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1、D2、C3、C4、C5、C6、D7、A8、C9、B 10、A 11、B 12、D 13、D14、(1)非 (2)热带雨林 (3)波斯 (4)苏伊士红15、(1)0o,20o W(纬度0度,西经20度) (2)东北 (3)亚洲北美洲欧洲(4)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16、(1)东南亚太平印度 (2)波斯日本 (3)苏伊士非17.春游日记(1)工厂画在白云镇东南部乡村路与公路交汇处附近即可(2分)(2)西北高,东南低(2分)(3)夏季(2分)(4)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意思准确即可)(2分)18、(1)A(2)100 正北(或北)(3)0.51A 2B 3B 4C 5C 6A 7D 8B9俄罗斯、印度10D 11C 12C13北京、上海14A15(1)⑧珠江⑥京九线(2)⑤广州、深圳 (3)澳门、1016C 17A 18D 19D 20A 21A 22C 23B 24C 25B26(1)塔里木、柴达木 (2)准噶尔、黄土、华北 (3)春 (4)荒漠27A 28C 29B 30A 31B 32B33(1)A、B (2)海洋陆地 (3)远、山脉 (4)A 夏34、A35(1)m渭河、n汾河(2)A龙羊峡、B三门峡、C小浪底 (3)河口、孟津 (4)黄土高原36D 37C 38D39、(1)见下图 (2)上、三峡 (3)减小、增大、砍伐森林和围湖造田(4)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塞,防洪水平降低40(1)大兴安岭、400 (2)昆仑、一 (3)减少、距海远近不同 (4)畜牧草场荒漠化41(1)降水(2)①干旱、②寒旱(3)秦岭——淮河(4)③42 A 43(1)丙甲 (2)甲、丁乙、丙(3)C (4)B44(1)西气东输 (2)三山夹两盆(写山地与盆地为主也可) (3)少,海陆 (4)D(5)南京、缓解了该地区能源不足问题;改善了该地区的环境质量(合理即可)45(1)A (2)D (3)B 46B 47B48、西部开发、山川、资源、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资源、*经济49、交流、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资金、人才、信息50 海陆兼备、农业生产、海洋事业、亚欧、中亚、西亚、欧洲、巨大的空间、雄厚的物质基础。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堂全册练习题(附答案)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堂全册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了解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及发现地点。

2、了解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石器、天然火的使用、群居生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3、了解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知道他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

4、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5、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6、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来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A 18000年前B 20万年前C 70万年前D 170万年前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直立行走B制造工具C使用语言D造屋定居3、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①弓箭②陶器③打制石器④磨制石器A ①③B ②④C ③D ①②③④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A 会直立行走B 使用打制石器C 会钻木取火D 过着群居生活5、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A 神话传说B 大胆想象C 历史文献D 遗骨遗物*6、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B 人工取火御寒C 过着群居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7、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8、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A 手脚有明显分工B 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C 懂得人工取火D 过着群居生活9、对北京人用火的提法不正确的是:()A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B 北京人用火烧烤、御寒、照明等C 北京人会用火但不会管理火D 北京人用火驱逐野兽,又增强了体质10、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A石器B木棒C火把D弓箭二、课堂回顾*1.配一配请将下列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取得这些进步的远古人类进行搭配,答案是不定向的。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do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do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一)城市聚落【基础巩固】1、乡村聚落2、政治北京经济巴黎3 - 6 B C C D【拓展提升】1、B2、(1)城市高楼大厦密集金融、商业、服务业(非农业) 乡村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2)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

(3)降水丰富;屋顶倾斜,便于排水。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二)往来在区域之间答【基础巩固】1、地理区域人文2、经济文化信息技术3、自然条件优势互补4、B5、D6、(1)小城镇。

(2)略7、略(分别从文化、经济、信息、技术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拓展提升】1、丝绸之路2、(1)聚落(2)劳动生产方式工服务(3)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的耕地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加;而城市中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交通等一系列的条件要好于乡村,造成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3、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三)人口与人种【基础巩固】1、702、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3、大范围小范围4 - 7 D C A C8、人口稠蜜地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东部,因为这些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较为适宜,且地势平坦;人口稀疏地区多在沙漠、雨林、极地和高海拔地区,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不适宜人类生存。

