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标准总结
【2024版】《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学时:64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能强、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相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等前续课程为基础,同时为《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把整门课程知识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及岗位能力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汽车技术大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该大类学生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按照汽车的主要性能(即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排放性)的检测和评价为主线,按照完成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作为课程内容安排的依据。
三、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会进行汽车各项性能及评价标准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操作,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承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各工位的操作,并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善于自我学习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认知目标(1)熟悉汽车性能检测站的布局;(2)掌握汽车性能的含义及范围;(3)掌握汽车各项性能的含义及评价方法;(4)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5)掌握汽车各项性能检测的正确步骤。
《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标准解读

附件:2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地位汽车性能检测程是一门以汽车维修基本理论为基础,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专业课。
是反映现代汽车专业技术发展,突出表现该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一门专业课,与当今汽车市场紧密接触,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汽车专业学生在实习前所应该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制动性的评价指标,理解底盘系统机构因素对汽车制动性的影响。
了解轮胎的侧偏特性,理解底盘系统机构因素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汽车转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转向轮的摆阵与稳定。
了解汽车制动性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有关检测标准。
理解汽车车轮侧滑台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车轮动平衡仪的使用方法和车轮动平衡的校正方法。
熟悉四轮定位的原理,掌握四轮定位仪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的相关操作和维修技能。
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仪器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性能分析的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具备按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检测的相关工作能力。
三、内容标准项目一汽车检测站的认识完成本课题学习后应能:1.知识目标(1)能够识别汽车检测站的类型,并能描述其功能;(2)能够分析汽车检测站的工艺布局;(3)能够制定检测工作流程。
2.技能目标(1)能够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内容(2)能够理解汽车检测制度;(3)能够了解汽车检测站的检测项目和设备名称;3.素养目标(1)能够制订学习计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2)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并进行学习任务分工,具备团队合作和安全操作的意识。
4.重点:汽车检测站的类型识别。
5.难点:检测工作流程制定。
6.学时分配: 理论4节实操4节项目二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完成本课题学习后应能:1.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动力性能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汽性能检测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性能检测技术在确保行车安全、提高汽车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汽车性能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汽车性能检测实训。
本次实训主要包括汽车发动机性能检测、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汽车转向性能检测等。
二、实训目的与要求1. 熟悉汽车性能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性能检测、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汽车转向性能检测等各项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实训内容1. 汽车发动机性能检测(1)检测项目:发动机功率、扭矩、油耗等。
(2)检测方法:使用专用检测仪器和设备,如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油耗仪等。
(3)操作步骤:① 将发动机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② 将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与发动机连接;③ 启动发动机,进行功率、扭矩、油耗等参数的检测;④ 记录检测结果,分析发动机性能状况。
2.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1)检测项目:制动距离、制动力、制动平衡等。
(2)检测方法:使用制动试验台、制动试验仪等。
(3)操作步骤:① 将车辆驶入制动试验台;② 连接制动试验仪;③ 启动车辆,进行制动距离、制动力、制动平衡等参数的检测;④ 记录检测结果,分析制动性能状况。
3. 汽车转向性能检测(1)检测项目:转向角、转向助力、转向沉重感等。
(2)检测方法:使用转向角检测仪、转向助力检测仪等。
(3)操作步骤:① 将车辆停放在水平路面上;② 使用转向角检测仪检测转向角;③ 使用转向助力检测仪检测转向助力;④ 检查转向沉重感,分析转向性能状况。
四、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认真记录各项检测数据。
同时,我们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以下是实训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汽车性能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2.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汽车性能检测与评价课程标准

