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精准扶贫专题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2016优秀扶贫调查报告

2016优秀扶贫调查报告

2016优秀扶贫调查报告扶贫是我国扶贫开辟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2016优秀扶贫调查报告。

2016优秀扶贫调查报告(1)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别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并旗帜鲜亮的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工作理念。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贫困地区进展现状,完全摸清导致贫困的拦路虎,汇聚民智寻到脱贫致富的金点子,切实践行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理念,保康县扶贫办调研组深入三个乡镇走访调研、收集数据,并以店垭镇xx村、两峪乡xx村、龙坪镇xx村这三个别同类型的村为重点样本,采取听、看、查、访的调研办法,听取各村工作汇报,查阅样本村档案资料,深入农户座谈,取得了第一手资料,掌握了相关典型,经过对照分析,浅析促进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

现形成相关调研报告如下:一、样本村基本事情介绍(一)xx村xx村是保康县的口子镇店垭镇的一具行政村,属于有一定产业基础,并经过新世纪第一轮整村推进扶持茶叶产业稳定进展和促进全村稳步增收的村。

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317户1006人,耕地面积1322亩,山林7095亩。

2014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82万元,人均纯收入8775元,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现有贫困人口108户314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34%和31.2%;外出务工人员120人,占总人口的12%;全村基本为无粮村,茶叶为其主导产业,现有茶园面积4293亩,户均13亩、人均4.26亩。

(二)xx村xx村是一具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较差、群众增收脱贫制约因素较多的贫困村。

全村版图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720亩、林地1.6万亩,平均海拔1300米,距县城100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210户840人,常住人口808人、劳动力480人,外出务工2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177人(其中低保五保46户92人);2014年村人均纯收入7200元,村集体收入5万元;全村以烟叶为主导产业,是全县唯一设有单独烟叶收购站的行政村,2014年进展烟叶700亩,2016年打算进展1100亩,户均达到5.2亩;2012年经过实施整村推进,全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村硬化通村公路14.7公里,入户自来水150户、水窖180口,48户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2016最新优秀的扶贫调查报告

2016最新优秀的扶贫调查报告

2016最新优秀的扶贫调查报告小编给大家介绍2016最新优秀的扶贫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最新优秀的扶贫调查报告(1)根据区委工作安排和七届区政协第13次常委会协商通过的《钟山区政协20**年度委员调研视察课题及常委会专题协商议题》,经七届区政协第26次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区政协委员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行20**由区政协主席陶贵萍带队,于20**年7月2日至3日,在听取区人民政府关于今年4月以来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后,深入大河镇周家寨、大地和大箐等农村社区,实地走访视察了3个社区乡村旅游、精品水果及中药材种植情况,与贵州国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关人员进行座谈,对钟山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通过为期两天的专题调研后,调研组成员在总结座谈会上对区政府结合区情,按照省、市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扎实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积极构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现将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一)建档立卡摸清底数1、贵州省精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于今年4月上旬召开后,区两办于4月下旬印发《钟山区20**年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同时将相关表册和指标解释编印成册,印发到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镇乡街道、村和驻村小康工作队,便于指导开展建档立卡等基础工作。

按照省扶贫开发办《关于补充下达我省贫困人口识别规模的紧急通知》要求,我区以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为识别标准,识别规模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61万人作为贫困人口识别基数,经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上浮比例为10%,全区贫困人口识别控制规模调整为1.77万人,并行文下发到各镇乡街道,严格按要求开展工作,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数符合要求,通过了区扶贫开发局审核认定。

2016年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16年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16年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16年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1】根据《中共恩施州委办公室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紧急通知》要求,县委政研室、县扶贫办等单位于5月13日至15日对绿葱坡镇北界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当前该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1.村情简介。

北界村位于XX县绿葱坡镇西南角,东与XX县磨坪乡接壤,南邻铁厂荒国营林场,西与野三关镇玉米塘村连界,北与野花坪相邻。

整个村由“两条河、三等岩、两面坡”构成,地势狭长险恶,海拔从1800米到800米高差悬殊,南北垂直纵深12公里,中坝河、杨桥河两条小流域横贯,山多地少,人口分散,交通极为不便,距离镇址所在地和相邻野三关镇均为22公里。

