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有事例

合集下载

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案例

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案例

滥用食品添加剂导致健康问题的案例分析1. 背景介绍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增加食品的色、香、味以及保持食品的新鲜度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然而,滥用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本文将介绍几个与滥用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具体案例,分析其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案例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1 背景三聚氰胺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提高奶制品中蛋白质含量。

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2.2 过程当时有些不法商人为了追求利润,向奶粉中掺入了大量的三聚氰胺。

这种滥用行为导致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并且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

2.3 结果大量婴儿和幼儿因为摄入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尿毒症、泌尿系统结石等。

许多婴儿甚至因此丧命。

这次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恐慌和愤怒,对中国奶粉行业的信任受到了严重破坏。

3. 案例二:苏丹红染色素食品事件3.1 背景苏丹红是一种禁用的染色剂,常用于染色纺织品,但对人体有毒。

2005年,中国发生了一起苏丹红染色素食品事件。

3.2 过程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增加食品的颜色鲜艳度,在辣椒酱、火腿等食品中掺入了苏丹红染色剂。

这种滥用行为没有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查和批准。

3.3 结果大量消费者摄入含有苏丹红染色剂的食品后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

这次事件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并对食品监管部门的能力提出了质疑。

4. 案例三:硼砂猪肉事件4.1 背景硼砂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2011年,中国发生了一起硼砂猪肉事件。

4.2 过程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增加猪肉的重量和保鲜效果,在屠宰过程中使用硼砂进行处理。

这种滥用行为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和监管。

4.3 结果大量消费者摄入含有硼砂的猪肉后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腹泻、消化不良等。

这次事件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并对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提出了要求。

5. 案例四: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事件5.1 背景亚硝酸盐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可用于加工肉制品。

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分析根据您所给的任务名称,现就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进行分析。

本文将探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并提出保障食品添加剂安全的措施,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物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质地,增加营养成分,延长保鲜期或改善食品的加工性能等目的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为了提高食品的品质,但不合理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

因此,监管食品添加剂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分析1.苏丹红案例苏丹红是一种有致癌风险的染料,被发现存在于一些食品添加剂中,如辣椒酱、酱油等。

2005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苏丹红类食品添加剂的禁令,并采取了严厉的执法措施,要求企业检测和召回涉及的产品。

2.亚硝酸盐案例亚硝酸盐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和着色剂。

然而,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导致亚硝酸盐中毒,可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致癌和心血管疾病。

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发现某些餐饮企业滥用亚硝酸盐,违规添加到食品中,严重威胁民众的健康。

三、保障食品添加剂安全的措施为确保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监管,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安全标准和限量要求。

2.加强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审批程序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品质的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审批程序应更加严谨,确保合格的食品添加剂进入市场。

3.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食品。

4.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食品添加剂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

五、结语食品添加剂安全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审批程序,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食品添加剂超标超范围使用的案例

食品添加剂超标超范围使用的案例

食品添加剂超标超范围使用的案例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延长食品保鲜期、增加食品的色泽和口感等目的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

然而,由于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或不合规范使用,有时会导致食品添加剂超标超范围使用的情况出现。

下面将列举10个食品添加剂超标超范围使用的案例。

1. 2014年,中国质检总局公布了一批涉及食品添加剂超标的案例,其中包括某品牌酸奶产品中明显超标的防腐剂山梨酸钾。

2. 2016年,湖南省质监局在对市场上销售的饼干进行抽检时发现,某品牌饼干中的苏丹红染料超标,苏丹红是一种致癌物质。

3. 2018年,某品牌方便面被曝光使用了超标的防腐剂苯甲酸钠,该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4. 2019年,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发现,某品牌果汁饮料中的柠檬酸钠超标,柠檬酸钠是一种调味剂。

5. 2020年,某品牌糖果产品被检出超标的甜蜜素,甜蜜素是一种人工甜味剂,超标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6. 2021年,某品牌酱油产品被曝光使用了超标的亚硝酸钠,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超标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7. 2013年,江苏省质监局抽检发现某品牌豆腐中的明矾超标,明矾是一种固体酸味剂。

