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皮瓣成形术
常见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研究进展

常见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研究进展现今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愈来愈高,治疗方法多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然而肿瘤切除的同时所遗留的大面积组织缺损需要及时修复。
皮瓣手术始于公元前6~7世纪,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显微外科且大大促进了皮瓣的发展,此后皮瓣移植越来越复杂,皮瓣移植要求移植皮瓣高质量的存活,受区与供区血管的精确吻合,对组织损伤小,节省时间,费用低,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皮瓣移植,熟悉各种皮瓣的利弊显得格外重要。
游离组织瓣手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受区与供区血管的精确吻合从而保证游离组织瓣血液循环通畅[1]。
目前,应用到口腔颌面外科的游离组织瓣有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前臂皮瓣等[2]。
肌皮瓣是一种复合组织瓣,利用肌肉为蒂,连同其浅层的皮下组织、皮肤一并切取,转移入缺损区[3],其优点是血运供应充沛、组织量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愈合快,安全,易成活,并发症少[4]。
常用的带蒂皮瓣有胸大肌皮瓣,岛状颏下皮瓣,额部岛状瓣等。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医生很难抉择哪种皮瓣最适合患者,本文将介绍临床常用的游离皮瓣与带蒂皮瓣在手术中的利与弊以及修复原则,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1 各种皮瓣的特点1.1 背阔肌肌皮瓣:属于游离皮瓣。
由Tansini在1896年首次报道,Quillen 首次用于颌面部缺损的修复。
是移植范围最广,功能最多的皮瓣之一。
可分为背阔肌岛状瓣,游离背阔肌肌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该瓣是一个扁平三角形肌肉,主要由胸背动脉供血,胸背神经支配,优点是供吻接的血管分布恒定,胸背动静脉外径大(1.5~2mm以上)、蒂长(6~8cm),移植范围广,面积大。
该瓣还可用于乳房再造,肩部和上臂部的缺损,小儿巨大胸部缺损的治疗。
缺点是对脊柱稳定、臂的内收内旋及辅助呼吸产生影响,因此,有肺部疾病及体力劳动者慎用此瓣。
1.2 带蒂胸大肌皮瓣:属于轴型皮瓣。
由Ariyan在1979年首次用于头颈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的修复,胸肩峰动脉是营养该瓣的主要血管,其体表投影易定位。
鼻唇沟皮瓣的应用ppt课件

鼻部缺损
鼻唇沟任意型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 • 面部血管有面动脉 facial artery 及其分支和面静脉 facial vein及其属支,二者于口角外侧进入颊间隙,并迂曲向内 上走行。在鼻的外侧,又通过眶下间隙达内眦,移行为内 眦动静脉。面动脉位置较深,居面静脉内侧,沿途发出较 大的上、下唇动脉,并与对侧相互吻合形成口周围血管环。 面前静脉较表浅,定位于内眦至下颌角之间,该血管一般 无瓣膜,通过内眦静脉和翼丛与颅内海绵窦相通,故两侧 面静脉间区域称为面部的“危险三角”区。
优点
• 鼻唇沟皮瓣设计相对简单、组织量足够、操作简便一次完 成,术后瘢痕隐蔽不明显。鼻唇沟皮瓣因其设计简单灵活、 操作方便快捷、与缺损区近邻等优点,为颌面部中小型组 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又一可行选择。该瓣同为颌面组织, 因而色泽、质地与缺损组织几乎完全一致,这一优点则是 其它远处修复皮瓣所欠缺的。
缺点
面部动脉解剖
头面部静脉解剖
面部表浅动静脉解剖
面部真皮下血管网
鼻唇沟皮瓣手术中显露的血管供支
鼻唇沟皮肤的血供
• 鼻唇沟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 脉的分支,上述动脉发出小动脉入浅筋膜形成皮下动脉网 ,再由此发出分支至真皮下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鼻唇沟 区动脉未见紧行静脉,其静脉回流至面静脉。
• 1.皮瓣的面积、体积有限,只适用于面部中小面积组织缺损。 • 2.对于男性成人患者,因为胡须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皮瓣的切取范围。 • 3.对于鼻唇沟较浅的患者,可动用的组织相对较少,术后瘢 痕不利于隐藏。
(医学课件)皮瓣移植术