《汽车性能检测与评价》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2、课程描述:《汽车性能检测与评价》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总成及组件的常见故障、诊断、检测及维修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检测故障、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讲述汽车中、高级维修工应知知识、应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并为解决汽车运用技术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课程目标:以汽车使用性能和汽车不解体情况下的性能检测为主,了解汽车检测站的基础知识,汽车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平顺性与通过性等的检测和汽车车速表、前照灯、排气污染物、噪声等的检测,以及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等内容。
4、教学时数:40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见教学内容与要求表。
教学内容与要求表三、实施方法《汽车性能检测与评价》以学习情境为教学单元,通过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为主线进行组织教学,具体教学实施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案例法、练习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分组实践法等四、课程考核评价五、教材选择与教案编写本课程教案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编写,学习情境的安排以学习任务来驱动,学习任务的基础是源于工作实践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使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完整过程。
本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全部教案按年度版本进行管理,教案必须根据当年教学实践及学生学习条件的变化,由课程教学团队根据“信息反馈、团队反思、成员共享”的原则,对课程全部教案进行一次修改完善,形成当年更新版本用于下一年度的课程教学,并撰写年度改版总结报告存档备案。
六、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本课程教学资源依据本课程性质要求而加以开发,主要包括各种信息、可视光盘、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专业期刊等。
《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汽车类各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更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基础平台课程之一。
在课程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实际任务为载体,通过对任务的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来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同时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使学生具备完善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建设目标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共同且又具专业特点的课程总体目标,包括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等。
(一)总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包括:燃、润料的基本知识,轮胎的基本知识,各条件下的正确使用,汽车日常维护的基本内容以及汽车使用过程的系统管理等,为后续的整车维护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素质教学目标(1)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具有互助合作精神,能正确评价自我,豁达大度,积极乐观。
(3)具有理性的就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安全、文明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5)具有一定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服务客户意识。
(6)具有积极进取及创新精神。
(7)具有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汽车分类的原则;(2)熟悉汽车VIN代码的编制规则;(3)熟悉汽车使用说明书的主要功能;(4)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5)熟悉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使用原则;(6)熟悉汽车燃料的合理使用原则;(7)熟悉汽车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原则;(8)熟悉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原则;(9)掌握汽车的日常清洁的基本操作方法;(10)掌握汽车工作介质的检查和补充方法;(11)掌握汽车运行安全部件的检查方法;(12)掌握汽车使用基础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方法。
3.能力教学目标(1)会辨别汽车类型;(2)会识别汽车VIN代码;(3)会解读汽车使用说明书;(4)会评价汽车使用性能;(5)会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使用汽车;(6)会合理使用汽车燃料;(7)会合理使用汽车润滑材料;(8)会合理使用汽车轮胎;(9)会汽车的日常清洁的基本操作;(10)会汽车工作介质的检查和补充;(11)能对汽车运行安全部件的检查;(12)会汽车管理的基本操作。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项目教学改革与实践

、
依 岗位 工 作 分 析 确 定 课 程 教 学
目标
汽 车检 测与 维修技 术专 业是 针 对汽
车 制 造 、维 修 企 业 、机 动 车 检 测 管 理 部
门 的装配 、调试 、维 修 、质量 检验 等技 术 岗位需求 ,培养 能在生 产服 务管 理一 线 岗位 群从 事 汽车机 电维修 、车辆调 试
一
使 用性 能进行 间劳动 和安全 收集 检修技 术 全 面 检 测 ; 制度 、爱护车 能 标准 、规 范等
维 护汽车 检测 及 工 具 ; 技 术 资 料 ; 辆 能 能 与诊断仪 器设 按科学 、规范 要求完 成 按照 备 ;能正 确掌 的要求 操作施 分析 、 计划 、 实 握 汽车检 测设 ;能 保持 良 和监控工 作 工 施 备 工 作 原 理 , 的 工 作 态 好 任务 ;能快 速 熟 练 使 用 检 ,按 时保证 握 新 技 术 、 度 掌 测、 诊断设 备 ; 质量地 完成工 新知识 。
能 正确分 析检 作任务 ;能独 测 结果 和故障 立完成 车辆检 形 成 原 因 , 测工作 并对工 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培养 ,开发学 生参 与活动 的能 力 ,提 升学 生知识 、技 能 的迁 移能 力 。依据 实 际汽 车性 能检测 站 的真实 工作过 程来 设 计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 和顺 序 ,每一 个 教学 单元 就是一项 工 作任 务 ,对应 一项 具 体
9 8 () 0 . . 2 8 9C. 1 0 0 2 19 4
工作 流程 、工作 环境 和工 作评价 ,按照
汽 车使 用性 能与检 测课 程是 基 于汽 车使用 、维 护 和修理 中对 汽车 的技术 状
汽车性能检测学习总结

