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复习资料[1]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古典园林史复习第一章: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她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意义: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
中西方的园林艺术比较:自由与规整。
西方:以意大利、法国的园林为代表。
中西方园林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和园林美,其原因有三:(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看:天人合一、人本主义;(2)从园林创作者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诗情画意、几何审美;(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看:内聚性、外拓性。
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狩猎、采集获取生活资料;•人类完全依赖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
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不突出, 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
此阶段园林的三大特点:1、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
2、封闭的、内向型的。
3、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为主要目的,并非自觉体现社会环境效益。
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成功,世界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大范围的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
Olmsted•1857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187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此阶段园林与上一阶段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四点:•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政府所有的、向群众开放的公园,园林不再为少数人服务;•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原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为开放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发挥其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城市人群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的活动的场地——社会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总述1、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国外: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促进城市自然化,创造游憩境地,在享受绿色环境上人人平等(19世纪工业初期)。
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2、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第四阶段: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和天然山水园(承德避暑山庄)两大类型;按园林的权属关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如:故宫内的御花园)、“行宫御苑”(如:圆明园)和“离宫御苑”(如: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寺观园林(如:杭州灵隐寺)。
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1100多年);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60多年);三、全盛期:隋、唐。
(370多年);四、成熟时期:宋、元、明、清初(770多年);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0多年)。
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1、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是什么时候?答: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雏形起源于商代:囿、台、园圃。
囿的定义: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
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祭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
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
囿的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园林史复习提纲1中国古典园林源头(要素、类型、物质源头、思想源头)曹江宁中国古典园林要素:叠山:类型一一土山、土石结合型、纯石假山、庭石形态一一崖壁、峰峦、涧壑、洞穴、坂坡理水:形态一一湖泊、溪流、瀑布、涌泉建筑:厅堂、楼阁、馆、榭、舫、亭、轩、廊、桥、门、墙花木:乔木、灌木、藤本花木、草本花木、竹类、水生植物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气派豪华)私家园林(精巧别致,典雅秀丽,更能体现人的创造性想象,更富艺术情趣,也更能激发游人的雅兴。