皮瓣的分类和特点
皮瓣的分类
根据皮瓣的来源和供区不同,皮瓣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腹部皮瓣、背部皮瓣 、侧胸皮瓣等。不同类型皮瓣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皮瓣的特点
皮瓣移植术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皮瓣移植术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供区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等 。
皮瓣移植术的手术过程
1 2 3
术前准备
包括受区准备、供区准备等。受区准备包括清 创、止血等;供区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皮瓣供 区,进行必要的消毒、麻醉等。
手术操作
根据受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皮瓣,按照一定 的手术步骤进行移植。手术步骤包括切开、分 离、吻合血管等。
术后处理
包括抗感染、抗凝、制动等措施,以保障皮瓣 的成活和受区的功能。
03
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皮瓣移植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皮肤肿瘤
01
常见于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等,手术切除后可直接缝合
创面或植皮修复。
瘢痕修复
02
对于瘢痕性秃发、瘢痕挛缩畸形、皮肤组织缺损等,可采用皮
瓣移植进行修复。
美容整形
03
如双眼皮成形术、鼻整形术、乳房再造术等,通过皮瓣移植术
可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06
学习参考资料推荐
专业书籍及教材推荐
《皮瓣外科学》第二版
该书由国内知名的整形外科专家编写,内容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皮瓣 移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皮肤与整形外科》杂志
该杂志为国内权威的皮肤与整形外科专业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指导 意义,有助于读者了解最新的皮瓣移植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网络学习资源推荐
中国知网
该网站提供大量的医学文献资料,包括中文和外文文献,可 以帮助读者括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论文、 研究报告等,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皮瓣移植的相关知识。
皮瓣移植

皮瓣移植一皮瓣移植的概念皮瓣移植(transplantation of flaps)也称皮瓣转移(flap transfer)。
皮瓣是由皮肤的全厚层及皮下组织所构成。
与游离皮片移植不同的是,皮瓣必须有由与机体皮肤相连的蒂,或行血管吻合,血循环重建后以供给皮瓣的血供和营养,才能保证移植皮瓣的成活。
前者称为带蒂皮瓣移植(pedicle flap transfer);后者则称为游离皮瓣移植(free flap transfer),或血循重建游离皮瓣移植(revascularized free flaptransfer)。
皮瓣移植是整形外科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
二分类与特点1.带蒂皮瓣带蒂皮瓣在临床上还可分为若干类,自前较常用的是按转移形式与血供来源分类。
(1)随意皮瓣(random flap):也称皮肤皮瓣(skin flap)。
此类皮瓣的特点是:由于没有知名的血管供血,故在设计皮瓣时,其长宽比例要受到一定限制。
在肢体与躯干部位,长宽之比以1.5:1为最安全,最好不超过2:1;在面部,由于血循丰富,根据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3:1,在血供特别丰富的部位可达4:1.随意皮瓣目前均属近位带蒂转移。
按转移形式又可分为:1)移位皮瓣:又名对偶三角交叉皮瓣或“Z”字成形术。
是由皮肤三个切口连接成“Z”字形而构成两个相对的三角形皮瓣彼此交换位置后缝合。
两皮瓣的侧切口与中切口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以60°为常用,此时三个切口的长度应基本相等,在两个三角形组织瓣交叉转移换位后,可增加其中轴的长度的75%,从而达到松解挛缩、恢复功能的目的,故这种皮瓣多应用于狭长形的索状瘢痕挛缩;也可用于恢复错位的组织或器官的正常位置与功能;以及用于长切口的闭合以预防术后瘢痕挛缩。
此外尚可根据治疗的需要考虑做多个附加切口,设置成连续的多“Z”形对偶三角瓣。
2)滑行皮瓣:又名推进皮瓣。
滑行皮瓣具有一个蒂部。
在接近缺损部位设计一个皮瓣,分离后,利用组织的弹性,将其滑行到缺损部位以整复创面。
微切口埋线法重睑成形术与Park Z内眦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在临床上的联合应用

