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消毒液浓度监测及消毒记录表(2)
实验室消毒制度(五篇)

实验室消毒制度1、搞好室内外卫生,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工作台、地面等每天用5g/l消毒净溶液抹擦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定期检查室内消毒效果。
2、实验室内每晚用紫外线消毒半小时至____小时,每周用____%酒精抹擦紫外线灯以防灰尘积聚,紫外线灯使用达____小时应及时更换。
3、及时监控各消毒用品的有效性:消毒棉签在有效期内开包后____小时内使用,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开瓶后____天内使用,____%酒精棉球在____小时内使用。
4、5、6、贮血冰箱每周用____%酒精抹擦消毒。
定期对贮血冰箱及实验室内空气进行细菌培养。
保持两台(抽血台及小便检测台)干净整洁,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抽血人员及时更换手套。
7、实验室内产生的各种垃圾按照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五华县中医医院检验科实验室消毒制度(二)是指对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进行定期消毒的规定和流程。
实验室消毒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预防交叉感染和实验结果受污染的风险。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实验室消毒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消毒目标范围及频率1. 实验室区域:(1)实验操作台面: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如实验操作台面污染明显,应及时进行消毒。
(2)实验室地面: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如实验室地面污染明显,应及时进行消毒。
(3)实验室储存柜:每月至少消毒一次,如实验室储存柜污染明显,应及时进行消毒。
2. 实验器材:(1)试剂瓶口: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2)试管和培养皿:使用前、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3)传递器具: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3. 实验材料:(1)供试物品表面:每次使用前、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2)供试物品容器: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二、消毒方法1. 实验室区域消毒:(1)实验操作台面:使用75%酒精或消毒液浸湿清洁布进行擦拭,确保整个操作台面均匀受到消毒。
(2)实验室地面:使用消毒液进行拖地清洁,消毒液的浓度根据职业病防护要求进行配制。
幼儿园日常清洁、消毒、检查记录表(大全)

消毒 (250mg/L
消毒液)
安全
消毒 (250mg/L
消毒液)
安全 执行人
地面 (中午、晚上)
门把手 (中午、晚上)
桌、椅 儿童床 教具柜及幼儿衣帽柜 窗台 移动便器 水杯架 地垫及软体家具 关水、关电 玩教具是否破损 一体机有无异常 玩具、梳子 图书(暴晒 6 小时)
织物(毛绒玩具、床罩)
班级日常清洁、消毒、 记录表(活动室)
消毒内容 项目 消毒(餐前 每日 250mg/L 四次 消毒液滞留
10 分钟)
时间
月日
月日
星期一 星期二
餐桌 (早餐、上午加餐、
午餐下午加餐)
每日 三次
(不低 于 20 分钟/
次)
开窗通风 (上午、中午、下午)
每日 两次
每日 一次
每周 一次
两周 一次 签字
消毒 (500mg/L
消毒内容
每日 三次
卫生 ( 不低于 20 分钟/
次)
每日 两次
消毒 (500mg/L
消毒液)
幼儿活动多功能厅
日常清洁、消毒、 记录表
时间
月日 月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开窗通风 (上午、中午、下午)
地面 (上午、下午)
门把手 (上午、下午)
臭氧消毒 20 分钟/次
隔离室 日常清洁、消毒、 记录表
消毒内容
日期 月 日 月 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每日 两次
消毒 (500mg/L 消
毒液)
地面、门把手 (中午、晚上)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剂监测方法: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剂,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应进行B-D 试验。
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卡/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2.物理监测法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检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仪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部位。
3.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物为嗜热脂肪杆菌(ATCC7953或SSIK31株)芽孢。
试验用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检测方法:将两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使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分别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测试包;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带有指示菌的小型测试包,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标准试验包,无菌取出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结果判定:每个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阳性对照组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合格;否则灭菌不合格。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1.化学监测法(1)检测方法: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3~5个分别放入待灭菌的物品中,并置于灭菌器最难达到灭菌的部位。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

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未采用洁净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2、监测方法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沉降法或浮游菌法,参照GB50333要求进行监测。
监测时将培养皿置于室内中央0.8m~1.5m高度,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30min。
未采用洁净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米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结果判定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50333。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新生儿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4、注意事项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5、采样频次洁净手术室或洁净病房每月1次,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新生儿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每季度1次,其它普通病室则需要时进行监测或怀疑医院感染有关时进行监测.二、手的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消毒灭菌管理程序

消毒灭菌管理程序1、目的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范消毒灭菌流程,严格控制感染源,防止院内感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内环境、实验器材、废弃物品及相关人员的消毒。
3、职责3.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知并遵守本程序,清洁及其他辅助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人员指导下执行本程序。
3.2 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消毒灭菌的监督工作。
3.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检查及对相关责任人员的奖惩。
4、消毒程序4.1实验室各区域消毒:根据可能被污染程度的不同分为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
4.1.1清洁区消毒: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
必要时用含500mg/L有效氯溶液湿布巾擦拭一次,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湿布巾擦拭干净。
4.1.2缓冲区消毒:用含500mg/L有效氯溶液湿布巾擦拭一次,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湿布巾擦拭干净。
每日上午上班半小时前、下午下班半小时后各1次。
4.1.3污染区消毒:地面和台面用含500mg/L有效氯溶液湿布巾擦拭一次,作用30min 后,再用清水湿布巾擦拭干净。
每日上午上班半小时前、下午下班半小时后各1次。
实验中若存在被污染的情况要及时消毒。
4.1.4 空气消毒:检验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每日晚上空闲时,开启室内所有紫外灯管消毒30分钟。
PCR实验室在工作结束后开启紫外灯消毒2小时,必要时选用空气消毒机消毒处理60分钟,每日下午下班后进行。
4.1.5清洁及消毒器材:拖把、抹布等要分区专用,不得混用。
使用后的拖把、抹布,用含5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30 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悬挂晾干,最好在阳光下晒干后备用。
4.1.6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或致病性芽孢菌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采用2000mg/L~5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物表面,作用30min。
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1h。
4.2 衣物的清毒、清洁:工作服、帽子、鞋套等放入专用的污物袋中,用70℃以上热水加洗涤剂洗涤;有明显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随时喷洒消毒液消毒或放入专用污物袋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检验科清洁与消毒管理规程

