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调整调试措施

合集下载

9F燃烧调整

9F燃烧调整

9FA 机组的机组的燃烧调整燃烧调整徐杖上海漕泾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摘要:燃烧调整称(DLN TUNING)是机组经过大小修、或者机组运行时,发现排气分散度偏大、震动偏大、热通道检修后或者季节性温度变化超过40°F 等情况出现时所进行的必要调整。

这是对燃烧安全性进行的测试。

关键词:燃烧调整;必要调整;安全性;测试A b stract:DLN TUNING is the necessary adjustments that unit after repair or during unit operation,we found that the exhaust dispersion is too large,vibration is too large,hot-aisle is repaired or immediately after inspection of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changed more than 40°F,etc.This is a combustion safety test conducted by.Key words :DLN TUNING ;necessary adjustments;safety ;test;一、燃烧调整的目标与作用:燃气轮机燃烧调整的首要目标是保证燃烧的稳定和保障机组的安全运行。

其中包括了保证燃烧不熄火、不回火、燃烧室不超温、燃烧波动不导致燃烧室破坏等几个方面。

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燃烧调整的目的还有要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

二、燃烧调整的实质与手段:燃烧其实就是空气与燃料的混合配比的问题,燃料过多叫做富油燃烧,容易使燃烧温度过高,而烧坏燃烧部件。

燃料过少称为贫油燃烧,会由于空气量太多而吹熄火焰。

燃烧调整的手段是调节燃烧进燃烧筒的分配比例与量,而空气量由IGV 自行控制。

燃烧调整不加干涉。

燃烧机点火调试方法

燃烧机点火调试方法

燃烧机点火调试方法
燃烧机点火调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安装在炉子上,调试时若有黑色烟雾,需逐渐开大风门;若有白色烟雾,则需逐渐关小风门,直至风门小至无烟状态为最佳。

2.调试燃烧正常后,工作几分钟将其断电关闭,停几分钟再次开启观察其点火、燃烧是否正常。

如果启动燃烧机后报i警灯亮,需要等待至少20余秒钟之后,再次按复位按钮重新启动。

3.如果火焰长度很短、颜色发红,此时就将调节风门关小,直至火焰呈微黄色并有微弱刺眼、其着火力强劲有力、火焰长度适中即可;如果火焰颜色发红、其着火力度差、喷火速度小,此时就将调节风门继续开大,直至火焰呈微黄色并有微弱刺眼,其着火力强劲有力、喷射火焰的出速度适中即可。

4.在燃烧机未启动前,先将机体下方的调节风门微微开启(开度为全开的1/3),然后开机,当有火焰点着时仔细观察其颜色、火焰的着火力及喷射火焰的出速度等情况。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维修人员对燃烧机进行调试点火。

工业炉燃烧器调试操作说明书

工业炉燃烧器调试操作说明书

工业炉燃烧器调试操作说明书注意:本文按照工业炉燃烧器调试操作说明书的格式进行撰写。

不局限于这个例子,请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合适的格式。

------------------------------------------工业炉燃烧器调试操作说明书1. 引言本操作说明书用于指导工业炉燃烧器的调试操作,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燃烧。

操作人员在进行调试前,请务必详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指导进行操作。

2.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调试操作之前,请注意以下安全事项:2.1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和掌握燃烧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能够正确使用调试仪器和工具。

2.2 在调试过程中,应戴上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3 确保工业炉的供电已经切断,并在操作过程中慎重操作,杜绝触电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3. 调试准备在进行炉燃烧器调试操作之前,请完成以下准备工作:3.1 检查炉体及管道:确保炉体和管道无堵塞、无泄漏,炉体内无杂质及残渣。

3.2 检查供气系统:检查供气系统的气压、气流量和气品质,确保正常供气。

3.3 准备调试仪器:准备好操作所需的调试仪器,如燃烧器调试台、温度计等。

4. 调试步骤4.1 燃烧器预热:将燃烧器通电并预热,等待燃烧器达到工作温度。

4.2 燃气供应设置:根据工业炉的要求,设置燃气供应的压力和流量。

调试过程中,可通过调节燃烧器的控制阀来实现。

4.3 点火操作:打开点火装置,进行燃气点火。

在点火过程中,注意观察点火火焰的状态,确保火焰稳定且无明显异常。

4.4 燃烧调整:根据需要,调整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以获得理想的燃烧效果。

可通过调节燃气和空气进气阀实现。

4.5 温度调节:根据工业炉的要求,调节燃烧器的温度,确保炉内温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

