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科学》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条件: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食物链中,生产者一般指________,消费者一般指________。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
3、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际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5、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________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而影子的形状则与________的角度有关。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倍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也叫反光,它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科学家利用光反射的远离精确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4430 千米。
8、利用反射原理: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潜望镜、________、________等。
9、在野外可以利用________聚光生火。
10、吸热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深浅有关。
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______。
吸热还与光线对物体照射的角度有关。
11、太阳透过________可以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1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是会产生一种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叫________。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漆大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1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____,要使物体运动地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____。
15、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五年级下册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能量与生活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三单元:资源保护与环境危机第四单元:无限宇宙第一单元:能量与生活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2、能量的一形式多种多样,如:(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水能)、(机械能)等。
3、汽车发动机是将(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
4、电灯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电话是将(电能)转化成(声能)和(电磁能);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和(机械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6、能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起重机就是把(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7、和运动有关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叫做(机械能)。
8、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
9、两只手互相摩擦会感觉热,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动能转化成了热能)。
10、人体进行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得的。
1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12、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3、在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动能转化成了热能)。
14、能源:能够直接或经过转换而获得内能、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
15、能量与能源的区别:任何物体都具有能量,但不一定都是能源,能源能为人们提供能量。
16、能源的分类:按能源是否在自然界天然形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在自然界天然形成,如:(煤)、(石油)、(风能)、(水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人工方法转换而得到的能源,如:(煤气)、(汽油)、(电能)等按能源能否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中可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不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
按能源是否被广泛利用:(常规能源)和(非常规能源)。
(完整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完整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整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物质的性质
1. 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的特征和转变规律
2. 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等特性
3. 物质的燃烧性、溶解性、导电性等性质
二、人类感官与科学思维
1.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基本原理
2. 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与技巧
3. 利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
1. 动植物特征的分类和鉴别方法
2. 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生态平衡
3. 物种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1. 动物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2. 动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3. 已知动物的进化历史和生活性
五、植物的特征与分类
1. 植物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2. 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3. 已知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六、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形状、构造和运动规律
2. 大气层、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的相互关系
3. 对环境进行保护和节约利用的意义和方法
七、科学与技术
1. 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关系
2.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科学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所有知识点考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所有知识点考点)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3.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对,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应用。
5.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放大镜镜片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7.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他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但大多数昆虫身体比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
8.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0.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11.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12.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4.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的。
15.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点知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点知识
一、微小世界
1. 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2.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认识到微观世界。
3.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2.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三、宇宙
1.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
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中。
四、环境和我们
1. 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2. 减少垃圾的产生、垃圾分类回收等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3. 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们要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与镜面的()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
3、()能把物体的图像(),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等,就具有同样的()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叫做透镜的()。
6、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和()。
6、早在()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观察不到的()。
如通过()能观察到苍蝇的()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蚜虫的大小如(),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3、()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1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15、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6、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有哪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二第二单元微小世界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一、微小世界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
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
(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
培根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放大镜可以显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细微之处。
放大镜下可以看到昆虫的身体构造和晶体。
