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设计
弧面悬臂按键结构设计标准

弧面悬臂按键结构设计标准
弧面悬臂按键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按键结构,常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手柄等产品中。
其设计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悬臂形状:弧面悬臂按键的外形应呈现平滑的弧线形状,既保证手感舒适,又能让用户准确地触摸按键。
2. 按键行程:按键行程是指按键被按下时,从初始位置到触底的距离。
一般来说,弧面悬臂按键的行程应该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以确保按键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3. 按键力度:按键力度是指按下按键所需的力量大小。
弧面悬臂按键的设计中,力度应该适中,既要保证用户按键的舒适度,又不能过轻以至于误触。
4. 可靠性:弧面悬臂按键在设计中应考虑到长时间使用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按键结构应该具备良好的弹性和回弹力,以保证长时间使用不易疲劳变形或损坏。
5. 防水防尘:对于某些特殊环境下使用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和平板电脑,弧面悬臂按键的设计应考虑到防水防尘的需求,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6. 触感反馈:弧面悬臂按键在被按下时,应该具备明显的触感反馈,让用户能够感知到按键是否被触摸到,以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弧面悬臂按键设计标准,不同的产品和应用场景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
塑胶件结构设计之按键及旋钮设计

塑胶件结构设计之按键及旋钮设计常见的带有按键的塑胶产品有手机、MP3、相机等;旋钮之类等,在设计这些按键和旋钮之类的产品模型,可以使用以下资料做参考。
1、按键的设计1.1 按键(Button)大小及相对距离要求从实际操作情况分析,结合人体工程学知识,在操作按键中心时,不能引起相邻按键的联动,那么相邻按键中心的距离需作如下考虑:1)竖排分离按键中,两相邻按键中心的距离a≥9.0mm2)横排成行按键中,两相邻按键中心的距离b≥13.0mm3)为方便操作,常用的功能按键的最小尺寸为:3.0×3.0mm图11.2 按键(Button)与基体的设计间隙图2按键与面板基体的配合设计间隙如图2所示:1)按钮裙边尺寸C≥0.75mm,按钮与轻触开关间隙为B=0.20mm;2)水晶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10-0.15mm;3)喷油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20-0.25mm4)千秋钮(跷跷板按钮)的摆动方向间隙为0.25-0.30mm,需根据按钮的大小进行实际模拟;非摆动方向的设计配合间隙为A=0.2-0.25mm;5)橡胶油比普通油厚0.15 mm,需在喷普通油的设计间隙上单边加0.15 mm,如喷橡胶油按键与基体的间隙为0.3-0.4mm;6)表面电镀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15-0.20mm;7)按钮凸出面板的高度如图3所示:普通按钮凸出面板的高度D=1.20-1.40mm,一般取1.40mm;表面弧度比较大的按钮,按钮最低点与面板的高度D一般为0.80-1.20mm图32、旋钮的设计2.1 旋钮(Knob)大小尺寸要求旋钮(Knob)大小尺寸要求见如下所示图42.2 两旋钮(Knob)之间的距离两旋钮(Knob)之间的距离大小:C≥8.0mm。
图52.3 旋钮(Knob)与对应装配件的设计间隙1)旋钮与对应装配件的设计配合单边间隙为A≥0.50mm,如图6所示;2)电镀旋钮与对应装配件的设计配合单边间隙为A≥0.50mm;3)橡胶油比普通油厚0.15 mm,需在喷普通油的设计间隙上单边增加0.15 mm。
一种多方向导光按键结构设计