8. 2017年,某品牌饮料中被检出超标的苹果酸,苹果酸是一种食品酸味剂。

9. 2020年,某品牌火锅底料中被检出超标的合成抗氧化剂,合成抗氧化剂是一种用于防止油脂和食品变质的添加剂。

10. 2018年,某品牌肉制品中被检出超标的硝酸盐,硝酸盐是一种用于防腐和抗菌的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超标超范围使用的案例不仅存在于国内,国际上也有类似的情况。

因此,监管部门和企业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注意查看产品标签,避免购买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保障自身的健康。

食品掺杂掺假的例子

食品掺杂掺假的例子

食品掺杂掺假的例子食品掺假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以不正当手段掺入非法、有害或低劣的物质,或者在产品标签、包装等方面做虚假宣传,以获得经济利益。

食品掺假行为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下面将列举十个不同类型的食品掺假案例。

一、瘦肉精掺入肉制品瘦肉精是一种常用的禁用药物,常用于提高猪、牛、羊等动物的生长速度。

然而,瘦肉精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瘦肉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将瘦肉精掺入肉制品,使得人们在食用时潜藏着健康风险。

二、塑化剂掺入果汁饮料塑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增加塑料制品的柔韧性。

然而,塑化剂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激素失调等问题。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增加果汁饮料的口感,会掺入塑化剂,使得人们在饮用果汁时可能摄入过多的塑化剂。

三、工业盐掺入食用盐工业盐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盐类,含有较高的杂质和重金属。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会将工业盐掺入食用盐中,使得人们在食用时摄入过多的重金属,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乳制品掺入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具有较高的氮含量。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增加乳制品的氮含量,会将三聚氰胺掺入乳制品中。

然而,三聚氰胺在人体内会引起结石等问题,对肾脏造成损害。

五、苏丹红掺入食品色素苏丹红是一种常用的禁用食品色素,具有致癌作用。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提高食品的颜色鲜艳度,会将苏丹红掺入食品色素中,使得人们在食用时摄入过多的苏丹红,对健康造成威胁。

六、甲醛掺入水果甲醛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具有较强的毒性。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会将甲醛掺入水果中,使得人们在食用水果时摄入过多的甲醛,对健康造成危害。

七、二氧化硫掺入海鲜二氧化硫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提高海鲜的保鲜度,会将二氧化硫掺入海鲜中,使得人们在食用海鲜时摄入过多的二氧化硫,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八、氨糖掺入牛奶粉氨糖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增加甜味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案例

食品添加剂案例

食品添加剂案例
一、蒙牛牛奶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进行抽检结果公告,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黄曲霉毒素是霉菌的二级代谢产物,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I类致癌物。

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而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物。

谷物尤其是玉米和花生,很容易出现黄曲霉素污染,黄曲霉毒素被动物食用后,一部分会蓄积在动物的体内,另外一部分则会转化到乳汁和尿液中,经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B1饲料的奶牛产出的牛奶中,其中便含有黄曲霉毒素M1.而黄曲霉毒素M1相当稳定,巴氏灭菌法也无法将其杀灭。

在卫生部官网一份有关食物中毒的说明文件中指出,黄曲霉毒素主要损伤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很强的致癌性,我国乳及乳制品中规定黄曲霉毒素M1限量为0.5微克/公斤,粮食中黄曲霉毒B1为10微克/公斤。

据乳业专家推断,牛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很可能来源于饲料。

食品添加剂乱用的案例

食品添加剂乱用的案例

食品添加剂乱用的案例
那我给你讲个牛奶里乱加东西的案例吧。

以前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让牛奶看起来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就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

