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汽车风窗刮水器.docx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汽车雨刷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汽车雨刷机构
汽车雨刷机构方案设计
小组成员:王宇 赵世明 张彬 王金良
2014年6月
工艺原理及 工艺动作过

方案设计动画 及机构简图
方案分析与选择
目录 CONTENTS
工艺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概述): 刮水器通过在挡风玻璃上不断来回移动 擦除积水,保持车窗洁净
刮雨 刮臂(与摇杆相连)
连杆(带动) 小电机(驱动) 工艺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细述)
主要参考文献
谢谢!
小组成员:王宇 赵世明 张彬 王金良 2014年6月
刮片(与刮臂相连一起在 摇杆驱动下摆动) 摇杆(往复运动)
曲柄(整周运动)
方案设计动画及机构简图
本低
雨刷机构设计方案一演示动画曲柄摇杆结构可以通过曲柄的转动带动摇杆摆动来完成刮刷 这一基本动作;而且其独特的急回特性能够较好提高雨刷对 雨水的刮刷效率,最终使机构顺利完成了雨刷设计的目的。
设计方案一机构示意图
设计方案三机构示意图
本低
雨刷机构设计方案四演示动画
本方案中通 过电动机带 动曲柄转动 ,从而实现 两个摇杆相 向运动,实 现擦拭动作
设计方案四机构示意图
以曲柄摇杆为基础的多杆机构,在原动曲柄的驱动 下,通过连杆实现从动杆的大摆角摆动
设计方案五机构示意图
1 方案一:体积小,结构简单。双臂同步无碰撞 2 方案二:摆杆摆动角度范围较小。 3 方案三:凸轮带动不稳定,凸轮与挡板有动摩擦;中间固定部位较长影响视线。 4 方案四:两摇杆双曲柄,较复杂,双臂不同步 5 方案五:工作可靠,但占用空间较大,容易出现死点。
本低
雨刷机构设计方案二演示动画
本方案中通过电动机带动曲柄转动,从而实现两个摇杆 同步运动,实现擦拭动。作此机构摆杆摆动角度范围较 小。

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设计说明书

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设计说明书

机电工程系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课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姓名:廖聪学号:2015143227班级:15级机械电子工程2班时间:2017. 06. 26~2017. 06. 30目录设计任务书 (1)第一章机械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3)1.1 功能要求 (3)1.2 机械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3)第二章机构结构设计 (6)2.1 原始数据 (6)2.2 图解法设计机构 (6)2.3 解析法设计机构 (7)第三章机械系统运动简图绘制 (8)3.1选定比例尺 (8)3.2运动简图绘制 (8)第四章解析法运动分析 (9)4.1 建立机构位置方程 (9)4.2位置方程求解(消元法) (9)4.3位置方程求解(几何法) (11)4.4 建立速度方程并求解 (12)4.5 建立加速度方程并求解 (12)4.6 运动分析程序 (13)第五章图解法运动分析 (13)5.1 选取分析位置 (13)5.2 分析位置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13)5.3 速度分析 (14)5.4 加速度分析 (15)第六章计算机编程 (16)6.1 交互界面设计 (16)6.2 数据输入有效性检验 (17)6.3 主程序设计 (17)6.4 结束退出程序设计 (20)总结 (21)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二、课程设计的目的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机构的分析研究和设计中,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我们得到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完整训练,并具有机构选型、组合以及确定传动方案的能力,培养我们开发和创新机械产品的能力。

3、使我们对于机械的运动学分析和设计有一较完整和系统的概念。

4、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设计计算、分析、绘图、表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原始条件1、工作条件(1)曲柄AB由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单向转动;(2)刮水器左右摆动角 ;(3)刮水器左右平均速度相等,无急回特性;2、精度与误差要求摆角允许误差:±5%3、原始数据:本设计小组为第3组数据。

汽车风窗刮水器的方案设计

汽车风窗刮水器的方案设计

三、各部分传到机构的选型
四、机械传动方案
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对于汽车风窗刮水器的方案设计,我们提供了三种可以选择的方案。

