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卷
初中教师历史试题及答案

初中教师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种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封建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A2. 唐朝时期,哪个民族对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A. 突厥B. 鲜卑C. 吐蕃D. 回纥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探索新航路答案:B4.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其主要领导人是?A. 孙中山B. 黄兴C. 宋教仁D. 陈独秀答案:A5.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一二八事变D. 淞沪会战答案:B6. 以下哪部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言行的书?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孟子》答案:A7.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诗仙”?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A8.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9.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D10.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
答案:李渊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____。
答案:秦始皇3.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
答案:溥仪4. 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古代建筑是____。
答案:山海关5.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最初用于____。
答案:导航6.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
答案:开元盛世7.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
答案:隋朝8.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是____。
答案:《资治通鉴》9.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
初中教师历史试题及答案

初中教师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种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B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宪宗答案:A3.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C4.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校D. 朱厚照答案:A(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其他选项均为明朝皇帝)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哪一项?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 新文化运动答案:A二、填空题6.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发生在_________朝。
答案:汉朝7. 唐朝时期,著名的“开元盛世”是由_________皇帝开创的。
答案:唐玄宗8.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共进行了_________次。
答案:七次9.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_________问题提出的。
答案:台湾10.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推翻了_________朝的统治。
答案:清朝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打破了世袭和门阀制度,使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促进了社会流动和人才的选拔。
同时,科举制度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
12. 请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中国对外交流和海上贸易的重要活动,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强大的海上力量,而且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世界航海史和文化交流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论述题13. 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初中历史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A. 商朝B. 西周C. 秦朝D. 汉朝答案:C2.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开国功臣?A. 李靖B. 魏征C. 程咬金D. 岳飞答案:D3.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为世界所熟知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印刷术D. 指南针答案:A4. 下列关于宋朝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宋朝实行科举制度B.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非常繁荣C.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小的朝代之一D. 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答案:D5. 下列关于明朝的描述,正确的是:A. 明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开始B. 明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D. 明朝的首都是今天的南京答案:B6. 下列关于清朝的描述,错误的是:A.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B. 清朝在康熙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领土扩张C.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答案:B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重视农业发展B. 古代中国农民普遍使用铁制农具C. 古代中国农业以精耕细作为主要耕作方式D.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答案:D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B. 古代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C. 古代中国的铜器铸造技术领先世界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非常发达B. 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举世闻名B. 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不如西方D. 古代中国的建筑技术非常先进答案:C10.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与教育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B.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普及C. 古代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非常发达D. 古代中国的私塾教育是唯一的教育形式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是_________。
初中历史教师考试试题

初中历史教师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所有选项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B.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C.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所有选项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促进贸易C. 寻找建文帝D. 所有选项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A. 统一台湾B. 编纂《康熙字典》C. 改革税制D. 所有选项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反对封建主义C. 反对帝国主义D. 所有选项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A. 延安B. 晋察冀C. 东北抗日联军D. 所有选项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 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C.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 所有选项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A.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B.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D. 所有选项9.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A. 长安B. 洛阳C. 北京D. 所有选项10.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哪些?()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2. 唐朝时期,__________是科举考试中选拔人才的主要科目。
3. 明朝时期,__________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编纂了__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字典。
5.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____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一件事标志着我国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初步确立?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2、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主张礼乐教化,强调道德修养B、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等思想,反对战争和奢华C、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顺应自然D、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君为臣纲,父为子纲3、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 实行八股取士,控制思想C. 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D. 分封诸王,加强地方权力4、下列关于宋朝时期经济发展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B. 民间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工匠C.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D. 农业生产技术停滞不前,没有新的农具发明5、题干:在以下哪一时期,中国古代出现了以“经世致用”为特征的学术思潮?A. 春秋战国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之际6、题干: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A. 张载B. 王阳明C. 顾炎武D. 康有为7、最早在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著作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8、以下哪个朝代在科举制度中首次设置武举,选拔武官()。
A、隋朝B、唐朝D、明朝9、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国家间关系,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为适宜?A. 演讲法B. 课堂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知识竞赛法 10、教师在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时,以下哪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战争原因的深入理解?A. 播放战争纪录片B. 阅读教材并提问C. 设计历史角色扮演D. 布置历史论文写作11、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12、下列哪位人物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并且提倡文学革命?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胡适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文景之治”的描述,正确的是:A. 出现于西汉汉景帝时期,以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而著称B. 出现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以政治改革、文化繁荣而著称C. 出现于东汉光武帝时期,以政治宽松、经济繁荣而著称D. 出现于唐朝贞观年间,以政治稳定、文化繁荣而著称14、以下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发生的B. 戊戌变法是清政府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C. 戊戌变法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来振兴国家D.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流亡海外,继续传播维新思想15、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初中教师历史考试试题

