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习题(课堂习题)答案版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有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有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有答案),很棒哦~~今天最新增加了北语历年真题2000-2009,还有语言学、文字学专业复试完整版(04-07年),还有北大的真题,也可以作为练习和参考。

但是我要声明:里面的北语真题很全,但是电子版的资料是我在网上四处找到的,不是北语的资料,不能代替北语的笔记,只作为参考。

我这里有夏大的语概的练习题,宝贵之处是他有答案,而且题目出的也不错。

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但是不否认里面有一小部分题目和北语的笔记有点点出入,大家遇到这样的地方还要以北语笔记为准),有些题目的设置和答案做的是很不错的,特别是思考题部分和北语的试题比较接近。

这里先把第一、二章的内容给大家。

第1-2章:思考题部分1、汉人说的就是汉语,英国人说的就是英语,对吗?为什么?注意!!!不正确。

语言不是说话,不管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说出来的话属于言语的一部分内容,是具体的、个别的言语活动;而他们在说话时所遵循的确定的规则才是语言。

人们所说的话是使用语言的产物,即运用语言才产生的言语活动。

因此,我们不能把人们所说的话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等同起来。

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的总和,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说话就是对规则系统的运用,相同的规则生成不同的句子。

语言和言语的主要区别:(1)从运用角度来说:言语是自由的;而语言是有规则的,不自由的。

(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以及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而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

(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而语言是社会的。

(4)从哲学角度看:言语是具体的、个别的;而语言是抽象的、一般的。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

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

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总分105分,其中选择和填空一共85分,最后自动出现的分数只有选择和填空的分数一、选择题1.我国传统的语文学是() [单选题] *A.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正确答案)B. 词汇学、音韵学、语法学B. 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D. 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2. 语言学家吸收和使用比较方法来研究梵语和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等的关系,创造了(),用来研究和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

() [单选题] *A. 结构主义语言学B. 功能主义语言学C. 认知语言学D.历史比较法(正确答案)3.()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也是结构主义的鼻祖。

() [单选题] *A. 梅耶B.索绪尔(正确答案)C. 利奇D.赵元任4.一个中国孩子从小在英国长大,结果他只会讲英语而不会说汉语,这说明( )。

[单选题] *A.语言具有阶级性B.语言是个人现象C.语言是社会现象(正确答案)D.语言是自然现象5.同样表示“书”这一事物,汉语中用shū这个音来指代,英语中则用book[buk]这一语音形式来指代。

这是因为语音和它所指代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是( )。

[单选题] * A.国家规定的B.有本质的联系C.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正确答案)D.有必然的联系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语言可以表达不同阶级的思想意识,所以是有阶级性的。

B.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正确答案)C.语言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D.语言在无阶级社会是没有阶级性的,在有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7.语言成分按线性次序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是( )。

[单选题] *A.层级关系B.组合关系(正确答案)C.聚合关系D.没有关系8.下列说法只有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语言符号不可以拆卸拼装,不具有生成能力。

(正确答案)B.文字和旗语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C.语言是其它所有交际工具的基础。

D.从音位到语素,这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

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 解析

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 解析

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练习一导言、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课练习题附答案

语言学概论课练习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罗马。

2.语言学是19 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生成语法的标志是1957 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的出版。

5.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6.现代语言学最主要的流派有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

三、分析题1.下面是居住在尼罗河和红海之间的苏丹游牧部落的贝贾语。

(1)根据给出的贝贾语与英语的对照造出一个新的句子:He makes someone walk。

1. tamani I eat2. tamiini He eats3. giigani I walk4. tamsani I feed(someone)(2)请指出从这些词语中看到的该语言的一些基本特征。

2.依据以下语言片段写出推测性答案西非Ewe语汉译uwa ye xa amu 那个头领看着一个孩子uwa ye xa ufi 那个头领看着一棵树uwa xa ina ye 一个头领看着那幅画amu xa ina 一个孩子看着一幅画amu ye vo ele ye 那个孩子想要那把椅子amu xa ele ye 一个孩子看着那把椅子ika vo ina ye 一个妇女想要那幅画问:Ewe语中相当于汉语指示代词“那”的是什么?“那个妇女看着一把椅子”在Ewe语中怎么说?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历时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请找出形式主义与功能语义语言学观点上的主要对立。

3.再找出汉语中的至少一种反映象似性原则的句子。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题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功能和思维功能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由左半球掌管,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由右半球掌管。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语言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B.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

