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和冷冻方法的原理

合集下载

冷冻的原理

冷冻的原理

冷冻的原理
冷冻的原理是基于物质的相变特性和传热原理。

当一个物体
的温度低于其凝固点时,其内部的分子会减慢运动并逐渐停止,形成一个固态结构。

在冷冻过程中,热量会从物体表面或周
围环境中提取出来,使物体温度降低。

冷冻通常是通过降低物体周围的温度来实现的。

这可以通过
将物体放入冷藏室或使用冷冻设备来完成。

冷冻设备一般采
用制冷剂作为媒介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和移除。

制冷剂在低温条件下通过蒸发和压缩的循环过程,将热量从物体中吸收并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当制冷剂与物体接触时,其
内部的热量会被吸收,导致制冷剂的温度升高。

然后,制冷剂会通过压缩使其温度升高,释放热量。

之后,制冷剂通过传热的方式将热量放到环境中,以降低自身的温度。

这个循环持续进行,直到物体的温度降低到所需的冷却程度。

冷冻的速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物体的体积和温度差。


大体积的物体和较高的温度差会导致更快的冷冻速度。

除了制冷剂循环,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冷冻。

例如,液氮
可以用于直接冷冻物体,因为其温度非常低(约-196摄氏度)。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与液氮接触时会迅速冷却。

总的来说,冷冻的原理是通过降低物体的温度来达到冷却的效果。

不同的冷冻方法和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和
使用。

冷藏和冷冻方法的原理

冷藏和冷冻方法的原理

冷藏和冷冻方法的原理低温处理作为贮藏食品中抑制化学反应和酶反应、阻止微生物生长的手段,很早就被极其广泛地应用了。

在一般情况下,温度越低微生物生长越慢,至某一温度界限以下则所有的微生物活动完全停止,因此可以采用低温(冷冻)来控制微生物生长。

而在实际的食品保藏中,常常采用0℃左右或略高一点的温度来冷藏。

在这样的温度下,虽然不可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但可在相当长时间内使食品保持原来的状态。

由于经济上是合算的,所以对某些种类的食品来讲,冷藏可以说是出色的保藏方法。

1、微生物生长和环境温度的关系微生物生活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如果超越了变化范围,则生长就不能进行。

另外,综合的环境条件,即使大致在可能生长的范围内,如果各个环境因素远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值,则也会相应地降低微生物生长速度。

环境温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控制微生物生长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用冷冻、冷藏来防止食品的腐败和变质,应使其环境温度处于不适于大部分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的范围内,从而使得由微生物活动而引起的食品成分的各种反应难以发生和进行,这也就是低温保藏的原理。

通常,微生物可以生长的温度范围很广,从最低的-10℃到最高的80℃之间。

然而,这是对含有非常多种类的微生物生物群的整体而言,实际上从各种微生物来看,其可以生长的温度范围比此值狭隘得多。

生长最适温度在25~45℃的微生物称为嗜温微生物,也是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和变质的微生物大部分属于此群。

生长最适温度在25℃以下的微生物称为低温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为冷藏时引起食品变质的重要微生物群。

最适温度在45℃以上的微生物是土壤中常见的菌群,称为嗜热微生物。

2、在低温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多数嗜低温细菌在0℃或更低的温度下,有某种程度的生长。

但是在这样的温度下,即使某些微生物能生长,也并不是一个好的温度。

它们生长最快的温度通常为15℃或20℃。

就是在特别低温下能生长的微生物,其最适温度也是在10℃左右。

食品保藏的技术及原理

食品保藏的技术及原理

食品保藏的技术及原理食品保藏是指将食品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延长其保质期和食用安全期的一种技术。

食品保藏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使食品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食品保藏的技术主要包括低温保藏、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多种方法。

首先是低温保藏技术。

低温保藏是将食品冷藏或冷冻储存,使其处于低温状态下,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食品的自然变化。

低温保藏可以分为冷藏和冷冻两种情况。

冷藏是指将食品储存在0-10摄氏度的环境下,使食品保持新鲜程度更长时间。

而冷冻是将食品储存在-18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下,将食品制冷到冰点以下的温度,从而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

其次是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是通过改变食品的物理性质,来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和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物理处理技术包括高温处理、辐射处理、超声波处理、高压处理等。

其中,高温处理是将食品加热到70度以上,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杀灭微生物。

辐射处理是利用射线或者电子束照射食品,破坏食品中的细菌和病毒。

超声波处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和冲击力将食品中的细菌病毒摧毁。

高压处理则是将食品放入高压设备中,通过高压力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第三是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在食品保藏过程中使用化学物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食品的自然变化。