传动方案一:采用连续回转、涡轮蜗杆、齿轮齿条、凸轮滑块等机构来实现雨刮臂刮水的目的。

传动方案二:采用连续回转、涡轮摇臂、凸轮滑块等机构来实现雨刮臂刮水的目的。

传动方案三:采用连续回转、涡轮摇臂、凸轮滑块等机构来实现雨刮臂刮水的
目的。

8
f
f
摆杆复位装置(凸轮滑块)
/酬开夫
摆杆复位装置的作用是当汽车风窗刮水器电动机出现故障而无法提供电能时使刮水片恢复到初始位置。

汽车风扇刮水器设计方案

汽车风扇刮水器设计方案

汽车风扇刮水器设计方案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能够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工程技术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机构的类型、正确地对机构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和计算,让学生对机构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3、训练学生收集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计算、制图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计算来解决机构设计问题的基本技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任务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常选择一般用途的机构为题目,根据已知机械的工作要求,对机构进行选型与组合,设计出几种机构方案,并对其加以比较和确定,然后对所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确定出最优的机构参数,绘制机构运动性能曲线。

1.2课程设计容和基本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在机械原理课程完成后集中进行的教学环节,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

每个学生都应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拟定设计计划,保证设计进度、设计质量,按时完成课程。

在设计过程中,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工作。

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反对不求甚解,这样才能确保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并在设计思想、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提高。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骤(1)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即根据给定的原始数据和工艺要求,构思并选定机构方案;(2)设计上述各机构。

根据选定的方案采用各机构,如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及其组合机构等,即具体机构的尺度综合,求出机构的主要尺寸;(3)根据上面求得的尺寸,按比例画出全部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运动循环图;(4)据此对上述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并进行基于ADAMS软件的机构建模与运动仿真。

机械原理说明书雨刷设计林银福吴俊武蒋阅任成伟

机械原理说明书雨刷设计林银福吴俊武蒋阅任成伟

机械原理说明书雨刷设计林银福吴俊武蒋阅任成伟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汽车雨刷机构(风挡刮水器)班级:13 级机自八班姓名:林银福吴俊武任成伟蒋阅教师:宜亚丽2015年 7 月 3 日目录1.选择和设计题目1.1项目的题目1.2选题的意义2.功能分析2.1功能分析2.2功能分解2.3功能求解3.方案选择及评价3.1方案选择3.2方案确定4.传动机构的尺寸5. 图解法分析5.1速度分析5.2加速度分析5.3力分析6.解析法分析6.1解析法机构简图 6.2解析法方程6.3解析法图线6.4 matlab代码7.误差分析7.1速度误差分析7.2加速度误差分析8.机构三维仿真及运动循环图8.1inventor三维绘图8.2运动循环图9.课程设计总结9.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9.2设计过程10.参考文献附录1 MA TLA B程序代码附录2 详细图解法、解析法过程1.选择和设计题目1.1项目的题目为汽车设计雨刷机构(风挡刮水器),刮水器通过在挡风玻璃上不断来回移动擦除积水,保持车窗洁净。

1.2选题的意义雨刷器是安装在风窗上的重要附件,它的作用是扫除风窗玻璃上妨碍视线的雨雪和尘土,保证驾驶者在车内可以拥有良好的前方视野。

因此,它对于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2.功能分析2.1功能分析雨刷器的功能是用于交通器的挡风玻璃上,清除表面的积水。

2.2功能分解雨刷器的功能是用于交通器的挡风玻璃上,清除表面的积水。

可以按照功能把机构分为:(1)减速机构--把电动机的高转速转换为雨刷器可以接受的低转速。

(2)刮水机构--把低转速转换到最末端雨刷的结构。

2.3功能求解(1)减速机构可以采用变速器或者齿轮机构(因传动比太大采用蜗轮蜗杆)等来实现,但是变速器显然比蜗轮蜗杆结构性能更好(蜗轮蜗杆结构易磨易坏)。

所以我们采用电动机连接变速器再连接刮水机构来实现这个功能。

(2)刮水机构可以采用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等不同机构实现,但是考虑到机构的简单性、材料性能的要求等因素。

汽车风扇刮水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汽车风扇刮水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题目:汽车风扇刮水器.................................................................................................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11.3课程设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骤.............................................................................. 11.4机构简介........................................................................................................................... 21.5 参考数据.......................................................................................................................... 2二.设计方案比较......................................................................................................................... 32.1设计方案一 ...................................................................................................................... 32.2设计方案二....................................................................................................................... 42.3设计方案二....................................................................................................................... 52.4最终设计方案:方案三................................................................................................... 5三.运动分析与仿真..................................................................................................................... 63.1Adams建模........................................................................................................................ 63.2位移、速度、加速度分析.............................................................................................. 7四.课程设计总结......................................................................................................................... 94.1心得体会.......................................................................................................................... 94.2参考文献.......................................................................................................................... 9一.设计题目:汽车风扇刮水器1.1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能够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工程技术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解决有关课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机械的分析和设计有较完整和系统的概念;3、通过对具体机械的分析、计算、制图、技术资料的使用,电算程序的编程及计算机使用等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技术能力。