C.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D.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

12、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A.文字。

B.语言。

C.书面语。

D.手势语。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

B.有些符号有任意性。

C.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D.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

14、词汇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这体现了语言发展的A.渐变性。

B.稳固性。

C.相关性。

D.不平衡性。

15、“小王喜欢小李”中“喜欢”和“小李”A.是组合关系。

语言学概论习题参考附标准答案

语言学概论习题参考附标准答案

《语言学概论》习题答案选择题第一章总论□ 言语是×. 言论与语言×.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说话和所说的话□ 语言是一种×. 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视觉符号√. 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 用来交际的触觉符号系统□ 抽象思维的一般特性是×. 概括性、民族性×. 概念、判断、推理×. 固定、再现、改造√. 概括性、社会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指的是×. 一切思维必须由语言完成√. 主要指抽象思维和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的高级阶段离不开语言×. 指直观动作思维和表象思维离不开语言□ 思维的三种类型是√. 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 概念、判断、推理×. 固定、再现、改造□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 语言符号的创造和使用总是任意的2×. 我们可以任意理解语言的符号√. 语言符号音义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排列没有阶级性,象一根线条排列在一起×. 语言符号一个跟一个依次出现,随时间推移不分层次逐渐延伸√. 语言符号在时间的线条上逐个出现,同时不排除层次性□ "他肯定不会来了!" 这句话强调了说者的×. 说话行为√. 施事行为×. 取效行为×. 言语行为□ 汉语声调从中古到现代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规律是√. 个别语言的发展规律×. 一般语言的发展规律×. 汉民族各种方言的发展规律□ 一个民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称为√. 民族共同语×. 民族交际语×. 国际交际语□ 克里奥尔语是语言的√. 混合×. 融合×. 分化×. 整化□ 语言融合的"底层"现象是×. 语言装置的最下面一层,即语音部分√. 被融合的语言的某些遗留下来的因素×. 被压迫的阶层第二章语音□ 声调决定于√. 音高×. 音强×. 音长×. 音质□ [p、t?、b、k]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特点是×. 清音×. 不送气√. 塞音×. 擦音□ 舌尖后浊擦音是×. [x] ×. [b]√. [?] ×. [z]□ [tA](大)是√. 开音节×. 闭音节×. 元音首音节√. 辅音首音节□ [](血)中的[?]是×. 起音√. 领音×. 收音□ [kai51](盖)中的[i]是×. 起音×. 领音√. 收音×. 辅音□ 普通话[?in55k?u214](辛苦)快读是[?i? 55k?u214]这种现象是×. 顺同化√. 逆同化×. 顺异化×. 逆异化×. 弱化×. 脱落□ 普通话[f?n214pi214]快读是[f?m35pi214]这种现象是×. 顺同化√. 逆同化×. 顺异化√. 逆异化课后答案网阳光大学生网4×. 弱化×. 脱落□ 普通话[tou51fu214](豆腐)快读是[tou51f]这种现象是×. 同化×. 异化×. 弱化√. 脱落×. 增音第三章语义□ ________是指语言单位的意义在一定的语境的作用下,内部变得具体、丰富或增加一些附加意义。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语⾔学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语⾔学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正名篇》;2.巴利、薛施霭、1916;3.⼈类最重要的交际⼯具、符号结构体系4.1888;5.模糊性;6.定型性;7.虚词8.《读写技巧》9.奥斯汀10.领⾳ 11.图画、字符12.词汇歧义、组合歧义13.壮侗、苗瑶、藏缅14.《说⽂解字》;15.语⾔决定论、语⾔相对论; 16.条件变体、⾃由变体;17.柴门霍夫;18.谓词;19.亲属语⾔;20.词根语、屈折语⼆、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①;2.③;3.③;4.④;5.③;6.③;7.②;8.①;9.①;10.①11.④;12.④;13.④;14.②;15.②;16.①;17.③;18.③;19.①;20.②21.②;22.④;23.④;24.①;25.①;26.④;27.③;28.②;29.②;30.①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1.①④⑤;2.①②③;3.①②③④⑤;4.①③;5.①②③④⑤6.①②④⑤;7.②③④;8.①②③;9.③⑤;10.①②③⑤11.②③④;12.①②③;13.①②③④⑤;14.①②③④;15.①②③④⑤四、术语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1.语⾔学:语⾔学就是专门以语⾔为研究对象的⼀门独⽴的科学。