可通过调节燃气供应和燃烧风量实现。

4.6 操作记录与验收:在调试过程中,及时记录调试参数和操作情况,如点火时间、调整过程、燃烧效果等。

氧焊焊接调火方法

氧焊焊接调火方法

氧焊焊接调火方法
氧焊焊接调火方法是指在氧焊焊接过程中,通过调整氧气和燃气的流量和比例,使火焰达到理想的燃烧状态,以保证焊接质量和安全。

具体的调火方法如下:
1. 打开氧气瓶阀门和燃气瓶阀门,将氧气和燃气输送到切割装置中。

2. 打开切割装置的气体调节阀,将气体流量调至最小。

3. 打开切割装置的氧气调节阀,将氧气流量调至适当的位置。

4. 打开切割装置的燃气调节阀,将燃气流量调至适当的位置。

5. 点燃切割装置的火花器,将火焰点燃。

6. 观察火焰的形状和颜色,调整氧气和燃气的流量,使火焰呈现明亮、均匀的蓝色。

7. 若火焰过长或过短,可适当调整氧气和燃气的比例,使火焰长度适中。

8. 在焊接过程中,随着焊接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氧气和燃气的流量和比例,保持火焰的稳定和适宜的燃烧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火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火焰过大或过小,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同时,调整氧气和燃气的比例时,要根据具体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条件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焊接效果。

燃烧器调试安全注意事项

燃烧器调试安全注意事项

燃烧器调试安全注意事项燃烧器是各种工业场所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的运行稳定和安全性对工作环境的安全与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燃烧器调试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调试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燃烧器调试的安全注意事项。

1. 了解工作环境:在进行燃烧器调试之前,必须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了解工作环境的气体成分、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以及有关设备的结构和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燃烧器的运行状态和调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空气通风:在燃烧器调试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因此,在调试过程中要确保工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保持空气流动可以降低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减轻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3. 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在进行燃烧器调试时,应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并且熟悉操作规程。

必要时,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工作人员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以减少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伤害。

4. 检查电气设备:在进行燃烧器调试之前,要进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检查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的接线情况,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避免电气故障导致的火灾和爆炸风险。

5. 确保供气和供电系统的安全:燃烧器调试需要供气和供电系统的支持,所以在调试之前必须对供气和供电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

确保供气系统中的气体压力稳定,供电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正常,并检查相应的保护装置和安全设备的运行状况。

6. 进行综合测试:在进行燃烧器调试时,应首先进行综合测试,包括启动、运行和停止等全过程的测试。

综合测试的目的是检查燃烧器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和稳定度,并确保燃烧器工作安全可靠。

7. 燃气管道和燃烧器连接:在燃烧器调试之前,要确保燃气管道和燃烧器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没有泄漏。

要对燃气管道进行检查,确保焊接和密封处的质量良好,并检查阀门和调节器的开关状态。

燃烧器调试报告(一)2024

燃烧器调试报告(一)2024

燃烧器调试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燃烧器调试的报告,旨在详细描述燃烧器调试的过程和结果。

燃烧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稳定、高效的工作对于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经过对燃烧器的仔细调试和检测,我们成功解决了燃烧器的一些问题,实现了其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

正文:一、燃烧器的预调试工作1.1 理解燃烧器的工作原理1.2 检查燃烧器的进气系统1.3 检测燃烧器的燃料系统1.4 观察燃烧器的火焰状态1.5 测量燃烧器的排放指标二、排查燃烧器故障2.1 检查燃烧器的电气系统2.2 检测燃烧器的点火系统2.3 分析燃烧器的温度条件2.4 检查燃烧器的燃烧品质2.5 分析燃烧器的机械系统运行情况三、调整燃烧器的参数3.1 针对燃烧器的进气量进行调整3.2 针对燃烧器的燃料量进行调整3.3 调整燃烧器的供氧量3.4 优化燃烧器的点火时间3.5 调整燃烧器的燃烧温度四、燃烧器的安全性检测4.1 检测燃烧器的泄漏情况4.2 测试燃烧器的自动保护系统4.3 检查燃烧器的排烟系统4.4 测试燃烧器的启动和停止过程4.5 检验燃烧器的燃烧安全性指标五、燃烧器调试结果5.1 燃烧器稳定工作,符合预期要求5.2 燃烧器的燃烧效率达到了预期目标5.3 燃烧器的排放指标符合相关环保标准5.4 燃烧器的自动保护系统正常工作5.5 燃烧器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可以投入生产使用总结:通过对燃烧器的仔细调试和检测,我们成功解决了燃烧器的一些问题,实现了其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