该村是典型的老高山重点贫困村,2015年被列入XX县整村推进重点村。

2.贫困人口识别。

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208户、654人。

其中男性378人,女性286人,分别占比58%和42%;60岁以上占110人,18岁以下145人,分别占比17%和22%;全村人口以汉族、土家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41%。

全村现有贫困户76户、266人,占全村人口41%;低保户50户74人,五保户11人,分别占总比11%和1.6%。

该村2016年农民人纯收入5500元,占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7194元的76%、全省10849元的51%;其中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670元,占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全省25%。

由此可见,该村发展步伐大幅滞后于全州、全省平均水平。

该村国土面积228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50亩,人均耕地2.06亩;林地21450亩,人均林地32.79亩。

境内森林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解放军解放鄂西南首战胜利遗址娃娃寨遗址。

3.产业状况及收入。

该村主导产业为药材、蔬菜种植业和生猪、山羊养殖业。

2016年全村种植药材、蔬菜550亩;养殖生猪350头、山羊500只。

2016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2016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2016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扶贫工作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将介绍2016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2016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1)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的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也快速的推进。

为了进一步做好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乡党委政府认真开展了扶贫调研工作。

具体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XX乡位于XX县西部边远高山区,距县城38.5公里,幅员面积54.91平方公里,全乡辖10村92个农业社,人口12888人,有残疾人500余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110余人。

低保户275户605人,五保户19人。

外出务工4000余人。

现有耕地8000余亩,林地46000亩,茶叶10000亩,石斛10000亩。

农民收入以石斛、茶叶、林业、外出务工及传统农业种植为主。

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5元。

现有市级贫困村2个,县级贫困村4个。

已建成村社道路100余公里。

2014年全乡贫困户380户1199人,贫困发生率约10%,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贫困原因(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长期无维修整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

(二)农业生产由于青壮年外出,留下老人、妇女、小孩在家,长期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学科技用科技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产业结构单一,全乡属纯农业乡镇,无工业企业,收入以农业和务工为主,虽然茶叶、石斛种植有一定规模,但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农民增收不明显。

(四)地处偏远,交通不畅,许多林业资源无法进一步开发和变为农民收入,导致发展滞后。

(五)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导致增产不增收。

(六)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

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经常造成刚脱贫又返贫现象。

2016优秀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2016优秀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2016优秀扶贫攻坚调研报告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介绍2016优秀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2016优秀扶贫攻坚调研报告(1)一、基本情况XX村座落在206国道边,寻全高速公路进出口处,与XX 村相邻。

有耕地面积720亩,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95户,1670人,全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

贫困贫户118户,300人,其中扶贫户66户210人,扶贫低保户6户17人,低保户44户70人,五保户2户3人。

二、村主要致贫原因分析柑桔脐橙为主要产业,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不统一。

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一,现又遭遇黄龙病的危害,加之农民观念落后、又因交通不便,活动场所困难,因灾、因病返穷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三、扶贫目标及扶贫规划针对XX村贫困现状,我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人员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两年内,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XX村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完成村小学至上江通组公路的硬化。

力争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水泥路长1.6公里面宽3.5米厚0.18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绿化景观带。

二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

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差、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一、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三是整合项目,建设XX村综合服务大楼。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5年向上级部门争取启动建设加层办公室、服务室、图书室、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

四、扶贫攻坚措施及思路1、几点措施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XX村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措施、第一,成立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片群防群控,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连片统一打药,彻底解决木虱满天飞的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2016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2016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2016扶贫调研报告范文扶贫工作的宗旨是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

本文将介绍2016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2016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20xx年我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几年来,我县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加扶贫开发工作力度,通过实施自治区千村扶贫工程、世行贷款扶贫项目、整村推进项目、移民扩镇以及国家安全部的定点帮扶、北京怀柔区的对口帮扶等一系列帮扶措施,使全县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使5620户20780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一、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一)移民扩镇项目进展顺利自20xx年开始共实施了三期扶贫开发移民扩镇工程,共投资2421万元,移民437户1734人。