这三聚氰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啊,它本来是用在工业上的,比如说生产塑料啥的。

那些商家就想啊,检测牛奶蛋白质含量的时候呢,这个三聚氰胺能糊弄检测仪器,让仪器以为牛奶里有好多好多蛋白质。

结果呢,好多喝了这种加了三聚氰胺牛奶的小宝宝就生病了,肾脏出了大问题。

你说这商家缺不缺德,为了赚钱,乱加这种完全不能加到食品里的东西。

还有那些做馒头的,有的小作坊想让馒头又白又大,就往里面加过量的增白剂。

正常的馒头应该是微微发黄的那种颜色,那才是小麦本身的颜色。

可加了过量增白剂的馒头啊,白得像纸一样,看着就很不自然。

而且这种乱加东西的馒头吃起来味道也怪怪的,还可能对身体不好呢,就像吃了一口化学药剂一样。

再说说那些卖火锅底料的,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让火锅底料味道特别香,就加一些乱七八糟的香料添加剂,而且量还不控制。

正常的火锅底料应该是用花椒、辣椒、牛油这些东西慢慢熬出来香味的。

可那些乱加添加剂的火锅底料,吃起来就特别冲,香得特别假,吃完之后嘴里还老是有一股怪味,就像在吃化学香料大杂烩,根本不是那种正宗火锅的美味。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食品中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旨在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 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聚氰胺事件。

这种化学物质被严禁用于食品加工,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提高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故意掺入了三聚氰胺。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饮用受污染的奶粉而受到严重伤害,引发了公众的恐慌与愤怒。

这一事件暴露了监管不严和不道德商业行为的问题。

政府在事件爆发后采取了严厉措施,打击了相关不法分子,并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机制。

此外,企业及消费者也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购买环节的监督,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2. 苏丹红事件苏丹红是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合成染料,但在2005年,苏丹红却被发现出现在食品中。

这种染料被非法添加在辣椒粉、火腿等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损害。

苏丹红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恐慌,人们开始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更大的担忧。

为了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了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此外,加强对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促进透明的食品信息披露,并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3. 毒大米事件近年来,毒大米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一些农民为了提高产量而滥用农药,使得大米中残留的有毒物质超标。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包括农药的合理使用、农田水质的监测等。

此外,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推行有机农业等也是有效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方法。

4. 油麦菜事件油麦菜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然而近年来油麦菜被发现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

由于缺乏监管和质量检测,大量的农药被无意或有意地使用在农产品上,威胁了公众的健康。

10则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10则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10则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年3月19日,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20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

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

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4.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

5.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6. 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7.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

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8. 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

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9.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丹红一号”色素
苏丹红
2005 年 1 月 28 日,英国第一食品公司发现其 从印度进口的 5吨红辣椒粉含有工业色素“苏丹 红一号”。英国第一食品公司在 2 月 7 日向英国 食品标准局作了报告。英国食品标准局马上向各 国发出通告,在2月21日要求召回 400多种可能 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包括了麦当劳的 4 种调味料:西部烧烤调味汁、地戎芥末蛋黄酱、 凯馓调味汁 ( 普通脂肪型 ) 和凯馓调味汁 ( 低脂肪 型 )。
能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
辣椒红、红米红等45种。 天然色素虽然色泽稍逊,对光、热、pH等稳定性相对较 差,但安全性相对比人工合成色素要高,且来源丰富,日益 受到人们重视,生产、销售量增长很快。但天然色素成份复
杂,生产过程其化学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且可能混入铅、砷
等有害金属及其它杂质,也有毒性问题,应按规定用量或生 产需要适量使用。
我国允许使用的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
靛蓝和各自的铝色淀等。 人工合成色素一般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且稳定,宜于调色和复
配,价格低的优点,主要用于果汁、饮料、配制酒、糖果、裱花蛋
糕等食品,因此是我国食品、饮料的主要着色剂。 毒性作用:可能有三方面,即一般毒性、致泻性与致癌性。特
别是致癌性,如奶油黄、橙黄SS等被禁用。