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添加防腐剂、抗氧化剂、酸碱调节剂和色素等。

防腐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常见的防腐剂包括硫酸盐、亚硝酸盐等。

抗氧化剂能够延缓食品的氧化反应,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酸碱调节剂能够调节食品的酸碱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色泽,使其更具诱惑力。

最后是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活动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这种技术包括乳酸发酵、酵母发酵和质子泵发酵等。

乳酸发酵是将一些食品放入乳酸菌的发酵液中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和其他物质,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酵母发酵是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冷藏的原理和技术应用实例

冷藏的原理和技术应用实例

冷藏的原理和技术应用实例1. 冷藏的原理冷藏是一种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通过将食品存放在低温环境下来延长其保质期。

冷藏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1 温度控制在冷藏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控制食品的温度。

一般来说,低温可以减缓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冷藏温度一般在0°C到4°C之间。

1.2 湿度控制除了温度之外,湿度的控制也是冷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湿度水平可以防止食品失水和变干,从而保持其新鲜度和质地。

1.3 循环空气流动冷藏设备通常会通过循环空气流动来保持整个存储空间的温度均匀分布。

这种循环使得存放的食品能够受到均等的冷却,并防止某些部分过热或过冷。

2. 冷藏技术的应用实例冷藏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以及其他一些需要保持低温环境的场景。

以下是一些冷藏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2.1 食品冷藏食品冷藏是最常见的冷藏技术应用之一。

通过冷藏,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和腐烂。

常见的冷藏食品包括生鲜蔬菜、水果、肉类、乳制品等。

2.2 药品冷藏某些药品对温度要求极高,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存储。

冷藏技术在药品保鲜和质量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冷藏设备可以确保药品在整个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所需的低温状态。

2.3 生物样本冷藏生物样本通常需要在恒定低温下进行储存,以保持其稳定性和完整性。

生物样本冷藏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生物科学等领域,用于保存血液、细胞、组织等样本。

2.4 化学试剂冷藏某些化学试剂对高温敏感,需要在低温环境中储存。

化学试剂冷藏技术可以保持试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延长其有效期。

常见的冷藏化学试剂包括酶类、抗体、核酸等。

2.5 冷藏风味品冷藏技术还常用于保持风味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例如,冰淇淋、冷冻蛋糕等冷冻食品需要在低温下储存,以保持其口感和质地。

2.6 电子设备冷藏一些电子设备对温度敏感,需要在低温环境中存储。

冷藏技术可以帮助控制电子设备的温度,保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冰冻的原理

冰冻的原理

冰冻的原理
冰冻是一种将物体或某一区域温度降低至零度以下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是依靠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来实现。

冰冻的过程通常涉及到三个主要环节:冷却、冷冻和保持低温。

首先是冷却阶段,通过外部的冷源将物体或区域的温度降低。

一种常见的冷却方式是使用制冷剂,如液态氮或制冷机制冷。

制冷剂的特性使其能够吸收热量并在蒸发或蒸发冷凝的过程中释放热量,从而引起温度的降低。

接下来是冷冻阶段,冷却后的物体或区域的温度已经接近或低于零度。

在这个阶段,水分或其他液体会凝固成冰或其他固态形式。

当物质的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分子之间的热量运动减慢并逐渐停止,使得物质转变为一个固体结构。

最后是保持低温的过程。

一旦物体或区域达到所需的低温,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温度上升。

这可以通过继续提供冷源或使用绝缘材料来减少热量传递来实现。

例如,使用冷冻设备或冷库来保持低温状态。

总的来说,冰冻的原理是通过冷却物体或区域的温度,使其达到冷冻点以下,然后通过凝固过程将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最后通过保持低温的措施使物体或区域保持冻结状态。

冰箱冷藏冷冻工作原理

冰箱冷藏冷冻工作原理

冰箱冷藏冷冻工作原理
冰箱的冷藏和冷冻功能是通过以下工作原理实现的。

1. 压缩机:冰箱内部包含一个压缩机,它是冷藏和冷冻工作的核心。

压缩机将制冷剂(通常是氟利昂)压缩成高压气体,导致其温度升高。

2. 冷凝器:高压制冷剂进入冷凝器,这是一个类似于网格状的金属管。

当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流动时,它会散发热量并冷却下来。

这使得制冷剂从高压气体变为高压液体。

3. 膨胀阀:高压液体进入膨胀阀,在膨胀阀的作用下,压力下降,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液体。

