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先生杖履中 《生命弦音》阅读后记
【推荐下载】命若琴弦读后感-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命若琴弦读后感命若琴弦读后感[1]“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命若琴弦》告诉我:这就是人生。
史铁生先生笔下的《命若琴弦》的开头如是描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一个简洁的开头,却充满了思考性和哲理性。
在文章的开头,故事已经成形:两个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他们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岖小道上。
一前一后,小瞎子正沿着老瞎子的脚印向前走!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曾经的伤痛:一个受到命运不公对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运的同情,他们所谓的爱情也只是昙花一现,注定是一个悲剧——兰秀儿最后嫁给了别人。
而老瞎子也经历了他师傅曾经经历过的被崩断心弦的痛苦时刻:苦苦坚持弹断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药方,为的就是看一眼这个他从没见过的世界,可是事实是残酷的,说了一辈子的书,最后才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但同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师傅曾经的良苦用心——“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老瞎子踩着老老瞎子的脚印,小瞎子又踩着老瞎子的脚印,小小瞎子又踩着小瞎子的脚印,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于此,我们不得不称赞构思的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的一生,许许多多瞎子的宿命,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干嘛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
”师徒的简短话语掺揉了多少心酸与无奈。
对于他们是瞎子的事实,他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
至于怎么来接受已成为事实的事实就得看你怎么看,怎么想,怎么选了。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一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春之怀古》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

《春之怀古》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春之怀古》,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作品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之怀古》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春之怀古》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一)春之怀古以通过一系列春天的意象,使春天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文中几乎每一句都使用了恰如其分的修辞手法。
例如文章第一段,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用了拟人、排比、叠句、比喻四种艺术手法,融情于景,浑然天成。
在后面的几段中,拟人、排比、反复、比喻、对比、通感、联想等手法也是层出不穷。
“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作者把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都比拟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态,给读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有三次在文段的开头,重复“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
而这句话恰恰如一条丝线将其他珠玉一样的文字巧妙的串联起来,使这篇文章达到了条理清晰,读来一目了然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色。