【拓展提升】(1)人口(亿)每增长10亿所需时间(年)反映的规律10~20100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越来越短20~303030~401540~501250~601260~7012(2)出生率死亡率减少(下降)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一)我的家在哪里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注意:通过比例尺可以算出图上两点间的实际距离)见图册P4页右下角)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七年级上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七年级上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七年级上册答案作业二答案
一、知识梳理:
黄帝;禅让;齐桓公;商鞅;百家争鸣;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孙子兵法》;甲骨文;《离骚》
二、巩固练习:
1.C
2.C
3.C
4.B
5.D
6. (1)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2)法家
(3)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作业三答案
一、知识梳理:
3.基础知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货币;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文景;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漠北
4.民族关系:昭君;张骞;
5.对外关系;丝绸之路;
二、巩固练习:
1. C
2. B
3. B
4. D
5. C
6. (1)指:“百家争鸣”;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很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
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

(2)事件:秦始皇焚书坑儒。

目的:秦始皇为了增强思想控制。

(3)联系: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动了汉代教育的发展。

(1分)
作业四答案
一、知识梳理:
2.民族融合:匈奴、鲜卑、羯、氐、羌;江南;;洛阳;汉话、汉服、汉姓
二、巩固练习:
1.C
2.D
3.B
4.C
5.D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
基础。

(2).魏主:孝文帝:措施:改汉氏
(3).①促动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促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
乡村聚落
【基础巩固】
1、村落
2、自然条件
3、云南竹木潮湿窑洞
4 - 10 B B C C A D A
11、1乡村聚落。

2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的生产。

3山区乡村聚落多沿山谷呈带状分布,聚落的规模与形态都与平原地区不同。

【拓展提升】
1 - 5 D D B D C
6、1地处沿海,海风强劲,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

2房顶的坡度越大越便于排水,也更加耐腐蚀。

语言与宗教
【基础巩固】
1、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汉语英语
3、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4、D
5、A
6、1① 佛教,② 基督教,③ 伊斯兰教。

2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如日本、泰国、缅甸、
斯里兰卡和中国。

【拓展提升】

风光迥异
【基础巩固】
1、地形气候
2 - 4 B C A
5、近地面大气的气温会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大约6℃。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较高,山顶气温常年处于O℃以下,能保持积雪不融化。

【拓展提升】
1、①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
② 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
③ 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④ 冰原带——冰原气候
2、海陆位置南半球的该纬度是海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2017.doc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2017.doc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2017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2017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2017(一)城市聚落【基础巩固】1、乡村聚落2、政治北京经济巴黎3 - 6 B C C D【拓展提升】1、B2、(1)城市高楼大厦密集金融、商业、服务业(非农业) 乡村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2)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

(3)降水丰富;屋顶倾斜,便于排水。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2017(二)语言与宗教【基础巩固】1、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2、汉语英语3、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4、D5、A6、(1)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

(2)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如日本、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和中国。

【拓展提升】略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2017(三)风光迥异【基础巩固】1、地形气候2 - 4 B C A5、近地面大气的气温会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大约6℃。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较高,山顶气温常年处于O℃以下,能保持积雪不融化。

【拓展提升】1、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②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③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④冰原带冰原气候2、海陆位置(南半球的该纬度是海洋)。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一)乡村聚落【基础巩固】1、村落2、自然条件3、云南竹木潮湿窑洞4 - 10 B B C C A D A11、(1)乡村聚落。

(2)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的生产。

(3)山区乡村聚落多沿山谷呈带状分布,聚落的规模与形态都与平原地区不同。

【拓展提升】1 - 5 D D B D C6、(1)地处沿海,海风强劲,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课堂作业一扫描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课堂作业一扫描版新人教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课堂作业(一)2017年秋季学期课堂作业(一)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1小题18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2分,共60分)21.(1)①距今约70—20万年(2分) ②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分)(2)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3分)(3)当时北京人一辈子存的地域有大片丛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

那个地址常有动物出没,如梅花鹿、野马等,也有丰美的水草(3分)(4)①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2分)②北京学会用火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2分)(5)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硕、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4分)22.(1)材料一代表了北方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2分)材料二代表了南方长江流域,距今7000年左右(2分)(2)相同的地方是:①二者都处于大致相同的进展时期 ②都是以农业生产为要紧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搜集等生产活动 ③都会建筑衡宇,过着居住生活 ④都会制作和利用磨制石器和陶器(4分)不同的地方是:①地理环境不同 ②建筑衡宇的特点不同 ③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④陶器制作的风格不同(4分)(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显现和聚落、磨制石器工具的进展(4分)23.(1)黄帝(2分)(2)①炎帝(2分) ②涿鹿之战(2分)③黄帝被选举为部落联盟领袖,这一部落联盟以后慢慢形成为华夏族(2分)(3)①禅让制(2分) ②黄河流域(2分) (4)生活简朴、克己爱民、宽厚待人、以身作那么、与群众共患难等(2分)24.(1)夏代的桀、商朝的纣(2分)(2)酒池肉林(2分)(3)①国人暴动(2分) ②公元前771年(2分)犬戎族(2分)(4)因为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招架(2分)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 案 C B C D C D C [ D C [ C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A B B C B C D A A C。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作业本答案岳麓版【三篇】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作业本答案岳麓版【三篇】