建移民住宅999间23700平方米,蔬菜大棚149座,牛舍624间平方米,青贮窖288座8640立方米。

移民新区农户分别从事水浇地和大棚蔬菜种植、奶牛、肉牛养殖项目,初步实现了迁得出、稳得住、富得快。

富泉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和新仓村的奶牛养殖已初步形成产业化。

富泉村的125座大棚,年产蔬菜250万斤,户均收入达8000元。

新仓村奶牛养殖已经达到952头,户均增收6000元。

(二)世行贷款扶贫项目稳步推开世界银行贷款扶贫项目自1999年实施以来,共提款报帐1900多万元,现已基本结束。

项目覆盖全县5个乡镇(撤乡并镇前),44个村,8848户万贫困人口。

几年来,共购买绵羊5000多只,奶牛、肉牛4500多头,新建日光温室暖棚8500处,建青贮窖8000个,为舍饲养殖打下良好基础,使项目区白音坤兑、白沙梁等15个项目村走上养殖奶牛、肉牛产业化之路。

新打小管井4500眼,开发水浇地45000亩,22个项目村通过小管井水浇地种植无公害蔬菜,十七号、十五号、炮台等村种植返季节蔬菜亩产效益由不足150元/亩提高到1100元/亩,使项目农户整体脱贫。

2016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的范文

2016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的范文

2016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的范文整村推进是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为深入推进县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的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调研组于5月26日、27日深入XXX村开展工作调研,通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基层座谈等方式方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该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愿望和诉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村情概况(一)村情简介。

现在的核桃坪村是2010年由原下核桃坪村和原上核桃坪村撤村并组而成,人口382户、1842人,耕地8100亩,退耕还林2304亩,荒山6800亩,低产茶园900亩,良种核桃55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和黄豆为主,辖6个村民小组,沙二路横贯全村6.5公里、上下核桃坪组和斯密罗科均通公路,而磨子坪、小沟、司儿湾处于山顶尚未通公路,全村现有低保133人、五保3人、孤儿5人,教学点1个、1-3年级学生98人。

(二)产业发展。

2005年市纪委和市科技局对口帮扶在核桃坪实施了2600亩茶园,因产茶迟加上技术管理不到位效益低下,现900亩。

2006年市军分区帮扶在核桃坪实施了960亩良种核桃,因品种或者气候原因无法挂果,现在仅剩550亩,只能当烧柴。

近两年磨子坪等乡政府帮扶新增造林4000余亩,小沟等群众逐渐扩大了山羊养殖规模。

(三)农民收入。

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30人,支撑全村年均收入2400元。

季节性打笋子两次,支撑全村年均收入450元。

退耕还林、农资直补、低保供养等政策性收入,达到全村年均收入450元。

高山3个组部分养羊户年出栏山羊近10头,矮山猪、鸡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养殖业目前带动收入不大。

未流转的柳杉造林全村6000余亩,按每亩年产值250元算,拉动全村年均收入800元,但有个“留存争取”的过程。

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doc

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doc

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举措,顺利完成了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XX扶贫搬迁办发〔XXXX〕X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青龙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

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X万人,建卡贫困户X户X人)。

截止XXXX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X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X公里。

耕地面积X亩,其中撂荒土地X亩。

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

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3个小时以上。

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

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

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

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度精准扶贫专题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

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13日,县发改局和xx镇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为期14天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绥江县境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均气温18摄氏度,镇辖国土面积100.89平方公里,辖箭头社区和xx、和平、黄坪、三渡4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18个居民小组,全镇有7040户24801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19633人,占79.16%,属典型农业镇。

