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防治中的社会资本

合集下载

加强管理动员社会组织和目标人群参与防艾工作——2010年度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云南省社会组织管理项目进

加强管理动员社会组织和目标人群参与防艾工作——2010年度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云南省社会组织管理项目进
主体、社会组织配合实施的 8 多个; 0 基本由 疾病预防控制 的骨干队伍与提高他们项 目执行能力和总结经验 的能
中心执行,社组织作为参与者的 4 0多个。16 8 个项 目 分布 力。( )要通过项 目管理建立起政府部 门、技术支持机 3 在除丽江市以外的 1 个州市 8 多个县 ( 5 0 市、区) 。 构与中标社会组织长期合作开展防艾工作的沟通、支持 省本级社会组织管理项 目的经费支出仅限于对全省 与需求服务的工作机制 。
第2 5卷第 8期
21年 8 01 月
卫生 软 科学
S f S in e f at o t ce c He l o h
、 l 5No 8 ,_ . o2 Au . 01 g, 2 1
加 强管理 动员社 会组 织 和 目标人群 参 与 防艾工 作
— —
2 O 1 O年度全球基金艾滋病项 目 云南省社会组织管理项 目进展 霞1 ,王启林 ,董泽艳 2 7王 庄
个州市级、县级执行机构和所有中标社会组织下发了 《 云
基金项 目:云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 目 全球基金艾滋病社会组织管理项 目》 一《
作者简介 :王晓锋 (92 ) 17一,男,云南永胜人 ,医学硕士 ,副编审 ,主要从事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项 目管理、项 目 督导评估工作及 杂志编辑 、卫生政策研究工作 。
社会组织项 目的督导、验收、技术支持 、 信息收集汇总、 22 制定下发了 《 目管理方案 》 . 项 并按照方案实施管理
分析与交流、管理项 目办公室人员补助等 。如何管理好
省级社会组织项 目管理办公室于2 1 年 7 00 月制定并向

全省 16 8 个社会组织项 目面临巨大挑战。
收稿 日期 :2 1—4 1 0 10-4

乡镇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乡镇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乡镇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依据州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支配,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州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州政府、州卫生局、州防艾办等单位组成的调查组,于XX年9月12日至14日,9月17日至21日历时8天,对近三年来全州开展防治艾滋病工作状况和贯彻执行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组分别听取州和县(市)政府及部分乡(镇)政府的状况汇报;深化州疾控中心,5个县(市)的6个乡(镇),2个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XX市市医院传染科、红丝带家园、美沙tong流淌车服药点和1所学校,2所初级中学,1所高级中学进行调查;先后走访了15名艾滋病患者。

现将调查状况报告如下:一、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1989年我州首次发觉HIV感染者,受到各族人民的关注,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2021年,州委、州政府决定在全州广泛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斗,艾滋病防治工作实现三个重大转变:一是防治范围由局部扩大到全局;二是防治宣扬由相对隐藏转变为全民普及;三是防治工作由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开展。

通过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族人民三年的艰苦努力,全州防治艾滋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为今后的防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体现为:(一)建立和完善了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

州和县(市)都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机构,落实了人员编制。

围绕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云南省艾滋病防治“一方法六工程”,结合德宏实际,制定了《德宏州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了艾滋病疫情监测、预防干预和关爱救助三大网络,形成了宣扬、训练、预防、治疗、关爱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和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主动参加的工作的格局。

(二)艾滋病防治宣扬训练成效明显。

各级政府通过广播、电视、文艺演出、学校训练以及建立宣扬专栏和广告牌,发放宣扬册等多种宣扬手段,在驻村入社工作队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全州公民防治艾滋病学问得到有效普及,艾滋病防范意识明显提高。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6.11.30•【字号】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1号•【施行日期】2007.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艾滋病防控正文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1号)《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06年11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6年11月30日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11月30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救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机制,采取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艾滋病防治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目标责任管理,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艾滋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实际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艾滋病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以及社区组织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五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国和缅甸籍吸毒人员HIV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国和缅甸籍吸毒人员HIV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

