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传统文化真题
中考语文传统文化测试题与答案

语文传统文化测试题【注意事项:】1.先让孩子做前面的例题页,限时独立思考完成。
2.自行对答案看解析,分析出解答过程及原因。
3.孩子思考订正错题,高效学习。
4.每题用时 2 分钟1下列各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A.《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B.《我的老师》————魏巍-——王老师C.《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D.《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2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A.《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B.《苏州园林》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
C.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必须独立成段,且不可或缺。
D.《陋室铭》作者周敦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散步》里发生分歧后,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突出写的是“我”的心态。
C.《散步》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散步》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C.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类(有答案)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类1.[2019·扬州]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
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金文见形辨义止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走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奔(2)[看图赏字]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幅书法作品。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
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
①内容上:②格式上:2.[2019·扬州联考]中国的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生活的浓缩。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戏曲,校文学社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走近直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4月28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游园》在瘦西湖上演。
众多观众一起邂逅了这场青春情深的牡丹梦。
伴随着琵琶丝竹之声,盛装的“柳梦梅”和“杜丽娘”缓缓走向舞台,昆曲特有的吴侬软语将观众带入那个悠远的世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随着蹁跹的水袖,大家的思绪流连在《牡丹亭》至真至情的世界里。
3小时的演出,浓缩了青春版《牡丹亭》的精华,演员们倾其真情的演绎,留给观众的是撼动人心的美,惊艳了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不含标点)[推介讲座](2)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昆曲与扬州的渊源,校文学社拟邀请语文组王老师5月16日下午2:00在学校报告厅为七、八年级师生做昆曲知识讲座,小李同学拟写了通知,请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修改意见:错误二:,修改意见:[分享体验](3)小李同学想分享走近戏曲的快乐,推荐爸爸妈妈去大剧院观看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游园》,但爸爸妈妈认为看戏没意思,不如看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部著作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答案:B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屈原B.伍子胥C.曹娥D.介子推答案:A解析: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曹娥是东汉时期的孝女,介子推与寒食节有关。
3.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针灸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不属于四大发明。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答案:B5. 京剧的主要唱腔有()A.西皮和二黄B.高腔和昆腔C.吹腔和拨子D.南梆子和四平调答案:A解析:京剧的主要唱腔为西皮和二黄。
西皮的曲调比较明快亮丽,二黄的曲调则较为深沉舒缓。
高腔是弋阳腔等戏曲的唱腔,昆腔是昆曲的唱腔,吹腔和拨子是徽剧等的唱腔,南梆子和四平调是京剧的辅助唱腔。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解析:“六艺”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2. 春节的习俗有贴春联、吃年夜饭、______等。
答案:守岁(或拜年等合理答案)解析:春节有很多习俗,守岁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拜年是春节期间走访亲友互相祝贺新年等。
4.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是______结构。
答案:木构架解析:木构架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5. 书法中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______。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专项练习题1.“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汉语表意十分丰富,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垂髫”也指“童年”,“夫妻”又称“伉俪”,“汗青”也指“史册”等。
B.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C.《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D.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文章书画稿费。
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端午佳节。
下列民间习俗哪一项不会在节日里出现()A.贴“倒福”B.吃粽子C.插艾蒿D.剪艾虎4.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月亮。
C.《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D.《庄子》是法家思想代表著作。
5.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的顺序排列准确的一项是()①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②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③德行齐辉一门合庆福寿大衍百岁同符④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A.②①④③B.②④③①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6.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形成了一系列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明节习俗的一项是()A.踏青B.插柳C.扫墓D.插艾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出身不好。
B.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C.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及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是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
B.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一“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答案】 A【解析】【分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
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A.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明、清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
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探花”“榜眼”。
B.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同乡。
C. 《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D.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每一章节称为“回”或“节”。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殿试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内容大都来自课内篇目有关的内容。