有劳动力12648人。

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500亩。

林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XX公顷。

XX年,镇内生产总值2.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

(二)产业分布。

xx镇辖区内有6家企业,可吸纳劳动力400人,贡献产值4000万元。

产业以种养业为主,主要覆盖4个村。

有养殖大户46户,其
中养羊18户、养牛9 户、生猪养殖7户、养兔4 户、养鸡 3 户,养鸭2 户、梅花鹿1户、其它2户,有专业合作社10个。

种植业以经济林果为主,主要种植李子、核桃,李子种植14060亩,核桃4000 亩,种植大户55户,有专业合作社25个,主要分布在和平村、三渡村、黄坪村。

(三)贫困现状。

根据XX年登记确认,全镇有贫困行政村2个,分别是和平村和黄坪村,特困自然村29个,有贫困户2468户,贫困人口12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数115人,低保人口数2794人,少数民族人口数91人,残疾人人口数562人。

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0.25%,这些贫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布在贫困行政村。

加快减贫脱困,确保2468贫困户12463贫困人口在2019年如期脱贫,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抽样摸底情况分析
xx镇有贫困户2468户12463人,其中建档立卡2051户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应抽查摸底615户。

此次抽样摸底从发改局和xx 镇抽调20人组成,分内业组和外业组,内业组主要负责村委和片区的大面座谈交流,并撰写调研报告;外业组主要负责入户填表,汇总分析。

通过14天的实地调查,共摸底640户,涉及4个村29个片区2852人。

通过选取交通条件较差、贫困面较大、致贫原因复杂的区域开展调查,抽样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样情况。

一是贫困户属性分类:一般贫困户222户,五保户7户,低保贫困户411户。

二是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因病致贫370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57.8%;交通条件落后致贫295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46%;因残贫困125户;灾害造成贫困120户;上学造成贫困108户;缺土地造成贫困120户;缺水17户;缺技术100户;缺劳力贫困175户;缺资金贫困20户;缺可持续发展产业84户;其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贫困10户。

三是贫困户生活条件分类:饮水困难172户;缺粮239户;通路不通畅289户;居住危房205户。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精准扶贫的“五结合”、“五精准”、“三到位”理解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到2019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标认识还要进一步深化。

二是由于政策原因,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不能列入贫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台的关于精准扶贫的行动计划有些是针对贫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实上,有些村虽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但仍然未能大面解决贫困问题,这种政策上的划分,使得有些贫困村和自然村在脱贫过程中,政策和项目上会受到一定影响。

比如三渡村,XX 年实施了省级整村推进项目,目前该村仍有贫困户354户贫困人口1945人,现有卫生室也属危房,迫切需要改建。

三是竹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受道路交通差、运输成本高、收购价格低等因素制约,竹产业未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比如,和平村16、17队,群众种植8000余亩竹子,但2个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
实现经济效益,群众种竹积极性受影响,对通过竹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信心不足。

四是挂钩帮扶不到位,帮扶措施乏力,更多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挂钩对象的贫穷问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

五是建档立卡的数据与此次抽查摸底的数据有出入,一方面,有贫困户未建档立卡,另一方面,人员或是致贫原因等栏目与实际不符。

六是留守儿童现象,xx镇现有留守儿童842人,占总人口的3.4%。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一大批留守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以及前途问题,也无法实现脱贫目标,甚至若干年后,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薄弱。

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个是道路交通不便,这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xx镇和平村、黄坪村和三渡村3个行政村没有通硬化公路,镇内乡村公路193.5公里, 27个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

一是由于山区环境恶劣,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加之管护机制不健全和维护经费不足,导致xx镇境内已有乡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
二是由于不通公路造成边远山区房屋改造成本增加,农民手中有钱也不愿进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于不通公路,运输成本增加,
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在xx镇四个村均存在这种情况;四是生活居住地与生产土地之间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区。

(二)文化低观念落后。

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贫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占比例很小,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

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

加之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更有甚者,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加入产业化经营,捡小利失大利。

比如,和平村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明显,思想上依赖性重,土地闲置,自身能力有限发展不起来,但又不愿意参与土地流转,让有能力的人发展产业,宁愿闲置。

(三)子女上学致贫。

有部分贫困家庭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进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学,需要支付一大笔学费和生活费,无形中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据抽样调查了解,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抽样贫困户的17%,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个大学生每年要支出15000-XX0元。

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