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作业:张骞通西域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

;假体隆鼻修复价位 /jiatilongbi/ 假体隆鼻修复贵吗 ; 2019.1
第二点,我们又收到了一支反抗军的通信情报,他们就在我们的南方不远,我们没有能力安顿他们,只有一个办法,把他们引导到沼泽地,由183师收编.“ 市长对在场的反抗组织头目所说事情,方面军司令的信件,以电码转述给沼泽地即可. 倒是第二条,一支规模有上千人的反抗军,携带 不少妇孺正在森林中穿梭.天气非常寒冷,他们的食物情况也很糟糕,作战人员则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有的人只有匕首作为武器. ”那支如弄难民一般的武装人群主要成分是犹太人,都是从南方逃出来的.他们试图先北上,在向东转移,回到祖国的控制区.但是他们的粮食太匮乏,根本不能 支持他们的行动.“一名反抗军头目说道. ”所以他们就跑到我们那里来?真是太疯狂了!我们哪里有它么多的食物给予他们.现在,城中的仓库早已被德军占领,小麦粉和马铃薯都被掠夺,包括在坐的几位,咱们的食物也不能很好的保证.“ 大家的话都非常有道理,市长想了想,”既然 我没有粮食,就引导他们向西走,只要进入沼泽地,和183师会和,他们的问题不都是解决了吗?“ 棘手的事如此解决,大家一致同意. 因此,183师收到了两条消息,一个好的一个麻烦的. 基于那种情况,耶夫洛夫急令三个集体农庄的村长紧急集合,也包括所有营一级的军官和政委,十一月 五日,大家集体在铁匠村开会. 会上,耶夫洛夫说明了现在部队遇到的两个新问题. ”咱们和方面军司令部取得了联系,参谋长承诺的持续援助计划还是有效的,新一轮空投会在十一月九日凌晨进行,我们最快会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看到漫天开放的花朵.“ 与会的大家欣喜若狂,因为上一 次的空投真的解决了居民们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耶夫洛夫强调,新的空投将主要是武器弹药.那对于部队同样非常重要,毕竟复装的子弹比不上原装.弹药富裕了,就可以更好的秀肌肉. 另一件事,耶夫洛夫摆出一副难堪的表情.
【最新】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习题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第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知识点一张骞通西域1.范围: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目的: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夹击匈奴。
3.经过:公元前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
4.影响: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知识点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1)路线:从穿过河西走廊,经通往中亚、,再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这条沟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
从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海峡,通往沿岸,最远抵达南端和斯里兰卡。
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知识点三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1)背景: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2)设置:年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
(3)权限: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4)作用: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及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2.班超经营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他还派甘英出使。
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未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的路线。
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歌中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A. 西洋B. 新疆C. 大秦D. 西域2.汉武帝为了纪念他手下的一位大臣,曾经把所有派往西域的使者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
这位著名的大臣是()A.张骞B.卫青C.霍去病D.董仲舒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A.发展同西域的友好关系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4.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的是()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B.长安—西域—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C.长安—西域—中亚、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中亚、西亚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说明今地区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21A.西藏B.青海C.宁夏D.新疆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最大收获是()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B.到达了今天的欧洲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D.西域开始归属汉朝的管辖7.“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上。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外 交活动,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 A )
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B.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D.西域各国开始归属汉朝的管辖
阅读教材P68-69,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做比较,完 成下列表格内容。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 一 次
公元前 138年
联络大 月氏夹 击匈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各 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使 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 二 次
公元前 发展与西 119年 域各国的
友好关系
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从此 日趋频繁
下列图片中的食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 原的,它们为什么都以“胡”字命名呢? 你知道它们现在的名字吗?
蚕豆
芝麻
核桃
“胡”在中国古代泛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国
人。这些食物以“胡”字命名,正说明它们最初是通过
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的。
你还能想出一些以“胡”字命名,而且是从西 域传入内地的物品吗?
以“胡”字命名,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 西还有胡蒜(大蒜)、胡荽(香菜)胡瓜 (黄瓜)、胡椒(花椒)、胡萝卜等。
张骞出使西域(莫高窟壁画)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戈壁滩、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 缺衣少食、思乡情浓、匈奴拘禁等。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 余年, 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两次通西域3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问题1】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是什么?探究:(1)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亚欧间互相传递着文明的信息。
(3)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问题2】 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有哪些?探究: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东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
(1)中国的丝绸、漆器和金属工具以及凿井、铸铁、开渠等技术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促进了那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西方输入中国的有汗血马及芝麻、苜蓿、黄瓜、胡萝卜、大蒜等,还有佛教、魔术、乐器、歌舞、雕塑等,这些都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这条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联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这条重要通道至今仍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选择题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以上古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A.西域B.大秦C.安息D.身毒答案:A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为()。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D.73年答案:A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历史七年级上册张骞通西域 模板

历史七年级上册张骞通西域模板历史七年级上册张骞通西域思维导图模板_ProcessOn思维导图、流程图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张骞通西域时间:公元前 138 年目的:联络大月氏( zhi) ,共同夹击匈奴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 119 年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遇到的艰难险阻开辟时间:汉武帝时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中国的丝绸、漆器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各国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还有多种乐器和歌舞等输入中国商品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地位丝绸之路时间:公元前 60 年职责: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对西域的管理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造纸术的发明历史七年级上册9。
【初中历史】2018秋季学期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习题: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可打印