这样,制冷剂进入冷冻室和冷藏室后的温度就会降低。

4. 蒸发器:低温低压液体制冷剂经过蒸发器(冷冻室和冷藏室内的金属管),在这里吸收室内的热量。

制冷剂从液体变为气体状态,将冷凝器中吸收的热量带走。

5. 循环:经过蒸发器后,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这样不断的循环过程,使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保持在所设定的范围内。

总的来说,冰箱的冷藏和冷冻功能依赖于制冷剂的循环运行。

制冷剂通过压缩和膨胀的过程,实现了热量的吸收和散发,从而达到不断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

这样,食物和物品就可以在冰箱内保持新鲜和冷冻。

冰箱的工作原理

冰箱的工作原理

冰箱的工作原理标题:冰箱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冰箱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电之一,它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原理来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冷藏。

了解冰箱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冰箱,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压缩机循环系统1.1 压缩机:冰箱内的压缩机是冰箱的心脏,它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1.2 冷凝器: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散发热量,变成高压液体。

1.3 膨胀阀: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减压,变成低温低压气体。

二、蒸发器循环系统2.1 蒸发器:低温低压气体通过蒸发器吸收热量,变成低温低压蒸汽。

2.2 冷冻室:蒸发器内的低温蒸汽将冷冻室内的热量吸收,使冷冻室内温度降低。

2.3 冷冻室内空气:冷冻室内的空气被冷却后形成冷气,冷气通过风扇循环,使整个冷冻室内的温度保持恒定。

三、保温层和密封系统3.1 保温层:冰箱外壳内部覆盖有保温层,防止外界热量进入冰箱内部。

3.2 密封系统:冰箱门的密封系统能有效阻止冷气外泄,保持冰箱内部温度稳定。

3.3 隔热材料:冰箱内部的隔热材料也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冷气的散失。

四、温控系统4.1 温度传感器:冰箱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冷冻室内的温度。

4.2 控制面板:控制面板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压缩机和风扇的运转。

4.3 温度调节: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调节按钮来调整冷冻室内的温度,以满足不同食物的冷藏需求。

五、除霜系统5.1 自动除霜:现代冰箱大多配备自动除霜系统,能够定期自动除去冷冻室内的霜。

5.2 除霜加热器:除霜系统通过加热器将冷冻室内的霜融化,然后排水出去。

5.3 霜的处理:融化的霜水会流入冰箱底部的排水槽,经过排水管排出冰箱外部。

结论:冰箱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其中压缩机循环系统、蒸发器循环系统、保温层和密封系统、温控系统以及除霜系统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这些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冰箱,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冷藏。

食品的冷冻和冷藏1

食品的冷冻和冷藏1

如美国已占全部食品的50%以上,逐步取代罐头食品
的首要地位,跃居加工食品榜首。
目前世界冷冻食品总产量已经超过5000万吨, 人均消费约10公斤。发达国家的冷冻食品已形成 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在市场上普及,成为消费者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发展较快的国家有美国, 欧共体13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 具体各国家和地区的冷冻食品消费量见表3-1, 冷冻食品种类分布见表3-2。
6.交替冻结和解冻
理论上讲会加速微生物的死亡,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
(四)冻制食品中病原菌控制问题
冻制食品并非无菌,因而就有可能含病原菌,如肉毒 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沙 门氏菌等,因此病原菌的控制是一个重要问题。 肉毒杆菌对低温有很强的抵抗力。 能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也常会在冻制蔬菜中出现, 但若将解冻温度降低至4.4~10℃,则无毒素出现。
大多数蔬菜上的嗜冷菌为细菌和霉菌,而水果上主
要是霉菌和酵母。
2.长期处于低温中的微生物能产生新的适应性 这是长期低温培育中自然选育后形成了多少能 适应低温的菌种所得的结果。
— 这种微生物对低温的适应性可以从微生物生长时
出现的滞后期缩短的情况加以判断。
(二)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减弱和死亡的原因
低温使各种生化反应的温度系数不同,破坏了各反应原来的协调
(比如芽孢,低温下稳定性比生长细胞高)
4.介质
高水分和低pH值的介质会加速微生物的死亡,而糖、盐、蛋 白质、胶体、脂肪对微生物则有保护作用 。
5.贮期
低温贮藏时微生物一般总是随着贮存期的增加而有所减少; 但贮藏温度越低,减少的量越少,有时甚至没有减少; 贮藏初期微生物减少的量最大,其后死亡率下降。
(三)食品冷却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处理作为贮藏食品中抑制化学反应和酶反应、阻止微生物生长的手段,很早就被极其广泛地应用了。