汽车性能检测学习总结第一篇:汽车性能检测学习总结科目:汽车性能检测班级:姓名:学号: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性能检测学习心得时光荏苒,大学的学习生活已悄然过半,本学期依旧以学习汽修专业课为主,作为本学期最后的一门课程,我们依旧认真对待。
在彭老师的精心安排和耐心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汽车性能检测》这一课程的学习任务,受益匪浅。
我们知道,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项目化教学法由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作为试点专业,作为项目化教学的主导专业,我们学习的《汽车性能检测》一样按照项目化教学的形式来进行。
我们知道,《汽车性能检测》也是汽修专业课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认真按照项目化教学形式,根据任务工单及老师的要求,小组讨论分工,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完成小组学习方案;课堂中,听取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积极组织小组讨论,完善小组方案;课后,认真做好个人总结报告及小组过程记录。
通过对《汽车性能检测》这一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以下具体的内容:1、汽车性能检测认识;汽车性能检测2、汽车安全性能检测;(1)制动性能检测;(2)转向轮侧滑性能检测;(3)前照灯检测;(4)车速表检测;3、汽车环保性能检测;(1)汽油机尾气检测;(2)柴油机尾气检测;(3)汽车噪声检测;4、汽车综合性能检测;(1)汽车动力性检测;(2)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
《汽车性能检测》这一课程的制定与教材的安排,是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理念,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信息采集——制定方案——研究讨论——任务实施——过程记录——结果评价六个步骤来进行开发,并以此来展开教学内容。
汽车性能检测包含四大项目,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个模块。
在每个项目中,从分析项目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出发,列出各训练项目,并分析项目的开展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供我们查找和自学,在每个项目的最后,分别列出相关的拓展知识和问题,供我们课后讨论。
汽车性能检测与评课程总结---汽修1221-王杰-31

项目三 家用轿车检测线上检测
• • • • • 1.汽车检测站登录与一般参数检测 2.汽车制动性检测 3.汽车车速表检测 4.汽车前照灯检测 5.汽车转向轮侧滑检测
项目三 完成情况
• 上网查询了各个检测的:检测内容 检测 设备 检测方法 检测原理以及评价标准 小组讨论关于这些检测的必要性,重要 性以及其中的注意点。
汽车性能检测与评价课程总结
王杰 2012051531
主要内容
• 项目一 家用轿车的选购 • 1.家用轿车选购定位与车型调研
•
2.家用轿车新车订购与注册上牌
项目一 完成情况
• 1.小组成员先根据要求列出选定车型所要 考虑的因素 • 2.分工收集资料 • 3.意见汇总 进行对比 • 4.确认购车方案 • • 上牌时要带好各种材料 不能遗失
总结报告完成情况
• 1.绝大部分人能够认真仔细的写完总结报告, 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 • 2.部分同学对于知识点的总结还有缺陷,有 些内容没有总结到,但是总体完成情况还 是很好地。
•
项目四 家用轿车检测线下检测
• • • • 1.汽车环保性检测 2.汽车动力性检测 3.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 4.汽车四轮定位检测
项目四 完成情况
• 查询了解了检测的方法,内容,设备,原 理,评价标准等必要的知识点
•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于汽车的使用又加深 了自己的认识
总结
• 上课的时候老师特别注重学生自己的想法, 给了我们很大的自我空间,让我们自己去 查资料,去总结,去制作关于课程的简报。 这有利于我们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是一种 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 • 老师上课专注认真,对于笔记的检查一丝 不苟,很敬业。
项目二 家用轿车使用手册编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专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课程框架结构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7课时,实践课时为17课时。
本课程
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具有汽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的
1. 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
2. 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
3.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
4. 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5.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的
1. 能正确使用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和设备。
2. 掌握检测结果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正确处理的技术方案。
3. 能合理使用汽车。
4.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相关法规要求。
(三) 思想教育目的
培养具有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内容标准
单元一、汽车的动力性
单元二 汽车的燃料经济性
单元三 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单元四 汽车的舒适性
单元五、汽车的通过性
单元六汽车检测制度
单元七汽车动力性检测
单元八汽车燃料经济性检测
单元九汽车制动性检测
单元十 车轮动平衡检测
单元十一、汽车前照灯检测
单元十二 汽车车速表检测
第十三章 汽车车轮定位检测
第十四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和噪声检
测
单元十五 汽车排放污染物和噪声检
测
四、实施建议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编写、教与学、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建议,并提供典型案例,体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教学建议:
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景。
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二)考核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车型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行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建议根据教学内容配置相关一定数量的实训设备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网络资源等,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
五、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适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专)
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
主编王勇
责任主审冯晋祥
审稿陈雯戴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