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思路。
第一段从“云端”、“山麓”、“荒村”到“篱落”,笔触所及犹如匀润的弧线,自然、流畅而又干净利落,一如一丝不苟的“工笔画”,而到了“小鸭的黄蹼”再到“溶溶的春泥”则忽然变成了“泼墨画”一样,浓浓的春意瞬间流淌于纸上,一下子将温软、柔和的春如潮水一样淋漓尽致的推倒了我们的眼前。
春来了,不仅温柔却更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甚至有些“野蛮”。
“惹哭满天的白云”、“斗急一城杜鹃花”、扬起漫天的飞絮这都是她的杰作。
有一句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其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
在理想的废墟上诗意地栖居——感悟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煌或 悲壮的过 程。 即在理想上 的废墟上诗意地栖居。
正的弹断才成。老瞎子想 : 这孩子再怎么弹吧 , 还能弹
《 命若琴弦》 创作于 1 9 8 5年 。这一年是 当代 文学 断 1 2 0 0根?永远扯紧欢跳 的琴弦, 不必去看那无字的
的创作与评论 均发生重要变化 的一年 . “ 寻根小说” 和 白纸 ……后来 . 小瞎子又像 当年他师父领着他那样 . 领
整个重心都在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之上
是人生来 就是在走 向死 这意味着恐 惧 ” ② 这三种 困
作 品讲述的是社会 边缘 处的一老一少两个瞎子 . 境无法解决 , 也无从逃避 . 构 成我们人生 虚无荒诞 的 在 山中的各个村落里以说书为生 老 瞎子 的师父老老 大背景 . 使得所有 目的最后都指 向虚空 . 就如作 品中
一
个偶然 。 小瞎子 的三岁眼残是一个偶 然 . 这些偶然
像这琴弦 . 拉紧了才 能弹好 . 弹好 了就够 了 老瞎子谨 决定了他们人生的轨迹 和故事 。面对偶然 . 人根本无
守 遗命 . 用了 5 0 年 的时间 . 虔 诚地“ 真正是 一根一根 法 自己把握 自己。人 , 这宇宙的精华 , 万物 的灵长 . 在
题意 向方 面 , 而“ 先锋 ” 的特 征则表现在艺术方 法上 。 彻底沟通 。 这 意味着孤独 。 第二 , 人生来就有欲望 . 人 《 命若琴 弦》 即是他想要突破 自己的另一种尝试 。 小说 实 现 欲望 的 能 力永 远 赶 不 上 他 欲 望 的 能 力 . 这是一个 的情节很简单 . 语言也很朴素 , 结构也很清 晰 。 作 品的 永恒的距 离。这意 味着痛苦 。 第三 。 人生来不想死 。 可
关键词 : 《 命若琴 弦》 史铁生 过程 困境
给自己一个最美丽的位置-对史铁生《命若琴弦》的赏析

受着烦 扰、享受着 渴望 、享受 着 悲欢 。他 已不 是 当年 那 个二 十岁
偏偏 是他们成 为 了瞎 子 !不 幸 的偶 然聚 焦在 他们 身 上 ,宿命 的他 。他终 于明 白师父 当初 的企 盼 ,也 明 白 自己已 收获 了一个 最 让他们成 为了瞎 子 ,他 们却 连一 个可 以愤 恨 的对 象都 找不 到 。但 珍贵最 悲壮也最美 丽的人生历程 。 是 ,不是依 然要活下 去么? 幸好 , 他 们有 了可 以复 明的 “ 药 方 ”—— 立一个 目标指 引 自
一
那一刻 ,垂垂 老矣 的他 才发 现 :所谓 的 药方 ,不过 是一 张 白纸而 了多少 回晒 ,挨了多少 回冻 ,心里受 了多少 委屈呀 。 ”小 瞎子笑 话 已 。苦痛之后终 于 明了 师父 当初 的深意 。他 拖着 衰老 的身 躯 苦苦 他 ,“ 一 千根断 了的弦 还不 好弄 ? ”然 而他一 晚 上一 晚上地 弹 ,心 找寻到 了 自己的小 瞎 子—— 那个 陷入 曾经 相 同的 困境 而一 心 求死 里总记得着 ,得真正是一 根一根尽 心尽力地 弹断 的才成。 “ 人人都 的孩子——将 那 白纸 封人 了他 的琴 槽 ,告 诉 他 ,在 往后 的 E l 子里 称赞他那 三弦子 弹得 讲究 ,轻轻 漫漫 的 ,飘 飘洒 洒 的 ,疯 癫狂 放
山越岭 以说 书为生 。老瞎子 五十 年 来的 无数 个 日夜 里 只为 一个 目
信不疑 ,因而能够在 五 十年 中 以苦 为 乐 ,一 步步走 向澄 明高远 的
标 :亲手弹 断一 千 根弦 。然 后拿 着 师傅 留下 的药 方去 抓 药 ,再 看 精神境界 ,并以此来荫庇他 人。 “ 盼 了五 十年 !五十年 中翻过多少 架 山,走 了多少 里路 畦 ,挨 眼这个 世界 。然 而 当最 后 两根琴 弦终 于 断 了,梦想 就要 实 现的
《命若琴弦》读后感600字_读书心得五篇

《命若琴弦》读后有感600 字 _念书心得五篇《命若琴弦》读后有感600 字( 一)一个很有时的时机,我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故事讲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说书为生。
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 1000 根琴弦,而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光亮的世界。