在一般情况下,温度越低微生物生长越慢,至某一温度界限以下则所有的微生物活动完全停止,因此可以采用低温(冷冻)来控制微生物生长。

而在实际的食品保藏中,常常米用0C左右或略高一点的温度来冷藏。

在这样的温度下,虽然不可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但可在相当长时间内使食品保持原来的状态。

由于经济上是合算的,所以对某些种类的食品来讲,冷藏可以说是出色的保藏方法。

1、微生物生长和环境温度的关系
微生物生活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如果超越了变化范围,则生长就不能进行。

另外,综合的环境条件,即使大致在可能生长的范围内,如果各个环境因素远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值,则也会相应地降低微生物生长速度。

环境温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控制微生物生长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用冷冻、冷藏来防止食品的腐败和变质,应使其环境温度处于不适于大部分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的范围内,从而使得由微生物活动而引起的食品成分的各种反应难以发生和进行,这也就是低温保藏的原理。

通常,微生物可以生长的温度范围很广,从最低的-10C到最高的80C之
间。

然而,这是对含有非常多种类的微生物群的整体而言,实际上从各种微生物来看,其可以生长的温度范围比此值狭隘得多。

生长最适温度在25〜45C的微生物称为嗜温微生物,也是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和变质的微生物大部分属于此群。

生长最适温度在25C以下的微生物称为低温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为冷藏时引起食品变质的重要微生物群。

最适温度在45C以上的微生物是土壤中常见的菌群,称为嗜热微生物。

2、在低温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
多数嗜低温细菌在0C或更低的温度下,有某种程度的生长。

但是在这样的温度下,即使某些微生物能生长,也并不是一个好的温度。

它们生长最快的温度通常为15C或20C。

就是在特别低温下能生长的微生物,其最适温度也是在10C左右。

因此,在低温下,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0C以下则极其缓慢。

研究结果表明,远离生长最适温度时,细胞分裂时间逐渐增长。

在0C左右,嗜低温细菌的分裂速度也极其缓慢。

3、嗜低温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和进行代谢活动的温度范围,一般与此微生物生活环境的温度有关。

大多数在水温低的海洋中生活的鱼类,在自然状态下附带的微生物几乎大部分都是嗜低温性的微生物,它们即使在0C也能很好地生长。

所以把附有这些嗜低温微生物的鱼体等进行冷藏,尤其是在0 °C左右或略高一点的
温度下贮藏时,经常会发现这类微生物生长的现象。

例如;在-2C下冷藏的鱼肉中,活菌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由此,鲜鱼贝类等水产食品粘附嗜低温微生物的可能性比较大。

虽然偶尔也有在农产食品中发现嗜低温微生物的情况,但是由于在畜肉类、水果蔬菜等的农产食品上附着的细菌大部分为嗜中温性类型,所以在低温下,这些食品的腐败和变质,由酵母和丝状菌引起的比细菌引起的更多。

而这些食品在常温下贮藏经常变质的原因,则是由产芽孢细菌的芽孢引起的,即使在5~ 8C的低温下,芽孢也可发芽后进行营养增殖,但产生的营养细胞在低温下会缓慢地死去。

丝状菌群或霉菌在低温下能生长的种类也比较多。

在食品中广泛存在的曲霉和青霉大多数在io c上下的温度均能生长。

在5C或o c,贝y生长受到限制,但仍然有相当多种可以生长。

这类丝状菌在冷藏食品的污染中,占有最大比重。

嗜低温微生物均在各自相应的低温下生长,由于是食品腐败和变坏的原因,故在食品冷藏的情况下必须予以充分注意来防止其污染和生长。

4、低温处理杀灭的微生物
实践中看到,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活菌数仅仅以极缓慢的速度减少,因此不能期望用冷冻和冷藏等的低温处理来杀灭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

低温下微生物
的死亡速度受到微生物种类、细胞的老幼、冷冻时的温度、冷冻时间、冷冻速度、解冻速度、食品的化学组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由冷冻而引起的微生物细胞死亡机理尚没有完全搞清楚。

但随着细胞内存在的水部分结冰而残存的溶液中溶质浓度增加,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和随着冰晶的形成,细胞结构部分地破坏等是使微生物细胞死亡的一部分原因。

在比0C稍高温度下,某些微生物可能发生异常代谢,也成为在低温下促进微生物死亡的部分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