语⾔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等问题,揭⽰语⾔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们理解并掌握语⾔的理性知识。

2.⾳位:⾳位是某种具体语⾔或⽅⾔⾥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形式和意义的最⼩的语⾳类型单位。

3.虚词:虚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位置固定,数量封闭,可分为助词、介词、语⽓词、连词等,⼀般不充当句法成分。

4.象形⽂字: 象形⽂字是⼀种⽤简化了的图形来描摹事物的表意⽂字。

象形⽂字是在图画记事的基础上产⽣的,因此带有明显的图形性质和特征。

如古埃及⽂字、中国的部分甲⾻⽂以及古代克⾥特(⽶诺)⽂字和中美洲的古玛雅⽂字都是象形字。

语言学概论(汉语言文学)_习题集(含答案)

语言学概论(汉语言文学)_习题集(含答案)

《语言学概论》课程习题集一、名词解释题1.国际音标2.语言融合3.亲属语言4.形态5.语言能力6.“洋泾浜”7.语言符号8.社会方言9.组合关系10.谱系分类11.语言学12.基本词汇13.词的理性意义14.符号15.孤立语16.音标17.混合语18.思维19.仿译词20.屈折语21.音素22.聚合关系23.语言24.国语25.说话二、简答题26.举例说明地域方言在词汇上的差别。

27.为什么说机器不能思维?28.聋哑人不会言语,那么聋哑人能思维吗?29.语法范畴有何特点?30.举例说明语流音变中的“弱化”现象。

31.举例说明借词过程中往返借用的现象。

32.地域方言的形成原因。

33.语言融合的意义。

34.语言和说话的异同。

35.人类语言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36.社会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37.举例说明共同语形成的条件。

38.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39.汉藏语系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的共同特点。

40.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三、填空题41.一种语言能否成为全社会共同交际工具的条件,关键在:()、()。

42.语言的分化主要表现在()、()。

43.文字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44.词的词汇意义可分为:()、()45.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是:先出现()、最后导致一种语言()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46.语言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的相互影响47.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

48.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系列,它又可以分以下三级:它们是:()、词、()。

49.语言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50.语言符号的特征主要有(),()。

51.语言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52.语言学的功用主要有(),()等。

53.汉藏语系诸语言主要分布于:()、()等。

54.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等。

55.人类语言按亲属关系大致可分:()、()等语系。

四、论述题(略)……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国际音标指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各国通用的音素标写符号2.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换言之,指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其它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习题1.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__元音__和__辅音__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__辅音__充当的。

2.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__舌位的高低__、__舌位的前后__、__嘴唇的圆展_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7.汉语的调位可分__阴平__、__阳平__、__上声__和__去声__四类,其音质分别是__55__、__35__、__214__、__51__。

8.汉语的音节可分为__声母__、__韵母__、__声调__三部分,其中__韵母__又分__韵头__、__韵腹__、__韵尾__三部分。

9.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__同化__、__异化__、__脱落__、__增音__四种,例如汉语的"豆腐",实际音质是[toufu],但人们说话时常说成[touf],这种现象是__脱落__。

1. __语法规则__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__组合规则__和__聚合规则__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_____有一个完整的语调_______。

4.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他谁都认识”是__陈述__ 。

5.句子里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作出组合的词组叫__自由词组__ 。

6.固定词组中的成份一般不能__更换__、__增删__ ,次序不能__颠倒__ ,它在语法结构中的作用与词完全一样。

7.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__实词__和__虚词__两大类。

8.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__句法__ ,词以下的规则叫__词法__ 。

9.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__词根__ 、__词缀__ 、__词尾__ 三类。

10.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__词干__ 。

11.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词缀叫作__构词__ 语素,把词尾叫作__变词__语素。

12.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__词根__ 语素,词缀不多,没有词尾。

这是汉语的特点。

有的语法著作中常常把前缀、后缀叫作“词头”、“词尾”。

13.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__构词法__,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作__词法__ 。

14.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__复合词__ 。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__派生词__ ,其构词规则又叫作__派生构词法__ ,或叫__附加法__ 。

15.__主谓结构__ 、__动宾结构__、__动补结构__ 、__偏正结构__、__联合结构__ 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__主谓结构__ 的意义是“陈述”,__偏正结构__ 的意义是“修饰”,__动宾结构__ 的意义是“支配”,__动补结构__ 的意义是“补足(述语)”,__联合结构__ 的意义是“并列”或“选择”。

