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止血带的应用
气囊止血带的用法

气囊止血带的用法止血带有很多种,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止血带叫做气囊止血带,这个气囊止血带也是止血带的一种,专门用来止血的时候用的,止血的时候赶紧将这个气囊止血带使用上,那么出血的现象一下子就可以得到止血的效果,气囊止血带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用处很大,作为急救用的,但是很多人用不来,那么这个气囊止血带如何使用呢?正确使用止血带(1)术前要对止血带进行仔细检查,如气囊是否漏气,打气筒是否好用,气压表是否准确。
(2)根据患者年龄、肢体周径、病人体质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气压止血带。
(3)放置止血带的部位应正确,止血带要绑于肢体肌肉较丰富部位,以防损伤神经。
上肢者放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者应放在大腿根近腹股沟部。
(4)绑止血带时,止血带下要垫一个小单(布),并使接触皮肤面保持平整。
止血带要绑的松紧适宜,通气管要放在肢体近端,即可防止污染手术野,又便于打气。
气压止血带外最好再缠固定带或绷带加压固定,防止充气后滚动。
(5)止血带充气前应先抬高肢体,驱血带驱血彻底后,再将止血带的通气管接于压气表上,缓慢将气打入止血带内。
上肢压力成人不超过40.0kPa(300mmHg),小儿不超过26.7kPa(200mmHg),下肢压力成人不超过80kPa(600mmHg),小儿不超过33.3kPa(250mmHg)。
(6)准确记录气压止血带充气时间,上肢以1h,下肢以1.5h 为限,时间到时,需提前通知手术医生做好放气准备,如需继续使用,应先放气5~10min后再充气并重新记录时间。
(7)松止血带时,放气要缓慢,以免血压急剧下降引起休克。
手术完毕去除止血带后,检查病人皮肤有无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数分钟。
如果用上面我们教给大家的这种气囊止血带的用法之后,那么大家遇到了紧急情况的时候就能够更好的止血效果,气囊止血一般都是用于大出血的状况,这样的情况也是非常紧急的,所以说道家在使用气囊止血带的时候必须要先掌握好使用的方法,这样止血就是救命。
急诊抢救技术—创伤患者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

急诊抢救技术—创伤患者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一、止血(一)适应证凡是出血的伤口都需止血。
根据损伤血管不同,外伤出血大致可分为:①动脉出血:出血压力高,可随心脏搏动从伤口向外喷射,呈鲜红色,如在短时间内出血量大,可危及生命。
②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持续从伤口流出,暗红色,一般可找到出血点。
③毛细血管出血:多看不清明显伤口,量较少。
(二)操作前准备根据出血性质不同,就地取材,采用不同止血措施。
止血可用的器材很多,现场抢救中可用消毒敷料、绷带,甚至干净布料、毛巾等进行加压止血;充气止血带、止血钳等专用止血器械是较可靠的止血方法。
(三)操作步骤1.加压包扎法适用于创口小、毛细血管或较小静脉的出血。
局部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消毒盖上无菌纱布,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扎紧,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
2.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位置表浅且靠近骨骼处的出血。
止血方法为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血流被阻断。
①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压迫颌下动脉,大出血时往往同时压住两侧颌下与颞动脉。
②颞部出血:对着下颌关节压住颞动脉。
③用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手指两侧的指动脉,阻断血流;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手部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④下肢出血: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一侧足部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足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填塞止血法适用于伤口较深的出血,可用消毒的棉垫、纱布填塞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