机械设计平行雨刷器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平行雨刷器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矿业技术学院机械专业 2 班设计者:王会东指导老师:苏猛老师完成日期: 2015 年 06 月 03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目录一.设计题目...............................1 课程设计简介................................2 课程设计内容................................3选定方案与计算...............................二课程设计总结...........................4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1雨刮器简介汽车雨刮器的一般结构原理图如下,雨刮器的动力源来自于电动机,它是整个雨刮器系统的核心。

雨刮器电动机的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

它采用直流永磁电动机,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电动机一般与蜗轮蜗杆部分做成一体。

蜗轮蜗杆机构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输出轴带动四杆机构,通过四杆机构把连续的旋转运动转变左右摆动的运动。

电动机雨刷器结构原理图2设计内容本次要做的雨刮器的机构设计,说实在的,对于雨刮器,这个题材真的太不起眼了,好像也不太受关注,目前市场上,雨刮器的结构基本上千篇一律,大同小异。

所以雨刮器设计形成了一个体系,首先应明确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拟定设计计划,保证设计进度、设计质量,按时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工作。

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反对不求甚解,这样才能确保设计达到基本要求,并在设计思想、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提高。

(1)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即根据给定的原理数据和工艺要求,构思并选定机构方案。

(2)设计各机构。

根据选定的方案采用各机构。

(3)根据已选定好的设计方案,求出各机构的主要尺寸。

(4)根据上面求得的尺寸,按比例画出全部机构的运动简图和部分零件的简图;据此对上述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汽车风窗刮水器说明书

汽车风窗刮水器说明书

30
1
120 60 180 100
1
主动件 由表格可知 LAB=60mm 曲 柄 ( 主 动) 从动件(雨刷杆) 不计长度 摇杆 LAB=60mm
判断有无急回特性 θ=180 (k-1)(k+1) 极位夹 角 k=1 ∴θ=0° θ=0° 无急回特性
VAB=WAB×LAB WAB=30π/60 m/s 速度的 多边形 LAB=60mm ∴VAB=0.188m/s VAB=0.188 m/s
aC =p`c`*μa=1.6225 m/s²
3
由上图的速度多边形及加速度多边形, 得到: 运动副 反力 VC =0 m/s aC =0m/s² VBC=0.188m/s aBC =0.197m/s²
aC =p`c`*μa= 0.91m/s²
4
平衡力 矩
5
参考文献: 机械原理(第八版)/孙桓,陈作模, 葛 文 华 主 编 .-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201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 (第二版)/ 邹青,呼咏主编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机械原理




题 目:汽车风窗刮雨器机构 系 别:机电工程系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机械(本)122 姓 名:吕世伟 孙洪波 张显伟 指导教师:包玉花
设计内 容
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
ABCD 四杆机 构
原始数据符 号n1kφLABx
LDS4
单 r∕ (°) mm mm mm mm 位 min 数 据
6
aB=WAB²×LAB=0.592m²/s
2
加速度 与速度
VC=VB+VBC aC=aB+ aCB +aCB aB=0.592 m ²/s 选比例尺: μv=VB/pb=9.42 (m/s)/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设计与分析
学院:
班级:
设计者: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一、机构简介及设计数据 (2)
1.1机构简介及设计数据 (2)
1.2设计内容 (3)
二、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析 (4)
2.1机构尺寸、即为家教、传动角的计算 (4)
2.2加速度,速度多边形的计算与分析 (4)
2.3曲柄摇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13)
三、课程设计总结 (15)
3.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15)
3.2收获与感想 (15)
3.3参考文献 (15)
一.机构简介及设计数据
1.1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1)机构简介
汽车风窗刮水器是用于汽车刮水刷的驱动装置。

如图1- (a)所示,风窗刮水器工作时,由电动机带动齿轮装置1-2,传至曲柄摇杆装置2'-3-4。

电动机单向连续转动,刮水杆4作左右往复摆动,要求左右摆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其中,刮水刷的工作阻力矩如图1- (b)所示。

图1 汽车风窗刮水器
(a)机动示意图;(b)工作阻力矩曲线
(2)设计数据
设计参考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设计数据
内容曲柄摇杆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曲柄摇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符号
单位
数据30 1 120 60 180 100 15 0.01 500
1.2设计内容
(1)对曲柄摇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作机构12个位置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线图,构件4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线图。

(2)对曲柄摇杆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

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个运动副反力及应加于曲柄上的的平衡力矩。

二.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析
2.1机构尺寸、极位夹角、传动角的计算
(1)L BC=180mm
(2)极位夹角θ=180 (k-1)(k+1) ∴θ=0°
可见该机构无急回作用,可以达到摆臂左右摆动速度相同的要求。

