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模拟试卷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和答案

试卷代号: 座位《大学语文》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 1.李白-------2.莎士比亚-------3.《左传》-----------4.《诗经》-----------二.词语辨析(每词5分,共10分) 1.“赵盾弑其君”中“弑”的解释? 答:“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中“因是以”的意思?答:三、分析下面冰心《我的家在哪里》节录的这段文字,谈谈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意蕴。
(10分)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来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前天下午我才对一位年轻朋友戏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可‘罚’,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
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四、古文翻译(本题10分)密封线内不要答题把下面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一文)原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译文:.五、作文(本题50分)题目:感触。
要求:1.写成叙述性文章。
2.500字以上。
《大学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1.李白:唐代大诗人。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绚丽多彩,语盲流转自然,奇句迭出,音律和谐多变.构成特有的风格,是我国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2.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人文主义文学杰出代表,他有37部剧作流传下来。
他的创作标志着近代戏剧的成熟。
3.《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西汉初称《左氏春秋》。
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4.《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初至春秋末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词语解释题 4. 简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戴望舒《雨巷》的写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高潮时B.五四运动低潮时C.第一次大革命高潮时D.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时正确答案:D2.从日常生活看,《雨巷》所抒写的是A.对丁香姑娘的追寻与失落B.对梦中情人的追寻与失落C.对革命事业的追寻与失落D.对美好理想的追寻与失落正确答案:B3.下列诗作,抒写大革命失败后彷徨幽怨心态的是A.闻一多《一句话》B.徐志摩《再别康桥》C.戴望舒《雨巷》D.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正确答案:C4.《雨巷》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对比B.类比C.象征D.烘托正确答案:C5.从抽象的角度看,“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是A.梦中情B.革命事业C.美好理想D.忧愁化身正确答案:C6.“雨巷”的象征意义是A.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B.高洁而幽怨的美好理想C.环境遭际的不幸与凄苦D.迷茫凄苦中的探索寻求正确答案:A7.《雨巷》中,象征着遭际不幸与凄苦的事物是A.雨巷B.丁香姑娘C.彷徨D.雨的哀曲正确答案:D8.《雨巷》中,象征着社会环境败坏的事物是A.丁香姑娘B.雨的哀曲C.独自彷徨D.颓圮的篱墙正确答案:D9.《雨巷》中,“独自彷徨”的象征意义是A.人生道路的迷茫B.迷茫之中的寻求C.社会环境的败坏D.败坏造成的哀怨正确答案:B10.下列诗作,抒写新时期青年爱国深情的是A.《一句话》B.《再别康桥》C.《雨巷》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正确答案:D1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A.借景物抒情B.借象征抒情C.借举止抒情D.借典故抒情正确答案:B12.诗中用以强化爱国激情的一个修辞手法是A.比喻B.比拟C.重复D.排比正确答案:C13.全诗四个情感层次的顺序是A.蜗行——希望——黎明——沸腾B.蜗行——黎明——希望——沸腾C.蜗行——黎明——沸腾——希望D.蜗行——希望——沸腾一黎明正确答案:A14.“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的象征意义是A.历史的祖国艰难地负重缓行B.历史的祖国美好希望一再失落C.新时期祖国像旭日喷薄而起D.新时期年青人献身祖国的热忱正确答案:A15.下列诗句,象征着历史的祖国美好希望一再失落的是A.“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B.“‘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C.“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D.“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正确答案:B16.“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的象征意义是A.历史中国的负重蜗行B.历史中国的希望失落C.新时期中国旭日东升D.新时期青年热血沸腾正确答案:C17.诗中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A.对等并列B.逐层推进C.相互对比D.抑扬交错正确答案:B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共12套,附参考答案与页码