4.抬高肢体法适用于临时应急措施,不适用于动脉出血。
5.屈肢法适用于肘或膝关节以下,在肘窝、窝处放上纱布卷、棉垫卷,然后用绷带把肢体弯曲,使用环形或8字形包扎,但方法复杂,一般不采用。
气压止血带(手术)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气压止血带(手术)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熟练使用气压止血带,制止创面出血,顺利完成手术。
二、物品准备绷带、气压止血带、数控气压止血带压力仪三、操作流程报告(口述:我是麻醉科××,我操作的项目是气压止血带使用,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查对患者及患侧肢体→向患者解释(口述:你的手术需要用止血带,它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请您不要紧张,请配合我)→选择止血带压力仪→根据手术部位及年龄选择型号适宜的止血带→连接电源→检查止血带压力仪的性能是否完好,止血带有无漏气(将止血带连接管连接在止血带压力仪上→打开电源开关将压力升高至气囊充盈→时间设定2-4分钟)→检查完毕排尽止血带内余气→摘除止血带连接管→设定所需压力时间→选择患肢合适上止血带的位置→将绷带缠绕肢体3-5圈→止血带平整缠在绷带的上层→连接管置于肢体近端远离切口→将剩余绷带缠绕在止血带的外面→松紧适宜,以伸进一指为宜→放平肢体→将止血带连接管连接在止血带压力仪上→按充气按钮,充气至所需压力→手术结束,按放气按钮至压力显示为零→关闭压力仪电源开关→拆去患者肢体上的绷带止血带→拔下电源线,整理好止血带→填写使用登记→擦拭仪器→推回原处。
四、应知应会1. 使用气压止血带的注意事项?答:(1)使用前检查气囊止血带性能是否良好。
(2)根据手术部位及年龄选用合适的止血带。
(3)止血带束于肢体肌肉较丰厚部位。
(4)止血带要固定牢固、松紧适当。
(5)掌握正确的压力和时间。
(6)缓慢放气防止血压急降引起休克。
2、何种情况下不宜使用气压止血带?答:恶性肿瘤、肢体有感染、局部炎症、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淋巴管炎等患者不宜使用。
3.止血带捆绑的正确位置和号码选择?答:⑴正确位置:上肢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在股骨中上1/3处,尽量靠近大腿根部。
⑵号码选择:大号止血带适用于成人下肢,中号止血带使用于成人上肢和小儿下肢,小号止血带适用于小儿上肢。
应用宽气囊止血带预防下肢手术副损伤的研究

WU U Zh , O
【 摘 要 】 目的 探讨使 用宽气囊止血带对下肢手术 患者止血 带副损 伤发 生率的影响 。方法
将 10例择期 下肢 手 6
pe sd si j r at e o rsin a el s h l d c c l i fi d d f t f ev n t n Reu ̄ rs kn i uyf e d c mpes , w la ebo i ua o o mba e c r f ci . s l e n r o s t o r tn l n e on e u o
T eh mor stfc r, hli ot l ru unq es eijr cdneW gicnl hge a e x f c o og p l ee asat y w i cnr o pt riuti uyn i c a s nf at ihr hni t - f t o a i o en o g o d n i e s i i y t nh e pr e t ru ( 0 0 ) C n ls n Wi itunq e i lw ri prt ncnef t eyrdc u iutieijr , ei na gop P< .5 . o c i d a riutn o e l o eao a f ci l u et r qe d u m l uo e ro mb i e v e on s ny
术, 按进入 手术室的先后顺序及性别单盲编号 , 男性组 1 O号, ~8 女性组 1~8 0号。单号为 实验 组 , 双号 为时照组。 实验 组 采 用宽气囊止血带, 宽度为 1 m, 4c 长度 以患者大腿根部 约绕 15周为宜; . 对照组采 用原机 配置气囊止血 带, 宽度 为 7c 长 m, 度 选 择 与 实验 组相 同 。观 察 两 组 手 术 时 的 出 血 情 况 和 减 压 后 受 压 部 位 皮 肤 损 伤 情 况 、 体 血 液 循 环 和神 经 功 能 受 损 情 况 肢 等。结果 两组止血效果均满意, 而对照组止血带副损伤发生率 明显 高于实验 组( P<00 ) . 5 。结论 宽气囊止血带在 下肢 手术 中应用能有效减 少止血带副损伤 , 值得 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下肢手术 宽气囊止血带 副损伤
自动气压止血带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自动气压止血带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自动气压止血带是四肢手术时常用的止血器械。