)寺庙园林(清溪环绕,青山掩映,苍松古柏相伴,藏而不露,清幽神秘)中国古典园林起源物质源头(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台、园圃这三者的结合(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2)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囿(起源于狩猎)殷朝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一一田猎一一集中圈养一一“囿” 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并非主要功能,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台(起源于祭祀)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在台上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礼,因此台成了山的象征周朝,台的游观功能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又逐渐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上发展了园圃(起源于农耕)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中栽植蔬菜的场地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做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形的性质思想源头天人合一思想:保护山林川泽的生态环境,天人感应、天人和谐君子比德思想:将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和人的内在品德相联系神仙思想: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中极天柱——昆仑1、中国历代皇家园林典型代表(西周、汉、唐、宋)(苟潇宇)西周: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1)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最早出现“园林”一词)(3)园林全盛期:隋唐(4)园林成熟期(一):宋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初(5)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园林的定义: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类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2.研究园林史的意义:研究我国及国外各国园林的发生和发展及其特色,系统地总结园林经验,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便发展现代园林,使其为人类精神文明服务,更好地使人有美和艺术上的享受。
3.构成园林4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PS:植被:1)古典园林植物一律采用自然式种植,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不必规范化,也无需行列式;2)更注重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因而植物配制有助于环境气氛的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按照植物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植的一贯手法(春来看柳,踏雪赏梅,夏日荷蒲熏风,秋景桂香四溢=>直接利用树木花卉的生长规律来造景)PS:1).“理水”:包括对原有水体利用改造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引泉蓄池;2).叠石假山:写意/相形~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是王室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其建置与帝王狩猎活动也有直接的关系,囿还兼有“游”的功能,其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其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后修筑高台、模拟圣天。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
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种菜的地方。
台、囿、园圃都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2.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游,观)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绪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历史分期):⏹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画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园林史复习资料

《园林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一池三山2、文人园3、囿4、勒诺特尔式园林5、轩6、意境7、台地园8、极简主义9、中国古典园林10、园林11、枯山水庭园12、阁与楼13、廊14、写意山水园15、亭16、巴洛克风格17、造园18、风景19、水扶梯20、园池二、填空题1、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著名的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辉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2、苏州现存古典园林有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建于明朝的拙政园、留园,以及建于清朝的网师园(环秀山庄) 等名园。
3、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4、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欧洲和东方造园系统。
5、西晋时期的私家园林金谷园为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西郊所建。
6、唐朝著名离宫有位于陕西临潼的华清池、位于陕西麟游县的等都是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结合很好的范例。
7、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著称,著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
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8、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是孚。
勒。
维贡特府邸(孚园) 和凡尔赛宫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9、汉武帝利用秦代旧苑囿扩而广之为上林苑,它位于长安西,纵横300余里;其内还有两个大名池即为昆明池和太液池。
10、河北省临漳县漳水北岸建有曹操的封邑邺城,城市规划严整。
城内建有著名的园林铜雀台,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中曾提到过该园。
11、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12、J.O.西蒙兹在其《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看待,从生态价值、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的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的使用土地。
13、明末计成所著的一本造园学巨著是。