燃烧器的预调试工作、排查故障、参数调整和安全性检测等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要,对于保证燃烧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我们将继续跟踪燃烧器的运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维护和调整,以确保其持续稳定的工作。

锅炉调试方案之十三--燃烧调整试验方案

锅炉调试方案之十三--燃烧调整试验方案

BT-GL-02-13XXXXXXXX扩建工程#3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方案XXXXXXXX科学研究院二〇二四年一月签字页批准:审核:编写:目录1.编制依据 (5)2.调试目的 (5)3.系统及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5)4.试验内容 (7)5.锅炉燃烧调整应具备的条件 (7)6.试验程序 (8)7.试验方法和步骤 (8)8.职责分工 (9)9.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素控制措施 (10)1.编制依据1.1《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1.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篇(1992年版)1.3《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1.4《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1996年版)1.5设计图纸及设备设明书2.调试目的锅炉燃烧的好坏对锅炉及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很大的影响,锅炉燃烧调整可以确保着火稳定,燃烧中心适中,火焰分布均匀,配风合理,避免结焦等,维持锅炉汽温、汽压和蒸发量稳定正常,使锅炉保持较高的经济性运行。

本措施的制定是为了在整套启动阶段指导锅炉燃烧调整,保证在锅炉试运中能够安全正常运行。

3.系统及主要设备技术规范3.1系统简介XXXXXXXX扩建工程#3机组锅炉是由东方锅炉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DG1065/18.2-Ⅱ6型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

锅炉采用摆动式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向燃烧。

单炉膛、全钢架悬吊结构、平衡通风、固态排渣。

锅炉采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配五台HP863型中速磨煤机,布置在炉前,四台磨煤机可带MCR负荷,一台备用。

燃烧器为可上下摆动的直流燃烧器,采用四角布置、切向燃烧。

上组所有喷口均可上下摆动±30°,下组所有喷口均可上下摆动±15°。

油燃烧器共12个,分三层布置。

燃用轻柴油。

油枪采用简单机械雾化型喷嘴3.2 锅炉主要技术规范3.2.1煤质分析3.2.2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过热蒸汽流量 1065 t/h过热蒸汽压力 17.36 MPa过热蒸汽温度 540 ℃再热蒸汽流量 875 t/h再热蒸汽进口温度 332 ℃再热蒸汽出口温度 540 ℃再热蒸汽进口压力 3.94 MPa再热蒸汽出口压力 3.78 MPa给水温度 281 ℃排烟温度(修正前) 132 ℃排烟温度(修正后) 126 ℃过热器喷水量(一级) 36.61 t/h过热器喷水量(二级) 9.15t/h二次气喷水量 21.96t/h锅筒工作压力18.77 MPa锅炉效率 92.93 %3.2.3燃烧器规范4.试验内容4.1 锅炉主保护的检查确认;4.2 燃烧调整;5.锅炉燃烧调整应具备的条件5.1 在锅炉启动前必须对FSSS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试验,确保其动作正确可靠。

