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

合集下载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总分:5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术语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20.00)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解析:2.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

(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解析:3.教学技巧:(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

它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育学理论练习题

对外汉语教育学理论练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在应用语言学领域里,通常把第一语言之外的语言统称为第二语言。

3、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它涵盖性很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外族语、标准语、方言等。

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5、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与“母语”相通。

6、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除了天然物质以外,人所创造的一切。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财富”部分,即与“物质文化”相对的“精神文化”,包括经济、政治、、哲学、教育、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语言、世界观等。

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7、对外汉语教育的目标: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其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目标是: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8、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律的掌握,典型的例子是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9、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

习得是无意识的,无需专门的老师,专门的教学。

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

10、迁移:旧习惯忽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

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就叫迁移。

正迁移,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当第一语言的某些语言点跟第二语言相同时就可能出现。

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11、干扰: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资料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资料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华真汉语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___________。

2、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规律。

4、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空0.5分,共2分)1、《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___________。

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

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2、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

A、对比分析B、中介语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3、_________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口语训练B、技能操练C、教材编写D、课堂教学4、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__。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

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

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80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的能力。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等等。

IPA 国际汉语教师考试题库 教学理论

IPA 国际汉语教师考试题库 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一、填空题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分,每空1分,共10分。

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

3.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__、课堂教学、成绩测试等四大环节。

5.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__心理学____规律、教育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6.学英语的时候,不少学习者会发现当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在一段时间内自己的英语会出现止步不前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化石化。

7.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是第一语言。

8. 有的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把教材设计为课堂用书、课后练习册、教师手册等配套教材,这体现了教材的___系统性___性。

9.交互性代表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间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特征。

1.10.对欧美国家的学习者来说,声调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1.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是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韩礼德。

2.语言对比分析最大的局限就在于忽视语义。

3.任务教学法的“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

4.其中后者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6.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蜜月阶段、挫折阶段、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

7.对比分析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结构主义语言理论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

8.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9.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10.教师课堂上给学生讲了“趋向补语”的基本规则,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掌握了,哪些还弄不清楚,以便进行恰当的补救。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部分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部分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部分(总分:24.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术语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4.00)1.负迁移(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解析:2.失误与偏误(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

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者水平不高而造成的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在自行纠正。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这类错误一般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不易改正。

)解析:3.中介语(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起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2023.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

2023.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一、填空题(共10分)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

请细致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在其次语言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和其次语言一样时,学习者会很快驾驭其次语言,这种迁移被称为O2.老师教了“把”字句,给学生讲了“把”字句的基本规则,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老师自己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驾驭了,哪些还弄不清晰,以便进行恰当的补救。

这样的测试是。

3.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好用性、学问性、科学性和。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的汉语作为其次语言的教学。

5.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提出的。

6.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其次语言教学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

7.在课堂教学中,若干个教学步骤组成一个o8.ICCAI指的是汉语协助教学。

9.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实力,他把这种实力称为O10.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的教学法是.0二、选择题(共10分)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依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汉语教科书》B.《汉语课本》C《基础汉语课本》D《学汉语》12.在影响其次语言学习的外部因素中,哪一项不涉及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

A.语言环境B.学习氛围C.学习者的特性D.学习者的文化背景13.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A.对比分析B.中介语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14.不属于中介语的偏误产生的缘由的是()。

A.目的语学问负迁移B.文化因素负迁移C.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的影响D.学习者特性差异15.()教学法主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须要动身,通过大量的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交际活动培育学生运用母的语的实力,在以往重视“教什么”与“怎样教”之外,增加“怎样学”的内容,并把它提高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模拟试卷与答案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模拟试卷与答案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模拟试卷与答案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模拟试卷一注意:1。

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 )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

[A]语法[B]语音[C]文字[D]词汇2、现代汉字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

[A]象形字[B]指事字[C]会意字[D]形声字3、“长"字的第一笔应是()。

[A]撇[B]竖[C]竖提[D]横4、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B]汉字是语素文字[C]汉字是由意符和音符组成的文字系统[D]汉字是音节文字5、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 ).[A]语音[B]语法[C]汉字[D] 词汇6、我国第一部以偏旁部首整理出来的字书是( )。

[A]《说文解字》[B]《集韵》[C]《康熙字典》[D]《中华大字典》7、当前要提高汉字的使用效率,首要的是( ).[A]继续简化汉字[B]促进汉字规范化[C]实现汉字拼音化[D]提高汉字书写水平8、汉字是( ).[A]语素文字[B]音素文字[C]音节文字[D]拼音文字9、词里只包含一个语素的是( )。

