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温度和温度计
小学科学_《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能读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温度计这种工具的精巧设计体验科学的魅力,并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教学难点:零下温度的识读。
教具准备:实验室温度计、烧杯、温度计、水、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实验感知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
2.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三杯水,你们想不想知道哪杯子里的水是热的?哪杯子里的水是凉的?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知道杯子里水的冷热?4.现在请大家用触摸的方法比较一下杯子里水的冷热,不要着急,先看实验要求。
5.哪个小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组的实验结果。
(找2-3个小组)6.所以说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为了书写方便,常用℃表示摄氏度。
7.通过触摸,我们能准确的知道这四杯水的温度吗?8.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二、认真观察认识结构1.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支温度计,它是由什么材质做成的?你们觉得观察温度计应该注意什么?2.我们一起来看看观察要求吧。
(指生读)3.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观察一下温度计,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
4.哪个小组来汇报。
(2个小组)5.认识另外一种温度计。
6.(说到玻璃泡)现在,请大家模仿我的样子,用一只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你发现了什么?现在请大家把温度计放在桌子上,仔细观看,你又发现了什么?那么,我们的呼吸会影响到温度计上的温度吗?所以说,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嘴巴要离温度计远一点,也不要让温度计碰到别的物体。
7.最高温度是多少,最低温度是多少?8.所以说在测量之前,我们就要先知道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小学科学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篇一: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和温度计》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
学生们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过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很少。
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
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温度计零上刻度线的识读,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于零下刻度的识读可能容易出错。
需要教师重点讲授这部分内容。
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小烧杯4支,为每组准备体温计1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一下,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小学科学《温度和温度计》评课稿(5)

小学科学《温度和温度计》评课稿(5)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评课的原则:它是进行评课活动时评价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
1、实事求是原则;2、坦率诚恳原则;3、兼顾整体原则;4、鼓励性原则;5、差异性原则;6、方向性原则等。
这篇{$channelName}栏目下的小学科学《温度和温度计》评课稿由()为您整理,范文如下:小学科学《温度和温度计》评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口镇长江小学的一名教师,我校有机会为全州小学研究科学课教学提供视频课例,感到十分荣幸。
在此,我受教研室科学课教研员的委托,并代表学校综合学科教研组对谭玉波老师执教的《温度和温度计》一课的研究情况作简单介绍。
一、科学课教学要关注学习方法新课程教学强调转变学习方式,科学课更强调探究学习,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的学习方式。
科学课教学在运用课程六大理念的同时更要关注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有专家认为”没有科学的方法,就无法构筑科学的一切”。
本课的研究活动试图在研究学习方法和科学方法方面作一些尝试。
1、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以前的小学自然教学中,经常用到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考察法、测量法、练习法等学习方?1?7?1?7?1?7,这些方法在科学课教学中仍然适用。
运用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选用学习方法作必要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运用的方法更恰当、更科学,从而使学习更有效。
本节课中,谭老师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感知三杯水不同的冷热程度;用观察的方法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发现温度计液柱随温度高低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用讨论的方法确定”验证引起温度计液柱变化因素”的办法;用测量的方法形成”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的科学概念等。
这些方法运用恰当,针对性强,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温度计的秘密》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温度计的秘密》教案温度计是我们常见的测量温度的工具,它由许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到。
而要让小学生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就需要有一个易于理解的教案来引导他们学习。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温度计的秘密》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温度计、温水、冷水、室温水、冰块、热水等;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使用过的温度计,如测量室内温度、水温等。
2. 提问:你们知道温度计是如何测量温度的吗?请思考一下。
二、探究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15分钟)1. 展示温度计的图片或幻灯片,简要介绍温度计的结构。
2. 对比普通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的差异,解释水银温度计为什么常用于实验室和医院。
3. 带领学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在黑色线上标记温度,解释温度计读数的原理。
三、实验:测量不同温度的水(30分钟)1. 安排小组实验,每组准备一杯温水、冷水和室温水。
2. 让学生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不同温度水的读数。
3. 提醒学生测量时要将温度计完全浸入水中,并等待读数稳定后再记录。
四、讨论和总结(2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温度计读数的变化规律。
2. 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温升高温度计的读数会上升?为什么水温降低温度计的读数会下降?3. 总结并记录学生的答案,确保学生理解温度计读数与温度的关系。
五、运用温度计(15分钟)1. 提供具体生活场景,如测量室内温度、水温、体温等,让学生运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 强调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安全,不可碰触到温度计的部件。
六、拓展实验(15分钟)1. 提供一些参考问题,如:不同温度的物体对温度计的读数会有什么影响?太阳光照射会对温度计的读数产生影响吗?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通过观察、记录数据等方式来回答问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温度和温度计》教案详解

