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色彩

合集下载

卡夫卡《变形记》塑造的荒诞世界,体现了人性的异化

卡夫卡《变形记》塑造的荒诞世界,体现了人性的异化

卡夫卡《变形记》塑造的荒诞世界,体现了人性的异化《变形记》作为卡夫卡最为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通过怪诞的想象和简单朴素的文笔描述出社会中的冷漠和亲人之间的金钱至上,深刻的展示了金钱万能的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凄惨生活,在精神匮乏的时代想要同时追求内心自由和担负家庭责任的矛盾的小人物注定悲惨的命运。

卡夫卡的《变形记》正是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没有征兆的一夜之间变成甲虫的故事情节,表现出西方现代人群在外界社会和周围亲人之间的折磨下一步步走向绝望的情形,进一步揭示出人被社会的异化现象。

《变形记》中的人的异化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压榨、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的无力以及人与人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挣扎。

《变形记》中,异化形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人的自我异化,第二个方面是人际关系的全面异化,第三个方面是社会对人的异化,身体在心理精神的异化中变形,亲情在金钱腐蚀下丧失,人性在变形中艰难救赎。

人的自我异化《变形记》中,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的自我异化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理异化,第二阶段心理异化。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首先进行了生理异化,外形变成了动物,然后是心理异化,精神逐渐麻痹。

某天早晨格里高尔醒来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征兆的就变成一只仰面而睡大甲虫,他突然拥有了无数向四面八方挥舞而不受完全自己控制的细小的腿。

甲虫是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的生物,一提到甲虫,脑海中就会浮现面目丑陋恶心的形象,人往往会对他避之不及或者毫不犹豫的杀死然后把他从家里扔出去。

在我们的传统固定观念中,甲虫就是这样百害而无一利的可怕生物。

但反过来相较于甲虫这类生物,他们需要时刻提防着不被人类毫不留情的杀死,他们是一直生存在惶恐不安中的,跟人类相比他们才更是弱小者。

在卡夫卡对甲虫的内心世界惴惴不安的叙述中,我们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同样的感受和相似的体验,这样会更加具有感染力。

通过格里高尔的生存状态,形象展示了主人公在家庭中实际上仅仅只是一只大甲虫的作用,总是伴随着恐惧和胆小,亲情早已荡然无存。

《荒诞主义文学与卡夫卡的《变形记》》

《荒诞主义文学与卡夫卡的《变形记》》

荒诞主义文学与卡夫卡的《变形记》背景介绍荒诞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以荒谬、无意义和反常为特征。

而弗朗茨·卡夫卡则是捷克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荒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变形记》。

荒诞主义文学的特点•反传统:荒诞主义文学挑战了传统的逻辑和规则,借助荒谬和反常来突破定式思维。

•剖析人类存在:荒诞主义文学关注人类生存的本质和意义,并探索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之间复杂而矛盾的关系。

•演绎逻辑:荒诞主义文学采用非线性叙事、奇幻元素等手法,打破了传统故事结构,让读者面对无法理解和完全把握的情节。

卡夫卡与《变形记》•《变形记》是卡夫卡最重要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利·索姆斯在一早醒来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以及后续发生的种种荒诞事件。

•小说呈现出强烈的荒谬和无奈感,通过主人公的身份变化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卡夫卡通过《变形记》展现了人类存在的荒诞和无助,使读者对现实世界中的常理产生质疑。

作品解读•可以从哲学角度解读《变形记》,探讨存在主义、唯物论等哲学思想与作品的关系。

•可以从社会角度解读,《变形记》暗喻了当时社会形态下个体在面对困境时产生的自卑感和孤立感。

•可以从心理角度解读,《变形记》揭示了人性中蕴藏的恐惧、压抑和内心深处隐秘欲望。

影响与启示•卡夫卡的作品影响着后来无数文学家、艺术家,延续至今,被世界各地广泛阅读和研究。

•荒诞主义文学以及《变形记》的存在,提醒人们对于社会常态的质疑,反思人类自身的局限和束缚。

•该作品激发了读者思考生活的真实意义和个体内心的深层冲突。

总结《变形记》是荒诞主义文学中一部经典之作,通过卡夫卡独特的笔触和荒谬情节展现了人类存在的无奈与困境。

这个作品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个哲学、社会、心理等多维度解读的载体。

它对于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
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象征主义和荒诞主义元素的小说。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一个突然变成巨型昆虫的商人,如何逐渐被家庭和社会所忽视、排斥以及最终被遗忘的。

