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专业术语解释知识讲解
养猪的专业术语,很实用!【图】

养猪的专业术语,很实用!【图】母猪年生产力(PSY):母猪年生产力即养牛场母猪平均年猪只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
公猪(boar):指雄性猪只,一般指未阉过的。
阉公猪(barrow):指被阉过的公猪。
后备母猪(gilt):从出生到制成品第一胎仔猪前的母猪。
经产母猪(sow):一般指已经产生过仔猪的母猪。
乳猪(piglet):特指尚没有断奶的小猪,国内称为仔猪的实际上包括未断奶的和断奶的,分别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用“仔培猪”这样的名称更是少见。
断奶(weaning):将哺乳母猪和仔猪隔离开,并停止仔猪吮乳的整个过程。
保育猪(nursingpig):断奶后的猪只——一般是18-24日龄直到30公斤。
生长猪(grower):指大于30公斤的猪只——也称为feederpig。
育成猪(finisher):指大于60公斤的猪只,故视作肥育猪或育肥猪是不恰当的。
产仔(farrowing):母猪产小猪的进程,即分娩(parturition)。
泌乳(lactating):母猪产生乳汁的整个过程。
窝(litter):指同一头母猪一次生产成本产出的一群猪只。
窝产健仔数:一头母猪产一胎仔猪中除弱竹篙、死胎、木乃伊之外的健康仔猪。
胎次(parity):各个每个胎次就是指每一次分娩——如:第三胎是指母猪产的第三窝。
母猪年产胎次(paritytheyear):一头母猪一年产的胎次,等于365/(母猪妊娠期+仔猪哺乳期+母猪断奶至再配种时间)木乃伊猪(mummifiedpiglet):在怀孕期间死亡的胎儿以木乃伊的状态被产出。
有些文献上称“产木乃伊”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产木乃伊胎”。
死产(stillborn):产出死亡的胎儿。
寄养(fostering):将仔猪在不同的母猪间饲喂越来越以获得更多的乳汁。
初乳(colostrum):分娩后最初几天产生的乳汁——含有较多抗体和其它因子。
产后处理(processing):退火对仔猪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去势、断尾、剪牙、剪耳缺和注射溴化亚等。
养猪常用术语及意义

平均存活仔猪/胎:生产仔猪总数/分娩总胎次
平均死亡仔猪/胎:死亡仔猪总数/分娩总胎次
仔猪/母猪/年:(年分娩仔猪总数-死亡仔猪数)/生产母 猪,PSY主要体现的是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以 猪场每头经产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平均头数来衡量,公 式为: 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 =猪场年断奶仔猪总头数÷ 经产母猪年平均存栏数,也可以是PSY=母猪年产胎次×母 猪平均窝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成活率。从公式可以看出, PSY是衡量一个猪场母猪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母 猪繁殖性能的最终指标。
3 、排卵率和胚胎死亡 : 排卵率决定了窝产仔数的上限。然而对 排卵率进行的选育并没有能够增加窝产仔数,原因是随着排卵 率的增加,胚胎死亡率也会增加,二者的作用抵消了。
4、营养因素:能量和营养供给胚胎发育,不过这部分养分的需要量很 少。因此,在正常条件下,妊娠期的营养水平不会影响到窝产仔数, 但在泌乳期当中任何一周,如果对母猪强烈限饲,将会影响到下一胎 的排卵数和胚胎死亡率。 5、饲养管理:为了母猪每窝高产和缩短周转率,要求母猪断奶后尽早 发情,每胎排卵数和受精率要高。为此要保证母猪泌乳期结束后的膘 情,为了这个目的,要对母猪整个繁殖周期的饲喂量整体控制,必须 保证母猪泌乳期高的采食量,除了泌乳期饲料质量的保证外,要在妊 娠期控制母猪的采食量,因为妊娠期高的采食量,会导致泌乳期采食 量降低。尤其母猪分娩前三天,要限制母猪采食量直到最后一天基本 不吃,这样分娩后母猪采食量会迅速上升,从而保证良好的乳汁质量 和充足的泌乳能力。同时保证断奶后母猪的膘情。另外,妊娠期饲料 控制也有讲究,基本原则是妊娠前期严格控制采食量,后期(84-114天 )适当增加采食量,目的是为了保证胎儿的出生重和较高的泌乳能力。 母猪在断奶后要给以高能量饲料和充足的采食量,来刺激母猪早发情。
养猪行业名词

养猪行业名词1. 产后护理产后护理是指母猪分娩后的一系列照料和管理措施。
产后护理包括给予产后母猪适宜的饲料和营养补充、保持产房的清洁、预防和控制疾病等。
通过合理的产后护理,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效果。
2. 育种育种是指通过选择优良的猪种、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等方式,以改良和提高猪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良好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的猪种,以满足市场需求。
3. 增重增重是指猪在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增加。
在养猪行业中,增重是衡量猪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猪的增重速度,从而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4. 饲料配方饲料配方是指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需要,将各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饲料。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求,促进猪的生长和发育,并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5. 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在饲料中的一类物质,用于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猪的生长和健康,或者预防和治疗猪的疾病。