[A]蜡烛[B] 蝴蝶[C] 著作[D] 桌子10、元音-i[前]是()。

[A]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B]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C]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D]前高圆唇舌面元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1 / 12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1、教案应包括的项目有哪些()。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3.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4.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5.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

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8. 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

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假说。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

10.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1. 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2.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

评估分两种: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3. “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一一、填空题(共10分)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

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一致时,学习者会很快掌握第二语言,这种迁移被称为。

2.教师教了“把”字句,给学生讲了“把”字句的基本规则,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掌握了,哪些还弄不清楚,以便进行恰当的补救。

这样的测试是。

3.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和。

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5. 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提出的。

6. 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

7. 在课堂教学中,若干个教学步骤组成一个。

8. ICCAI 指的是汉语辅助教学。

9.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

10. 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的教学法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0分)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汉语教科书》B.《汉语课本》 C《基础汉语课本》D《学汉语》12. 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外部因素中,哪一项不涉及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

A.语言环境 B.学习氛围 C.学习者的个性 D.学习者的文化背景13.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A.对比分析 B.中介语理论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14. 不属于中介语的偏误产生的原因的是()。

A.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B.文化因素负迁移C.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D.学习者个性差异15. ()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通过大量的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使用母的语的能力,在以往重视“教什么”与“怎样教”之外,增加“怎样学”的内容,并把它提高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A.听说法 B.功能法 C.认知法 D.任务教学法16. 1977年《汉语课本》首先引入了()教学。

A.语法 B.词汇 C.句型 D.任务17. 商贸汉语属于()教材。

A.语言技能类 B.语言知识类 C.文化知识类 D.特殊用途语言类18. 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A.母语教学 B.外语教学 C.第二语言教学 D.对外汉语教学19.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先教()。

A.声母 B.韵母 C.声调 D.音节20. 为了验证试题的(),可以用这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度三、名词解释(共5分)说明:每题分,共5分。

21. 语言迁移 22. 文化休克四、简答题(5分)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23. 外国学生常常会说“一毕业,我就要结婚她”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并简要说明在教学中你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五、教案设计(20分)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

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刘静:玛吉纳,你们国家的时间跟北京不一样吧玛吉纳:当然不一样。

我们那儿跟北京有六个小时的时差呢。

刘静:你们那儿早还是北京早玛吉纳:北京比我们那儿早六个小时。

现在北京是上午八点多,我们那儿才夜里两点多。

刘静:季节跟北京一样吗玛吉纳:对,季节跟北京一样,也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刘静:气候跟北京一样不一样玛吉纳:不一样。

北京的夏天很热,我们那儿夏天没有这么热。

刘静:冬天冷不冷玛吉纳:冬天跟北京一样冷,但是不常刮大风。

刘静:常下雪吗玛吉纳:不但常常下雪,而且下得很大。

北京呢刘静:北京冬天不常下雪。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正迁移2. 诊断测试3. 趣味性4. 外国人5. 塞林克6. 交际法7. 教学环节8. 智能9. 教材 10. 听说法二、选择题11. A 12. C 13. B 14. D 15. C 16. C 17. D 18. C 19. A 20. B三、名词解释21.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会形成一种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会“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并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

因此,在语言学习方面,学习者第二语言不符合目的语规律的地方是第一语言向第二语言迁移所致,也叫“语言迁移”。

22. “文化休克”也叫“文化震荡症”。

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

四、简答题23. (1)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把离合词“结婚”等同于自己母语中相应意义的及物动词。

(2)改正句子:一毕业,我就要和她结婚。

(3)“离合词”的教学对策:说明离合词的结构和用法特点,把离合词作为动宾短语处理,把离合词同动量补语、时量补语等的教学结合起来。

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两个语法点:A.会用“跟……(不)一样”表达比较结果的相同或不同。

B.会用“不但……而且……”表达递进关系。

2)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

二、教学重点:语法点一:跟……(不)一样跟……(不)一样+形容词V+得+跟……(不)一样+ADJ语法点二:递进关系的表达:不但……而且……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利用钟表讲时差的早晚。

四、教学环节:(一)组织教学(约2分钟)点名。

(二)复习旧课(约15分钟)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前一课的内容,最后问一问今天的天气,引出本课内容。