(彩色小鲮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昆虫的触角是他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草蛉是蚜虫天敌)2.晶体: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
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水晶、维C、黄铜矿)食盐、白糖、味精、雪花等是晶体。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玻璃、橡胶、蜡烛、樟脑等不是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花岗岩:长石、云母、石英)3.微生物: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自制的300倍的金属显微镜)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常见微生物: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4.细胞: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和命名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的作用:生命体细胞排泄繁殖呼吸生长发育消化遗传运动 5.显微镜:17世纪,两个凸透镜组合成显微镜。
放大倍数:10×40=400倍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
显微镜结构(P13)有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
使用显微镜步骤:1、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P13)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方向相反。
制作洋葱标本:切开洋葱—剥下内表皮—切“井”字形—用镊子取下标本—盖上盖玻片—滴碘酒染色—吸走多余的水分制作微生物标本:在载玻片上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吸去多余水分可以用干草培养微生物(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变绿)。
电子显微镜放大200万倍。
扫描隧道显微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无限的。
6.霍乱、鼠疫、伤寒、肺结核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里面有微生物。
微生物在医药(细菌和病毒)、食品、农业(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生物工程(克隆羊、处理垃圾和污水等)、电子等方面起作用。
二、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物质在变化。
(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但发生这些现象不一定就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发光发热 (火柴蜡烛燃烧、烟花爆炸)改变颜色(米饭滴碘酒、烧糖、铁生锈)产生气体(小苏打与白醋)产生沉淀(硫酸铜和铁钉)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2.物质变化木桌子、折纸铁条、豆子沙子、易拉罐压扁水变水蒸气、水结冰等蜡烛熔化、白糖熔化(只改变形状与状态)3.加热白糖:固体白糖熔化成液态白糖(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成蜡烛油也是物理变化。
白糖变色、冒烟、变成黑色的炭(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也是化学变化。
我们把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总是包含着物理变化。
4.米饭变色:米饭原来没有味道(不甜)。
经过咀嚼米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
米饭+碘酒——变色是化学变化。
(蓝色的物质是一种新的物质)淀粉+碘酒——变色是化学变化。
我们可以用滴碘酒是否变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大量气体,玻璃杯外壁比原来凉,剩下透明液体。
小苏打+白醋——二氧化碳+新的液体(醋酸钠)是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立即熄灭。
把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上,蜡烛立即熄灭。
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一些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
打开汽水瓶盖,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
人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产生二氧化碳)★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6.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的物质。
(颜色、光泽、空隙、敲击、导电性、磁性等)研究的问题:铁生锈和空气有关吗?(铁生锈和水有关吗?)我们的假设:铁生锈和空气有关,因为暴露在空气里的铁钉容易生锈(铁生锈和水有关,因为潮湿的地方铁很容易生锈)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3个盘子、3枚铁钉、水、餐巾纸)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水盘子水变色生锈锈多了锈更多了菜油盘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实验结论:空气能使铁生锈。
(1、在同样大小的盘子里,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一半水。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
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中或放在潮湿的餐巾纸上)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完全浸没在水中水变色生锈锈多了锈更多了一半水一半空气水变色生锈锈更多了锈得厉害实验结论:水能使铁生锈。
)原因分析: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空气里含有水蒸气,所以铁能在空气里生锈。
(干燥的地方不易锈)水中溶解了空气,所以水中铁能生锈。
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水和空气都很充足,所以更容易生锈。
盐水能加快生锈。
防止生锈的方法:1、只要把空气和水分进行隔绝,就能防锈。
(保持干燥,密封,盖上盖子;涂上保护层:油漆、涂油;电镀:镀搪瓷)2、制成合金:不锈钢7.硫酸铜和铁钉的化学反应:铁钉上有红色物质附着(是铜),溶液颜色变淡,产生沉淀。
8.物质变化与我们:食物消化是化学变化。
制造水泥要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烟花爆炸是剧烈的化学变化。
(火药是炼丹家无意的发明)三、宇宙1.月球: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它是在月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逆时针转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有关数据P4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月相模拟实验见作业本P25)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撞击说)2.月相:月球圆缺一次的周期是一个月。
(由缺到圆再到缺)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朝右手边)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朝左手边)朔新月上弦月望下弦月残月(农历初一初三初八十五二十二二十七)(依次为:残月、下弦月、下凸月、望、上凸月、上弦月、新月)(农历二十七、二十二、十八、十五、十二、初八、初三)3.日食:农历初一前后,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月食:农历十五前后,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的影子就会挡住月球,月亮无法反射太阳光,月食就发生了。
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没有月环食。
4.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彗星、小行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八大行星分别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离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自转周期最短的行星—————木星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自转周期最长的行星—————金星公转周期最长的行星—————海王星直径最小的行星———————水星公转周期最短的行星—————水星直径最大的行星———————木星 5.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7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小熊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很暗)我们可以利用北斗星寻找北极星。
(斗口向上延伸5倍距离)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近有远。
星座其实是一些距离各不相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穹上的排列图像。
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
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天琴座牛郎星——天鹰座天蝎座的心宿二是一颗红巨星(火红的亮星)。
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它的直径有10万光年。
在夜晚观星时,把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观看。
6.宇宙:人们把天空中的星星划分成不同区域,称为星座(星座是不科学的)。
太阳系是恒星系,银河系是恒星集团(1000亿—2000亿颗恒星、河外星系是100亿个银河系一样的恒星集团。
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用来计量恒星间的距离,1光年=9.46×10的12次方千米) 目前人类利用天文望远镜最远能望到120亿光年的宇宙,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在不断膨胀。
宇宙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
7.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员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
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相继出现。
我国的“神州”系列载人飞船升空(杨利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是火箭的发源地(1700多年前的三国)四、环境与我们1.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等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我们人类,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
2.处理垃圾的方法:填埋法和焚烧法填埋法:模拟填埋法(见作业本P35)新型填埋场设计(同前)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焚烧法: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力量还可以用来发电。
但焚烧也会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主要是污染空气)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我们可以减少丢弃、重新使用。
(不过度包装)重新使用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绳子的5种用法,塑料袋的5种用法,饮料瓶的5种用法等)4.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塑料、玻璃瓶、金属、纸等废电池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使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含有汞、铅、镉等有害物质。
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
5.水污染:有生活废水、农业污水、工业污水、石油污染。
污水的分离方式:沉淀和过滤。
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初步处理沉淀再处理过滤、细菌分解追加处理阳光、空气、氯)6.人类还面临: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