14、佛教早在时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得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与自然保护区园林得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得起源此时期得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得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得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得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得选择与开发方式得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得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与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得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得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与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得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与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得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得宅园,建制在皇城与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得风景优美得地方,或者远离都城得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得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得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得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世界园林发展阶段1、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原始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现代文明时期。
原始文明时期为园林萌芽阶段。
2、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世界园林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犷到精致。
3、工业文明时期园林阶段的特点:园林由私人所有向政府所有转化;园林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园林由视觉参观向环境效益转化;园林由精神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化;园林由盲目造园向专人设计规划方面转化。
4、现代文明时期园林阶段的特点:国营园林占了主导地位;城市规划时必须包括园林部分;园林规划中加强了植物配置;加强了审美构思;设置专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结构,园林规划时广泛利用了生态学。
5、美国园林学家奥姆斯特德开创了自然保护地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
6、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园林划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1)规则式园林指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形体的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呈前后左右对称1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台群多采用几何形体;植物配置等多采用对称式,其株距相等,外形多修剪成一定的形式。
这种表现人为控制下的人工图案美的园林形式,就称为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
(2)自然式园林指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在平面规划、园地划分上,随形而定。
园路多采用弯曲的弧线形;广场、水池等形体多成自然性;树木的配合,株距不等,但基本配合多用自然丛植方式。
这种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显示纯自然之美的园林,这种顺乎大自然的规律,把大自然浓缩和模拟下来的园林形式,就称为自然式或自由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为其代表。
(3)混合式园林一些园林学者认为规则式园林有些“矫揉造作,过于人为,显得呆板”。
而自然式园林又有些过于朴素,过于自然。
如能二者兼容并用,即因地制宜,灵活处理,如在园林人口处及其附近,建筑物附近采用规则式,而在远处采用自然式,这种园林方式,就称为混和式园林。
7、.把大自然浓缩和模拟下来的园林形式,就称为自然式或自由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为其代表。
二、我国古典园林类型1、我国古典园林类型:自然风景苑囿;宫廷建筑园林;陵寺庙观园林;自然山水园林;写意山水2、我国最早期的园林形式,是指以围定的自然景区为主体,并配以少量人文景观的一种园林。
3、宫廷建筑园林指以宫廷建筑为主体,辅以动物和植物的园林,也称皇家园林。
4、陵寺庙观园林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包括陵园、墓园、寺园、庙园、观园。
陵园是指帝王的墓地,多呈墓群。
墓园是指帝王下属的大臣及历史名人的墓地。
寺园指为佛教、道教、山川神灵及历史名人而在名山秀水之地修建的纪念性的,以建筑为主体的一种园林。
庙园为我国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园林建筑,规模又小有大。
树木以松柏为主。
观园是道教的庙宇,死如宅院,规模小,也多修建在风景名胜之地。
5、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
6、自然山水园林是以自然景观(山、水)为主体的,配以建筑、古代文化、文物等的一种园林。
如西湖、洞庭湖、太湖、长白山的天池。
7、写意山水园指具有诗情画意等审美境界达到最高层次的一种园林,也可成为文人园林。
例如:南北朝时代南朝湘东苑;北魏洛阳的西游园;唐代宫苑;东晋的沧浪亭;宋代的拙政园。
8、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
9、我国古典园林突出特点。
我国园林突出特点是山水园林,但各个时期又各有其特点,(1)夏商周时期开创了我国园林最初形势——囿。
囿以自然园林状态为主,场地广阔,辅以少量建筑,动植物多为自然生成,野趣味浓,以游猎、骑射、观看等为主要娱乐活动形式。
(2)秦汉时期在囿和苑囿的基础上,宫苑建筑得到大发展。
所以,此期的园林特点是以宫室建筑为主体,配以山、水、植物和动物。
对宫室建筑的选址、建筑的式样、数量、规模等都非常重视,真可谓"离宫别馆相望连属,宏伟壮观威严非凡"。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时间的战乱,文人和画家们厌烦社会,纷纷走人山区、农村,欣赏大自然,歌颂大自然的山山水水,真可谓"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