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包括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
6.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指给猪注射疫苗或其他免疫制剂,以提高猪的抵抗力,预防和控制猪的疾病。
免疫接种是养猪行业中重要的疫病防控措施之一,可以有效降低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7. 猪场环境猪场环境是指猪在生长和生产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条件。
猪场环境包括猪舍的建筑结构、通风设备、温度和湿度控制、床料管理等。
良好的猪场环境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猪的健康和生产。
8. 猪舍管理猪舍管理是指对猪舍和猪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猪舍管理包括猪舍的清洁、消毒、通风、温度和湿度控制、饮水设备和饲料供应等。
良好的猪舍管理可以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促进猪的健康和生产。
9.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指预防和控制猪的疾病和害虫的工作。
病虫害防治包括定期检查和观察猪的健康状况、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时治疗疾病、清除害虫等。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能够保持猪的健康和生产稳定。
养猪术语中英文

养猪术语中英文boar(公猪):指所有的雄性猪只,无论阉割与否。
gilt(后备母猪):从出生到产出第一胎仔猪前的母猪。
sow(经产母猪):一般指已经产生过仔猪的母猪。
piglet(乳猪):特指尚没有断奶的小猪,国内称为仔猪的实际上包括未断奶的和已经断奶的,分别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用“仔培猪”这样的名称更是少见。
weaning(断奶):将哺乳母猪和仔猪隔离开,并停止仔猪吮乳的过程。
weaner(断奶猪):断奶后的猪只——一般是18-24日龄直到30公斤。
Pre-starter (断奶前仔猪)Starte(断奶仔猪)grower(生长猪):指大于30公斤的猪只——也称为feeder pig。
finisher(育成猪):指大于60公斤的猪只,故称为肥育猪或育肥猪是不恰当的。
farrowing(产仔):母猪产小猪的过程-即分娩(parturition)。
lactating(泌乳):母猪产生乳汁的过程。
gestating(怀孕期):从断奶后配种到产仔的一段时间(即干乳期)。
litter(窝):从同一头母猪一次产出的一群仔猪。
parity(胎次):每个胎次就是指每一次分娩——如:第三胎是指母猪产的第三窝。
mummified piglet(木乃伊猪):在怀孕期间死亡的胎儿以木乃伊的状态被产出。
有些文献上称“产木乃伊”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产木乃伊胎”。
stillborn(死产):产出死亡的胎儿。
fostering(寄养):将仔猪在不同的母猪间饲喂以获得更多的乳汁。
colostrum(初乳):分娩后最初几天产生的乳汁——含有较多抗体和其它因子。
processing(产后处理):对仔猪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去势、断尾、剪牙、剪耳缺和注射铁剂等。
pre-weaning mortality(断奶前死亡率):仔猪在分娩舍内的死亡数目。
post-weaning mortality(断奶后死亡率):断奶猪/生长猪到育成猪直到屠宰前死亡的数目。
生猪养殖名词解释

生猪养殖名词解释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行业中,有许多专业的术语和概念,了解这些名词对于从事生猪养殖业或者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猪养殖业中的一些常用名词解释。
1.生猪:生猪是指从出生到饲养到出栏的猪,一般分为母猪和仔猪两种。
母猪是指已经性成熟的女性猪,通常在40-50个月龄左右;仔猪则是指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猪,一般需要吃无毒无害的奶粉和进行适当的护理才能存活。
2.母猪发情:母猪发情是指母猪在生殖系统中发生变化,使其处于可以繁殖的状态。
这个过程中,母猪的生殖道会变得通畅,并且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激素,使得与母猪进行交配的雄性猪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
3.仔猪拉稀:仔猪拉稀是指仔猪在生长过程中,因为病毒感染或者腹泻等原因,导致出现腹泻、脱水、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仔猪死亡。
4.母猪产房:母猪产房是指母猪在进行繁殖的过程中,居住和孵化仔猪的地方。
母猪产房的环境必须保证干燥、清洁、温暖,并且需要有充足的通风和照明。
5.猪群管理:猪群管理是指对猪群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
