结合力的有效方法,但在垂直施工绛中凿毛作业难度较大,不宜提倡。

规范规定的施工缝防水措施,对于具体工程而言,并不是所列的方法都采用,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就不一定采用界面处理剂,但水泥砂浆是要采用的,这是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的主要措施。

2、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国内常用的有腻子型和结晶型两种。

工程施工缝隙留置规定

工程施工缝隙留置规定

工程施工缝隙留置规定一、概述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缝隙,如墙体与地面的交界处、管道穿墙等处。

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规范施工缝隙的留置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制定施工缝隙留置规定能够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提高施工质量。

二、施工缝隙留置的原则1. 合理性原则:施工缝隙的留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不得影响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规范性原则:施工缝隙的留置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不得随意变动或处理。

3. 美观性原则:施工缝隙的留置应美观整洁,不得影响工程的外观和环境。

4. 可维护性原则:施工缝隙的留置应考虑维护性,方便日后的维修和检查。

三、施工缝隙留置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施工需求,施工缝隙留置可分为以下几类:1. 墙体缝隙留置:墙体和地面的交界处、墙壁的缝隙、外墙保温材料的接缝等。

2. 地面缝隙留置:地面与墙体交界处、地面瓷砖与墙壁交界处等。

3. 管道穿墙缝隙留置:管道穿墙后留置的缝隙,需保证管道的施工质量和管道与墙体的密封性。

4. 设备安装缝隙留置:设备的安装空隙、设备与地面、墙体的交界处等。

四、施工缝隙留置的要求1. 施工缝隙的留置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确定留置位置和尺寸。

2. 施工缝隙的留置应保证施工质量,不得出现渗漏、开裂等现象。

3. 施工缝隙的留置要求经设计人员确认,并及时进行验收。

4. 施工缝隙的留置应采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填充和密封,确保施工缝隙的留置质量。

5. 施工缝隙的留置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六、施工缝隙留置的监督管理1. 工程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缝隙的留置进行定期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缝隙的留置符合规定要求。

2.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缝隙留置工作台账,记录施工缝隙的留置情况。

3.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缝隙的留置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监理单位应定期组织施工缝隙留置的相关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七、施工缝隙留置的质量控制1. 施工缝隙留置前应经设计人员确认,并制定施工方案。

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的设置有哪些要求整体混凝土宜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但由于施工技术或者施工组织方面的原因而无法一次性浇筑完成时,就应当预先选定适当的位置留设施工缝。

施工缝是结构的薄弱部位,若位置不当或者处理不好,将会导致渗漏、开裂甚至影响结构安全,务必予以重视。

(1)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施工缝的留设原则是应当留设于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具体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柱子,留设于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②与板连成一体的大截面梁,留在板底面下列20~30mm。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③单向板,留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⑤墙,留设于门洞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或者纵横墙的交接处;⑥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池、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2)后浇带的留设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因素会引起混凝土的裂缝。

为了避免这类裂缝的产生,先在结构的某个部位留设带状的临时施工缝,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这就是后浇带。

后浇带的留设位置、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其保留时间,通常不应少于28d;其宽度通常为700~1000mm,以避免应力集中并方便施工。

后浇带内的钢筋应保持完好。

浇筑后浇带所用混凝土应比原结构混凝土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或者使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后至少湿润养护15d。

(3)施工缝的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下列事项: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压缩强度不应小于1.2N/mm2;②在混凝土表面应清除垃圾、水泥浆、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凿毛、冲洗并充分湿润至少24h;③浇筑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10~15mm厚的水泥浆,以利结合;④施工缝处应细致捣实,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现场混凝土制备与浇筑施工工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现场制备的普通混凝土与轻骨料混凝土工程。

道路混凝土施工缝要求

道路混凝土施工缝要求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道路混凝土施工缝要求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道路混凝土施工缝要求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道路混凝土施工缝要求在道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缝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

施工缝作为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施工缝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混凝土施工缝的类型、位置选择、处理工艺、质量检查以及常见问题与预防措施,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施工缝类型与位置选择在道路混凝土施工中,施工缝的类型主要包括纵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和斜向施工缝等。

这些施工缝的设置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同时,施工缝的位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尽量避开道路结构的受力关键部位,如弯矩较大处;在结构断面变化处设置施工缝,以减少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考虑施工方便性和经济性,尽量避免在复杂地形和不利环境下设置施工缝。

二、施工缝处理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施工缝处理前,应进行现场勘查与测量,了解施工缝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止水带、钢筋、模板等。

此外,还需设置安全防护与警示标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施工缝处理工艺与技术要求施工缝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清理与凿毛、止水带或止水条的设置、钢筋连接与锚固、模板安装与固定以及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等步骤。

在清理与凿毛过程中,应彻底清除施工缝表面的杂物和松散混凝土,确保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紧密结合。

在止水带或止水条的设置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止水材料,并确保其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施工缝的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留设方法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为一次性浇筑无法完成全部工程量,或者为了减小混凝土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而将浇筑分为几个部分来施工的现象。

施工缝的留设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施工缝位置:施工缝的位置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来确定,一般应避开构件的危险截面,减少对结构强度和整体性的影响。

2. 施工缝的布置原则:施工缝的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对称布置、避开危险截面、避开应力集中区域、尽量避开主体结构。

3. 施工缝的宽度:施工缝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施工条件以及结构要求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施工缝的宽度一般为20~40mm。

如果需要留设较宽的施工缝,可以在施工缝内设置填缝材料或者预留填缝槽,以便对缝进行密封或者填充。

4. 施工缝的形式:施工缝的形式主要有水平缝、垂直缝、环形缝等。

水平缝一般沿着结构的水平方向进行布置,垂直缝一般沿着结构的垂直方向进行布置,环形缝主要用于大型混凝土结构,如水池、桥梁等。

5. 施工缝的处理: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既要保证施工缝的一定宽度和形状,又要保证其密封性和耐久性。

一般情况下,施工缝的处理可以分为填缝处理和饰面处理两个方面。

填缝处理主要是通过填充密封材料(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来填补施工缝,以保证其密封性和耐久性。

填缝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施工缝的宽度、施工环境以及使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饰面处理主要是通过切割或者砂浆工艺来对施工缝进行处理,以使施工缝与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定的一体性。

饰面处理既要保持施工缝的外观美观,又要保证其耐久性和防水性。

以上是施工缝的留设方法的一般原则和步骤,具体的施工操作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处理。

在施工缝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施工缝的数量、长度、宽度以及布置形式等,以及施工缝对结构强度和整体性的影响等因素,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缝的一般要求
【学员问题】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缝的一般要求?
【解答】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物的轴线垂直,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1、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1)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2)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3)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2、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筑次层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缝宜铺一层厚为10~20mm的1:2的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0mm的混凝土,其粗集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少10%.
3、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钢筋直筋不小于16mm,间距不大于20mm或石榫;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4、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5、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需要达到的强度,一般最低为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不得低于2.5MPa.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