燃烧器调整

燃烧器调整
过燃风量的调节必要时也可作为调节过热汽 温、再热汽温的一种辅助手段。但火焰中心位置 提高后,应注意它对炉膛出口飞灰可燃物的影响 (通常会使飞灰可燃物升高)。
图为某电厂2008t /h四角燃烧锅炉 过燃风风量控制 调整的情况。为 减少过燃风量, 提高其他诸层投 运燃烧器的出口 风速,以减缓气 流偏斜,将原过 燃风风门的控制 曲线进行修改。
(a)下二次风试验,Vdaf=11%, Aad=22%~25%, w2x=40m/s; (d)中二次风试验,Vdaf=12%~14%
——Aad =21%~23% …. Aad =25%~26%
图4-26 HG670/14-5锅炉二次风调整试验
二、旋流式燃烧器的燃烧调整
旋流式燃烧器的出口气流结构、回流 区的大小、位置、射程的远近、气流扩散 角等,是决定其燃烧工况最基本的因素。 因此旋流式燃烧器的燃烧调节,最主要的 就是出口风速和风率的调节。
(2)一次风粉均匀性监督与调整
1)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
图4-24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煤粉管道布置示意 可调节流件;2— 一次风箱;3—炉膛; 4—给粉混合器;5—煤粉管
当各管阻力调平之后,只要各管的给粉 量相等,则一次风量(风速)也彼此相等。反 之,只要各管的一次风量相等,煤粉浓度 (给粉量)也是均匀的。
如图提高一次风速后,
煤粉着火点向后推移,煤粉
气流的刚性提高,纠正了一 次风偏斜气流的贴壁状况。
(2)辅助风的调整。辅助风是二次风最主要的部分。 主要起扰动混合和煤粉着火后补充氧气的作用。 其风率和各层之间的分配方式都对燃烧有重要影 响。
辅助风的风量和风速较一次风要大得多。一般占 到二次风总量的60%~70%.是形成各角燃烧器 出口气流总动量的主要部分。辅助风动量与一次 风动量之比(二、一次风动量比)是影响炉内空气 动力结构的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试项目名称编号:调试措施燃烧调整调试措施第1页共11页1、设备概况、规范、特性参数1.1设备概况电厂 2×600MW国产超临界燃煤机组 1 号锅炉是由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制造的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固态排渣、露天布置、燃煤、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п型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锅炉。

型号为 SG1913/25.4-M967。

锅炉共配置了六台 HP1003型中速磨,燃烧器设六层煤粉喷嘴自下而上 A、B、C、D、E、F 层,对应着 A、B、C、D、E、F 磨煤机。

投用时一般从下而上投用。

主风箱设有 6 层强化着火煤粉喷嘴,在煤粉喷嘴四周布置有燃料风(周界风)。

在每相邻2 层煤粉喷嘴之间布置有 1 层辅助风喷嘴,其中包括上下 2 只偏置的CFS喷嘴, 1 只直吹风喷嘴。

在主风箱上部设有 2 层 CCOFA喷嘴,在主风箱下部设有 1 层 UFA(火下风)喷嘴。

在主风箱上部布置有SOFA燃烧器,包括 5 层可水平摆动的分离燃尽风(SOFA)喷嘴。

在二次风风室内共配置三层 (AB、CD、EF层) 启动及助燃用油枪,共 12 支轻油点火油枪。

一次风自一次风机出口一部分经过预热器加热为进磨煤机热风,一部分直接作为进入磨煤机的压力冷风,经磨煤机后,每台磨煤机分四路分别供相应层四角一次风进入炉膛。

二次风自送风机出口经预热器加热进入大风箱由风门档板调节按要求分布于各二次风喷口进入炉膛。

为了控制大容量锅炉的左右烟温偏差,本燃烧设备切向燃烧的形成,主要依靠二次风喷嘴的偏转结构。

通过燃烧设备设计和炉膛布置的匹配来满足本工程各项燃烧指标要求,在煤种允许的变化范围内确保煤粉及时着火、稳燃、燃尽、炉内不发生明显结渣、 NO X排放量低、燃烧器状态良好、并不被烧坏。

本锅炉燃烧方式采用最新引进的低 NO X同轴燃烧系统( LNCFS),煤粉燃烧器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摆动式燃烧器。

主燃烧器喷嘴由四组内外传动机构传动,每组分别带动一到二组煤粉喷嘴及其邻近的二次风喷嘴,这四组喷嘴传动机构又由外部垂直连杆连成一个摆动系统,由一台直行程气动执行器统一操纵作同步摆动,二次风喷嘴的摆动范围可达30°,煤粉喷嘴的摆动范围可达±20°。

燃烧器每层风室均配有相应的二次风门挡板,每角主燃烧器配有26 只风门挡板,相应配有20 只气动或气动执行机构,其中在每层煤粉风室上下的二只偏置辅助风风室由一只执行机构,通过连杆进行控制。