这部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关系。

小说中的象征主义元素丰富而深刻,巧妙地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恐惧、无助和孤独。

格里高的变形象征着他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也表现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被异化和排斥的现实。

作者通过描述格里高与家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与社会的冷漠对立,以及他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心理阴影。

荒诞主义元素则通过小说中荒谬的情节、怪诞的对话和夸张的描写展现出来。

作者运用荒谬的手法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谬和荒唐,揭示人类在社会中的脆弱性和无助感。

小说以一种夸张而怪异的方式,让读者对自身处境和现实社会产生深刻的反思和震撼。

《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类心理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揭示了个体与集体、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紸张关系和矛盾。

这部作品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引发人们对人性、社会和现实的思考。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1.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答:首先,《变形记》具有十分鲜明的荒诞色彩。

作品写格里高尔由活生生的人变成了大甲虫,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使作品显得十分荒诞。

其次,该作在荒诞的情节中描写人的生存状态,又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环境及其本人的精神状态都是真实的。

他的痛苦感受和遭遇更深刻地反映出人在社会重压下的悲剧命运。

第三,卡夫卡在此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更以此暗喻一个荒诞地社会、荒诞的人生。

物质的高度发达导致人本位的丧失,他们或被视为金钱、权力,或被视为及其、可怜虫。

从这个意义上看,卡夫卡式从哲理的高度对人类生存状态加以审视,已认识到现代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变形记》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表现在上述荒诞而真实、真实而荒诞的佯谬手法的运用上。

正是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卡夫卡的小说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风格”:以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和悲观。

作品呈现出充满恐惧、色调晦暗、悲哀绝望的精神氛围。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篇一: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荒诞却深刻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描写,反映了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以下是对这部小说的赏析:小说以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开始,他突然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格里高尔在小说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变形,并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来适应社会,但是最终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异类”,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

小说中的家庭成员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一开始,家人对他的变化感到震惊和恐惧,试图将他隔离开来,但是随着他的病情逐渐恶化,家人也开始逐渐理解他,并试图帮助他。

然而,在社会的压力下,家人最终还是不得不将格里高尔赶走,让他无家可归。

小说中的社会形象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荒诞的地方。

人们生活在一种虚伪的秩序下,表面上看似和谐,但实际上充满了歧视和不平等。

小说中的商人和房客形象都是这种社会的代表,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将他人视为工具,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此外,小说中的叙述方式也是一大亮点。

作者通过不断地切换视角,将主人公、家人、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形象呈现给读者。

这种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使小说更加生动、深刻,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和社会环境的矛盾。

综上所述,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哲学深度和思想性的小说。

虽然故事看似荒诞,但是其背后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读者在欣赏这部小说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现代社会和人类的反思。

篇二: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荒诞却深刻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描写,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心灵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人性在疾病、灾难、突变等极端条件下的扭曲和变形。

以下是对这部小说的赏析:小说以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开始,此时的他还是一个兢兢业业、顾家、任劳任怨的上班族。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一、本文概述《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荒诞主义短篇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寓言,描绘了人在异化和荒诞世界中的困境与挣扎。

作品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经历,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绝望和无力感。

本文将对《变形记》进行深入的解读,探讨其荒诞异化象征的深层含义,以期更好地理解卡夫卡的作品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文将概述《变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荒诞性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接着,本文将从荒诞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和风格,探讨卡夫卡如何通过变形这一荒诞情节,表达对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小说中异化的象征意义,以及这种异化如何影响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通过对《变形记》的深入解读,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卡夫卡对现代社会异化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

二、《变形记》的荒诞性荒诞,作为《变形记》的显著特征,不仅体现在故事的情节设定上,更贯穿于整部作品的深层结构和思想内涵。

弗兰兹·卡夫卡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荒诞的情节和象征手法,对“人变成甲虫”这一超现实事件进行了艺术化的再现,使得作品在荒诞的外衣下,呈现出深刻的社会寓言和人性反思。