大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的“寡人”是指 ( B )P1A.楚庄王 B.梁惠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2.曾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这一黑暗现实的人是(A)(P5) A.庄子B.孔子 C.老子D.孟子3.在《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句话最好改为 ( B )(P27) A.你是无耻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C.你是既无骨气又无耻的文人D.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4.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A )P45A.罗素 B.爱因斯坦 C.胡适 D.裴多菲5.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是 ( C )P50A.归纳 B.演绎 C.论证 D.比较6.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 B )P57A.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B.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C.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D.长铗归来乎!食无肉。
7.在《垓下之围》中,表现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的场面是( A )P67A.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 B.无路可逃时冲冠发怒C.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 D.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8.下面用借为人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是( B )P80A.《冯谖客孟尝君》 B.《种树郭橐驼传》 C.《张中丞传后叙》 D.《赵武灵王胡服骑射》9.在《西湖七月半》中,最能表现作者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的一句话是( C )P100 A.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 B.名妓闲僧,浅斟低唱C.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D.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10.《蒹葭》这首诗中追寻者的心情主要是( A )P156A.执著惆怅 B.欣喜雀跃 C.忧伤痛苦 D.平静自然11.散文《秋夜》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了( C )P104A.夸张手法抒情B.比喻手法抒情 C.象征手法抒情D.借代手法抒晴12.重兴香市中的武术班,技艺比往昔香市的杂耍( A )P109A.高明得多,票价极低B.高明得多,票价很高 C.低劣得多,票价极低 D.低劣得多,票价极高13.散文《纪念傅雷》的行文线索是( B )P119A.笑 B.怒 C.悲 D.哭14.《哭小弟》中写了小弟周围同志对他逝世的悲哀与怀念,抄录了他们赞扬小弟的信,这种表现小弟忘我工作精神的描写主要属于 ( A )P126A.侧面描写 B.心理描写 C.正面描写 D.细节描写15.在《我与地坛》中,看到“我”在园子里,就悄悄转身离去的人是( C )P139A.作者的父亲 B.作者的奶奶 C.作者的母亲 D.作者的姐姐16.诗歌《陌上桑》中,在写罗敷的美貌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B )P165A.正面描写的方法B.侧面烘托的方法 C.语言描写的方法D.心理描写的方法17.诗歌《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人物是( A )P170A.吕尚和伊尹 B.吕不韦和伊尹 C.吕尚和百里奚 D.管仲和伊尹18.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的诗歌是( D )P184A.《陌上桑》 B.《秋兴八首》(其一) C.《长恨歌》 D.《早雁》19.《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这首词中怀念( A )P192A.妻子 B.母亲 C.姐姐 D.小妹20.小说《断魂枪》中,个性争强好胜,庸俗自私的人物是( C )P246A.沙子龙 B.孙老者 C.王三胜 D.小顺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展开论述的问题有(AE)P3A.“民不加多”B.“兵不加多”C.“粮不加多” D.如何使“粮加多” E.如何使“民加多”22.以对话方式展开来写的文章有( CD )(P5\84)A.《垓下之围》B.《五代史伶官传序》C.《前赤壁赋》D.《秋水》 E.《论毅力》23.在《垓下之围》这篇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三个场面是( ABC)P67A.霸王别姬 B.乌江自刎 C.东城快战 D.败走彭城 E.鸿门宴2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所记述的正面人物主要有(ABC )P69A.张巡 B.南霁云C.许远 D.史思明 E.贺兰25.在文章中体现民本思想的文章( ACD)P302\305\306A.《寡人之于国也》 B.《咬文嚼字》C.《冯援客孟尝君》 D.《种树郭橐驼传》 E.《再别康桥》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P7人处一焉:人只是万物中的一类。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简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历史著作,属于纪传体的是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资治通鉴》正确答案:C2.《垓下之围》中,表现英雄末路时无可奈何心态的场景是A.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B.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C.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D.