检验科清洁与消毒管理规程1 目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规范清洁与消毒工作,确保其工作环境和消毒管理符合规定要求,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及相关专业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3 职责3.1 科室主任或负责人3.1.1 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3.2 工作人员3.2.1 负责科室工作范围内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3.2.2 负责科室仪器设备的日常清洁保养工作。
3.2.3 负责本科室消毒剂的配制和消毒器材的维护保养。
4 管理要求4.1 检验科及相关专业室环境整体要求4.1.1 环境布局要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4.1.2 严格区分工作区、行政区和生活区,微生物室工作区域内要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区域之间标识明确,区域内污染物品、未消毒物品、清洁物品、消毒物品及无菌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
4.2 清洁消毒的卫生标准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4.2.1 检验科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标准(1)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500 10 CFU/m3 培养48h;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每月检测1 次。
CFU/cm2,培养48h;物体表面≤10 (2)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 cfu/ml, 培养72h;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每月检测1 次。
(3)监测环境条件,室温保持18~27℃,相对湿度保持30%~70%。
4.2.2 检验科污染物品处理要求(1)对污染区地面、台面、椅子、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日下班前用朗索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配制的含有效氯1500mg/L 消毒液擦拭一次。
(2)对使用过的吸头、玻片、样品杯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四小时后在移交废物处理部门。
(3)对门诊的大小便、穿刺液、CSF 等标本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四小时后在移交废物处理部门,所有血液标本需高压灭菌后才能送出实验室。
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篇一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康,做好学校传染病发生后的消毒工作,防止学校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消毒制度。
一、消毒时间1、在无流行性传染病期间,校内各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电脑房等专用室每月消毒一次。
(每周星期五放学后)2、在流行性传染病期间,校内各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电脑房等专用室每周消毒一次。
(每一天放学后)3、食堂餐饮具每餐消毒,持续干净。
4、饮水器隔天消毒,持续干净。
二、消毒范围学校所有教室、走廊、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功能室、垃圾库、下水道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都要进展彻底消毒。
三、消毒药品浓度配置使用1:100的84消毒液进展全方位消毒。
四、消毒方式方法消毒员对地面、桌椅、门扶手用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展消毒。
五、消毒员设置学校指派专人负责每一天消毒工作。
后勤效劳中心负责监视、指导消毒员消毒工作。
六、消毒着装要求消毒员工作时,务必带好卫生帽、卫生手套、卫生口罩。
七、消毒的技术要求1、对患传染病学生上课的教室、及时进展空气消毒和物体外表的消毒,消毒完毕后进展通风换气。
2、每一天有专人负责催促各教室、寝室的通风。
八、严格登记制度消毒员要每一天将消毒状况填入消毒记录登记表,后勤处负责催促资料完成和工作落实。
篇二一、学校环境卫生及消毒制度。
1、学校各班级教室每日由值日生清扫卫生,办公室每一天安排工作人员值日,学校每周进展一次大扫除。
办公室和教室每一天要有充足光阴翻开门窗,持续室内空气流通。
2、学校定期喷洒消毒液或石灰水进展喷雾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和传染。
(总务处负责)3、各班清洁卫生清扫学生每一天负责进展公共环境卫生清扫,定期做好灭“四害”工作。
4、各班饮水机每一天由专人进展保洁工作,由供水部门进展定期消毒工作。
5、如发现校外、社区有类似“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病例,全校各部门按照“防非”、防治“禽流感”时期学校消毒制度进展职责区内的消毒工作。
6、如发现班内有类似“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的现象,那么班主任应及时做好监控和上报工作,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设计

1、验证方案的起草2、验证方案的审批3、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 前言2 职责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6、再验证周期1.前言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
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
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3验证的范围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1.4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2.1验证小组成员:2.2职责2.3验证进度3. 验证方法及步骤3.1实验材料3.3.1 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ATCC25922)伤寒杆菌(ATCC6539)(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3.3.2 培养基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3.3.6 无菌平皿(90mm)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3.2中和剂效力确认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操作台面
2000mg/L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操作台面
2000mg/L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操作台面
2000mg/L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操作台面
2000mg/L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操作台面
2000mg/L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操作台面
2000mg/L
编
号:
实验室消毒液浓度监测及消毒记录表(2)
组 室:
年 月 日
配制浓度 (1:24)
有效性监测 监测浓度 有效浓度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消毒物品 (擦拭、拖擦)
操作台面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消毒 □是 □否
配制/消毒人
备
注
2000mg/L
器 面 器 面 器 面 器 面 器 面 器 面 器 面 器 面 器 面 器 面 器 面 器 面 器 面
操作台面
2000mg/L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操作台面
2000mg/L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操作台面
2000mg/L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操作台面
2000mg/L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操作台面
2000mg/LLeabharlann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操作台面
2000mg/L
□合 格 □不合格 仪 地
备注:1、消毒方法:2000mg/L有效氯擦洗,地面用4000mg/L有效氯拖擦。2、每次配制后,监测有 效浓度并记录。3、操作台面、地面、仪器等消毒每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