精心整理初一年级上册历史作业本答案岳麓版【三篇】第二单元第4课夏传子家天下学法大视野答案3、答案:略。

课堂探究探究点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天下为公”原始社会的状况;材料二描述了阶级社会产生后“天下为家”和王位世袭的社会现象。

(2)禅让制。

(2)盘庚迁殷。

(3)商朝的统治区域比夏朝广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东到海滨,西到陕西西部。

课后训练第10题答案(1)疏导的办法。

因为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把河水引入大海,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人们赞扬他治水的功绩,称他为“大禹”。

(2)如: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了洪水等。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抗争搏斗的,⑩嫡长子继承制;⑪771;⑫犬戎⑬周幽王;⑭770;⑮周平王课前预习问题导学答案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①周厉王贪财好利,用严刑镇压人民,引起平民暴劫,西周走向衰落。

②周幽王昏庸无道,众叛亲离,导致亡国。

同姓诸侯国的封地多在富庶和战略要地,异姓诸侯国的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

(2)多为姬姓诸侯国(同姓诸侯国)。

(3)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

(4)不仅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法大视野答案(2)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3)司母戊三字是铸刻在鼎腹内的文字,称金文,是由甲骨文演变来的。

课堂探究探究点一答案(1)图1:甲骨文;朝代;商朝。

图2金文(或钟鼎文);朝代;上、周。

(2)图1的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意义: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图2的文字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的青铜器。

图2: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3)它们的发现说明了我国商朝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1、D
2、C
3、C
4、C
5、C
6、D
7、A
8、C
9、B 10、A 11、B 12、D 13、D
14、(1)非 (2)热带雨林 (3)波斯 (4)苏伊士红
15、(1)0o,20o W(纬度0度,西经20度) (2)东北 (3)亚洲北美洲欧洲
(4)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6、(1)东南亚太平印度 (2)波斯日本 (3)苏伊士非
17.春游日记
(1)工厂画在白云镇东南部乡村路与
公路交汇处附近即可(2分)
(2)西北高,东南低(2分)
(3)夏季(2分)
(4)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意思准确即可)(2分)
18、(1)A
(2)100 正北(或北)
(3)0.5
1A 2B 3B 4C 5C 6A 7D 8B
9俄罗斯、印度
10D 11C 12C
13北京、上海
14A
15(1)⑧珠江⑥京九线(2)⑤广州、深圳 (3)澳门、10
16C 17A 18D 19D 20A 21A 22C 23B 24C 25B
26(1)塔里木、柴达木 (2)准噶尔、黄土、华北 (3)春 (4)荒漠
27A 28C 29B 30A 31B 32B
33(1)A、B (2)海洋陆地 (3)远、山脉 (4)A 夏
34、A
35(1)m渭河、n汾河(2)A龙羊峡、B三门峡、C小浪底 (3)河口、孟津 (4)黄土高原
36D 37C 38D
39、(1)见下图 (2)上、三峡 (3)减小、增大、砍伐森林和围湖造田
(4)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塞,防洪水平降低
40(1)大兴安岭、400 (2)昆仑、一 (3)减少、距海远近不同 (4)畜牧草场荒漠化
41(1)降水(2)①干旱、②寒旱(3)秦岭——淮河(4)③
42 A 43(1)丙甲 (2)甲、丁乙、丙(3)C (4)B
44(1)西气东输 (2)三山夹两盆(写山地与盆地为主也可) (3)少,海陆 (4)D
(5)南京、缓解了该地区能源不足问题;改善了该地区的环境质量(合理即可)
45(1)A (2)D (3)B 46B 47B
48、西部开发、山川、资源、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资源、*经济
49、交流、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资金、人才、信息
50 海陆兼备、农业生产、海洋事业、亚欧、中亚、西亚、欧洲、巨大的空间、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