五汉将瓜分项羽尸体正确答案:A3.因愧见江东父老而乌江自刎这一情节,所表现的项羽的主要性格特征是A.无可奈何B.勇猛无比C.知耻重义D.专恃武力正确答案:C4.“东城快战,连斩数将”所表现的项羽性格是A.无可奈何B.勇猛无比C.知耻重义D.宁死不屈正确答案:B5.《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至死仍不知自己失败原因的细节描写是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B.“天之亡我”的反复呼告C.嗔目吓退汉将杨喜数里D.将宝马赠送给乌江亭长正确答案:B6.下列文章,描绘悲剧英雄形象的是A.《冯谖客孟尝君》B.《垓下之围》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D.《马伶传》正确答案:B7.下列文章,主要通过场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是A.《冯谖客孟尝君》B.《马伶传》C.《张中丞传后叙》D.《垓下之围》正确答案:D8.下列文章,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是A.《垓下之围》B.《冯谖客孟尝君》C.《马伶传》D.《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正确答案:A9.“太史公曰”的“太史公”是A.《史记》作者司马迁的自称B.《史记》点评者的自称C.《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的自称D.《资治通鉴》点评者的自称正确答案:A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0.《湘夫人》的整体建构所体现的上古水神祭祀仪式的基本环节有A.降神B.迎神C.求神D.娱神E.送神正确答案:A,B,D,E11.《湘夫人》所描写的湘君的主要心情有A.期约不遇的忧伤心情B.反复追寻的急切心情C.畅思理想的向往心情D.终成眷属的喜悦心情E.暂且逍遥的自慰心情正确答案:A,B,C,E12.《湘夫人》的抒情方法有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举止抒情E.借象征抒情正确答案:A,B,D13.《湘夫人》中的情景交融方式有A.自然天成B.融情入景C.移情于景D.因情造景E.以景托情正确答案:B,D14.《陌上桑》所融汇的民间流行故事情节有A.赞美女B.嫁丑女C.桑林戏D.抢新郎E.夸女婿正确答案:A,C,E15.罗敷的主要性格特征有A.美B.勤俭C.坚贞D.机智E.温柔正确答案:A,C,D16.《陌上桑》的主要艺术特点有A.侧面烘托B.极力铺陈C.对比反衬D.幽默笔调E.喜剧色彩正确答案:A,B,D,E17.《陌上桑》中,运用铺陈手法的地方有A.采桑的器具B.华丽的服饰C.观者的失态D.使君的丑行E.夫婿的高贵正确答案:A,B,C,E简析题每小题6分。
大学语文期末试卷

大学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国文学史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A、屈原B、白居易C、杜甫D、辛弃疾2、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 )A. 《左传》 B。
《汉书》 C.《三国志》 D。
《清史稿》3、被后人称之为“诗圣"的人是( )A.李白 B。
杜甫 C.孟浩然 D。
白居易4、下列作家不属于汉赋四大家的是()A。
司马相如 B.杨雄 C。
左思 D.张衡5、下列词人中不属于豪放派的有( )A。
、张孝祥 B。
朱敦儒 C. 陈亮 D。
周邦彦6、下列作家中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有()A.孔尚任 B.张可久 C.睢景臣 D.关汉卿7、下列作家中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有( )A李白 B 王勃 C白居易 D柳宗元8、“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是()A.对偶 B.排比 C.博喻 D.比喻9、下列书名不是《红楼梦》曾用过的是()A.《石头记》 B.《情僧录》 C.《情海恨史》 D.《风月宝鉴》10、“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中采用的是()修辞手法A.借代 B.对比 C.夸张 D.衬托二、填空(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1、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有被誉为“诗仙”的﹍﹍﹍﹍、被誉为“诗圣”的﹍﹍﹍﹍、还有“诗佛”﹍﹍﹍﹍、“诗鬼”﹍﹍﹍﹍等,他们共同为盛唐诗坛增添了无限光彩。
2、采莲南塘秋,-—-—-----——-—--————----—。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性质分为﹍﹍﹍﹍、﹍﹍﹍﹍、﹍﹍﹍﹍,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起点。
4、张若虚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劳:3.户内洒然洒然:4.跻入人丛跻: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6.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7.居有顷,复弹其铗居有顷:8.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襟危坐:9.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苒苒:10.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冗长:四、简答(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阅读《湘夫人》中的一节,回答问题: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

说明:向学生提供这门课程的4份模拟考试试题与答案。
试题最好分开放题和客观题两类,客观题提供答案,开放题提供解题思路。
如果期末的评估要求学员提交论文或作品,教师需提供评价标准。