自动气压式止血带具有减少出血、术野显露清晰、利于手术操作的优点。
手外科手术的特点是以肢体远端为主。
由于其术野小、血管丰富,多数需在显微镜下操作,所以,视野的清晰非常重要。
但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致命性并发症,现就气压止血带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报告如下。
1 术前准备1.1 评估患者1.2 向患者解释使用自动气压止血带的用途和安放位置。
告知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取得合作。
1.3 选择型号合适的袖带,并检查气囊及橡皮管是否有漏气,自动压力仪是否完好,以及充放气效果。
2 术中应用2.1 绑扎位置选择在上臂上1/3或下1/3,以上1/3段肌肉丰厚处为佳。
在绑扎部位用松软棉布、治疗巾或棉纱平整缠绕,以保护皮肤。
妥善固定。
2.2 调节压力成人一般维持在225~300 mm Hg(1 mm Hg=0.133 KPa),儿童酌情减少控制在200 mm Hg以下。
调节时间,用止血带上限不超过1 h,在剩最后10 min和松止血带的最后1 min都会报警,这时应提醒术者,如手术时间长时每隔1 h放气1次。
术者用无菌湿纱布填塞伤口压迫止血,10 min后按手术需要再次驱血充气。
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减少肢体缺氧时间和酸性物质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如超过时间,会因为肢体缺血时间过长造成肢体组织的坏死。
2.3 充气前让术者先抬高患肢5 min,并用手挤压肌肉驱血,以减少静脉淤血。
肢体远端向近端缠绕,恶性肿瘤患者或感染患者只需抬高患肢即可;对于心功能代偿不全的患者抬高患肢和驱血都要缓慢,严防静脉回流量突然加大引起心力衰竭。
3 注意事项3.1 根据患者本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袖带,注意绑扎位置应适当,最好选肌肉丰厚处,避免造成神经损伤,尤其是桡神经,同时避免过度牵拉。
3.2 不能使气囊直接接触皮肤,避免压伤皮肤产生水疱。
气囊止血带的应用

1.肌肉组织
• Patterson(1981)曾用罗猴(rhesus monkey) 做实验。罗猴下肢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为 4kPa(30mmhg),充气缚扎时间为1---5小时。 直接观察肌肉超显微 结构,止血带远侧肢 体观察伸趾长肌和小腿三头肌对缺氧的改 变;止血带局部观察股四头肌对压力和缺 氧的改变。
说明神马问题
• 说明小腿三头肌对缺氧的耐受性较伸趾长 肌好。伸趾长肌主要由快速收缩白肌纤维 和快速收缩红肌纤维组成。小腿三头肌主 要由快速收缩红肌纤维和慢速收缩中间型 肌纤维组成。此也说明红、白快速收缩肌 纤维对缺氧的耐受性差。
(2)股四头肌
• 它受到压力和铁氧双重影响,缺血3小时后, 线粒体有轻度肿胀;第二天,50%的肌纤维有 肌原纤维退变;至第七天后,才与对照组一样。 缺血5小时后,线粒体损伤广泛;松止血带后 第一天,肌纤维间隙有多形核白细胞和红细胞 浸润;至第三天后,发现有许多肌纤维坏死, 并有成纤维细胞浸润;第七天后肌原纤维只有 2\3的肌纤维存在。说明压力加缺氧对肌肉的 损害大。 • Patterson认为:肌肉对抗止血带压力极限是3 小时。
5止血带后综合征
• 止血带应用超过2小时以上,放松和缺血肢 体产生的纤维蛋白溶解酶进入血液,对纤 维素(fibrin)有特殊的亲和力,使血液中纤 维素减少,发生出血倾向,凝血时间延长, 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血液PH值降低,被 称为止血带后综合征。
(三)气囊止血带使用时间和持续 时间限量
• 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定为动脉收缩压(股 动脉、肱动脉),再增加70---100%即可满 足阻断血流的需要(肱动脉、股动脉)。 对肥胖病人或高血压病人要适当加大压力, 但极少需要超过40.0—46.7kpa(300mmhg)的 压力(shaw,1982)。气囊止血带应用持续时 间1小时最为合适,最长不超过2小时 (love,1979)。
气囊止血带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气囊止血带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气囊止血带是一种常见的急救工具,能够用于控制出血,确保伤者在接受进一步医疗救助之前不会失血过多。
以下是气囊止血带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1. 将气囊止血带平放在伤者所在的位置,确保其紧贴伤口。
2. 用力将止血带绕在伤者的身体部位上,将气囊置于伤口上方。
3. 紧紧固定止血带,确保其牢固地固定在伤者身体上,并确保气囊位于伤口的正上方。