引言
目前 ,车载音响设备上 的多方向按键组件包括多个按键支架 、
多个装饰条及一个固定在 电路板上 的圆形 编码器 ,其中 ,多个按键 开关分别固定在 电路板上且位 于圆形 编码 器的中空位置处 ,按键支
架位于圆形编码器中空位置 的正上 方、且分别与按键开关对应设置 ,
按 键支架通常为黑色不透光材料制 成、为按键开关提供导 向和支撑
作用,装饰条固定在控制器 的前封 盖上,常分布在按键帽之 间、起
到装饰还有分隔各方 向按键帽 的作 用 ;因为受到圆形编码器的尺寸 限制,位于其 中空位置 处的多个按键相互之间的间距非 常小 ,从 而 图 l
直 接影 响背光 LED 的分布 ,由于按 键组件 整体结构过 于紧凑 ,常
LED发 出 的 光 源 进 导 出 。 本 文 提 出 的 设 计 有 益 效 果 在 于 :
光材料 制成,用于将 设置在 其尾端下方 的背光 LED发 出的光源 进
(1) 通过将分 隔条与按键 支架 合为一体 ,能够有效 的避 免按 导 出 。
错 键 帽 ,且 有 效 地 节 省 了 开 模 成 本 ;
题。图 l为一 实施例 中多方向导光按键结构 的分解 示意图。
成本 ;并且按键支架采用透光材 料制 成,从键 帽缝 隙间发出的背光
2具体 实施 方式
会直接照亮按键支架及其 顶端 的装饰 条,从而使得 整个按 键结构的 背光效果更佳绚丽 ,更有层次感 ,同时亦可掩 盖键 帽间隙漏光的问
请 参见 图 L 一种 多方 向导 光按键 结构 ,其至 少包 括编码 器 题 。 30、按键 支架 l0、键帽 组件 20和背光 LED40,其 中,编 码器 3O
按键结构设计有哪些形式

按键结构设计有哪些形式键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输入设备之一,而按键结构设计则是键盘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键结构设计有以下几种形式:1.标准按键结构(Scissor-switch structure)标准按键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和薄型键盘。
该结构由两个交叠的金属片组成,按下按键时,这两个金属片被压缩,回弹力度较好,按键触感舒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2.薄膜按键结构(Membrane switch structure)薄膜按键结构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设计,主要用于廉价键盘和小号按键。
该结构由薄膜电路、按键盖板和顶针组成,按下按键时,薄膜电路下的两层触点接触,形成触发信号。
薄膜按键结构相对便宜、韧性好,但按键回弹不够灵敏,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3.开关阵列按键结构(Switch matrix structure)开关阵列按键结构采用矩阵排列方式,能够减少按键的数量,节省空间。
该结构由多个按键和开关阵列组成,按下按键会触发相应的开关,通过识别开关阵列的状态确定按下的是哪一个按键。
开关阵列按键结构适用于大型键盘,如电脑键盘,可以通过编程进行按键映射和功能设置。
4.滚动按键结构(Scrolling switch structure)滚动按键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设计形式,用于控制滚动屏幕或滚轮的方向和幅度。
该结构由一个旋转的滚轮和触发开关组成,旋转滚轮可以改变开关的状态,产生不同的输入信号。
滚动按键结构常见于鼠标和液晶显示器等设备上,可以方便地实现页面的上下滚动或调整音量大小。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按键结构设计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形式。
例如,机械按键结构采用机械轴和弹簧等部件实现按键触发,具有触感明显、耐用性好的特点,常用于游戏键盘和专业键盘。
还有静电感应按键结构、光学感应按键结构等,它们通过感应电流或光信号来实现按键触发,具有触发灵敏、无接触等特点。
总之,按键结构设计是键盘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按键结构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按键触感、稳定性和耐用性,同时还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按键结构设计

按键基本结构
如上图,此种按键通过固定悬臂达到固定按键的目的。
固定方法采用热熔。
此种按键结构简单,并且容易控制按键间隙。
故最常用。
2.跷跷板式按键
此种按键常为一对,在按键上有2个凸起小柱子,在cover上有相对应的2个“卡位”。
通过塑胶弹性变形,将按键卡在“卡位”里。
按键工作原理与“跷跷板”类似,以按键中间的凸起柱子为轴,旋转实现按键触发。
3.镶嵌式按键
“P+R”即为PLACTIC+RUBBER,是一种手机上常用的按键工艺。
多为许多按键部在一起。
如上图,有8颗按键,这种情况,多采用“P+R”工艺。
“P+R”就是把塑胶按键,通过一种专用胶水,粘到RUBBER上。
然后固定RUBBER,以此来固定按键。
简述蓝牙耳机按键设计ppt课件