(3)传动角
r′=arcos(b^2+c^2-{(d-a)}^2)/2bc
r1′=180 - arcos(b^2+c^2-{(d-a)}^2)/2bc 计算得 r′= r1′=30
2.2加速度,速度多边形的计算与分析
1.由已知条件可得:
V B=W AB×L AB
W AB=30π/60 m/s
L AB=60 mm
∴V AB=0.188 m/s
∴a B=W AB2×L AB=0.592 m2/s
选比例尺:μv=V B/pb=9.42 (m/s)/m
μa=a B/p`b`=29.5(m2/s)/m
理论力学公式:V C=V B+V BC
a C=a B+ a CB^n+a CB^t
2.机构12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线图和位置图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 C =0
V BC=0.188m/s
a C^n=0
a BC^n=0.197m/s2
a C=p`c`*μa=1.6225
m/s2
(2)由图2的速度多边形及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 C =0.139 m/s
V BC=0.056m/s
a C^n=0.280m/s2
a BC^n=0.018m/s2
a C =p`c`*μa=0.472m/s2 (3)由图3的速度多边形及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 C =0.149 m/s
V BC=0.031m/s
a C^n=0.319m/s2
a BC^n=0.005m/s2
a C =p`c`*μa=0.59m/s2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 C =0.188 m/s
V BC=0m/s
a C^n=0.513m/s2
a BC^n=0m/s2
a C =p`c`*μa=0.56 m/s2 (5)由图5的速度多边形及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 C =0.194 m/s
V BC=0.016m/s
a C^n=0540m/s2
a BC^n=0.002m/s2
a C =p`c`*μa=0.53 m/s2 (6)由图6的速度多边形及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 C =0.155 m/s
V BC=0.026m/s
a C^n=0.349m/s2
a BC^n=0.004m/s2
a C =p`c`*μa=0.68 m/s2 (7)由图7的速度多边形及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 C =0 m/s
V BC=0.188m/s
a C^n=0m/s2
a BC^n=0.197m/s2
a C =p`c`*μa= 0.91m/s2 (8)由图8的速度多边形及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 C =0.116 m/s
V BC=0.226m/s
a C^n=0.196m/s2
a BC^n=0.284m/s2
a C =p`c`*μa=0.15 m/s2 (9)由图9的速度多边形及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 C =0.119 m/s
V BC=0.188m/s
a C^n=0.118m/s2
a BC^n=0.197m/s2
a C =p`c`*μa=0.24 m/s2 (10)由图10的速度多边形及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
V C =0.188 m/s
V BC=0m/s
a C^n=0.512m/s2
a BC^n=0m/s2
a C =p`c`*μa=0.47 m/s2
(11)由图11的速度多边形及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
V C =0.232 m/s
V BC=0.148m/s
a C^n=0.780m/s2
a BC^n=0.121m/s2
a C =p`c`*μa=0.97 m/s2
(12)由图12的速度多边形及
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
V C =0.221 m/s
V BC=0.312m/s
a C^n=0.708m/s2
a BC^n=0.542m/s2
a C =p`c`*μa=1.09 m/s2
由计算数据及电脑辅助程序可得转动副B、C、S4的各个运动曲线:(1)运动副C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
(2)运动副B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
(3)运动副S4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
2.3曲柄摇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1)通过计算机辅助程序可以得到动态静力分析计算结果:转动副A、B、C的受力矢量端图为:
转动副D的受力矢量端图为:
(2)应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为:
三、课程设计总结
3.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能够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工程技术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机构的类型、正确地对机构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和计算,让学生对机构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3、训练学生收集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计算、制图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计算来解决机构设计问题的基本技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任务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常选择一般用途的机构为题目,根据已知机械的工作要求,对机构进行选型与组合,设计出几种机构方案,并对其加以比较和确定,然后对所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确定出最优的机构参数,绘制机构运动性能曲线。

3.2收获与感想
这次为期7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虽然时间短暂,却让我们得到了非常充分的锻炼,为了完成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会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会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会相互讨论解决问题,会激烈的争论一个个的疑点,在不断的完善与争论中,各种设计方案趋于完善,这种学习氛围是我所向往的。

在完成课程设计题目的过程中,我会经常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去完善方案,每当完成一个步骤后,总会有发自内心的成就感。

同时,不断的讨论与探讨所导至的不止是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同时还有对解题和思考方式的拓展,百利而无一害。

因此,这次课程设计我的收获比看起来的大很多。

3.3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张伟社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戴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