(完整)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最全总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总复习题1、下面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立春中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B、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小寒就是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表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C、春分和秋分中的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表示天气晴朗,草木繁茂;雨水表示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D小满表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雨水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谷雨表示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2、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B)。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3、下面有关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A、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气是夏至。
B 、反映气候特征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C、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D、白露、霜降、寒露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二十四节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第二类是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1)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第三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1)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2)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3)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初中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初中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四大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D2. 以下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清明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书法的流派?A. 行书B. 草书C. 隶书D. 印象派答案:D4. 中国古代的“四书”是指:A.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C. 《春秋》《左传》《国语》《史记》D. 《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答案:A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 《狂人日记》B. 《呐喊》C. 《朝花夕拾》D. 《红楼梦》答案:D6. 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礼、乐、射、御、诗、书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乐器?A. 琵琶B. 古筝C. 钢琴D. 笛子答案:C8. 中国古代的“五经”是指:A.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B.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C.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孝经》D.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答案:A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A. 西施B. 王昭君C. 杨玉环D. 貂蝉答案:D10. 中国古代的“三教”是指:A. 儒、道、佛B. 儒、法、墨C. 儒、道、墨D. 儒、法、兵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水浒传》2. 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的是__________。
答案:西施3.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__________是最早的印刷技术。
答案:活字印刷术4.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绣”包括苏绣、湘绣、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一、单选题1.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
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B.古代的敬称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令妹”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别人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C.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D.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2.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小虎属“虎”,他出生后的第五年,妹妹出生了,那么妹妹应该是属“羊”的。
B.农历四月的两个节气是“清明”和“谷雨”。
C.古代称对方的儿子可以说“贵子”“公子”,对人称自己的儿子可以说“犬子”“小儿”。
D.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薰苍术、喝雄黄酒等习俗。
3.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刘亚文在课堂讨论时感慨地说:“李老师的分析真是抛砖引玉,对我启发很大。
”B.“稽首”是我国古代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行礼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表示敬意。
C.2018年恰好而立的张志华,有一个比他小6岁的妹妹盈盈,那么盈盈应该属“龙”。
D.“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讲的就是寒露期间的气候和物候。
4.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宫保鸡丁”“孜然牛肉”“红烧鱼块”“羊肉串”这些菜式中都包含了十二生肖。
B.“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新桃换旧符”为春节一大习俗——贴春联。
人们以此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C.立秋、小暑、寒露、霜降是属于同一季节的节气。
D.七十多岁的李爷爷住在敬老院,敬老院里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耄耋老人。
5.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土地神;稷,谷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李逵;沂岭杀四虎、江州劫法场、打死殷天锡、元夜闹东京、扯诏谤徽宗等。
(能
简要点出一个相关事例,体现李逵强悍、勇猛的特点即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A
3( 1)、要点:①虚拟性表演来源于现实生活,必须符合现实生活。
②京剧演员要深
入地了解生活, 亲身去体验、 认真去观察生活。 ③经过艺术加工, 演员动作舞蹈化、 节奏化。
注:虞( yú)国和虢( guó)国是春秋时的诸侯国,有结盟关系。
2. 下面这四幅连环画让人想到的一个成语是“
① ”,与此相关的那场“齐鲁长勺之战”
的史实被记载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书 《 ② 》当中,这部史书既是一部史学名著,
也是一部文学名著,记史语言生动,富有文学色彩,比如对帮助鲁庄公“长勺之战”取得胜
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
③用笔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力求气势畅达豪放,
大起大落,放任不羁。
A. 作品一 ① 作品二②
作品三③
B. 作品一 ① 作品二③
作品三②
C.作品一 ② 作品二①
作品三③
B. 作品一 ③ 作品二②
作品三①
3. 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 用一个词评价这幅作品, 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浑厚圆润 B. 潇洒飘逸 C. 端庄雄健
D.
( 浑厚圆润是篆书,潇洒飘逸是草书、行书,端庄雄健是楷书,纤细柔美是隶书这是代表性 字体的大体印象 )