(三)学习新课(约75分钟)1.生词(约20分钟)(1)听写生词:生词认读:老师领读—→学生齐读—→点读(按先好学生,再一般学生或按座位顺序读)—→全班齐读(4)扩展生词(举例)时差:**个小时的时差/我的国家跟北京有**个小时的时差。

/北京比**早/晚一个小时。

季节:四个季节/四季/一年四季/北京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气候:气候不错/不错的气候/你觉得北京的气候怎么样/你家乡的气候呢冷:热(反义词)刮:刮风/刮大风/刮一天风雪:下雪/下大雪/下了半小时雪北京的冬天又刮风又下雪。

引入第一个语法点(可以提问学生会说什么语言引入)板书:(1)他不但会说英语,而且也会说汉语。

A不但V1,而且(也)V2。

—→再问两个学生都会说汉语吗引出(2)(2)不但A+V,而且B(也)+V。

不但他会说汉语,而且她也会说汉语。

扩展性操练主要以学生的语言、喜欢的颜色、运动、音乐、电影等来练习,最后通过一个(2)型问题(如“不但他学习《汉语教程》,而且我们也学习《汉语教程》。

”)引入第二个语法点。

2.语法讲练(约25分钟)板书:(1)A跟B(不)一样他的书跟我们的一样。

—→再问书的价钱、颜色、样子等是否一样,板书一个句子即可。

他的书价钱跟我们的一样。

他的书跟我们的价钱一样。

—→提示:要说清楚比较的内容。

最后问学生老师的书跟大家的书一样新吗引出下一个语法小点。

(2)A跟B(不)一样+ADJ老师的书跟大家的不一样新。

—→引导学生变成(1)句:老师的书跟大家的新旧不一样。

再以书的价钱、大小、颜色深浅、老师或学生的衣服等练习,最后可引到学习汉语上,如以“老师一分钟写**个汉字,问学生一分钟写多少个汉字,再问他跟老师写得一样快吗”引出下一语法小点。

(3)他写得跟老师不一样快。

A+V+得+跟B(不)一样+ADJA跟B+V+得(不)一样+ADJ他跟老师写得不一样快。

再扩展性地问“写得一样好吗/写得一样漂亮吗**跟**跑得一样快吗/起得一样早吗”等来练习。

最后以问学生家乡的气候与北京的相比来引入课文。

3.课文讲练:(约30分钟)教师领读一遍—→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读课文—→学生读课文,教师纠音—→简单绘表比较玛吉纳的家乡与北京,学生练习复述(可适当地用自己的话)。

(四)本课小结(约5分钟)借助板书,归纳本课所学语法语法一:(1)A不但V1,而且(也)V2。

(2)不但A+V,而且B(也)+V。

语法二:A跟B(不)一样A跟B(不)一样+ADJA+V+得+跟B(不)一样+ADJA跟B+V+得(不)一样+ADJ(五)布置作业(约3分钟)可二选一1、口头作业:复述玛吉纳的家乡跟北京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说说你家乡的气候跟北京(不)一样。

2、书面作业:课后练习,写作文《我家乡的气候跟北京(不)一样》。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二一、填空题(共10分)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

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 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2. 语法大纲是以语言结构为基础,按照 ______________编排教学内容。

3. 语法翻译法忽视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_______________。

4. 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5. 从教学过程上看,是教学这一认识过程的真正主体,是教学实践和认识活动有目的的承担者。

6. 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__________。

7.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_______试题8. 现代外语教学史上理论基础最雄厚的教学法是_________________。

9. 对外汉语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____两部分。

10. 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 ______四个步骤。

二、选择题(共10分)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下列不属于克拉申认为习得的特点的是()。

A.下意识的 B.在交际条件下自然地使用第二语言C.儿童获得第一语言的方式 D.了解语言规则的知识12. 一般的语言教学法理论研究认为,四项技能中的()是基础和核心,是语言技能综合运用的标志性技能。

A.听 B.说 C.读 D.写1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相比,不存在()A.发音教学 B.文化冲突 C.语言迁移 D.目的单一14.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不包括()。

A.是第二语言教学 B.是外语教学C.目的语是汉语 D.教学对象是留学生和少数民族15. 以“规范”的语言作为教授的脚本,重视使用所谓的“名著”、“原著”的教学法是()。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听说法 D.情景法。

16. ()一直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

A、语法教学B、词汇教学C、语音教学D、汉字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