小学三年级科学《温度和温度计》教案详解教案详解一、教学目标1.掌握温度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种类。
3.了解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单位。
4.理解和掌握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5.培养学生对温度认识和测量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温度的概念和单位;了解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内容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随季节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感受自己的身体状态认识到温度的概念,即高温、低温。
进而引出温度计,让学生认识到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2.温度的概念和单位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
3.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如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并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温度计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同时,教师为学生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自己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使用温度计时,注意安全,正确使用。
4.温度计的测量原理通过讲解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讲解不同种类温度计的测量原理,让学生了解不同温度计测量原理的区别。
5.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温度和温度计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向学生介绍读书、参观科技馆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温度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温度和温度计有一个直观感受,如通过实物、图片、动画等方式引导。
2.示范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或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计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素质。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温度计的制作等任务,对学生进行评价。
同时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在本节课程中的掌握情况。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温度计

认识温度计
一、视频引课
1.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了哪些设计?说一个印象最深的,说清楚。
生:假肢
二、导入
1.出示烧瓶,放入左边液面上升,放在右边液面下降。
2.师:你想到了什么东西?
生1:温度计生2:我画画用的东西
三、授新课
1.学生观察体温计和气温计,两种温度计有什么不同?
生:下面的颜色不一样
生:一个长一个短
师:你觉得为什么一个长一个短?能不能说说你的想法?
长短还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2.刚才老师的装置没有碰到水没有碰到其他的物体,你觉得它是测什么的?
3.这个神奇能不能测出现在的气温?还缺了什么?
4.出示学生课前学生画的刻度条,你觉得这样的刻度设计的能不能用?
5.出示图,看能不能跟刻度条联系起来?
(出示全国部分2019年气温统计表和历史气温情况)
6.讨论我们设计的刻度哪里不足。
7.看了全国气温表,你们原来气温计的设计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8.出示温度计使用方法
9.学生观察气温计
10.你们看到的气温计是怎么样的?气温是多少?
(学生上黑板拉动温度计模型,记录下读书)
11.刚我看到大家读温度计的时候姿势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姿势不一样?
12.刚才你们观察的温度计和我手里拿着的这个,你觉得哪个更准确些?为什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温度计》课件

物体的冷热程和刻度等组成
在温度计的玻璃管上除了有刻度,数字外 还有标记C,表示的是摄氏温度计,(还有华 氏温度计等),摄氏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 1、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2、使用完及时放回盒内。 3、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请立 即告诉老师。
练一练
18℃读作
-17 ℃读作 14摄氏度写作
(18摄氏度) (零下17摄氏度)
(14 ℃ )
零下10摄氏度写作 (—10 ℃)
温度和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用途是测量人的体温, 量程为35℃-42℃,这不适合测量水的 温度。
寒暑温度计,用途是测量气温,量程 为-25℃---50℃,同样不适合测量水的 温度。
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1、这是一只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吗? 2、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3、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水银温度计
摄氏温度计
华氏温度计
小知识 我国常用的温度是摄氏度,所以有 的温度计上不再标明单位,这样的 温度计就是摄氏温度计。如果温度 计上有两个单位,那我们就看有摄 氏度的这边。
小学温度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温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衡量标准,它描述了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情况。
温度高表示粒子热运动剧烈,温度低表示粒子热运动缓慢。
温度的单位通常使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来表示。
二、温度计1. 水银温度计:利用水银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来测量温度。
2. 酒精温度计:利用酒精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来测量温度。
3. 气压温度计:利用气体的压力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来测量温度。
三、温度的转换1. 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摄氏度=(华氏度-32)/1.8华氏度=摄氏度*1.8+322. 摄氏度和开尔文之间的转换:开尔文=摄氏度+273.15摄氏度=开尔文-273.15四、温度的影响1. 温度的影响因素:a. 材料的性质:不同材料在相同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比如金属在高温下会膨胀,非金属在高温下则不会膨胀。
b. 环境的温度:环境温度会影响人体的舒适度和健康,也会影响一些工业生产过程。
2. 温度的影响规律:a. 膨胀和收缩规律:物体在温度升高时膨胀,温度降低时收缩。
b. 物质状态改变规律: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状态改变。
五、温度的应用1. 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a. 温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夏天不宜暴晒,冬天不宜长时间受寒。
b. 温度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温度适宜才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影响一些物质的生产加工过程。
2. 温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a. 温度对物质的影响:科学家通过改变温度来研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
b. 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很多实验需要控制温度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
六、温度的保护1. 室内温度的保护:a. 夏天要避免暴晒,尽量在室内降低温度。
b. 冬天要保持室内温暖,避免长时间受寒。
c. 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温度。
2. 室外温度的保护:a. 夏天在户外活动要避免中暑,避免长时间暴晒。
b. 冬天在户外活动要保持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