微切口埋线法重睑成形术与Park Z内眦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在临床上的联合应用作者:汪文秀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微切口埋线法的重睑成形术与Park Z内眦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在临床上联合应用的效果。
方法将140例双眼上睑单睑并内眦赘皮的患者,年龄17~35岁,随机分成两组。
A组80例行微切口埋线法重睑成形术联合Park Z内眦赘皮切除术,内眦部皮肤以10-0双针不可吸收尼龙线无张力下缝合。
B组60例行上睑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联合Park Z内眦赘皮切除术,术毕均以7-0双针不可吸收尼龙线缝合。
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重睑维持良好率及内眦赘皮有无瘢痕。
结果 A组重睑恢复快,形态自然,术后第7d无明显红肿,正常工作。
术后1年内眦部近看几乎无印痕。
B组上睑水肿恢复相对慢,术后第7d拆线,上睑及内眦部轻度肿胀,3~6个月左右重睑自然,闭眼可见上睑皮肤不明显切口线,内眦部皮肤面瘢痕相对A组较明显。
术后1年内眦部近看可见轻度印痕,平伏。
其中B组3例术后半月逐渐产生明显瘢痕,红肿,高于周边皮肤,及时用药对症处理,术后半年疤痕逐渐减轻,术后1年轻度印痕,平伏。
结论微切口埋线法重睑成形术与Park Z内眦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联合应用,重睑自然,恢复快,远期效果好.关键词:微切口;埋线法;重睑成形术;Park Z;10-0不可吸收尼龙线,内眦赘皮所谓重睑,上睑皮肤在睑缘上方有一条浅沟称重睑沟,睁眼时此沟上移,沟上的皮肤向下折叠成一横行的皮肤皱襞称重睑,国人的重睑沟一般距上睑缘5~6mm[1]。
重睑成形术是最常见的整形手术之一.眼睛被誉为"心灵之窗",对外观影响明显.亚洲人眼睛多较小,且为单睑,饱满,显得深邃。
重睑术后不仅可增加眼的美感,还可增高睑裂2-3mm,拓宽视野,显得神采奕奕。
内眦赘皮是指由上睑沿鼻侧至下睑内侧的纵向半月状皮肤皱褶,常为双侧,两侧不完全对称。
是亚洲人群的一种正常的种族特征。
皮瓣移植

皮瓣移植百科名片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
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以保持血液供应,其他在面及深面均与本体分离,转移到另一创面后(受皮瓣区),暂时仍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再将蒂部切断,始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故又名带蒂皮瓣,但局部皮瓣或岛状皮瓣转移后则不需要断蒂。
目录[隐藏]基本信息简介分类皮瓣移植术手术适应症逆行设计皮瓣形成各种皮瓣详介皮瓣移植术后的预防及护理基本信息简介分类皮瓣移植术手术适应症逆行设计皮瓣形成各种皮瓣详介皮瓣移植术后的预防及护理[编辑本段]基本信息英文名称:tuboovarian abscess中文名称:皮瓣移植简称缩写:TOA名词解释:输卵管卵巢脓疡已知是妇女骨盆腔发炎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的并发症,多是急性或慢性输卵管发炎造成输卵管沾黏、阻塞后的脓疡淤积。
临床上,输卵管卵巢脓疡的临床表现常缺乏专一性,必须与单纯的骨盆腔发炎疾病、卵巢囊肿性肿瘤破裂或并发发炎反应、并发性或出血性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外孕、卵巢扭结及其馀由不同器官产生的骨盆腔或下腹部脓疡,如盲肠炎、憩室炎、Crohn's disease等做鉴别诊断。
[编辑本段]简介皮瓣也称带蒂移植皮肤。
现代观点认为,皮瓣是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的组织块,可以从身体的一处向另一处转移。
在转移过程中需有一个或两个蒂部相连接,也可暂不连接,移植后再进行血管吻合。
皮瓣的血液运输和营养在早期完全依靠蒂部供应。
当皮瓣在移植处愈合后3周左右,又逐渐建立起新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时就可以切断蒂部,皮瓣移植过程也就结束了。
有时,有的皮瓣也可以不断蒂,比如象局部旋转皮瓣或推进皮瓣等。
皮瓣移植皮瓣转移后,由于带有全层皮肤和丰富的脂肪组织,其收缩性远较游离植皮小得多,而且可耐受外力摩擦,并能保持皮瓣转移前原有的色泽。
改良五瓣成形术在蹼状瘢痕挛缩整复中的应用