情况及吸毒情况,其中吸毒情况包括人所前1个月 使用的毒品类型、是否曾注射吸毒等。(2)血清学检 测: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采用常规的 HIV抗体筛查、确证检测流程进行检测。HIV抗体 初筛、复检试剂分别产自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 公司和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IV抗体 确证检测试剂产自新加坡MP公司。所有试剂均在 有效期内使用。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 行平行录人,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x2检验比较中国籍和缅甸籍吸毒人员人13学特征 差异;以x2检验中P<0.02的因素为自变量,同时结 合专业知识,将其他可能会影响吸毒人员感染HIV 的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也纳人为自变量,以HIV感 染情况为因变量(感染=l,未感染=0),采用多因素 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分析中国 籍和缅甸籍吸毒人员感染HIV的影响因素。以P< 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Burmese.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fter giving informed consent.We used the Chi-squared test to compare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HIV prevalenc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regression was then used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HIV infection.Results
and Prevention,Beijing 死昭Renhai and Corresponding
102206,China
to
Zhang Zhimin contributed equally

我国非政府组织(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研究

我国非政府组织(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研究

我国非政府组织(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研究摘要】艾滋病作为一种传染病,因为其极大的危害性,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艾滋病的防治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协作。

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非政府组织(NGO,下文简称NGO)已经成为公共事务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我国而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正处于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时期。

同时,我国的NGO也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探讨我国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艾滋病防治效果显著国家的经验,从政府和NGO两个角度分别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我国NGO的作用,推动我国艾滋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

第二部分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分析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及优势。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我国NGO 参与艾滋病防治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四部分对美国、澳大利亚的防艾NGO参与模式进行分析与总结。

最后,在第五部分为我国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 NGO参与微观经济学【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038-03一、引言1、艾滋病简介与我国艾滋病防治的基本形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而引起的,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由于其传染途径特殊(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潜伏期长(通常经传播感染病毒后,潜伏期在6个月到10余年时间不等)和不可治愈,使得在世界范围内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都表现出特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在我国,艾滋病的历史并不长。

1985年,我国境内出现第一例艾滋病;1989年,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的吸毒人群中发现146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识与防“艾”体系构建——以云南省为例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识与防“艾”体系构建——以云南省为例

场经商等行业中。从暂住时间看 : 暂住一个月 以
下 的有 45 1 人 , 3 1 占暂 住人 1总数 的 5 .9 ; 4 2 1 62 % 暂 住一个 月 至一年 的有 284 人 , 2 .l ; 住 0 15 占 69 % 暂

年 以上 的有 193 299人 , 1 .%。从 出行 目的 占 68
病监 测 与 防 治 工 作 , 2 1年 底 全 省 l 至 0 6个 地 ( 、 ) 16个 县 ( 、 ) 州 市 的 1 市 区 已累计报 告艾 滋病 病 毒 感 染 者 达 149例 ( 龄 在 2 04 年 0~4 9岁 的 占 8 .%)其 中艾 滋病 病 人 59例 , 艾 滋 病 死 亡 79 , 9 因 人 数 达 44例 , 别 占全 国同 期艾 滋 病病 毒 感 染 1 分
点检测资 料显示 , 暗娼 中 的艾 滋病 病毒感 染率
19 为 00 % ,05年有 9个 哨点 暗娼 的感染 96年 .2 20
率超过 1 %。对男性 同性恋人群的调查数据显 . 0
示, 目前 该人 群 艾 滋 病 病 毒 感 染 率 在 l ~4 。 % %
部分高发地区的孕产妇和婚检人群监测表明, 艾 滋病病毒感染率 已经达到或超过 l 达到较高 %, 流行水 平∞。 云 南 省 自 18 96年 起 就 开 展 了艾 滋