4. 通过手动或电动泵将气囊充气,直到出血停止为止。
5. 定期检查止血带是否牢固,气囊是否漏气,并及时调整和修复。
注意事项:
1. 在使用气囊止血带之前,应先尽可能清洁伤口,并确保伤者的身体位置舒适且稳定。
2. 只有在出血无法通过其他方法控制时才使用气囊止血带,如其他压迫手段无效或不可行。
3. 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气囊的充气压力。
4. 气囊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小时,过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会对部位组织造成损伤。
5.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和处理伤口,并妥善保管气囊止血带。
总之,使用气囊止血带需要谨慎和专业的护理,只有在必要的
情况下才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调整,以确保伤者的安全和救助效果。
请在急救人员指导下正确使用。
气囊止血带的使用与护理体会

末端 , : 如 前臂、 掌部及下肢膝关节以下部位的手 等。在术前先将止血带气囊充气 ,看其充气是否完 腕、
术 。而 血栓 闭塞 性脉 管炎 、 脉血栓 形成 、 动 筋膜 间室 整 , 再轻轻挤压气囊袖带 , 观察压力表 的数值变化 ,
综合症等, 一段时间, 观察压力
甘肃医药 2 0 0 8年第 2 卷第 2期 7
・
5 ・ 7
・
临床 护 理 ・
囊止血带的使用与护理体会
徐 瑞 云
( 甘肃 省 窑 街 煤 电公 司总 医院 天 矿分 院 甘肃 天 祝 7 3 1 ) 3 2 1
气压止血带是骨科 、手外科及急救等常用的止 的安全性并减轻 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 血工具。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止血带的气囊 由充气产 2 护理 要点
我们 对 20 05年 1 1月~ 07年 6月住 院确诊 的 20
恶性肿瘤。 在我国不论城市还是农村, 肺癌已上升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经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 3 0例 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紫杉醇是从紫杉树 病 人进行 了严 密的观 察及精 心 的护理 。本 组病 人年 中提取的双萜烯植物制品 , 属新型广谱高活性抗癌 龄 5— 2岁 , 2 67 男 5人 , 5人 , 均 年龄 6 , 女 平 4岁 采
后再重新止血。目前 已有智能控制压力与时间的电 产生空隙而影响止血效果 。
动气压止血带 ,这种止血带可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常 2 正确驱血 使用气囊充气止血前应先用无菌驱 . 4 规方式 ,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相关参数。 在使用计 血带进行驱血。恶性肿瘤及感染病人可抬高患肢数
时满 1 后会 自动报警 ,此时可摁下延长按扭以 延 分钟后充气止血 , h 而不应进行驱血 。 正确的驱血方法 长 1mn 0 i,当使用连续 2次延长到时后会 自动排气 是: 术区暴露部位包裹创 口巾或灭菌穿袜套 , 将患肢 e 一c 解除止血作用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止血带使用 抬高超过患者心脏平面 2m 3m 由末端开始用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缺氧肢体的毛细血管床扩张。致血 容量增大:循环血液进入缺血肢体后导致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液下降。 • 这种低血压现象一般3—11分钟和经过体内 调节即自行恢复,不至造成严重后果,但 要预防。如止血带持续应用超过6小时,危 险性极大,甚至有人主张在止血带上方截 肢,保存生命,值得重视。尤其再灌注时 产生大量过氧化合物(游离基),毒性大。
• 充气后气囊止血带下各层组织接受传递的 压力也不一样。如皮肤承受的压力最大, 其次是皮下组织,再其次是肌肉,而骨承 受的压力最小(Shaw,1982)。充气后气囊止 血带内的压力也不均匀,气囊的中心部位 压力最高,边缘压力低,形成一个梯度的 压力分布(Love,1病理生理学改变
(1)伸趾长肌和小腿三头肌
• 缺血1小时后,两肌的肌纤维内线粒体肿胀, 电子密度(electron dense)减少,内质网消失; 3小时后放止血带,两肌血循环迅速恢复;松 止血带后第一天,大多数肌纤维及肌内糖原恢 复正常,但肌原纤维有退变。缺血5小时后放 止血带的第一天,小腿三头肌的保护与缺血3 小时基本相同,但伸趾长肌内有多核白细胞浸 润,损伤的肌纤维内线粒体增大,电子密度消 失;至第三天除极少数肌纤维损伤外,多数肌 纤维恢复正常;至第七天才与正常肌肉组织对 照组无区别。