每角SOFA燃烧器配有5只风门挡板,相应配有 5 只执行机构,这样每台炉共配有100 只执行机构。

各二次风门挡板用来调节总的二次风量在每层风室中的分配,以保证良好的烯烧工况和指标。

风门挡板的控制原则。

总空气量与燃烧器大风箱 / 炉膛出口压差(⊿ P)的函数关系如下:压差 Pa380.838163510161016总空气流量 %BMCR0305060105空气流量与 COFFA-Ⅰ间的函数关系如下:COFFA-Ⅰ挡板开度 %0080100100总空气流量 %BMCR0304042.5105空气流量与 COFFA-Ⅱ间的函数关系如下:COFFA-Ⅱ挡板开度 %0020100100总空气流量 %BMCR0405052.5105空气流量与 SOFA-Ⅰ间的函数关系如下:-Ⅰ 挡板开度%0020100100SOFA总空气流量 %BMCR0405052.5105空气流量与 SOFA-Ⅱ间的函数关系如下:SOFA-Ⅱ挡板开度 % 0080100100总空气流量 %BMCR0506062.5105空气流量与 SOFA-Ⅲ间的函数关系如下:SOFA-Ⅲ挡板开度 % 0080100100总空气流量 %BMCR0607072.5105空气流量与 SOFA-Ⅴ间的函数关系如下:SOFA-Ⅴ挡板开度 %0080100100总空气流量 %BMCR0809092.5105投运煤粉喷嘴燃料风挡板开度与给煤机转速函数关系如下:燃料风挡板开度 %1010100100100给煤机转速05080100105停运燃烧器挡板开度与总空气流量间的函数关系如下:挡板开度 %0010101515总空气量 %BMCR0556********锅炉额定工况下的主要参数名称单位BMCR BRL 过热蒸汽流量t/h19131821过热器出口压力MPa25.425.28过热器出口温度℃571571再热蒸汽流量t/h1586.01514.2再热器进口压力MPa 4.29 4.09再热器进口温度℃310306再热器出口压力MPa 4.10 3.91再热器出口温度℃569569给水温度℃282279燃料量t/h240.0226.4排烟温度℃129128设备规范及特性参数风机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特性型号ANN2800/1400N AN35e( V19+ 4°)ANN1904/1120N 流量m3/ s260.2471.2120.1压升Pa3685409111984风机转速r / m9955851470叶片级数级112动、静叶片度- 300~+ 150- 750~+ 300- 300~+ 150可调范围电机型号YKK630-6YKK900-10YKK630-4电机功率kw140029002100电压V600060006000锅炉设计用煤为淮南煤,校核煤种为淮南煤项目单位设计煤种校核煤种收到基低位发热值 Qnet.ar kJ/kg2130020000工收到基全水份 Mt%7.09.0业收到基灰份 Aar%26.0029.00分可燃基挥发份 Vdaf%3839析空气干燥基水份 Mad% 2.0 2.5收到基碳 Car%56.3752.10元收到基氢 Har% 3.72 3.40素收到基氧 Oar% 5.54 5.05分收到基氮 Nar% 1.00.90析收到基全硫 St.ar%0.370.55可磨性系数 HGI—5853灰变形温度 DT(T1)℃>1450>1450灰软化温度 ST(T2)℃>1500>1500灰熔化温度 FT(T3)℃>1500>1500SiO2%5454.40Al O%3332.5023灰Fe O% 4.2 4.5分23CaO% 2.0 2.5析K2O及 Na2O% 1.5 1.7MgO% 1.2 1.5 2、编写本措施的主要依据2.1制造厂的说明书及图纸资料2.2《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建质(1996 年版)2.3《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质(1996 年版)2.4《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电建(1996 年版)2.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电力工程部分 )2.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电发电厂部分)2.7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2.8《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2.9《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电电源(2002 年版)3、试验目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的目的是在锅炉通常运行的各工况(额定)下,通过改变影响燃烧的各个手段来确定锅炉运行的最佳参数。