模拟试卷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2.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韩非子》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句的作者是()A,苏轼 B.曹操 C.李白 D.李商隐4.七言律诗《登高》的作者是()A.白居易 B,韩愈 C.杜牧 D.杜甫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写的什么?()A.梨花 B. 大雪C.海棠花 D.霜6.下面属于律诗的是()A.《国殇》 B.李商隐《无题》“相逢时难别亦难……”C.李白《行路难》 D.《陌上桑》7.《容忍与自由》的作者是()A.柏杨 B.胡适C.林语堂 D.梁实秋8.《秋水》的作者是A.孟子 B.庄子C.孔子 D.韩非子9.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的作品是()A.《断魂枪》 B.《白狗秋千架》C.《故都的秋》 D.《呐喊》10.下列属于莫言的的作品是()A.《丰乳肥臀》B.《白鹿原》C.《废都》D.《活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诗经》共收诗歌305篇:分为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2.律诗的四联依次是首联、________、颈联和尾联。
3.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云》:“蓬莱文章建安骨,________________。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___。
”5.《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8分)1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 ___风__ 、 _雅____ 、 ___颂_____ 三部分。
2 、知我者, __谓我心忧______ ;不知我者, __谓我何求____ 。
(《诗经·王风·黍离》)3 、孟子曰:“ 民为贵__ , ___社稷_次之____ ,君为轻。
”(《民为贵君为轻》)4 、中国现代戏剧肇始于 1907 年“ __春柳社__ ”的创立及其演剧活动。
二、选择题(10分)1 、《诗经·卫风·伯兮》是一首()A 、征战诗B 、思妇诗C 、送别诗D 、爱情诗2 、()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论文过渡的桥梁。
A 、《论语》B 、《庄子》C 、《孟子》D 、《荀子》3 、李商隐《无题》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的句子是()A 、东风无力百花残B 、蜡炬成灰泪始干C 、夜吟应觉月光寒D 、青鸟殷勤为探看4 、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的是()A 、梁实秋B 、周作人C 、徐志摩D 、林语堂5 、曾写下大量乡愁主题的诗作,被称为“乡愁诗人”的是()A 、戴望舒B 、徐志摩C 、余光中D 、艾青三、名词解释(6分)1 、诸子散文: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记载或收集“诸子百家”主要言论和学说的文章,称之为“诸子散文”,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
2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四、文言文翻译(15分)1 、试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想要让孔子拜见他,孔子不见他。
阳货给孔子送了一只蒸熟了的小猪。
孔子打听到阳货出门,往他家拜谢。
两人在路上遇见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啊!我有话和你说。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7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7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词语解释题 4. 简析题 5. 作文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说线索是A.小恩小惠不是王道B.民何以才能够加多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正确答案:B2.下列文章,属于史论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垓下之围》C.《五代史伶官传序》D.《前赤壁赋》正确答案:C3.梁启超在《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与类比法B.演绎法与对比法C.例证法与演绎法D.类比法与对比法正确答案:D4.《哦,香雪》中“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美好的感情”,这种描写为( )A.侧面描写B.烘托描写C.正面描写D.夸张描写正确答案:C5.《金鲤鱼的百裥裙》先写孙女发现百裥裙,再叙写百裥裙的来历,这种叙述方式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D.平叙正确答案:B解析: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由倒叙的定义可判断,B项正确。
6.以良辰美景抒写痛苦之情的诗词是( )A.《早雁》B.《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湘夫人》D.《声声慢》(寻寻觅觅)正确答案:B解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对景伤怀,表面上指良辰美景何时终了,实质上是哀叹亡国之痛何日了结。
答案为B。
7.《纪念傅雷》一文中用以赞美傅雷品格的“浩然之气”一词,出自( )A.《庄子》B.《孟子》C.《史记》D.《战国策》正确答案:B解析:“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指一种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的正气,这里指傅雷的刚直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一)一、文学学识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新月社”的代表诗人有()A.徐志摩 B.郁达夫C.郭小川 D.艾青2. 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词人是()A.苏轼 B.秦观C.柳永 D.王安石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A.七律 B.七绝C.五律 D.七言歌行4. 下列人物属于战国四公子的是()A.冯谖B.孟子C.庄子D.孟尝君5. 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就的爱国诗人是()A.许穆夫人B.孔子C.屈原D.庄子6. 