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饮食和饮水情况、排泄物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6.抗原:抗原是指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微生物、异物和异体等。
在生猪养殖业中,抗原可以用来激发猪的免疫系统,促进疫苗的免疫效果。
7.疫苗:疫苗是指用杀死的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用于预防或者治疗相应的疾病。
在生猪养殖业中,疫苗可以给猪提供免疫力,有效预防或者治疗猪的传染病。
8.饲料:饲料是指给生猪提供营养的物质,包括玉米、豆粕、鱼粉、麦麸等,不同的饲料成分对猪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
9.猪场清洗:猪场清洗是指对猪场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的工作。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剂,以保证猪场的清洁和卫生。
10.猪的运输:猪的运输是指将猪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的工作。
猪养殖基础名词解释

1.繁殖条线(1)PSY:是指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是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
影响因素:胎次、遗传因素、排卵率和胚胎死亡、营养因素、饲养管理(2)NPD:非生产天数。
指任何一头生产母猪和超过适配年龄(一般设定在230日龄)的后备猪,没有怀孕、没有哺乳的天数。
(3)断配率:是断奶同一批次中一个情期内发情并配种数占总断奶数的比例。
断配率=(已参加配种母猪数)/(本批能参加配种母猪数)×100% 。
(4)分娩率:是分娩母猪数与配种母猪数的比值。
分娩率(%)=(分娩母猪数/头)/(配种受胎母猪数/头)×100%(5)断奶存活率含义及影响因素:断奶存活率指断奶时成活仔畜数占出生时活仔畜总数的百分率。
影响因素:断奶技术的使用:如早期断奶与养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生长发育缓慢,形成僵猪,甚至患病死亡;由于感染、环境、缺乏维生素采食量等因素引起的猪仔腹泻;断奶引起的应激反应,包括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免疫应激、药物应激、营养应激。
(6)如何综合提高35天受孕率:把握配种时机,最佳配种时间在母猪排卵前0~24h;制定输精方案,进行正确的输精操作;饲喂管理;B超检测的应用。
2.育肥条线(1)批次存活率:批次成活率=该批次上市总量/该批次转入总数×100%。
(2)肥猪单斤成本构成:猪成本、饲料成本、电费、防疫费、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租地费等。
(3)料肉比含义及影响因素,饲养的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
料肉比=消耗饲料总量(kg)/增重总量(kg)影响因素:饲料营养、猪的品种、猪群健康水平、环境控制、饲养管理、饲养日龄。
(4)如何综合控制30天死亡率?安全接产保温防压;吃足初乳;及时补充微量元素;重视补水;适时补料;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加强疫病防治。
养猪专业术语解释9

养猪专业术语解释9四、疾病与防治401.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402.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403.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的时期。
404.前驱期:潜伏期之后到该病主要症状出现前的这一时期。
405.明显期:前驱期之后出现某传染病的特征性症状的时期。
406.转归期:传染病病程发展到结局的时期。
407.死亡期: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增强,机体抵抗力减退,转归不良动物死亡的时期。
408.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猪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整个历程。
也即是传染病从猪个体发病蔓延扩散到猪群体发病的过程。
409.传染源: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410.患病动物: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411.病原携带者: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微生物的动物。
412.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排出,经一定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途径413.水平传播:指传染病在同一世代动物之间进行的橫向传播。
414.垂直传播:从广义上讲属间接接触传播,主要经胎盘传播,如猪瘟、猪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等。
415.易感性:指畜群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特性。
416.疫源地:指传染源及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所波及的地区。
417.自然疫源地:在一些地区传染病在动物群体中流行,这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418.临床诊断: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方法,对猪只进行疾病的一般性检查,包括血、尿、粪的常规检查。