云南省 流动人 口感染
事保 姆 等 服 务 业 的 2 1 9 2 4人 , 29 %; 他 占 . 6 其
258 , 33% ;从 居住 处 所 看 : 住在 旅 店 56 人 占 .l 居 的有 430 386人 , 占暂 住人 口总 数 的 5 .8 。 住 60 % 居 在居 民家 中 的有 347 , 5 1% , 住在 单位 99 人 占 .l 居 内部 的有 437人 , 56 % , 住在工 地 现场 的 38 占 .l 居

它不分贵贱与城乡——艾滋病在农村

它不分贵贱与城乡——艾滋病在农村
维粮 食及农业组 织 日前 发表 的一份 研究
德 宏 州 现有 138万 人 口 .截 止 到 20 0. 0 4年年
报告说 .艾滋病 在城市得 到遏制 的情 况下 ,在农 村 底 .已经累计发 现了艾滋病病毒感 染者 8 2 ,这 14例 广泛蔓延 ,各 国政 府应 密切关注这一现象 。报告说 , 还仅仅 是在 1 7万高危人群 中检查 出来 的。 目前 ,已 5 4人 目前全世界约 3 0 4 0万人患有艾滋病 .其中 9 %集 中 经确认 死亡的有 1 4 .如此规模 的艾滋病 给当地 0
在农村 .尤 其是发展 中国家 的农村 。最危 险的地 区
是靠近公 路 的农村 、人 口外流地 区和提供 季节工较 多 的地 区,这些地 区人 员流 动性 大 ,卫 生条 件差 , 缺乏卫 生保 健设施和药 品 ,尤应 引起关注 。这份报 告说 .发展 中国家 的农村 本来条 件就 比较 差 ,粮食 缺乏 .药品 昂贵 .再 加上艾滋病 的蔓延 ,生活状况

8 %的艾 滋病病毒感 染者在农 村 。艾滋病病 人 和感 他们 已多次发 出了救救景颇族的呼声。 0 染者 中.劳动年龄人 口占 9 %以上 .其 中 3 以下 0 5岁 综 合 防治策 略 .到 2 1 .我 国将 因此累计 失 去 0 5年
50 0 万劳动力。
青年 占多数 。根据 国际劳工组 织的预测 ,如不采取 万~ 0 7 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豫 东南 有些 县市的农 村 年 之 内竟 有 近 三 十 位 中青 年 人 死 亡 。祖 祖 辈 辈老 实 巴交 只会 在 土里 刨食 的 中原父 老 ,他们 怎 最致命 的是 .我 国农村居 民人 口流动频繁 ,目 么也没有想到艾 滋病会 与他们有关 。 当他们 伸 出了 前进城农 民工总数 已经超过 1 亿人 .由于各种原 因, 常年劳作 的粗壮 手臂去卖血 ,其实 也是将 自己的生 这 一庞大 的劳动 群体 比其他群 体更容 易受 到艾 滋病 命 伸给了魔鬼 。 自 19 年 以来 ,河 南的血头在河南 92 的侵袭 。流 动在外 的农村人 口大都处于城市 的边缘 , 到处采血 .这些 大量污染 的血液被 卖给 了上 海和武 住 所 的卫生设施 和医疗保 障都极度贫 乏 .艾滋 病防 汉 的生物制药公 司 .制 成了 白蛋 白 、球蛋 白 、干扰 护意识不强 .受 到艾滋病病 毒感染后 ,更少获 得帮 素 、血小板 因子等卖 向全 国。而 这些药是不 是又使 助。最致命 的是 .那些感染 了艾滋病病 毒但对 此一 城 里人染上 了艾滋病 、乙肝 、丙 肝等其他疾 病 ,不 无 所知 的农 民一 旦 回到家 乡 .还容易 把病毒传 染给 得 而知。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2020)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2020)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2020)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11.25•【字号】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13届〕第41号•【施行日期】2021.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艾滋病防控正文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十三届〕第四十一号《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0年11月25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11月25日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2020年11月25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健全工作协调、考核、监督机制,推行领导负责制、工作责任制,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综合考核范围。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防艾委)负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其具体工作由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卫生健康、财政、教育、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医疗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海关等防艾委成员单位,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艾滋病防治计划,履行工作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计划生育协会等团体结合工作对象的特点,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综合干预、关怀救助、志愿者活动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lys is of the Social Capital in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Dehong,YunnanYu CuieYunnan University,Kunming,650091AbstractSocial capital are those resources which are contribute to the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upport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andthe formation of good social order in the civilian areas.The traditional social capital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has vast importance to effectively dealing with social problems and promotion social management.In the work of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Dehong,social capital such as minority traditional art,customary law,village regulations,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nd so on had play an important function.Further analysis showed management that the traditional social capital's mechanism of action is still relatively simple,and facing the impact of modernization and shrinking,the traditional social capital would wait for further strengthening and reconstruction to give better play.Whichmake the policies and activities more available,get a double effect.Social capital reduces the resistance,expand the resources of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for infected,mobilize folk force participate and so on.Key WordsAIDS;Prevention and Control;Social capital艾滋病防治是一项综合工程,除了政府的重视和财政投入以外,民间社会资本的作用极其重要,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社会资本具有相对丰富的存量,可以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重视这些社会资本的作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艾滋病防治的效率。

