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doc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北师大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北师大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北师大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 1000m,1m=10dm,1dm = 10cm,1cm=10mm,1mm = 1000μm,1μm=1000nm。

-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为:1h = 60min,1min=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为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公式为v=(s)/(t)(这里的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是由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敲鼓时是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声音在15^∘C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1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转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转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状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外形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外形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肯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构造: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看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②观看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当把指针调整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留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全部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6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6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6篇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1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定)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定)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基本知识点归纳:1.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1)外观: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由透明材料制成。

2)光学特点: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①正确看待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轴。

②凸透镜越厚,它表面的弯曲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强,其焦距越短。

3)成像规律及应用:①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②U=2f: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③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投影仪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规律简化总结: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物远像近,物近像远,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③成虚像时:物远像远,物近像近,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④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上下,左右均相反;而成虚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同。

这点与平面镜有所区别!2.光学仪器的操作1)照相机的操作:①若要扩大照相范围,就要让像变小,具体操作方法是:增大照相机与被拍照物体的距离以增大物距,同时缩短暗箱长度以减小相距.②照相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对成像效果影响不大, 灰尘由于距离镜头太近,故它不会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呈现在底片上。

但它会遮挡住部分射到镜头上的光,使像的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2)幻灯机的操作:①由于物体通过幻灯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的像,故幻灯片要倒插。

②若觉得屏幕上的图像太小,则应该减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3)放大镜的操作:①要利用放大镜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必须保证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若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则我们看到的就是倒立的实像了。

②如果要想将物体的像放大得更多一些,则应该稍稍增大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但要保证这个距离不能超过一倍焦距。

3.眼睛1)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相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睑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3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物距减像变大物距减像变小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初二物理各章知识点总结总结人:宝日格、房凯霄、樊高、赵家昂、陈涛、虞恩华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常见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物质有一种状态别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我们用温度表示物质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至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反之叫做凝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不升温,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不降温。

三、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至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反之叫做液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蒸发是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进行,蒸发时吸热。

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液化的方法降低气体温度压缩气体体积四、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反之叫做凝华。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国际单位:米体积的国际单位:立方米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国际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中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如果物体是直线运动,并且速度保持不变,那么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快慢,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和测量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3.知道体积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4.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5.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6.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内容:1.长度、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符号:L。

(2)单位:①国际单位:米(m)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3)单位换算关系:1km=1000m=103m;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00μm=103μm;1μm=1000nm=103nm。

2.测量工具:(1)刻度尺(最常用)、三角尺、卷尺、皮尺。

(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体积、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符号:V。

(2)单位:①国际单位:立方米 (m3)②常用单位: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3)单位换算关系:1m3=103dm3 =103L;1L=1dm3 1dm3=103cm3 =103mL; 1mL=1cm34.测量工具:(1)刻度尺:规则物体的体积。

(2)量筒或量杯:液体或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5.量筒(杯)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①选:选择量程与分度值适当的量筒;②放: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2)测量时:①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②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相平,或凸形液面相平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了解生活中测量质量的测量仪器,掌握托盘天平的用法;3.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学问点《透镜及其应用》学问点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转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F F F F3、填表:像的性质物距倒、正放、缩u>2f 倒立缩小f<u<2f 倒立放大u<f 正立放大虚、实实像实像虚象像距应用f<v<2fv>2f|v|>u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试验:试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

假设在试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缘由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试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生疏:⑴u 正立像和侧的分界⑵u 的分界点=f 是成实像和虚象,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点。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光学性质外形符号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各章知识点总结
总结人:宝日格、房凯霄、樊高、赵家昂、陈涛、虞恩华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变化温度
常见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物质有一种状态别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我们用温度表示物质的冷热程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至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反之叫做凝固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不升温,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不降温。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由液态至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反之叫做液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
蒸发是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进行,蒸发时吸热。

影响蒸发的因素:
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沸腾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化的方法
降低气体温度
压缩气体体积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反之叫做凝华。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长度的国际单位:米
体积的国际单位:立方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
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的国际单位:克每立方厘米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运动与静止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中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如果物体是直线运动,并且速度保持不变,那么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快慢,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第四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音速:340米每秒
二、乐音
我们把听起来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来表示这个物理量叫做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