对某些具有明显特征性症状可作出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如对破伤风、猪气喘病等的诊断。
419.流行病学诊断:对于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和规律的不同,进行鉴别诊断。
420.病理学诊断:由于传染病而死亡的动物,根据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作出诊断的方法。
养猪专业术语解释

养猪专业术语解释101.机械化养猪:在养猪生产中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和设施,用机械力、电力来代替人力和手工劳动的一种养猪方式。
是工厂化养猪的一种手段,不仅能解放体力劳动,而且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商品生产率。
机械化养猪是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现代化养猪的说法,那时认为只要把分散的猪集合起来,采用先进的饲养设备实行机械化或电气化就是现代化养猪。
如我国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两次兴起的机械化养猪热潮就是在这种概念下兴起的。
那时兴办的一些养猪场虽然实现了猪就餐的集体化,饲料加工甚至饲喂机械化。
但由于猪种培育、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技术落后,结果造成母猪产仔少、仔猪死亡多、肥猪生长慢,经济效益差,很多猪场亏本倒闭,所以机械化养猪不能代表现代化养猪必须是高效益的含义。
机械化养猪只能是现代化养猪的一个组成部分。
102.工厂化养猪:以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管理措施和机电设备,为猪只生长发育提供各种适宜的条件,使猪只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它是以标准化饲养、标准化猪群、卫生防疫、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等现代化为必备条件,高效、优质、低耗,像工厂生产产品那样生产猪产品的养猪方法。
工厂化养猪是借助于人们对工厂生产工业品的印象,形容养猪生产的现代面貌。
也就是借助工业品生产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生猪生产的组织模式。
工厂生产的特点是:①、生产在一定的场合集中进行;②、按设计好的图纸,用一定的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和组装;③、按一定的程序,实行流水作业;④、生产出一定数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供应市场;⑤、须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的加工制作和销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济效益核算。
养猪生产是借助于猪的生物有机体,产生人类需要的产品,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工业产品。
它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协调,如遗传学、生理学、营养学、防疫学、环境学以及建筑和机械等科学。
工厂化养猪就是应用以上的科技手段,将各生产工艺的猪群组织成全进全出的流水式的生产工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专业术语解释
101.机械化养猪:在养猪生产中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和设施,用机械力、电力来代替人力和手工劳动的一种养猪方式。
是工厂化养猪的一种手段,不仅能解放体力劳动,而且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商品生产率。
机械化养猪是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现代化养猪的说法,那时认为只要把分散的猪集合起来,采用先进的饲养设备实行机械化或电气化就是现代化养猪。
如我国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两次兴起的机械化养猪热潮就是在这种概念下兴起的。
那时兴办的一些养猪场虽然实现了猪就餐的集体化,饲料加工甚至饲喂机械化。
但由于猪种培育、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技术落后,结果造成母猪产仔少、仔猪死亡多、肥猪生长慢,经济效益差,很多猪场亏本倒闭,所以机械化养猪不能代表现代化养猪必须是高效益的含义。
机械化养猪只能是现代化养猪的一个组成部分。
102.工厂化养猪:以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管理措施和机电设备,为猪只生长发育提供各种适宜的条件,使猪只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它是以标准化饲养、标准化猪群、卫生防疫、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等现代化为必备条件,高效、优质、低耗,像工厂生产产品那样生产猪产品的养猪方法。
工厂化养猪是借助于人们对工厂生产工业品的印象,形容养猪生产的现代面貌。
也就是借助工业品生产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生猪生产的组织模式。
工厂生产的特点是:
①、生产在一定的场合集中进行;
②、按设计好的图纸,用一定的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和组装;