三、对联 1. 以传统节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也是别具特色的,下列各项中与上联“端午午时人赏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道具,只有等演员出场了,你才能通过演员的表演,知道这舞台上将要发生什么故事。 演员通过虚拟性的表演,既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把白昼变为黑夜;既可以把几天甚至 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秒钟的心理活动延展为几十分钟;既可以展现千 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也可以在转瞬之间跨越万水千山。这种虚拟性表演,能够在有限的 时空里表现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
A
B
C
D
2、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我国劳动人民订立的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季的物候变化。
在历代的诗词作品中, 我们都能感受到四季的气息, 寻觅到二十四节气的踪影。 请依据语境
判断,下列诗句空白处应填入的节气名称是(
)
①蒹葭苍苍,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②微雨众卉新,一雷
⑤京剧的虚拟性,既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 (1).京剧的虚拟性表演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说明对象特点概括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通读全文,熟悉文章的主体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想 想作者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筛选有效信息并概括归纳。注意概括时,要全面具体, 不能遗漏相关信息,导致答案不全而扣分。 (2).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演员的表演是如何体现京剧的虚拟性的。 【材料】 京剧有一出戏叫 《秋江》, 说的是一位少女求老艄公驾船帮她追赶一个人的故事,饰演老艄 公的演员手里拿着一支长篙上场,接着做出靠岸、 解开缆绳、 推出小船等动作,在行船过程 中,两位演员的身体忽高忽低, 很有节奏地起伏着,舞台上两位演员无论快走还是慢行,距 离绐终保持不变,直到两位演员下场。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印证型材料链接题。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 须通读全文,理解作者所述京剧艺术的虚拟性这一特点后,方 能根据文章中 2.3.4 自然段有关虚拟性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形式、 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 内容,对材料中对京剧舞台上的一系列表演进行阐释, 说明其表演是如何体现京剧的虚拟性 这一特点的。
明手下只剩一些文官,他们听
慌,我早埋伏下十万雄兵,
百姓,去城门口打扫街道,叮
了探报,都惊慌起来。
在此等候司马懿。 ”
嘱道:“魏兵到来, 不得慌张。 ”
4. 孔明叫两个童儿,捧着古 琴、香炉、跟他走上城楼。他 端坐在城楼前面,焚起一炉好
5. 魏军的前哨到了城下, 见 6. 司马懿听了前哨的报告, 半
城门打开,只有百姓打扫街
利的关键人物 ③ 的刻画就非常细致生动,让人过目难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 1) –( 3)题。
1. 孔明在西域正分兵运粮, 听 2. 众官纷纷议论。 孔明沉思 3. 孔明传令各自隐藏, 又命大
报司马懿大军来攻。这是,孔
片刻后, 微微笑道: “不必惊 开四门,挑选几十个老兵办成
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韦应物)
③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
A. 白露
惊蛰 春分 B. 寒露 雨水 春分
C.白露
惊蛰 小暑 D. 寒露 立春 立夏
3、俗话说“花木管时令”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都是按着一定的季节时令生长,
花开放时所在节气的推测,正确的一项是(
)
梅花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中考真题——文化常识新题型
一、京剧
1、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而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 勇猛。小刚正好要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 人物。 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 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这一事件中 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2、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
般表示:( )
A 忠耿正直
B
刚愎自用 C 老实忠厚
D
刚强爽快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 2)题。 ①虚拟性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京剧的
虚拟性表演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摸拟生活实际进行的表演。 ②大幕拉开,面积不大的京剧舞台上,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之外,再没有别的
南北朝 庾信
【阑】残,尽。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A. 霜降 立冬 B. 寒露 秋分 C. 小寒 大寒 D. 谷雨 立夏
。(宋琬) 对下列诗中梅
【答案 】 1 、B 2 、 A 3、 C
一卒。
去,那琴声丝毫不乱。
免得中计。 ”遂火速退兵。
(1)连环画中有一幅是通过司马懿的专注神情来表现诸葛亮的临危不乱,这幅画是第
____
幅。
(2)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临危不乱,使用①的计谋吓退了司马懿,化
险为夷。同样能表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比如②。
(3)诸葛亮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京剧舞台上。从连环画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看出,京剧舞
)
A. 山野万里香
上联:灯月千家晓
下联:
B. 秋高半月明 C. 笙歌万户春
D. 一街太平歌
【答案】 1.B 2.示例:八月中秋月儿圆 3. C
( 2 分,跟月亮有关的传统节日,意思对即可)
四、连坏画
1. 在下面连环画所表现的历史故事中, “唇亡齿寒”的“齿”具体比喻的一项是(
)
A. 东周
B.
虞国 C. 虢国 D. 晋国
台上的诸葛亮应当由生行中的 ___________来扮演。
【答案】 1.B 2. 答案:①一鼓作气(彼竭我盈,再衰三竭) 3.( 1) 8 ( 2)空城、草船借箭( 3 )老生
②左传 ③曹刿
五、节日、节气
1、在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中,产生了很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灿 烂文化的表现。 下面 4 幅图展示的都是传统节日的习俗, 请选出不是元宵节习俗的一项 ( )
信半疑。他传令大军就地休
道,又望见孔明正在城上弹
息,暂停前进,自己带随从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香,平心静气,弹起琴来。
琴,又惊又疑,不知所措。
往西域。
7. 司马懿飞马来到西域, 远远 8. 孔明安坐城楼, 慢条斯理 9. 司马懿道: “孔明一生谨
望去,看不见一旗一帜,一兵
地拨动琴弦。司马懿仔细听
慎,城里定有伏兵, 赶快撤退,
3( 2 )、示例:演员拿着长篙,做出靠岸、推出小船等动作,舞台虽然是平地,但是
两位演员的身体很有节奏地起伏着, 无论快走还是慢行, 距离绐终保持不变, 观众从演员的
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两个人坐船的场景。 这种借助真实的道具, 角色行为进行虚拟, 不仅
在舞台上真实细致地再现现实生活, 而且演员的动作更加舞蹈化、 节奏化, 既给观众带来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明的舞台,现众却从演员的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紧张激烈 的搏斗。
④需要指出的是,京剧演员的虚拟性表演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前辈艺人于连泉演 《拾玉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摸拟少女喂小鸡和做针线活儿的动作,他认真观察生 活中少女喂鸡的手势、眼神,反复琢磨她们做针线活儿的过程,这使他的表演达到了以 假乱真的程度。当然,这种虚拟性表演不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实,而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的 真实,演员的动作必须是舞蹈化、节奏化的。
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体现京剧的虚拟性。
二、书法
1. 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 .五字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 .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2.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除了具有语言文字的实用价值之外, 更具有艺术
③京剧演员的表演力图虚拟现实生活的情境,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间 的行为,以打更表示时间的变化等。《武松打店》是一出武戏,说的是武松夜宿孙二娘 的客店,因为误会,与孙二娘在黑夜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舞台上灯火通明,只摆着一张 桌子,两位演员摸索着闪转腾挪、追逐厮杀,有时近在咫尺却浑然不觉,分明是灯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