初中教师历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是由哪个朝代的蔡伦改进的?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2.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秦朝统一六国B. 商鞅变法C. 周朝建立D. 夏朝建立3. 唐朝时期,实行了科举制度,其中进士科是选拔什么人才的?A. 文官B. 武官C. 技术官D. 地方官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最远到达了哪里?A. 印度洋沿岸B. 非洲东海岸C. 欧洲D. 南美洲5. 清朝末期,哪一次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法战争D. 甲午战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
7.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______,逐渐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8.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李白被称为______。
9. 宋朝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______。
10. 明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李时中所著的医学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12. 请简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13. 请简述清朝末期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5.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五、材料分析题(共3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请根据材料,分析顾炎武的这一观点对后世的影响,并结合历史事实进行阐述。
六、作文题(共30分)17. 请以“我眼中的历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谈谈你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注】本试题为模拟题,仅供参考。
2023年初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初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中国古代皇帝被尊称为“文治王”?- A. 刘秀- B. 唐太宗- C. 李治- D. 明成祖- 答案:B2.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 辛亥革命- B. 文化大革命- C. 抗日战争胜利- D. 南京条约签订- 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尊称为“炎黄子孙”的始祖?- A. 嬴政- B. 孔子- C. 刘邦- D. 黄帝- 答案:D4. 以下哪位明代皇帝下令修建了长城?- A. 朱元璋- B. 朱棣- C. 朱棣- D. 朱由检- 答案:A5.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与《宣言》无关?- A. 五四运动- B.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C. 解放战争胜利- D. 文化大革命- 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主张中庸之道和仁爱之道,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请简要叙述一下明朝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 明朝时期,文化和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在文化方面,明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杨时、唐寅、文征明等。
明代还重视教育,兴办了许多学校和书院。
在科技方面,明代发展了农业、纺织、造纸、冶金等行业,提高了生产力。
明代还制造了许多重要的科学仪器,如水钟和地动仪,对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三、论述题请论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升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和行政效率,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科举制度实现了社会的流动性,使得出身贫寒的人也有机会通过努力进入官僚阶层,改善了社会的阶层结构,激发了社会的活力。
初中历史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朝时期,谁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2. 清朝末年,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甲午战争?A. 康熙帝B. 乾隆帝C. 光绪帝D. 咸丰帝答案:C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春秋五霸之一?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秦始皇答案:D4. 明朝时期,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A. 明成祖B. 明宣宗C. 明英宗D. 明神宗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D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郡县制B. 封建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答案:A7. 唐朝时期,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安史之乱?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肃宗答案:C8.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D9. 清朝末年,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A. 道光帝B. 光绪帝C. 宣统帝D. 同治帝答案:C10.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南宋时期的?A. 岳飞B. 辛弃疾C. 陆游D. 王安石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______。
答案:秦朝2. 唐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女皇帝。
答案:武则天3. 明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
答案:郑和4. 清朝末年,______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
答案:康有为5. 春秋时期,______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答案:孙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和文字等。
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
考试试题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西昌阳光学校2011年教师学科知识考试试卷
初中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 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2民主人士曾盛赞毛泽东:“一身系天下安危”,“弥天大勇”,是指
A 参加长征 B转战陕北 C去重庆谈判 D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3 有些人的名字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下列名字与其出生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 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3年,取名文革
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反复和曲折说明了
A 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
B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没有成熟
C 新的社会制度代替就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激烈的斗争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王朝妥协
5 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维护了沙皇统治
C解放了农奴 D废除了沙皇统治
6 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
在诸子百家对我国
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学派是:
A 儒家 B墨家 C法家 D 道家
7 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了全球,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应对方案。
你认为
面对经济危机时,最值得借鉴的事例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罗斯福新政 D 赫鲁晓夫改革
8 一位同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政权分立 B对外交往频繁 C民族汇集 D 江南经济发展
9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倒。
致远鼓楫重重围,万火丛中呼杀
贼。
”根据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10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是:
A 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宣政院 D 设置驻藏大臣
11三峡水利枢纽是化水害为水利的着名工程。
下列中国先民兴建的工程中,也具有这一个特点的是: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12下列事件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作者有关的是:
(1)三顾茅庐(2)官渡之战(3)赤壁之战(4)巨鹿之战
A.(1)(2)
B.(2)(3)
C.(3)(4)
D.(1)(4)
13我国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员制度开始于:
A.曹操时
B.汉武帝时
C.唐太宗时
D.隋文帝时
14李文是一个手工业者,他想了解我国17世纪同行的情况,他应该查阅的资料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聊斋志异》
15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最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因中国战败而结束
B.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16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1)井冈山(2)瑞金(3)遵义(4)南京
A.(1)(2)(3)(4)
B.(1)(2)(3)
C.(2)(3)(4)
D.(1)(3)(4)
17、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于: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8 下列关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统治
B.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C.都曾建立君主立宪政权
D.都曾抗击外来武装干涉
19 西欧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时期,被欧洲史学家称为:
A.前古世纪
B.上古世纪
C.中古世纪
D.后古世纪
20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威力
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地位
B.赞扬了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谴责了英国组织“反法联盟”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二列举题(11分)
1 列举出下列重要组织或机构的名称;
⑴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
⑵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
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⑷体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组织:
2请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⑴割让香港岛的是:
⑵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的是:
⑶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⑷允许西方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是:
⑸允许外国在中国设立使馆的是:
⑹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⑺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三材料分析题(9分)
材料: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一位朋友对他说,如果成功,他将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名垂千古;如果失败,他就是美国历史上最
糟糕的总统。
罗斯福回答:“如果我失败,我就是美国的末代总统
了。
”
请回答:1 罗斯福为什么这样说?(2分)
2 罗斯福领导下,美国实施哪些措施使美国最终走出了经济危机的死胡同?(7分)
四简答题:(20分)
1、科技的发展与思想的解放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两种推动力,请说出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和两次思想解放的名称,并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推动作用。
(10分)
2 简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并谈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10分)五综合题:(20分)
以下是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的主栏内容,据此撰写出本课的教案,其中要体现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环节的设计。
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一盛世与危机
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作物不断推广。
手工业发展,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瓷器的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
南京的丝织生产超过了苏州和杭州,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
松江、无锡等地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
商品流通更为广泛,商业更加发达。
“康熙盛世”出现在封建社会末期,盛世之中潜伏着危机。
乾隆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集团奢侈腐化,吏治败坏,军队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二闭关锁国
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对违禁者处以死刑。
统一台湾后,“海禁”政策一度放宽,广州、泉州、宁波、松江等地成为对外开放的港口。
到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又加强了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行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此后,清朝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