QCY T1自动拿取开机
苹果 TWS 红外入耳停播音乐
4
5.传统机械按键、触摸按键和行为方式自动按键设计的优缺点有哪些?
项目
成本
工艺
特点
适用机型 产品适用
1.工艺成熟,1.产品设计简单。
设计简单, 2.防尘,很难做到
传统机械 研发成本 测试简单。 IPX4防水,耐用度 适用所有 中低端耳
按键 低
2.生产作业 低。
sensor
苹果耳机 AirPods
这款苹果耳机在耳柄转弯处放置Sensor和Lens,通过红外线感应方式进
行入耳检测,当使用者带上耳机的时候,sensor接近人脸会转达指令给
IC,IC分析后执行歌曲自动播放,同理,当使用者取下耳机后,歌曲暂
停播放,非常的方便。
10
8.蓝牙耳机按键结构设计实际应用。
针对按键 a . 按键材料不能含有金属,如:PC、PMMA、玻璃等。若按键需要 喷涂,需要保证油漆不含有金属。 b . 按键尽量不做电镀,但可以做NCVM(不导电电镀)。 c . 按键厚度理论上不能大于10mm,不同的材料对应不同的厚度。 例如:亚克力一般在2~4mm,普通玻璃一般在3~6mm之间。
所以平时耳机研发过中优秀的设计者应当在满足产品的款式定位价格id外观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按键设计方式尽可能多种按键方式灵活使用设计处高端美观新颖的新耳机小米redmiai真无线蓝牙耳机采用电容式触摸多功能按键天猫月销量
主题:简述蓝牙耳机按键结构设计
按键结构设计是蓝牙耳机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按键设计直接影 响着耳机实现功能的方式,例如:蓝牙耳机开关机的方式,音量大小调整 的方式等完全是设计者在做按键结构设计时决定下来的。所以说一款成功 的耳机离不开巧妙的按键结构设计。目前,蓝牙耳机的按键结构设计主要 有:传统机械按键、触模按键和TWS耳机中行为方式自动按键设计。本次 课题主要研究这3中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和在实际蓝牙耳机设计中的应用。
手机按键结构设计