例如美国是使用食品添加剂最多的国家 之一,现已达2000多种。其中,美国的综 合食品添加剂及饮料添加剂市场2004年达
421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4.4%。而我国
在七十年代批准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仅
几十种,现已达到1400多种,年产值已增
长到几十亿元,由此看来,现代食品工业
发展已到没有食品添加剂产业就没有现代
天然色素:p胡萝卜素、甜菜红、姜黄、红花黄、 紫胶红越橘红、辣椒红,辣椒橙、焦糖色(不加氨生 产)、焦糖色生产焦糖色(加氨生产)、红米红,菊 花黄浸膏,黑豆红、高梁红、玉米黄、萝卜红;可可 壳色、红曲米、红曲红、落葵红、黑加伦红、桅子黄、
桅子兰,沙棘黄、玫瑰茄红、橡子壳棕,NP红、多惠
柯棕,桑椹红、天然芥菜红、金樱子棕;姜黄素、花 生农红、葡萄皮红;兰锭果红;藻兰、植物炭黑,密 蒙黄,紫草红;茶黄色素:茶绿色素、柑橘黄,姻脂 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胭脂虫红、氧化铁(黑)等
用的面粉添加剂,从其安全性能上来讲,根据FDA(美国食 品与药物管理局)-21CFR(美国联邦管理法规) 184.1157,增白剂属于一般公认安全类(GRAS)添加剂, 即正常使用不会给人体造成任何危害。多年来有许多国家都 在持续使用,至今尚未发现一个国家对其禁用。

面粉中按规定的量添加稀释过氧化苯甲
BHA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食品 动物油 植物油 焙烤食品 谷物食品 脱水豆浆 精炼油 口香糖基质 糖果 食品包装材料 用量% 0.001-0.01 0.002-0.02 0.01-0.04 0.005-0.02 0.001 0.01-0.1 0.1 0.1 0.02-0.1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稳定性较高,抗氧化效果好,没有与金属离子反应着色 点,也没有BHA的特异臭,价格低廉。
中的水分作用,释放出游离的[O],氧化面粉
中不饱和脂溶性色素和其它有色成分,而使面粉 变白,过氧化苯甲酰本身变为苯甲酸,且具有杀 菌防腐作用,人食用后大部分与甘氨酸化合为马 尿酸,剩余的与葡萄糖醛酸化合,通过尿液排出
体外,在人体中不积累。 氧化苯甲酰 + H2O
酶 空气 苯甲酸:杀菌、防腐
游离O:氧化面粉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化学合成或者 天然物质。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加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 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
剂。

例如:我国人群钙、维生素A和核黄素摄入不足,利用现 代科学技术在某些食品中强化上述营养素,以补充膳食中 供给不足,从而改善国民的营养状况。
氧清除剂 酶抑制剂 单线态氧猝灭剂 金属离子螯合剂 增效剂(如柠檬酸、酒石酸等)
(3). 食品中常用的抗氧化剂

抗坏血酸(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 抗坏血酸钙盐、钠盐、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酸硬 脂酸酯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没食子酸衍生物 没食子酸丙酯(PG)、辛酯、十二酯 对羟基苯甲酸衍生物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 生育酚 二氧化硫及几种亚硫酸盐
常用抗氧化剂有以下四种: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对热较稳定,弱碱条件不容易破坏 与过渡金属离子作用变色,使用时避免使用铁、铜容器。加 柠檬酸或酒石酸,起增效和防止金属呈色。 ADI为0-0.5mg/kg.bw(FAO/WHO,1996)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
JECFA: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ADI(acceptable daily 入量,以mg· kg-1计算;
intake):每人每天允许摄
LD50:针对试验对象(试验鼠、兔等)的半数致 死摄入量,以mg· kg-1计算;
二、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

食品添加剂中着色剂可以使食品有好看的颜色,
刺激人们的食欲;而食品添加剂中增味剂能使食 品的味道更加可口;食品添加剂中甜味剂可满足 糖尿病人的特殊需要等。因此食品添加剂是现代 食品工业的灵魂。 但是按国家的标准,使用一定量食品添加剂 是安全,滥用食品添加剂将对身体产生危害,甚 至会致癌、致畸。

