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历史第十课课件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优秀课件

[秦驰道遗址]
2.开灵渠
秦始皇在统一岭南的过程中,为运输军粮,命人开凿灵渠。它首 次把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灵渠
3.统一文字
4.统一货币
布 币 刀 币 蚁 鼻 钱
圆 钱
圆形方孔钱
圆 形 方 孔 钱
5.统一度量衡
度
量
衡
匈奴
6.修长城
辽 东
临 洮
想一想 说一说
C.公元前220年 D. 公元221年 2.秦朝在中央设置的负责监察百官的官吏是( B)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大学士 3.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刀形币 B. 蚁鼻钱 C.铲形币
D)
D.圆形方孔钱
4.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B.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D. 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最高统治者 确 立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中央
郡守
地方
县令
比一比: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而郡县制不是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官吏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
三、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政略
1.车同轨 目的: 是更加方便快捷地调动军队,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10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一、“秦王扫六合”
1.秦兼并六国的原因:
(1)商鞅变法使秦变得富强; (2)秦王嬴政雄才伟略,重用人才; (3)军事策略有效,利用连横破坏六国合纵;
(4)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百姓渴望和平)。
(5)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御秦。
历史课件北师大版七上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共24张PPT)

阅读下列材料并思考:
▪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
维护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 度。
2、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有:
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教学对象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地位:孔子不仅 是中国文化名人,更是 世界文化名人,他的思 想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 重要影响。
百家争鸣
学派 儒家
代表 人物
孔子 孟子
时期 春秋 战国
代表作 或言论
政治思想
《论语》 仁、礼、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道家
墨子 老子 庄子
战国 春秋 战国
《墨子》 “兼爱”、“非 攻”
《道德经》 顺应自然,无为而 治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 权
其中有三个学派 提到“治”,他 们提出的“治” 有什么不同呢?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老子小档案
主要思想:顺应自然 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每课一得
1、现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______《__孙__子__兵__法_》______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孔子
1、伟大的思想家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仁”-“仁爱”,不随波逐 流
思想 “礼-”礼仪符合社会规范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师大版第10课__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 贡献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rǎn]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如果有要做的事,是 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如果有要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 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 样呢? 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 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 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德”为政以德 以“礼”治国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 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连一连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二)拓展练习:
1、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的主要
原因( ) A.私学的兴盛
C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2、(2010年长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 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 育”思想的是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学方法?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 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 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两 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
❖1、我们的市场行为主要的导向因素,第一个是市场需求的导向,第二个是技术进步的导向,第三大导向是竞争对手的行为导向。 ❖2、市场销售中最重要的字就是“问”。 ❖3、现今,每个人都在谈论着创意,坦白讲,我害怕我们会假创意之名犯下一切过失。 ❖4、在购买时,你可以用任何语言;但在销售时,你必须使用购买者的语言。 ❖5、市场营销观念: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创造利润。2021年10月27日星期三 2021/10/272021/10/272021/10/27 ❖6、我就像一个厨师,喜欢品尝食物。如果不好吃,我就不要它。2021年10月2021/10/272021/10/272021/10/2710/27/2021 ❖7、我总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待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我就是顾客。2021/10/272021/10/27October 27, 2021 ❖8、利人为利已的根基,市场营销上老是为自己着想,而不顾及到他人,他人也不会顾及你。2021/10/272021/10/272021/10/272021/10/27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原创课件)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①采用皇帝称号,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皇帝制。 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互不统辖,分别对皇帝负 责。 ③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行政机构。 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掌管军事 太 尉 皇帝 丞 相
郡守
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
御 史 大 夫 负责监察百官
县令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影响
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
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 度。
说一说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不同?
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诸侯国官位世袭, 权力自主。
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机构,其官吏是由朝廷直接
1、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 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2、修筑驰道。
3、开凿灵渠,连接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
对政令的推行和各地 区的文化交流造成障碍。
小篆
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作用:秦统一文字,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 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影响(作用)——秦始皇确立的一系列开国新制对奠定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作出开创性贡献,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方向。
一、政治方面:
①皇帝制度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掌管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②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二、经济文化方面:
1.车同轨: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改为六尺。 2.书同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3.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1