小瞎子期盼着爱情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同。
当老瞎子真实弹断 1000 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的时候,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本来不过一张白纸,瞬时,老瞎子的心弦断了。
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忽然间消逝洁净。
就像一根不可以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动听的曲子。
此时的小瞎子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异乡而痛不欲生。
失掉爱情的小瞎子盼望获取光明,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气,老瞎子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见告只需他弹断1200 根琴弦,便可取出药方治病。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瞎子在这一瞬时才深深的意会,目标不过虚设,但倒是祖孙三代活下去的独一动力。
800-1000-1200 根断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的希望,支撑着他们的梦想,正由于有了这个梦想,因此他们一路走来,便会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过去那些奔奔波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抚琴,以致心焦、忧愁都是多么的欢喜 ! 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固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努力奋斗着、拼搏着,也是为了我们心中建立的目标。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
让我们永久扯紧欢跳的琴弦,不用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命若琴弦》读后有感600 字( 二)琴声四韵,命若琴弦。
独坐于窗前,手捧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思路跟着那感人心弦的琴声,静静走进了只属于“他”的那个世界。
一个削瘦、佝偻的背影出此刻小港的终点,我快步跑上前往,只见那人双腿盘卷在土地上,衣服充满了灰尘,打满了补丁儿。
读命若琴弦有感600字范文

读命假设琴弦有感600字范文人生在世需要有一个希冀,需要有一个让自己勇敢走下去的信念,下面是为大家啊准备以下的内容读命假设琴弦有感600字范文,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史铁生的《命假设琴弦》在这略显匆忙和寂静的气氛中拉开,故事以七十岁的老瞎子和十七岁的小瞎子师徒二人为主线,穿插着师徒情与小瞎子第一次萌生的爱情。
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赶着多说书,心里盘算着或许能在前面的野羊坳里弹断第一千根弦。
这一根根弹断的一千根弦,将成为一副药引子,就着封在琴槽里的药方,老瞎子就能重见光明。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弹断了多少根?”“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
”小瞎子却只一门心思在师父的电匣子上,他不明白绿色的长乙(椅),也不知道曲折的油狼(游廊)。
只知道前面就是野羊坳,野羊坳里有个尖声细气的小妮子兰秀儿。
老瞎子反对小瞎子和兰秀儿厮混,命运却使小瞎子得了一场病而获得了更多与兰秀儿在一起的时间,就在这一段时间里老瞎子总算弹断了最后两根弦。
两根弦一齐断了。
老瞎子留下小瞎子在野羊坳养伤,单独出山治眼睛。
再次回来却已形容枯槁。
他在找他的徒弟,可是人们告诉他,在兰秀儿嫁到山外去的那天,小瞎子就已经离开了。
老瞎子在深山找到了小瞎子,后者正一动不动在等死。
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最后道:“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
”“那就弹你的琴弦,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
”“一千二?”“是一千二。
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
”他不忍对他说,那药方本是一张白纸。
往往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却发现原本的目标依旧遥不可及或者根本虚无。
这时就像书中的老瞎子,在瞬间失去了吸引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