下面不是茅盾的著名散文作品的是()A.《白杨礼赞》B.《故都的秋》C.《风景谈》D.《香市》7.《故都的秋》一文是一篇()A.抒情散文B.记事散文C.游记散文D.议论散文8.下列诗歌,整体描绘“可望难即”情境的是()A.《蒹葭》B.《长恨歌》C.《湘夫人》D.《早雁》9.《陌上桑》行文笔调的主要特色是()A.幽默诙谐B.严正庄重C.辛辣冷峻D.优雅婉约10.下列《饮酒》(其五)诗句中,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的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1.《张中丞传后叙》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A.抒情与叙事并重 B.议论与叙事并存C.议论与抒情并重 D.描写与抒情并重12.《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A.宝玉同情投井自杀的丫鬟金钏B.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的交往C.鄙弃仕途经济D.贾环诬告宝玉13.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A.小令B.套曲C.慢词D.杂剧14.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A.骚赋B.骈赋C.文赋D.大赋15. 孟子和孔子同属()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名家学派16.《日出》的作者是()A.老舍B.四汉C.丁西林D.曹禺17. 老舍最成功的话剧作品是()A.《月牙儿》B.《茶馆》C.《二马》D.《日出》18. 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发表在()A.《彷徨》B.《新青年》C.《野草》D.《朝花夕拾》19. 小说中米龙老爹的身份是()A.法国军人B.雇工C.诺曼底农庄主D.普鲁士军官20. 契诃夫著名的戏剧作品有()A.《万卡》B.《万尼亚舅舅》C.《哈姆雷特》D.《胖子与瘦子》21.《麦琪的礼物》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分别是()A.姚纳和万卡B.安娜和吉姆C.吉姆和德拉D.罗密欧和朱丽叶22. 王实甫《西厢记》是一部()A.元杂剧B.明杂剧C.说唱文学D.传奇23. 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有三个代表诗派,闻一多属于()A.自由派B.格律派C.象征派D.浪漫派2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怀念的对象是()A.父亲B.朋友C.妻子D.弟弟25.下列柳永《八声甘州》词句中,言外有意,寄托青春不再、人生如寄感伤的是()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D.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二、文学常识多项选择题。
26.《苦恼》中人与马的关系存在()的关系。
A. 类比B. 对比C. 比兴D. 烘托E. 渲染27.《谏逐客书》的说服力来之于()A. 论点始终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B. 反复对比论证利害得失C. 正言直谏,敢于批评秦王耽于声色D. 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E. 语言铺陈排比,文章气势充沛28.《蒹葭》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等方面A. 虚幻难实、神秘莫测的朦胧意境B. 意在言外、连类无穷的象征格局C. 一唱三叹、层层推进的美感形式D. 精雕细刻、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E. 深刻细致、鞭辟入微的心理描写29.下列成语,见于《前赤壁赋》的有()A. 冯虚御风B. 望洋兴叹C. 杯盘狼藉D. 分崩离析E. 正襟危坐30.苏轼的诗歌按题材内容可分为()A.爱情诗B.社会政事诗C.山水景物诗D.和陶诗E.题画诗31下列文章属柳宗元的有()A.《小石潭记》B.《祭十二郎文》C.《始得西山宴游记》D.《种树郭橐驼传》E.《哀溺文》32.杜甫的杰出乐府诗“三吏”、“三别“是描写安史之乱社会现实的一组叙事性史诗,其“三吏”的篇名是()A.《贼退示官吏》B.《新安吏》C.《石壕吏》D.《潼关吏》E.《临潼吏》33.下列作品属李白的诗篇是()A.《望庐山瀑布》B.《望天门山》C.《江畔独步寻花》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E.《早发自帝城》34.以下著作属于国别史的是()A.《国语》B.《春秋》C.《左传》D.《战国策》E.《尚书》三、文言文阅读。
(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5.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A.比喻 B.排比C.拟人 D.反问36.文中加点字的意思是()A.斧头的一种B.重量单位C.砍伐D.斧头的重量37.这段文字运用的推理方法是()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连锁推理38.使这段文字展开论述的问题是()A.谷不可胜食B.不违农时C.鱼鳖不可胜食D.养生丧死无憾(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9.下列诗句中化用了《诗经》中诗句的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0.《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表达的心情是()A.思慕贤才B.礼遇贤才C.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41.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C.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42.《短歌行》是一首()A.乐府新题诗B.乐府旧题诗C.绝句D.律诗四.现代文阅读。
(一)“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践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
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
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