《论语》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 ,姓李,名耳,又 称老聃,春秋末期人,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具有朴素的 辩证思想,认为各种 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 两个对立面,对立双 方可以互相转化。其 学说记录在《道德经》 一书里。
老子
百 家 争 鸣
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第十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你对孔子知道多少?
“仁”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 让,和谐相处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 会规范 “德” 为政以德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说说孔子在教育上有什么贡献?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线索一: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线索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线索三:认为“民贵君轻” 答案:孟子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线索一:这是一部春秋战国时期 的著名思想学论著 线索二:书中记录的言论非本 人亲自编著 线索三:书中记录了儒家思想 答案:《论语》
怎样才能做到“仁”呢?
惠
敏
信 宽 恭
提出“仁者爱人”这一思想的是 ( A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连一连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想一想
• 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 时时代的发展?为什么?
• 答:法家。因为它的严厉刑法,
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人民,建立强 大的封建中央政权。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生产力的发展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
思想文化 空前发展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逐渐 确立
初一历史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

•线索二:书中记录的言论非本 人亲自编著
•线索三:书中记录了儒家思想
•答案:《论语 》
• 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春秋
•私学 •兴盛
•孔子
•“仁”
•思想
•为政以德
•“礼”
• 教育
•办私学 •“有教无类” •独立思考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要老实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思想文化发展
•社会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战国
•背景
•儒家 孟子 •道家 庄子
•治国
•法家 韩非子
•学 •代表人 • 代表作
•主 要 思 想
派物
•墨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家
”
儒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家 •道家 •庄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
子》
治
•法 •韩非子•《韩非子》“法治”,中央集
家
权
•学以致用
•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 ,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 ,就班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 看法。
初一历史上册第10课思想的 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
版
•“仁”
•孔子是一个伟大
的思想家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 让,和谐相处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 社会规范
•“德” •为政以德
பைடு நூலகம்孔子是一个伟大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的教育家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连一 连
•孔子
•民贵君轻
•庄子 •孟子
•道法自 然•兼爱,非攻
•线索三:书中记录了儒家思想
•答案:《论语 》
• 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春秋
•私学 •兴盛
•孔子
•“仁”
•思想
•为政以德
•“礼”
• 教育
•办私学 •“有教无类” •独立思考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要老实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思想文化发展
•社会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战国
•背景
•儒家 孟子 •道家 庄子
•治国
•法家 韩非子
•学 •代表人 • 代表作
•主 要 思 想
派物
•墨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家
”
儒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家 •道家 •庄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
子》
治
•法 •韩非子•《韩非子》“法治”,中央集
家
权
•学以致用
•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 ,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 ,就班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 看法。
初一历史上册第10课思想的 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
版
•“仁”
•孔子是一个伟大
的思想家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 让,和谐相处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 社会规范
•“德” •为政以德
பைடு நூலகம்孔子是一个伟大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的教育家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连一 连
•孔子
•民贵君轻
•庄子 •孟子
•道法自 然•兼爱,非攻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北师大版七年级上)(4)精品PPT课件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仁”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 让,和谐相处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 会规范
“德” 为政以德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 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 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 后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I hope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中华史纲》
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 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 权
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 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 就班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 法。
选一选
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这一思想的是( )B。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连一连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线索一: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线索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线索三:认为“民贵君轻”
答案:孟子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仁”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 让,和谐相处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 会规范
“德” 为政以德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 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 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 后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I hope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中华史纲》
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 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 权
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 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 就班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 法。
选一选
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这一思想的是( )B。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连一连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线索一: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线索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线索三:认为“民贵君轻”
答案:孟子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第10课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课件