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人变为甲虫,这一荒诞的情节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人性和社会观念的颠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往往被异化为一种工具或机器,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和尊严。

萨姆沙的变形,可以说是这种异化现象的极端化呈现。

他从一个为家庭谋生的旅行推销员,变成了无法被社会接受的甲虫,这一转变既是他个人命运的突变,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下普遍个体命运的隐喻。

荒诞性还体现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上。

萨姆沙变成甲虫后,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本依赖他微薄薪资生活的家人,在他变形后变得冷酷无情。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

这种亲情的丧失和人际关系的异化,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荒诞氛围。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一、本文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卡夫卡的《变形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荒诞与真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社会寓意和强烈的荒诞感,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变形记》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早晨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随后他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对这一荒诞情节的描绘,卡夫卡展现了一个充满压迫、异化和孤独的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

文章将首先概述《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以便读者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分析作品中的荒诞元素,包括人物形象的荒诞、情节的荒诞以及社会背景的荒诞,从而揭示出卡夫卡如何通过荒诞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包括对人性的揭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我们将总结《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如何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并指出其对我们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的启示意义。

二、荒诞的外壳:变形与异化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其独特的故事设定,呈现出一个荒诞而又令人震撼的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设定本身便是荒诞至极,与日常生活经验背道而驰,然而,正是这种荒诞的外壳,让卡夫卡得以探讨更为深刻和真实的主题——变形与异化。

变形,在卡夫卡的笔下,不仅仅是指格里高尔身体上的转变,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失去自我、被异化的命运。

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旅行推销员,他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后,他的存在变得多余,甚至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这种转变,正是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境遇的隐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为劳动的工具,他们的价值往往被衡量为经济利益,而非作为个体的存在。

异化,则是这种变形的必然结果。

《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

《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

《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独特的荒诞手法展现了现实世界的冷酷与无奈。

读完这部作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让人喘不过气来。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名旅行推销员,他背负着家庭的重担,辛苦工作以维持家人的生计。

然而,一天早晨,他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形,不仅让他失去了工作能力,更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孤独之中。

格里高尔的变形,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隐喻。

在那个工业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如同机器上的零件,被无情地压榨和扭曲。

格里高尔为了家庭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他的变形,象征着人性在重压之下的扭曲和异化。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外在的压力导致了人性的扭曲,还是人性本身就存在着脆弱和易变的一面?变形后的格里高尔,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无法正常行动,无法与家人交流,只能被困在自己的房间里。

而他的家人,从最初的震惊和担忧,逐渐转变为厌恶和嫌弃。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吓得不敢靠近,妹妹也开始抱怨他是家庭的累赘。

这种亲情的冷漠和疏离,让人感到心寒。

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情况呢?当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是否就会被身边的人所抛弃?当利益与亲情发生冲突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坚守那份纯粹的亲情?格里高尔在孤独和绝望中,依然怀着对家人的爱和责任。

他试图适应自己的新形态,努力不去给家人添麻烦。

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家人的理解和接纳。

最终,他在痛苦中悄然死去。

他的死亡,仿佛是对这个荒诞世界的无声抗议。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和荒诞。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和竞争的社会中,为了生存和名利,人们往往会忽略内心的真实感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人性。