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43.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A. 抒写对于故居的留恋B. 悼念亡姐的不幸C. 否定封建家庭和礼教D. 展现作者的理想44.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A. 故居B.“长宜子孙”四个字C. 亡姐D. 爱尔克的灯光45.贯串《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性线索是()A. 故居的变迁B. 亡姐的不幸遭遇C. 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D. “长宜子孙”四个字的联想46.《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A. 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B. 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C. 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D. 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二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所以我们只略谈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义法上多加剖析。
“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
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这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47.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A.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B.文章要有一定的法C.文章要有一定的理 D.文章没有一定的理,要有一定的法48.“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译成现代汉语是()A.有本领的工匠可以教诲人原则,不会教人变通B.有本领的工匠可以教人使用规矩,却不能让人变灵巧。
C.有本领的工匠不教人规矩,不能让人变得灵巧D.有本领的工匠用规矩教诲人,而不用灵巧的技能教诲人49.本文的作者是()A.朱光潜B.郭沫若C.闻一多D.钱钟书50.朱光潜在他的《选择与安排》中认为,选择常犯毛病的表现不包括()A. 脱节断气B. 面面俱到C. 前后重复D. 浮光掠影大学语文(一)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2、C3、D4、D5、C6、B7、C8、A9、A 10、C 11、B 12、C 13、A 14、C 15、A 16、D 17、B 18、B 19、C 20、B 21、C22、A 23、B 24、D 25、C二、多选题26、AB 27、BDE 28、ABC 29、ACE 30、BCDE31、ACDE 32、BCD 33、ABDE 34、AD三、文言文阅读:35、B 36、A 37、D 38、B 39、C 40、A41、D 42、B四、现代文阅读:43、C 44、B 45、C 46、B 47、A48、B 49、A 50、A大学语文(二)一、文学学识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四组词语中,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论点的一组是()A.忧劳与逸豫B.盛与衰C.天命与人事D.满与谦2.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A.咏物诗 B.借景抒发个人情怀的抒情诗C.政治抒情诗 D.散文诗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君不见,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的抒情方式是()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C.借典故抒情 D.借议论抒情4.下列诗歌中,在描写罗敷美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的是()A.头上倭堕髻B.耳中明月珠C.来归相怨怒D.紫绮为上襦5.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祭祀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A.《国殇》 B.《楚辞》C.《九歌》 D.《九章》6. 《故都的秋》一文主要描绘了()A.南国的秋B.北京的秋色C.北国的景D.秋天的奇景7. 茅盾的《香市》一文选自他某种的散文集()A.《闲书》B.《速写与随笔》C.《话匣子》D.《印象·感想·回忆》8. “狡兔三窟”这一成语出自()A.《秋水》 B.《冯谖客孟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 D.《寡人之于国也》9.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慢词的词人是()A.欧阳修 B.苏轼C.柳永 D.王安石10.“三苏”是()A.苏洵、苏轼、苏舜钦B.苏洵、苏轼、苏辙C.苏洵、苏舜钦、苏辙D.苏轼、苏辙、苏舜钦11. 闻一多曾提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A.理想美、思想美、形式美B.色彩浓、回味永、意境C.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D.节奏、韵味、意境12.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紧接“枯藤老树昏鸦”的句子是()A.小桥流水人家B.古道西风瘦马C.夕阳西下D.断肠人在天涯13. 短篇小说《断魂枪》所描写的时代背景是()A.古代社会B.近代中国(辛亥革命)C.元代D.戊戌变法14. 下列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句中,最能体现其文旨的是()A.寡人之民不加多B.五十步笑百步C.申之以孝悌之义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5.《日出》的情节结构特点是()A.回顾式写法B.闭锁结构C.片段写法D.开放式结构16. 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A.明月、江水、秋花B.江水、明月、清风C.清风、黄花、梧桐D.清风、明月、芦荻17.《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