连一连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墨子
攻非 爱兼
屈能不武威 ,移能不贱贫,淫能不贵富
轻君,贵民
民于政仁施
孟子
治理国家就像养鱼, 经常到鱼缸去翻滚, 鱼很快就死了。让鱼
儿自由生长。
这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韩非子
只有实行严刑峻法, 人民才会顺从,社会
才会安定
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 攻”
常州二中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
日 本
美国 墨尔本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为政以德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孔子,名丘。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字居仲其尼所,而春众秋星鲁共国(拱人)之。”
? 思想家 ? 教育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
生产力的发展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二、百家争鸣
1、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 商业的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 猛烈冲击。
(2)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 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 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我们身边中哪些事例体现了 “仁”?
一段材料
《论语》中谈到“礼”达七十四次,主要是 赞美和弘扬周公所奠定的周礼。孔子认为礼 作为规范社会结构和人们行为的基本制度在 很久以前就存在 ,将来也会永远存在下去, 礼治是永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韩非子
只有实行严刑峻法, 只有实行严刑峻法, 人民才会顺从, 人民才会顺从,社会 才会安定
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儒家 道家
墨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兼爱”“非 兼爱”“ 《墨子》 “兼爱”“非 攻” 孟子》 仁政,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庄子》 顺应自然,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春秋末年鲁国人 一、孔子 ——春秋末年鲁国人 2、伟大的教育家: 伟大的教育家: (1)开创私学 有教无类(教育对象) (2)有教无类(教育对象)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3)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 (4)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 是知也。(学习态度)
韩非子》 法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 法治” 权
趣 味
幻灯片展示: 幻灯片展示:趣味百家
百 家
3、百家争鸣的影响 相互辩驳,相互影响, 相互辩驳,相互影响,有力地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畅想天地
班上上自习课的时候, 班上上自习课的时候,不少同学 因为种种的原因,喜欢讲话, 因为种种的原因,喜欢讲话,如果以 下的三家代表人物是你的班主任, 下的三家代表人物是你的班主任,你 觉得他们会怎么来解决自习课有同学 讲话的问题呢? 讲话的问题呢? 儒家
孟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选一选
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这一思想的是( 不能屈”这一思想的是( B )。 A.孔子 A.孔子 B.孟子 B.孟子 C.老子 C.老子 D.墨子 D.墨子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体现“ 体现“仁”的一则故事 十七世纪的德国军队里面有一个王子对他的下属情 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 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一次攻 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 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 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 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极度寒冷和饥肠辘 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 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 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 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 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 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 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王子的身上, 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王子的身上, 早已经全部冻死了。 早已经全部冻死了。
墨子
兼 爱 非 攻
富 贵 不 威 武 不 能 屈 不 能 移 , 贱 贫 , 淫 能
民 贵 仁 , 君 轻 民 政 于 施
孟子
治理国家就像养鱼, 治理国家就像养鱼, 经常到鱼缸去翻滚, 经常到鱼缸去翻滚, 鱼很快就死了。 鱼很快就死了。让鱼 儿自由生长。 儿自由生长。
这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 这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
线索一: 线索一:这是一部春秋战国时期 的著名思想学论著 线索二:书中记录的言论非本 线索二: 人亲自编著 线索三: 线索三:书中记录了儒家思想 答案: 论语》 答案:《论语》
连一连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 孔子,名丘。 孔子,名丘。 • 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字仲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 思想家 • 教育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一、孔子
1、伟大的思想家
(1)孔子思想主要分哪两个部分? 孔子思想主要分哪两个部分? 仁和礼 (2)孔子思想这两个组成部分各自的含义是什 么?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我们身边中哪些事例体现了 “仁”?
一段材料 《论语》中谈到“礼”达七十四次,主要是 赞美和弘扬周公所奠定的周礼。孔子认为礼 作为规范社会结构和人们行为的基本制度在 很久以前就存在 ,将来也会永远存在下去, 礼治是永恒的。…… …… 要求人们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礼:要求人们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加强个人修养, 加强个人修养,是自己的言行举 止符合社会规范。 止符合社会规范。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常州二中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
敬老师
谢父母
拜?
美国 瑞典 日 本
第10课 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为政以德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你遵守了《中学生守则》了吗? 你遵守了《中学生守则》了吗? 1、生活俭朴,讲究卫生。 √ 生活俭朴,讲究卫生。 2、不吸烟,不随地吐痰,可以喝酒。 不吸烟,不随地吐痰,可以喝酒。 ×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4、对人有礼貌,少骂人,少打架。 × 对人有礼貌,少骂人,少打架。 5、热爱集体,爱护公物。 √ 热爱集体,爱护公物。 6、诚实谦虚,有错就改。 √ 诚实谦虚,有错就改。
老子的弟子把老子的言论整理成一本 书 ——《道德经》 《道德经》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 成的原因: 成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商鞅变法 社会变革 各诸侯国变法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二、百家争鸣
1、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 春秋战国时期, 商业的繁荣和城镇兴盛, 商业的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 猛烈冲击。 猛烈冲击。 (2)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 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 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 祸 兮 福 所 倚 伏 所 祸 福 兮
《道德经》
七(1)班有45人,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和 班有45人 45 兴趣都有不同,如果因材施教, 兴趣都有不同,如果因材施教,怎样才能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呢?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呢?
3、孔子的弟子把孔子的言论整理成 《论语》 一本千古著作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