心弦的溃坏不过如此。
失意是难免的,难求的是树立起新的目标,换上新弦,重新绷起一曲新的人生乐章。
《春之怀古》读后感

《春之怀古》读后感《春之怀古》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之怀古》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之怀古》读后感1将冷脸笑成花面的雪、被雷无端惹哭的云、杜鹃啼、杨柳吟、桃花攻陷了山村水郭、柳树控制了御河和江头、鸟丈量天空、蝴蝶点数、蜜蜂编册……《春之怀古》的作者将拟人手法用到了极致,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
每一件景物都充满了生命力,活力四射地跳出了文字,跳到了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满眼的绿,听到了欢声笑语、鸟儿的歌唱,闻到了一种湿漉漉的带有青草味儿的春泥的气息,那是春天的味道。
是的,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
作者多次使用了“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一句,可见“春之怀古”重在一个“怀”字。
我也曾像作者一样,怀念过春天。
在我童年时,春天还是“春”的颜色。
房门前会长出细细的小草,路边有随处可见的野花,柳树迎着春日的暖阳挤出嫩绿的芽,那种透着光的新鲜的嫩绿,让人看着就心生欢喜。
大地万物复苏,各种小生命也随之蠢蠢欲动。
我小时候经常在春夏的傍晚,和哥哥一起坐在树下,我们静悄悄地侧耳倾听那一阵阵的嘈杂喧闹,是各种虫鸣,声音很大,很多,我分不清是些什么虫,大概是蛐蛐、知了,或是还有别的什么虫,我也听不懂它们嘀嘀咕咕的在议论些什么,但我就是喜欢倾听它们的声音,那是大自然的声音。
我还经常和小伙伴在花丛中观察蝴蝶和蜻蜓,那时花丛中的蝴蝶是五颜六色的,各种花纹,各种形状,种类繁多。
童年的我一直坚信,在某个我看不到的地方,一定存在着一个蝴蝶王国,里面住着各种种族的蝴蝶,它们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规则,交流方式,就像我们人类一样。
这样看来,时常同蝴蝶共舞的蜻蜓大概是它的近邻了。
但与高傲的蝴蝶不同,蜻蜓是平易近人的,它常常毫不避讳的落在我的手上,展现它的善良与宽容,或许作为一个生命,它是可以感知到它面前的人类是友好的还是带着恶意的。
《生命弦音》读后感

《生命弦音》读后感1、《生命弦音》读后感读了登峰老先生的书,迟迟没有写一点心得,不是我吝啬自己的笔墨和时间,而是我始终不敢面对这样一个执著坚强的老人。
习惯在茶余饭后去阅读一些经典书籍,几乎从没想到要去读一本隐身在繁华背后不为人知的平常小说。
读登峰先生的《生命弦音》,对我来说绝对是个挑战。
首先得把自己囚在书房,强迫自己耐着性子接受书中那段尘封在时代年轮中的历史,还得让自己跨越年龄障碍站在老先生的感情立场上重新审视过去。
但最终我走进了书里,在的文字叙述中看到了那个穿梭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的的生活剪影,确切地说,《生命弦音》奏响的就是的人生乐章。
这部以自传体形式写就的小说是舔着成长的伤口逐字逐句斟酌而成的,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颠沛流离、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生活写照。
期间经过十年的构思写作,又经过十余次的修改删节,最终由原来的七十万字精练到成书后的四十万字,心血可见一斑。
“生活是一本书,每天都在读她,每天都在翻动着她的书页,让你慢慢地品尝着其中的韵味……”“人是主宰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被恶劣环境所吓倒,应积极创造着走自己的新路。
”这是在“自序”中写的两段话。
这种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和境界,从书中的章节中处处都可以感受到。
在描写熟悉的.浙南民俗风情时,巧妙地运用了大量地道的乡野俗语,文字诙谐生动,妙趣横生。
不仅给读者细致地勾勒出了一幅秀丽淳朴的浙南生活风情画,而且还通过一些琐碎的生活细节让我们聆听到劳动、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的真谛,而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又给了我们一种走近、走近大自然的冲动。
在写失去爱女、打成右派、劳燕分飞的生活挫折时,大量运用白描的写实手法,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来渲染气氛,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让读者读到一种在命运面前不服输的骨气和痛定思痛后的深刻反思。
在看来,生活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残酷的磨难。
历史需要后人记取,悲剧不能重演。