然而,当前艾滋病防治中传统社会资本也存在一些问题。

1社会资本的涵义社会资本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内涵的概念。

有的学者注重从个人的角度界定,把社会资本理解为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中并能够为个人带来收益的资源或资本。

从这种角度进行的研究比较关注社会交往、关系网络等方面。

例如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在社会结构中那些有助于做成某事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产生了可以带来资源的行动。

有的学者倾向于从集体或社会的角度界定,把社会资本理解为群体或组织中存在的有利于协调和合作的资源,这个角度的社会资本往往与集体行动有关。

例如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可以理解为“社会组织的特征,包括信任、规范和网络等,他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1]。

也有的学者从综合角度界定,例如纽顿认为,社会资本至少可以从3个方面理解:是存在于公民之间的信任、互惠与合作等一系列态度和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防治中的社会资本分析余翠娥云南大学,昆明,650091摘要社会资本是存在于民间的那些有助于社区居民相互合作和支持以及良好社会秩序形成的各种资源。

少数民族传统社会资本对于有效应对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习惯法、村规民约、民间组织资源等社会资本发挥了重要功能,使各项政策和活动具有可及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州社会资本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艾滋病防治的阻力,拓展了艾滋病防治的资源,促进了感染者社会支持网络的形成,调动了民间力量的参与等。

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些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单一,而且面临现代化的冲击而日益萎缩,要想更好地发挥这些社会资本的作用,传统社会资本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与重构。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社会资本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 DOI.10.3870/YXYSH.2012.12.001第25卷第12期2012年12月医学与社会MedicineandSocietyVol.25No.12%Dec.201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医改背景下边疆地区的艾滋问题治理”,编号为09YJC840040。

·医学社会学研究·1··医学与社会2012年12月第25卷第12期价值观;是由朋友、家庭、社区、工作以及公私生活而联系起来的人际网络;是存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的一种有助于协调社会行动,有助于事情成功特征[2]。

由于社会资本具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因此对它的类型也有不同的划分,有的学者依据来源划分为国家层面的社会资本和地方社会的社会资本;有的学者从功能出发划分为良性社会资本和不良社会资本。

本文认为,社会资本可以概括为存在于民间社会的那些有助于社区居民相互合作和支持以及良好社会秩序形成的各种资源。

结合少数民族社会的特殊性,本文将社会资本分为:①社会文化中那些有利于居民相互信任、互相合作、守望相助的氛围、精神或仪式;②规范,主要是地方社会形成的那些用于制约和引导居民行为的行为规则,包括习俗、道德准则、共同约定、法律等规范;③社会网络,这是直接表现居民交往和合作关系的一个层面,居民之间通过交往、互惠形成了一些实际的社会网络,而这一网络不仅是网络内居民之间精神联系和物质上互相帮助的体系,也是居民参与其他活动的一个载体。

2德宏州艾滋病防治中体现的社会资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云南省德宏州遭遇艾滋病的侵袭。