16.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这就是结构规则有“__递归性__”。

17.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__词类__和__词形变化__。

18.各种语言里都有__兼词类__ ,就是说一个词既可以属于这一类词,也可以属于那一类词。

19.变换是__语法格式__ 的有规则的变化,它能超越一个__语法格式__ 的范围,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

变换还对解释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有重要的作用。

20.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_句法同义_ 同一个句子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称为__句法多义__ 。

21.语法结构虽然花样繁多,但可以归纳为少数的类型。

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__孤立语__、__粘着语__ 、__屈折语__ 、__复综语__ 四种类型。

22.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__词形变化__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__形态变化__ ;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复综语的特点是一个词往往由好几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

1.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__基本词汇__。

2.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__一般词汇__,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3.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__语音形式__和词的__意义__联系起来。

4.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__语法意义__,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__词汇意义__,简称__词义__。

5.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__理性意义__,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__附加色彩__。

7、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__一般性__、__模糊性__ 和__全民性__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8.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_单义词__,一个词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_多义词__。

9.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作__本义__,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10.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__派生义__。

11.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__中心意义__。

12.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__等义词__。

13.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__方言词__或__外来词_的结果。

14.__同义词__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15.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__附加色彩__两方面。

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16.反义词的意义所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__对立__的方面。

17.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义是__重叠__关系,反义是__对立__关系。

18.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__意义领域__为前提,反义词在修辞上有__对比__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19.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__搭配__来实现的。

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__制约__。

20.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__惯用法__”。

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__附加色彩__和修辞效果。

21.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__环境__补充确定的。

22.所谓“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__社会文化历史__背景也包括在内。

23.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谕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__言内意外或言不尽义__"来概括。

1.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_语言__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__书写__符号。

2.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__时间和空间__ 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3.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__字形__。

文字是用“__形__ ”通过“__音__”来表达“__义__ ”的。

4.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__结构__特点和__语音__ 特点。

5.文字就其性质来说,和__语言__一样,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不是哪一个阶级、阶层的专利品。

6.改进或改革文字的目的,恰恰是要使文字能更好地记录__语言__ ,而不是要改变__语言__ 。

7.文字从无到有的创造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决不可能是__一个人__ 的功劳。

8.古代记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__实物__记事,一种是用__图画__ 记事。

9.实物记事与文字的产生没有什么关系,而记事的__图画__却是文字的前身。

10.记事的图画经过简化,使一个图形记录语言中的一个_语素___ 或_词___,那就产生了真正的文字。

11.早期的文字是__原始__文字,它不能全面地完整地记录语言。

12.处于原始状态的文字,它的字形没有和__语词__ 完全挂钩(对应)。

13.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__意音__文字,即兼有__表意__ 、__表音__ 两种方法的文字。

14.古埃及的__圣书__ 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_钉头___字、中美洲的__玛雅__文和我国的汉字都属于意音文字。

15.汉字大概在__商代__后期就已经形成为能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

16.从表意到表__音位__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

__音位__文字是语言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

17.文字有很大的保守性,语言变了,文字写法可以不变,这样就形成文字的书写形式和语言的实际__发音__ 的矛盾。

18.局部改进文字的拼写方法,属于文字的__改进__,从表意文字或意音文字改为拼音文字则是文字体系的__改革__。

19.汉语拼音方案是一套合理、简便的__标音__ 工具,不是替代汉字的拼音文字。

20.口语和书面语言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__风格__变异。

1.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__词的借用__。

2.意译词里还有一种__仿译词__,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__内部形式__也移植过来。

3.汉族自古和其他民族交往,从外族语借入词语。

如“葡萄”“苜蓿”“狮子”是汉代从__西域__借入的词,“菩萨”“罗4.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__日语__和__汉语__之间。

5.__借词__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__语音__、__语法__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

如果碰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__相近__的音去代替。

6.壮语的构词规则原来是“受定成分+限定成分”,现在已广泛地使用和汉语相同的“限定成分+受定成分”的规则,这属于__语言结构规则__的借用。

7.“五四”运动以来,通过翻译,汉语里增加了一些所谓“欧化句式”。

这是语言结构规则的__仿造__。

8.在__双语现象__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_语言___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9.__洋泾浜__和__克里奥尔语__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10.“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破碎外语的__中国__名称,不是__中国__所特有。

11."洋泾浜"不会被任何一个民族作为__母语__来学习,而__克里奥尔语__在一定条件下被社会采用作为母语来学习。

——判断题汇总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