有还原性。其机制是:
a. 亚硫酸被氧化时可将着色物质还原褪色,使食品保持
鲜艳色泽。
b.亚硫酸对氧化酶有强抑制作用,故可防止其酶性褐变。
另外,亚硫酸防止由糖氨反应造成的非酶性褐变。
c.亚硫酸为强还原剂能阻断微生物的生理氧化过程。
问题与事件(漂白粉)
某生产厂家为改变肉制品的色泽,加入大量双氧水使死猪肉 变色。“太仓鲜肉松”
酰(俗称:面粉增白剂),可以提高面粉
的外观质量和产率,通过漂白后的面粉制
作的食品色泽洁白,且增加筋度和延伸性。
对于面粉生产厂家,在满足粉色标准的前
提下,出粉率可提高2-3%。有的人认为
吃了这种增白的面粉有害于人体健康,其
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稀释过氧化苯甲酰(俗称:面粉增白剂)的主 要成分是过氧化苯甲酰,它属于自由基引发剂, 具有氧化性,在空气和酶的催化作用下,与面粉
食品工业的地步。

专家指出,食品不放添加剂不太可能。例如, 食品添加剂中防腐剂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 保质期;食品添加剂中抗氧化剂,它能阻止食品 的氧化(含油脂较多的食品在长时间贮存过程中, 由于空气中氧的作用,容易引起变色、变味、油 脂酸败等,危害人体健康);又如食品添加剂中 疏松剂可使饼干、面包、糕点等烘烤食品变得酥 脆、柔软。
毒粉丝
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
NaHSO2· CH2O· 2H2O
2001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毒粉丝事 件”,是粉丝中掺入了吊白块。吊白块学 名为甲醛次硫酸氢钠,它能使粉丝漂白, 但在粉丝中残留甲醛等有毒物质,严重危 害人体健康。吊白块可由NaHSO2和 HCH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三、着 色 剂 (colour) 定义:又称色素,是使食品着色后提高其感官性状的一类物质。 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 1、食用合成色素 主要指人工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按化学结构分为偶氮 类和非偶氮类。
色别 柠 蒙 黄 TARTRAZINE
结构式
日 落 SUNSET YELLOW

赤 藓 红 ERYTHROSINE
胭 脂 红 PONCEAU 4R
诱 惑 红 FANCY RED (ALLURA RED) 苋 菜 红 AMARANTH
2、食用天然色素 来自天然物,且是可食资源,
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甜菜红、紫胶红、越桔红、
8.甜味剂
一、抗氧化剂 (antioxidant)
(1). 定义:抗氧化剂是添加于食品后阻止或延 迟食品氧化,提高食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延长储 存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主要应用于防止油脂 及富脂食品的氧化酸败,引起食品退色、褐变 以及维生素被破坏等方面。
(2). 抗氧化剂的种类

自由基清除剂 (氢供体、电子供体)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较新的抗氧化剂,对大多数油脂,尤其是对植物油来 说,具有较其他有效的抗氧化稳定性。 ADI为0-0.2mg/kg.bw (FAO/WHO,1995)
二、 漂 白 剂
(bleaching agent)
定义:破坏或抑制食品中所含有的呈色组分成为无色的一类物
质。使食品免于褐变并提高食品质量,有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 型漂白剂二类。
三、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可按来源、功能和安全性评价不同而有不同划 分方式。
来 源 分
天然食品添加剂
( 动、植物 )
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 化学合成 )
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类: (共21类)
酸度调节剂 漂白剂 护色剂 面粉处理剂 防腐剂 其他
抗结剂 膨松剂 乳化剂 被膜剂 稳定和凝固剂
消泡剂 胶姆糖基础剂 酶制剂 水分保持剂 甜味剂
制造椰果时,加入大量双氧水,使椰果看起来异常晶莹透亮。
某些氧化漂白剂能掩盖动物性食品,如肉类、海产的腐败变 质外观。 将含甲醛成分的致癌的工业用品 “吊白块”,违禁添加到食品中去。
例如加工米粉加入吊白块,使其看
上去光洁白净;腐竹生产企业给腐竹 也加入吊白块。
(一)、面粉增白剂
面粉中添加了增白剂,是否对人体有害?这是很多人都很 关心的问题。 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份是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国际上常
氧化型漂白剂
苯甲酰。 还原型漂白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