从艾滋病流行的区域来看,少数民族社区往往受害比较严重,这是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各级政府和各界社会力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意识到在这一地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必须结合少数民族社区的特点,才能使各种政策和活动具有可及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少数民族传统社会资本得以修复、重构并得到应用。

2.1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中。

在德宏州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对传统宣传方式中的“歧视”、“高危行为”、“感染途径”等名词往往听不懂,不理解而且也不容易记住。

为了让当地居民更好地理解、认同宣传的内容和观念,一些项目就使用了民族文化表演资源,使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更符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环境。

以中英项目在瑞丽的宣传教育工作为例,项目办积极地将民间传统的傣戏表演形式用于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由具备傣戏表演经验的贺肥民间艺人将北京世界艾滋大会上“红丝带”活动中推出的宣传光碟《风波》的情节根据傣族的思维习惯进行改编,配上傣族的语言,效果良好。

利用这一经验,项目的演出活动从4个试点村推广到了瑞丽市的26个村民委员会,在景颇族村寨时又加上了景颇语,宣传很受村民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受此启发,这些民间艺人还创作了《一个家庭》、《被毒品危害的家庭》等4个自编自演的节目。

这种社会资本的运用,使艾滋病防治宣传知识和消除歧视的观念深入人心。

2.2习惯法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由一定民间社会组织或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或铭文约定的,体现民间社会组织或群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的,由获得民间社会组织或群体认可的社会物质力量保障其实施的普遍性行为规范的总和[3]。

习惯法直接产生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凝聚着少数民族人民的心理、智力与情感,因此在少数民族社会中存在巨大的群体认同性,对少数民族的生存和繁衍以及促进少数民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调解社会矛盾、巩固民族团结、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道德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预防艾滋病的工作中,少数民族的一些习惯法再一次体现了其价值,例如在傣族居民中流行的“洗寨子”习俗和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对青少年性行为的干预工作正好契合,因而得到大力倡导。

面对艾滋病的流行,以及性传播在艾滋病感染途径中比例日益上升的现状,一些傣族村寨重新讨论和恢复了“洗寨子”的做法。

“洗寨子”是流行于傣族地区的一种对违反男女关系行为的处罚。

在傣族文化中,青年恋爱自由,但严格禁止婚前发生性关系。

傣族社会中男女婚姻的结合是以祭神之后才为合法的,这已成为两性结合的必经手续和仪式。

婚前有性行为被视为神所不容,未婚先孕更被看作是一种触犯鬼神的现象,当事人要受到村寨头人的各种惩罚,还要祭祀寨神勐神祈求神灵的宽恕。

“洗寨子”就是带上足够的糕饼等食品,挑上一担水,满寨子挨家挨户的去认错赔不是。

无论走到哪家,首先都要舀两瓢水泼在地上,然后就在大门跟前长跪不起,直到主人原谅以后,当事人才可以起身毕恭毕敬地将一份糕饼奉上给主人家,接下来才能再去下一家。

要是主人家没有说原谅的话,当事人只能一直老老实实地跪在那里;要是当事人“洗寨子”的时候有哪户人家的主人不在家,改天还得抽空补上,任何一家也不能漏掉。

由此可见,“洗寨子”的惩罚还是比较残酷的,正是因为这样,这种做法才可以在干预青年婚前性行为方面发挥作用。

2.3村规民约2··村规民约是一种重要的社区规范,它是由农村居民商讨、约定,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共同制定出来约束大家行为的一套行为规则。

无论是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还是其发挥的作用,体现的都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民主自治的一种方式。

村规民约一旦制定,即是经过了居民的认可,它将持续发挥规范作用。

村规民约对于协调村民的利益、维护村庄的稳定、倡导优良传统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德宏州的艾滋病防治中,一些深受毒品和艾滋病危害的村寨纷纷制定或重修了村规民约,增补了禁毒内容,使之与艾滋病防制相衔接,从而更好地减少吸毒贩毒行为,抑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