为CCS调整试验提供依据。

4、调试前必须具备的条件5.1制粉系统初步调整试验已结束,并已确定出磨煤机的最大、最小出力,一次风量风煤比率,磨煤机进、出口温度、煤粉细度及磨碗间隙调整完毕。

5.2风烟系统控制部分均能投自动,其中包括炉膛负压,送风,大风箱差压,周界风挡板等。

5.3锅炉本体安全阀及电磁释放阀(PCV)等均已校验完毕,可投用。

5.4炉本体吹灰,空预器吹灰系统程控已调试完毕,并可投用。

5.5炉底灰、渣及上煤系统能投入正常运行。

5.6机组在600MW负荷稳定运行24小时以上,且协调控制,汽跟炉方式可投运。

5.7 SCS、DAS、DEH、 CCS、TSI、SOE及 CRT画面打印均可投入。

5.8原煤、煤粉、飞灰等取样测点位置已经确定,测量装置已准备好。

5.9配备足够用试验用煤(设计煤种),机组负荷调整已与网控联系妥当。

(提供试验期间负荷变化曲线)5.10每次工况变化后需稳定工况至少30 分钟。

5.11烟风系统氧量、温度、压力、流量、烟压等表计均应校验合格,投用准确,运行参数均可打印。

5.12 FSSS 保护校验结束。

5、试验范围5.1燃烧器喷口着火距离的调整。

5.2炉内火焰温度场分布鉴别试验5.3炉膛出口两侧烟温、汽温偏差的调整。

5.4改变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的试验。

5.5燃烧器摆角试验。

6、试验工艺及要点6.1调试工艺6.1.1燃烧器喷口着火距离的调整观察燃烧器喷口的着火情况 , 利用燃料风 ( 周界风 ) 进行适当的调节 , 改变着火的位置, 改善着火的稳定性。

通常较合适的着火点离喷口0.3 ~0.5m 之间,通过该试验可初步确定在燃烧器不同出力下的燃料风挡板的开度。

6.1.2炉内火焰温度场分布鉴别试验在锅炉燃烧及炉内配风工况已初步调好的基础上 , 将蒸发量保持在相当于机组负荷为 75%和 100%额定值的条件下 , 用高温测温仪测量炉内各部温度 , 作出温度场的分布状况 , 从而判别炉内高温烟气传热的合理性 , 以及检验某些部位易结焦、挂焦的可能性,以便提出加强巡视和吹灰的要求。

6.1.3炉膛出口两侧烟气(汽温)偏差的调整炉膛出口两侧烟温( 或汽温) 的偏差,可通过改变BC层和消旋风的挡板开度来调节。

使尽可能地减少该处两侧烟温偏差,从而使汽温偏差≤10℃。

然后确定在不同负荷下 BC层和消旋风挡板的开度。

6.1.4改变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的试验试验时机组维持在 90%~100%额定负荷,试验可在三个不同的过量空气系数下进行。

工况调整稳定后进行锅炉及辅助设备运行参数的测量,有关项目详见附表,并进行原煤取样,工业分析和飞灰取样(在固定取样处或电除尘第一电场灰斗)作含碳量分析。

通过试验确定较合适的空气过量系数(即 O2)求得飞灰可燃物小,排烟温度相对较低而锅炉效率较高的运行配风方式。

试验时氧量控制在3-7%左右。

6.1.5改变燃烧器摆角的试验试验时机组负荷维持在90%额定值左右,燃烧器摆角置于水平位置,减温水量不变,将主汽温度和再热器温度维持在520℃左右。

首先将燃烧器往下调节至-100 、-200 、-250 、(以最低汽温不低于 510℃为限)。

燃烧器下摆试验结束后,再逐步往上调节至水平位置稳定后,将摆角分别为+ 100、+ 200、+ 250(以最高汽温不高于 545℃为限),每个试验工况记录锅炉各部烟温及过热器、再热器各段汽温,管壁温度数值,同时配合热控进行摆角和汽温变化的响应时间的动态特性试验。

通过调节燃尽风,使NO X排放达设计要求。

6.2试验期间需进行检测下列曲线(CRT在同一画面)6.2.1负荷曲线(BF)6.2.2排烟温度、氧量曲线6.2.3过热器、再热器蒸汽温度曲线6.2.4总风量、燃料量曲线6.2.5给水、蒸汽流量曲线6.3调试要点6.3.1试验期间,每天试验根据现场运行情况为4~5 个项目,原则上白天试验,因此晚上要求运行人员对炉本体及空气预热器进行吹灰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