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是否已经迷失了自我?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是否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和关爱?《变形记》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2012年-2013年第1学期
《外国文学》课程论文
题 目:浅析《变形记》中的荒诞艺术
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
任课老师:孙 慧
日 期:2013-1-3
浅析《变形记》中的荒诞艺术
摘要:《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情节、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对现代社会以及人类整体生存方式的思考和批判。
(二)、情节的荒诞更能够揭示社会的本质
荒诞是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理与理性的情况。表现主义主要通过主观幻觉、梦境、错觉以及扭曲变形等手法表现生活,使他们的作品从整体上既无完整的情节,也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卡夫卡的世界里,真实和幻象同样混杂在一起,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并无惊恐之感,他还想象平常一样去上班赶火车,这让读者看来已经很荒诞,后来他又与家人发生冲突,更让人觉得荒诞可笑。然而我们说,虚构的荒诞情节,既推动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又显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冷漠自私的人际关系。
“他还没有进入房间,门立刻就关上了,还上了门闩,锁上了。背后这一系列的动作吓了他一跳,吓得他的那些小腿往里紧缩。这样迅速关门的人正是妹妹。”知道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不再具有任何价值甚至还会成为家庭的负担时,生活的面纱被掀开,一切的自私与丑陋都被暴露了出来。就像是一把锁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所有的罪恶都扑面而来。当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家中生活困窘,不得不租房出去。当妹妹以“优美悦耳的小提琴演奏”表达家人对房客的尊重之意时,而房客们居然“不断把烟从鼻子和嘴里喷向空中”,表现出极不耐烦;而格里高尔听到演奏,“觉得自己一直渴望着某种营养了”。对艺术的痴迷,对人的正常生活的眷恋,正反衬出房客的无礼和人性的残酷。“旅行推销员几乎长年不在办公室,他们自然很容易成为闲话,怪罪和飞短流长的目标”。格里高尔所处的外部世界的人际关系竟如此凉薄!可怜的格里高尔最终是绝望而死的,绝望于这个凉薄的世界,绝望于亲人之间冷淡的感情,资本主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腐蚀了人善良的心灵。一切都被异化了,这是一个不正常的世界。不正常到以不正常为正常。
格里高尔变形前是一个工作认真、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的公司小职员。但他恨自己的工作,他说:“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他长年累月奔波在外,饮食不定时,没有知心朋友,内心烦恼,时刻充满着恐惧感和灾难感,他讨厌老板的居高临下和秘书主任的无事生非,他说:“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我就一定把这件事办了。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格里高尔的内心是矛盾和烦恼无奈的。第一次大战后,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拼命工作赚钱,犹如机器一样,感到压抑愤恨不平,但又没有能力,没有办法摆脱,生活在痛苦之中。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现代文明的操纵驱使下,使许多人精神畸形乃至崩溃,导致人们对社会的不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私冷漠,人的异化,亲情的异化。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在家里沦落到非人的地步更让寒心与不可思议。最初是父亲对他动怒,把他赶回自己的房间;母亲曾被他吓得晕倒几次,也求父亲别伤害自己的儿子;妹妹开始还照顾这个哥哥,不久也开始厌恶他。父亲、母亲、妹妹是格里高尔最亲的亲人,但在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中,这种亲情早已淡漠、异化,人们之间有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细细品味,这种荒诞的情节隐藏着人世间的多少辛酸,多少真实。我们说,作品中的荒诞和真实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人变成甲虫本是荒诞的,但经过作者的高超处理后,好像是必然的,那么真实可信。正如评论所说,“对实在世界忠实准确的描绘与将实在世界加以梦般的,魔幻的分解糅合在一个框架之内”是卡夫卡在艺术领域内的一个新的突破。这种创作,使荒诞的内容在读者心中具有了真实性和可信度,更使读者透过现象看到社会的本质。
二、语言的荒诞
荒诞的语言是荒诞派小说最有力的武器,《变形记》便是如此。人被异化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人际关系的异化。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存在在一个看似平静的生活中被掩盖。卡夫卡用许多精妙而荒诞的语言来表现这种异化后的人际关系,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被这种薄凉的人际关系痛心疾首,将批评和讽刺掩藏于看似荒诞的语言,从而令读者产生反思。
参考文献:
[1]叶廷芳.卡夫卡短篇小说全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何仲生、项晓敏.欧美现代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细读全文,从顶梁柱般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件荒唐的事件本身及格里高尔的家人对待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的种种态度,我们可以看到隐藏于卡夫卡高明的荒诞艺术背后的许多被资本主义西方“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刻薄微凉的关系,以及《变形记》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某种痛苦无奈。