1 3 手术方 法 .
沿 术前 切 I线 , 一 切开 瘢 痕 , : 逐 1 皮下 组织 , 于深 筋膜水平将各瘢痕瓣掀起, 充分分离周围挛缩组织, 彻底 止血 , 将五瓣 插入 缝合 。
2 结
果
4 5例次蹼 状瘢 痕挛 缩畸 形均 得 到 良好 的 修 复 , 各皮 瓣无 血运 障碍发 生 , 随访 1 ~5年 , 外观 及 功 能
死亡 率的 关键 。轻度 中毒 的 患者 多 数 经 过 1 ~5次
高压氧 治疗 能够 治 愈 , 中重 度及 昏迷 时 间较 长 的患 者症 状基 本 消失后 再进 行 1 ~2个 疗 程 高 压 氧 的治 疗, 防止 发生迟 发性 脑病 。发 生迟发 性脑病 的 患者 , 即使 治疗 效果不 明显 也 不要 轻 易放 弃 治疗 , 程 要 疗 足, 阶段 治疗 不 少 于 6 0次 , 2个 疗 程 之 间休 息 7 ~ 1 。 持高 压 氧 治 疗 均 有恢 复 的可 能 。 虽然 高 压 Od 坚
1. 切 口设 计 2
烧伤 后 患者 3 , 后 6个 月 ~2年 3 9例 伤 7例 4 2
将 传统 五瓣做 局部 修改 : 三角 瓣改 为矩型 瓣 , 于 对端切 口处做 辅 助 切 口, 以不 影 响 皮瓣 远 端 血 运 为 佳, 见附 图。
附 图 切 口设 计
图版 编号 :0 4 9 1 2 1 )7—0 6 一F 1 0 —0 5 一( 0 1 0 82 1
[ ] 高春锦, 2 赵立明. 高压氧对 中毒后大 鼠海马神经元 N O及血 浆
的 cz a 影响 【] 中华航海医学杂志,9 9 6 2 6—2 9 J. 1 9 , :2 2.
[ 收稿 日期]2 1 —0 0 1 5—1 4
手术讲解模板:皮管成形术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适应证: 皮管移植适用于: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适应证: 1.眼睑及面部大范围皮肤缺损。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适应证: 2.下眼睑与上颌窦相连的皮肤缺损。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手术禁忌: 1、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者;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手术禁忌: 2、患有严重精神异常、心理障碍者;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手术步骤: 皮瓣到达缺损处之前,须经过1~2次甚至 更多次转移。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手术步骤: 转移的方法:一是跳跃式的转移法,二是 用手或上臂携带的转移法。以前者及用手 携带的转移法,对眼睑部缺损修复方便。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手术步骤:
皮瓣转移到缺损附近时,将皮瓣远端根据 需要大小展开铺平之。即沿缝线处纵行剖 开,皮瓣缝合处的瘢痕宜切除。铺平后充 分止血,将其缝于缺损部,其上轻加压以 防渗出液堆积。皮瓣在缺损处生长10~ 14d后即可断蒂。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手术步骤:
式缝合应距平行切口末端2.5cm,小于此距离则蒂部紧张。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手术步骤:
制成的圆茎皮瓣如图8.1.5.2-6。 5.敷料 将一块方形的凡士林纱布的两端剪开成四尾状,置于圆茎皮瓣之下, 使四尾纱布带围绕两蒂,将所有缝线覆盖。在圆茎皮瓣两侧各加一松软厚 实的纱布卷,上面再加多层纱布敷料包盖。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血运情况,一旦有血运障碍, 应立即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如出血所致应 予止血等)。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术后护理: 2.皮瓣或皮管不能扭转,要有良好可靠的 固定。
手术资料:皮管成形术
术后护理: 3.腹部皮管术后宜取半坐位,使皮管处于 松弛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瓣成形
游离皮瓣: 推进皮瓣、旋转皮瓣、转移皮瓣 带蒂皮瓣: 全层带蒂、皮下带蒂
推进皮瓣
单向推进皮瓣 双向推进皮瓣 楔形推进皮瓣 A或 O 至 T 形皮瓣
单向推进皮瓣
双向推进皮瓣
楔形推进皮瓣
A or O to T Flap
旋转皮瓣
旋转皮瓣(单纯旋转、逆切旋转) 双向旋转皮瓣 O-Z 旋转皮瓣
面部皮瓣成形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宋继权
面部手术切口设计直接关系到愈合的美观 效果,是体现手术艺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面部手术切口设计原则: 切口尽量处于同一皮肤美容单位内 切口要沿着松弛状态皮肤紧张线设计 尽量使切口方向与深大皮肤沟纹一致
皮肤美容单位
松弛状态皮肤紧张线
皮肤缝合: 简单缝合、皮瓣成形、皮片移植等
旋转皮瓣
单纯旋转 逆切旋转
双向旋转皮瓣
O-Z 旋转皮瓣
转移皮瓣
菱形皮瓣 Meilolabial 皮瓣 双叶皮瓣
菱形皮瓣
Meilolabial 皮瓣
双叶皮瓣
带蒂皮瓣
全层带蒂
皮下带蒂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