③、按一定的程序,实行流水作业;
④、生产出一定数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供应市场;
⑤、须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的加工制作和销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济效益核算。
养猪生产是借助于猪的生物有机体,产生人类需要的产品,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工业产品。
它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协调,如遗传学、生理学、营养学、防疫学、环境学以及建筑和机械等科学。
工厂化养猪就是应用以上的科技手段,将各生产工艺的猪群组织成全进全出的流水式的生产工艺过程。
各个生产阶段有计划、有节奏地常年均衡进行。
所以说工厂化养猪就是现代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具体体现。
103.规模化养猪:按集约化的方式,借助于一定的生产设施,采用高产高效益的猪种和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
生产,以获得较高的生产水平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规模化养猪是集约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的初级阶段,也是由传统养猪向工厂化养猪过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
极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即一定数量的猪群)。
所谓的规模化养猪是相对于传统养猪说的。
传统养猪是一家一户按副业经营的方式,规模小,条件差,种猪性能低,饲料质量不好,养猪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十分低下。
规模化养猪是具备足够的生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
104.集约化养猪:集约化养猪是把各类猪按饲养所需的适当空间和环境实行集约型群体饲养,高密度管理,强调猪群的密集性。
按生产环节把猪群相对集中,划分成若干个生产工艺群,各群实行专业化饲养管理。
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每头猪所占的猪舍面积,便于机械化操作。
有利于猪舍保温、降温、喂料、饮水和粪便清除,具有省人工、省饲料的明显效果,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提高。
集约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管理形式,也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内容。
规模化养猪是集约化养猪的一种初级形态。
它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密集、约制、节约、猪场占地面积少、栏位利用率高。
105.现代化养猪:现代化养猪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借助一定的设施,创造适宜猪只营养需要的饲料供应体系,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配套的健康保健措施等;并且能够达到高生产水平,高劳动效率,高质量的产品和高经济效益,
按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配套设施和生产管理水平,具备以下特征:
①、按猪的生物学特性,将生产分为多个环节。
养猪生产的六个环节。
从配种→妊娠→哺乳→保育→育成→育肥→出售。
形成一条流水式的生产线,各个阶段有计划、有节奏地常年均衡进行。
②、拥有能适应各种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有便于组织“全进全出”并和猪群数量相适应的专用猪舍。
如:配种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哺乳舍、仔猪保育舍、生长育肥舍等。
③、拥有遗传素质优良和高度生产性能的猪种,并按统一繁育计划组建起的繁育体系。
④、按猪群的划分,配置不同型号的全价饲料,满足各个猪群对营养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力,从而达到提高饲料转化率、优化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⑤、有严格、严密和科学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粪、污处理系统。
⑥、具有组织合理、专业分工明确的高效营销体制,全年有节奏地、均衡地生产出标准化的优质产品。
机械化养猪、规模化养猪、集约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都是现代化养猪的一部分,是现代化养猪的某个形态的表述,单用一个说法来表述现代化养猪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
在我
国现代化养猪的发展过程中,它们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代表着现代化养猪,这是与我国的工农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及我们对现代化养猪的认识有关的。
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时代背景。
养猪业发展到现在、只有用现代化养猪才能把当代最先进的养猪完整地、全面地、正确地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