一、情节的荒诞
“当格里高尔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他的背成了钢甲式的硬壳,他略一抬头,看见了他的拱形的棕色的肚皮。肚皮僵硬,呈弓形,并被分割成许多连在一起的小块。肚皮的高阜之处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下滑趋势,被子几乎不能将它盖得严实。和它身体的其它部位相比,他的许多腿显得可怜的单薄、细小,这些细小的腿在他跟前,在他眼皮下无依无靠地发出闪烁的微光。”文章的开头这么写到。
关键词:变形记荒诞结构语言真实
《变形记》叙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把一件本应令人十分惊诧的怪事,写得平淡无奇。无论是故事的主人公还是作家本人,对“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件事不露半点惊奇之感。人变甲虫本来就够荒诞,而人们对这种悲剧性的变化竟无动于衷,这就更说明世界的荒诞,让人体验到孤独与荒凉。但优秀的小说往往具有预言的性质,这看似完全脱离经验世界的作品原是来自经验世界并指向经验世界的。小说看似荒诞无稽,实则写尽了一个卑微地挣扎在尘世间的灵魂的辛酸,更是一个时代的人的沦落与异化的真实演绎,有着不争的真实性,形象地表现了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从事的职业是如何压迫着人的精神与肉体,是如何贬低了人作为人的价值,夺走了人的自由和支配自己的权利。
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工业文明轰隆隆的到来,不容考虑的渗透到了每一个西方人的生活之中。在看似繁华的城市文明背后,“人”开始悄悄异化。为了夸张而又真实的再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异化,卡夫卡设计了一个荒唐的故事,一个人被异化为虫的故事。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前的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负责赡养父母,照顾妹妹。勤劳、善良的格里高尔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也因此受到家人的赞赏和尊重。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却在不自觉中被现实吞噬着。变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都完全无法控制”。当一个人的生命不再为自己主宰,而是因为现实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一再妥协,直至完全丧失自我时,那么这个人就必将被现实所异化。格里高尔从人变虫是一种虚妄的荒诞,但正是这种极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现实主义所写不出的味道。这就是荒诞的魅力。用于讽刺的荒诞,在心酸之余则更添了几分荒凉。格里高尔三番四次的想“冒一切危险来实现离床”,然而这个希望是“极渺茫的”。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得出,残酷的现实社会不正是束缚格里高尔的那张床么?现实的将人绑在“床”上,让人成为“床”的奴隶不得动弹。并且这种捆绑具有着潜在性与普遍性。《变形记》之荒诞的变形直指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异化人的本质,尖锐而犀利。
三、真实的荒诞
(一)、内容的荒诞透视着人类的生存状况
《变形记》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的故事。这个看似荒诞古怪的故事正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写照。紧张激烈的竞争,许多人精神畸变,乃至崩溃。而《变形记》中最精彩的是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挣钱养家,当格里高尔能挣钱养家糊口时,受到父母的夸奖,妹妹的尊敬。一旦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之后,家庭经济每况愈下,家人的态度也每况愈下。父亲对他恶狠狠的,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格里高尔的悲惨命运,再次证明恩格斯的观点,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中,“维护家庭正常的并不是家庭的爱,而隐藏在财产关系之后的私人利益。”金钱与物质的作用,可以使人异化、使亲情异化、使社会异化。人变虫描写的本身就是对异化的一种极度夸张的荒诞表现。表面看好像作品内容与客观世界愈来愈脱离,但实际上只要认真品味研读,就会感受作品的真实滋味。透过这种迷惑才能让人看到生活的真实,卡夫卡揭示的是一种普通的人类生存状况。观察我们的现实世界,尤其是二战后,西方社会动荡的局势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已经导致西方社会的混乱颠倒,畸形变异。也就是说,本来很自然的现象,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也会发生扭曲变形。格里高尔就是典型一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一旦失去谋生的能力,不能自食其力,就犹如甲虫,遭人厌弃。马克思把这种现象归结成“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使人更加依赖物质,转而成为物质的奴隶。
卡夫卡的创作与众不同,语言平淡透着冷漠,朴实中蕴含深意。荒诞中含有真实,真实中又透着荒诞。做到了荒谬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这也构成了卡夫卡的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阅读卡夫卡的作品,需要细细品味,咀嚼,思考,而且需要一读再读,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中的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和超出一般人的技艺。因而有人说:“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的话,那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卡夫卡”,他的确当之无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