.西域的地理范围: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①原因: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②经过与结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①时间:公元前西域许多国家。
②意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②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从广东的港口出发,自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西汉将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B.新疆大秦 D.域2.我国历史上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A.管仲唐太宗始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了解西域各氏族情况 B.同西域各民族加强友好往来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知识点二)春秋时期长安是历史上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的目的地在何方 A )西亚和欧洲亚6.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方的商人纷纷而来,他们将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输入到欧洲,也把西方的货物带到中国,这条商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长安—新疆—河西走廊—欧洲—西亚长安—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长安—河西走廊—新疆—欧洲—西亚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出现于()B. C.知识点三8派使臣访问洛阳,送给东汉皇帝象牙、犀角等礼物的欧洲国家是( A)B.安西都护辽远无边的沙漠,敦煌舞者在沙漠之上轻步曼舞,引领我们开展一场友谊之旅”。
“这场友谊之旅”是在哪一事件发生之后形成(.张骞开通西域简述张骞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出使西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记住西域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刻,西域都护设置的时刻。
2、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进程;3、明白得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学习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出使西域。
【学习难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形。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列表经历能使头绪复杂的知识层次分明,是帮忙经历的一个好方式。
【预习自测】1.狭义的西域是指。
2.为了夹击,汉武帝派出使西域。
3.玉门关和阳关位于今天的省境内。
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刻是,从动身。
5.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趋紧密。
内地精美的和等产品,先进的和技术传到西域。
6.西域是指今天的地域,它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是在公元前年,那时西汉政府设置了。
【我的疑问】【课内探讨】【学始于疑】一、西域是指什么地址?二、汉武帝派人出使西域的缘故是什么?【质疑探讨】探讨问题一: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形下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探讨问题二: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与第一次相较,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址?【当堂检测】1.狭义的西域是指()A.今西藏地域B.河西走廊C.今西北地域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域2.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址在汉代时称为()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与西域各族通好C.预备设立西域都护D.开通丝绸之路4.西汉前期,要挟西汉王朝的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A.匈奴B.大月氏C.羌族D.乌孙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始于()A.公元前202年B.公元前138年C.公元前126年D.公元前119年【课后反思】【课后训练】阅读以下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皆称博望侯(张骞被封为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联系讲义知识,请回答:(1)此处的“张骞凿空”是指什么事件?那时在位的皇帝是谁?(2)西北国何时“始通于汉”?(3)为治理西北国增强其与内地交流,汉于何时设立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4课丝绸之路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4课丝绸之路(含答案)丝绸之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古书记载“謇始于开通西域道也〃。
史马迁也称张骞开通西域谓之“凿空〃。
这真正的含义是()A.张骞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B.张骞为开发西域做了贡献C.张骞是最早发现西域的人D.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
下列物种中,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A.核桃B.小麦D.葡萄C.石榴3. 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C.从长安出发向西到达西亚、欧洲D.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4.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国国际商会于2017年9月下旬举办2017年中国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
那么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①河西走廊②新疆境内③欧洲④西亚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D.④③①②5. 一个自驾游团队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旅游,他们会先后经过()A.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C.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6.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
为丝绸之路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张骞B.班超C.卫青D.霍去病7.”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涌进中国。
〃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推动了西汉进行改革C.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D.使中国建立了与欧洲的交往8.张骞第一次出使匈奴的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 了解西域情况C.侦查匈奴情况D.加强同西域的联系9. “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骞通西域
一、选择题
1. 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 甘英
B. 班超
C. 王昭君
D. 张骞
2.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 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
B.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 发展同西域的友好关系
D. 开辟丝绸之路。
联络西方
3. 王之焕《凉州词》中有“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
B
A. 大秦
B. 西域
C. 大月氏
D. 新疆
4、奉命出使西域,并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的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马可·波罗
D. 班超
5、导演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即将出使西域,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
A. 铁剑
B. 丝绸
C. 陶器
D. 葡萄
6、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 开拓疆土
B. 开辟丝绸之路
C. 夹击匈奴
D. 掠夺财物
7、两次出使西域,开启西域与中原友好往来的人物是( )
A. 张骞
B. 班固
C. 甘英
D. 班超
8、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
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马可•波罗
D. 戚继光
9、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对其形成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
A. 张謇
B. 班超
C. 玄奘
D. 张骞
二、综合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
(1)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3)你今天能否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材料所表述的历史现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张骞始开西域之谜。
──《汉书》
(1)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在什么时候?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解析:D,汉武帝曾经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故选D。
2、解析:B,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故选B。
3. 解析:B,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地区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大秦是古罗马,位于丝绸之路的最西端;大月氏是中国古代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新疆地区是在公元前60年成为我国的一部分,故选B。
4、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故选A。
5、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
张骞拜别汉武帝应该携带中国的特产,葡萄是西域的水果,丝绸之路开通后才传入中国,故选D。
6、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故选C。
7、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班超的史实。
两次出使西域,开启西域与中原友好往来的人物是班超,故选D。
8、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
张骞通西域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A。
9、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张骞的贡献。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D。
10、(1)汉族和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
(2)张骞通西域后。
(3)能。
现在内地也种植,出售葡萄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
上述材料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朝和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起来。
11、(1)前138年和前119年。
(2)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解析:本第主要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相关内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
司马迁将此行称为“凿空”。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也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终于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