此时期,在文学、美术上崇尚自然和田园生活,进而兴起了自然山水园林。
所以,此时的园林从地址和内容上都发生了更,从城市转向城郊和山村,从宫苑建筑转向大自然,成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园林特点。
(4)隋唐宋时期此时期,由于"山水画"和诗的大发展,不仅直接反映自然山水本身的壮美多骄,而且加大了人为艺术的手法,用诗情画意来美化它、歌颂它,使他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所以,此期的园林特点是诗情画意的园林,也称文人山水园林或写意山水园林。
园林迸人全盛时期。
(5)辽夏金元时期本时期的园林发展,除西夏在宁夏银川有所发展外,多限于燕京地区的山水宫苑,创意较少,但对前代的园林进行了保护。
(6)明清时期此期的园林不仅继承了前代园林艺术,而且更加大了园林技巧,使我国的自然山水园林传统风格逐步巩固和成熟,并在质量上、艺术上、数量上和规模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境地。
第一章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园林一、经典园林1、我国商代有条件营造园林,开始营园的条件:园林起始的条件园林的主要功能是游恿和观赏。
既然这样,得有玩的时间、玩的地点和构筑供游玩的形式,这就需要社会具有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技艺,要求有较高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园林形成的基础。
在奴隶社会之前,古人群居在一起,整天忙碌着,靠打猎、采集野果来维持生存,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连生存的基本资料的获得都很困难,那时是不可能有园林的。
即使到了逐水草而居和游牧生活的部落时代,同样也是无条件开始营园的。
事实证明,只有到了奴隶社会,确切的说只有到了商代才有条件开始营造园林。
那么开始营园的条件有:(1)多数人由漂泊不定开始过着定居生活。
(2)农业生产占有主导地位,并开始了饲养牲畜。
(3)生产力较为发达,有了较多的剩余劳动果实。
(4)有了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
(5)有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有了经商、艺术、科学技术及行政管理等诸方面的分工。
(6)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艺术开始较为发达。
2、园林的主要功能是观赏和游憩3、囿就是人们对一定的地域用篱笆或墙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也可以在其中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
4、商代创造了我国园林最初形式——囿,代表作品有:鹿台;桑林之野;桐工;沙丘;百泉。
(1)鹿台是商最后一个帝王辛,大兴土木,修建宏大的宫室,除有通神、游赏的功能之外,还兼有国库的性质(2)桑林之野是一处远离都城的风景胜地,是一桑树为主的一片广大风景林。
(3)桐宫远离都城,以桐树为主的一个风景名胜地,内有离宫。
5、周时期经典园林(1)周文王的灵台、灵沼和灵囿适宜观赏动物为主,植物则最终在实用,而观赏为辅,同时还可以能有政治寓意。
兼有游赏、望气、通神的功能。
另外其主体明确,能游、能赏。
优游上的对象和内容,有阜原、池沼、动物、植物、树木、花草,更有景点建筑,这些都是人为加工创造的。
可以说它是人为艺术与自然风景的结合,是一个很好的人文景观,标志着我国古典园林的真正开始。
(2)章华台为人工开掘的三面为水池环抱,临时成景。
水源引于汉水,并可提供水运交通。
是我国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的首例。
(3)吴王夫差姑苏台是我国园林向前跨了一大步,再造景上对后世园林建设也有了很大启发。
二、园林特色1、园林孕育(1)屋居变化:穴巢居、茅屋居、地面屋居、土坛木架屋居,并开始出现前庭绿地(2)农业变化: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园田的发展,在宫室附近出现了园田。
(3)猎场变化:狞猎、游猎、畜牧、养殖。
2、园林起始(1)夏时期将珍稀动物作为观赏游乐的主要内容,有了囿的雏形。
(2)商时期开始出现内容比较丰富的囿,"猎、游、观、息"等功能具备。
(3)周时期囿到处可见,不仅帝王有,侯王也有,并各有规格要求,而且向苑囿方向发展。
3、园林发展:宫室变化随着帝王的不断依次变更,其宫室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宫阙、都城、离宫别馆。
夏时已具雏形。
商时有所发展,较为宏大。
周时发展较快。
并制定了城郭大小等级制。
宫室前有庭院,内有花草,宫室外有园田。
4、园林创新(1)精心设计:周文王的灵台、灵沼和灵围融山水、建筑、动物、植物为一体,精心设计,精心配置,开创了园林发展新阶段。
(2)开凿天池:吴王夫差在姑苏山中开凿天池,水可贮、可游、可运,在我国园林中史无前列(3)龙舟水戏:吴王夫差在天池中造青龙舟,与西施水戏,更是前所未有(4)海灵馆:吴王夫差在姑苏山中作海灵馆,相当今日的水族馆,可在宅内观赏水中的鱼,且有专人护养,这更是前人未有。
(5)水池环抱:章华台临水而建,三面为人工开凿的水池所环绕,并引汉水灌人。
这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为史书记载之首例。
总之,这个时期商朝开始有了园林,并以围的形式出现。
周朝发展了园林,并有所创新,对后代园林发展有很大启迪作用。
第二章我国秦汉时的园林一、经典园林1、秦时期经典园林(1)咸阳皇宫群建设规模宏大,中心突出,宫馆迤逦,范围空广。
(2)阿房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它的总体设计和风格完全符合帝王之都得要求,是秦都咸阳宫殿的后期着和最大者,他带信宫而起,是皇帝举行大朝的朝宫,是秦皇威严的象征。
阿房宫是由阿城、前殿和门阙等三部分组成。
(3)秦始皇陵陵园规模宏大,分内外两城。
南部室陵园中心,内城方形,外城长方形。
陵内建有宫殿,宫殿内设有各种奇器珍物。
(4)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求,秦始皇在全国范围修筑“弛道”,以咸阳为中心,“洞穿齐燕,南极吴楚。
江湖滨海必至”。
2、西汉长安最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1)长乐宫布局严整,四面有门,以东西门为正门,各置门阙。
其中轴线上的主要宫殿由前殿、临华殿和大厦殿,其余个殿分列左右。
殿屋均正向朝南,排列疏朗。
东部有池和台,是一组对称的建筑群落。
(2)未央宫始终是政治统治中心,位置偏西,故有“西宫”之称,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最长的宫殿。
(3)甘泉宫是西汉王朝的行宫,规模庞大,仅次于未央宫。
3、东汉广成苑:以大水面为主体,在水滨建观榭,设堤台,铺绿莎。
以山石为主的景区迥然异趣,别是一番天地。
4东汉上林苑:作为皇家禁苑,是专供皇帝游猎的场所。
这也证明了“古谓之囿汉谓之苑”的发展事实。
(1)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宫城,与长乐宫、未央宫不同,它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
(2)昆明池初衷是着眼于军事目的,要营造一个水军操练的内陆湖海,而后来变成皇帝泛舟览胜的场所。
(3)太液池太液池起土建台,称渐台高20余丈,台上建阁,极为壮观。
台下水击石壁,浪花飞溅,有声有色液池高岸环周,碧波荡漾,犹如"沧海之汤汤"。
犹如天仙胜境。
太液池岸还用玉一镐美丽的天然图画,使人退思,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