说明神马问题
• 说明小腿三头肌对缺氧的耐受性较伸趾长 肌好。伸趾长肌主要由快速收缩白肌纤维 和快速收缩红肌纤维组成。小腿三头肌主 要由快速收缩红肌纤维和慢速收缩中间型 肌纤维组成。此也说明红、白快速收缩肌 纤维对缺氧的耐受性差。
(2)股四头肌
• 它受到压力和铁氧双重影响,缺血3小时后, 线粒体有轻度肿胀;第二天,50%的肌纤维有 肌原纤维退变;至第七天后,才与对照组一样。 缺血5小时后,线粒体损伤广泛;松止血带后 第一天,肌纤维间隙有多形核白细胞和红细胞 浸润;至第三天后,发现有许多肌纤维坏死, 并有成纤维细胞浸润;第七天后肌原纤维只有 2\3的肌纤维存在。说明压力加缺氧对肌肉的 损害大。 • Patterson认为:肌肉对抗止血带压力极限是3 小时。
3止血带下血管损伤
• 如动脉痉挛、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动脉壁 坏死继发假性动脉瘤等,也时有报道,但 发生率少。
4止血带休克
• 放松止血带后血压骤然下降,出现低血压休克, 临床常见。原因有三: • (1)止血带下肢体缺氧:组织在缺氧或无氧 下代谢,产生很多代谢不全的酸性物质。止血 带持续应用12小时以上,Wilgis(1971)检测PH 值为6.9,Pco213.9kpa(104m mhg),po20.53kpa(4mmh g)。当放松止血带后这些酸性物质骤然大量 进入体内循环,引起血管扩张,促进有效循环 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四)气囊止血带使用方法
• 1.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表要经常检测,精确 度要与血压计一致。 • 2.止血带下要垫一薄层纱布,使与皮肤隔开。 • 3.缚扎部位:上肢选上臂中上部,下肢选股 部中上部。不能缚扎于前臂和小腿。因为 前臂动脉走行于尺桡骨之间,小腿动脉走 行在胫腓骨之间,此二处缚扎气囊止血带 不易阻断血流。
气囊止血带的应用
荣成市中医院 曲秉江
• 四肢创伤大出血的现场急救,骨科采用无 血术野的手术操作等常用气囊止血带。有 个气囊止血带的应用研究已经比较深透, 但并发症也不少见。现概述如下:
气囊止血带的规格及压力传递
• 美国心脏学会推荐,气囊止血带充气后的 宽度,应为肢体周径的20%。如果小于这个 宽度就会造成气囊内压力增高,而传递到 软组织的压力即降低(Kirkendal 1980)。当 肢体 周径增大,或气囊止血带的宽度减少, 这个作用就会变得更明显。如气囊止血带 宽度的常数不变,肢体周径增大,传递到 软组织的压力也会降低。故上肢和下肢应 用气囊止血带的宽度应有所区别。
5止血带后综合征
• 止血带应用超过2小时以上,放松和缺血肢 体产生的纤维蛋白溶解酶进入血液,对纤 维素(fibrin)有特殊的亲和力,使血液中纤 维素减少,发生出血倾向,凝血时间延长, 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血液PH值降低,被 称为止血带后综合征。
(三)气囊止血带使用时间和持续 时间限量
• 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定为动脉收缩压(股 动脉、肱动脉),再增加70---100%即可满 足阻断血流的需要(肱动脉、股动脉)。 对肥胖病人或高血压病人要适当加大压力, 但极少需要超过40.0—46.7kpa(300mmhg)的 压力(shaw,1982)。气囊止血带应用持续时 间1小时最为合适,最长不超过2小时 (love,1979)。
• 应用气囊止血带后,止血带远侧肢体将受 到缺血性损害;止血带下的局部 组织将受 到缺血和压力损伤的双重损害。这是大家 最关注的问题。
1.肌肉组织
• Patterson(1981)曾用罗猴(rhesus monkey) 做实验。罗猴下肢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为 4kPa(30mmhg),充气缚扎时间为1---5小时。 直接观察肌肉超显微 结构,止血带远侧肢 体观察伸趾长肌和小腿三头肌对缺氧的改 变;止血带局部观察股四头肌对压力和缺 氧的改变。
2神经组织
• 气囊止血带的直接机械性压迫是导致神经损伤的主要因 素(Moldaver,1954;Love,1979)。如桡神经通过桡神经沟 时紧贴骨面极易受到止血带的 压迫损伤。上臂中上段是 缚扎止血带常用部位,但正中、尺、桡神经浅面无肌肉 覆盖,也易遭受气囊止血带的压力损伤。忻元培1984年 曾报道6例此3条神经同时瘫痪。气囊止血带形成的梯度 压力,如压力过大也可造成神经结脱位、结旁肿胀、甚 至发生套叠损伤。Fowler(1972)用狒狒做实验,也证明 气囊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致神经传导 阻滞,严重者甚至不能恢复。Ochoa通过动物实验发现, 神经受压后发生脱鞘性变性,随后出现凡勒变性 (Wallerian’s degeneration)。 • 气囊止血带造成神经缺氧,多数学者认为是神经损伤的 第二位因素。神经对缺氧的耐受性目前尚无肯定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