一个知道反省的民族才是兴旺的民族,一个敢于直面挫折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在先生杖履中《生命弦音》阅读后记
前些日子,参加县文协的会议。
有幸认识李老先生,并蒙其赠阅一册老人自己撰著的长篇小说《生命弦音》。
老人精神矍铄,乐观豁达、思维敏捷、待人谦逊。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得知老人年届七十有六,喜好文字、书画。
聆听老者娓娓而述的教诲,一种深切的敬意油然而生。
翻阅李老先生十年构思,多次删减,终而成就的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生命弦音》。
我的心绪伴随着书中主人公近半个世纪的人生轨迹流动起伏。
诚然如先生自序中所言: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
苦中切莫丧志,乐时不能忘忧。
以苦为乐,不停拼搏,才能谱写出一首人生的壮歌,才能吟唱出人生的锦绣年华。
书中主人公李庆余、李庆新兄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整个风云变幻的历史。
无论是整风运动中兄弟俩错划右派,还是文革中李庆新惨死塞外,面对无数次的折磨和苦难,面对一个个不公平的遭遇,甚至面对牢狱之灾。
李庆余始终坦然笑对,踩着苦难前行。
因为他一直对未来抱有坚定的信念,相信明媚的春天终会来临。
主人公李庆余那高贵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也拨动了我生命的弦音。
小说是作者的回忆。
作者的情感经过反复的沉淀,远距离地回顾过去的那一页,虽然凝滞多年的情感仍会震撼。
但我更相信,当一个人经历过苦难、孤独、迷惘以及与命运的奋争后,再回头看经历过的沉浮人生。
许多复杂的、艰难困顿的人生遭际和由此而生的情感痛苦反而会简单明了,重温的旧梦也许会散发出幽香。
因为对历史的回顾,对人生的感悟到了一个蓦然回首的境界,或许变幻的政治风云和曾经的苦痛灾难就会凝成一粒蚌壳中的珍珠,那熠熠的光芒会照亮人生前行的路。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剥离了繁杂的迷象,人生的真谛便在回眸的那一刻显现了生命的本色。
我们这一代人,对国家那段沉重的历史和劫难并不知晓。
大抵是从书本上获得零星的一些印象。
反右倾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浩劫,那段历史中的坎坷、艰辛与困苦,在我们这一代,就已经渐渐的淡薄和模糊了。
历史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历史的伤痛该怎么去挖掘?如先生而言:一个人的苦难倒不算什么,所担心的是历史的教训没有明确,历史的悲剧又会重演。
作为一个经历过历史灾难的幸存者,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李老先生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以独特的视角真实的呈现出来,那种触及灵魂痛点的颤栗和震撼,也许正是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的冲动。
而作者那种对历史负有的基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难道不是促进民族的复兴与发展的动力?返观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鲁迅先生的我以我血荐轩辕。
那一种责任意志和使命意识早已融进了中国文人的思想格局。
我想李先生以其亲历的苦难为素材的这些记述,从沉重的历史中剥露出来的伤痕。
也该是源于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而这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无疑是一种警醒,无疑是一笔足以珍贵的财富。
如果单纯从小说的技术观点看,李老先生的作品结构并不算很精巧,故事情节也显得有
些松散,甚至缺乏小说创作必要的推衍、发展等技术处理。
然而,生活本身的形式是自然的、实在的、直观的。
或许李老先生起止自在的笔墨,早已跳出了纯技术的范畴,演化为一种态度或一种审美。
因为对亲身经历的生活本身的理解和感受,按照生活本身的形式来结构作品。
或许这已超越了小说的技术化,超越了作品虚拟的逻辑操作。
李先生以七十多岁的老迈之躯,细细梳理曾经亲历的伤痕。
那痛定思痛的深刻反思,那直面人生的积极态度,足以让我等后生晚辈仰止。
当历史的尘埃悄然落定,当生活的春天悄然来临。
在此唯愿老先生能保持一种好心情,保持一种宁静的意绪。
正如先生所言:宁静是生活的朴素,是精神得以活泼和生动的空间。
宁静是一种高雅的精神状态,是思想、审美之树长青和繁茂的土壤。
李老先生在艺术上那种温和的态度,以及文字间流露出的瞩意琴棋书画的文人情趣,也许更能体现老人宁静的平常心吧。
突然想起苏轼的两句诗: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
并仅以此作为对李老先生初识印象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