手机手机按键设计注意事项为避免因设计不统一而导致不必要的问题和错误,特对按键设计做如下统一规定:一.按键总高度低于2.5mm的按键(一般为翻盖机)设计如下:1.按键顶面要求高于按键周围的c件平面0.10mm;2.按键key形和c件的按键孔单边间隙为0.13mm,key形做负公差+0/-0.10mm,按键孔做正公差+0.10 /-0mm;3.按键键帽唇边厚设计为0.40mm,宽度设计为0.45mm;4.按键键帽唇边正面和c件高度方向(Z轴)的间隙设计为0.10mm,按键键帽唇边侧面和c件水平方向(XY平面)的让位间隙设计为0.20mm;5.对于低key按键,要求键帽设计为实心键,其底面设计为平面,底硅胶要求其顶面设计为平面,利于做印白印黑的遮光工艺;6.底硅胶的设计依照PCB板进行,要求LED灯、电容和各种元器件的顶面与底硅胶背面至少有0.30mm的活动空间,导航键处的底硅胶背面至少有0.40mm的活动空间,一般挖空底硅胶背面进行让位,硅胶小区域最薄可做到0.10mm-0.15mm;7.底硅胶导电基长设计至少为0.30mm,直径设计为2.00mm,其端面和metaldome的顶面接触;8.依据键帽的形状和导电基的位置设计相关平衡点,要求直径为1.00mm,高度比导电基端面沿Z轴正方向高0.10mm;9.按键键帽和底硅胶之间留0.05mm的胶水空间。
10.要求按键中软的硅胶片和C件的各配合骨位单边配合间隙为0.10mm,硬的键帽和各配合骨位单边配合间隙至少为0.20mm;以上设计可参照B52-D的按键结构设计。
二.按键总高度高于2.5mm的按键(一般为直板机)设计如下:1.按键顶面要求高于按键周围的c件平面0.80mm;2.按键key形和c件的按键孔单边间隙为0.15mm ,key形做负公差+0/-0.10mm,按键孔做正公差+0.10 /-0mm;3.按键键帽唇边厚设计为0.50mm,宽度设计为0.45mm;4.按键键帽唇边正面和c件高度方向(Z轴)的间隙设计为0.10mm,按键键帽唇边侧面和c件水平方向(XY平面)的让位间隙设计为0.20mm;5.对于高key按键,要求键帽设计为空心键,顶面配合间隙设计为0.02mm,侧面配合间隙设计为0.05mm,中间加遮光片达到遮光效果;6.空心键设计按压折弯处到背面的支撑位之间的横向弹性壁宽度距离至少为0.80mm,厚度为0.25mm,要求尽量保证每个按键周围都有一圈支撑位,支撑位和metaldome的薄膜面距离为0.10mm, 如果因0.80mm的避位导致支撑位不完整,可适当增加直径1.00mm的平横点,高度比导电基端面沿Z轴正方向高0.10mm,同时若采用0.10mm厚的遮光片遮光,要求按键唇边背面到硅胶正面之间有0.60mm厚的凸台,采用钢片设计或PC板设计等设计时依此类推,要求按键唇边外侧面到硅胶凸台外侧面的距离至少为0.50mm,以利于遮光;7.硅胶的设计依照PCB板进行,要求LED灯、电容和各种元器件的顶面与底硅胶背面至少有0.30mm的活动空间,导航键处的底硅胶背面至少有0.40mm的活动空间,一般挖空底硅胶背面进行让位,硅胶小区域最薄可做到0.10mm-0.15mm;8.硅胶导电基长设计至少为0.30mm,直径设计为2.00mm,底硅胶导电基长大于0.50mm的由底面开始做单边15度的锥度,以增强导电基的强度,其端面和metaldome的顶面接触;9.要求按键中软的硅胶片和C件的各配合骨位单边配合间隙为0.10mm,硬的键帽和各配合骨位单边配合间隙至少为0.20mm;。
按键结构设计有哪些形式

按键结构设计有哪些形式1.按钮结构:按钮结构是最常见的按键设计形式,主要包括凸起、平面或凹陷的按钮按键。
这种设计形式简单直接,易于操作和识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上。
2.开关结构:开关结构是一种通过旋转、滑动或拨动来进行开关操作的按键设计形式。
这种设计形式便于进行多个状态的切换,如电源开关、音量调节开关等。
开关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操作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3.触摸结构:触摸结构是一种无需物理按压即可进行触摸操作的按键设计形式。
触摸结构常用于触屏设备上,通过触摸屏幕的不同区域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触摸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触控灵敏度和精准性。
4. 带指示灯的按键结构:带指示灯的按键结构是一种在按键上添加指示灯的设计形式,通过指示灯的亮暗来提示按键状态。
这种设计形式在需要有明确状态提示的场合,如键盘上的Num Lock、Caps Lock按键等,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5.滚轮结构:滚轮结构是一种通过滚动操作来进行功能选择或调节的设计形式。
这种设计形式常用于鼠标、手机等设备上,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页面的滑动、缩放等操作。
6.薄膜按键结构:薄膜按键结构是一种采用薄膜开关实现按键功能的设计形式。
这种按键结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用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中。
7.机械按键结构:机械按键结构是一种采用机械开关实现按键功能的设计形式。
这种按键结构通过机械开关的触发来进行开关操作,具有触感明显、寿命长等特点,常用于游戏键盘、打印机等设备中。
8.弹簧按键结构:弹簧按键结构是一种采用弹簧机构实现按键复位的设计形式。
这种按键结构通过弹簧的弹力来保证按键的自动复位,具有复位力度均匀、寿命长等特点,常用于电子秤、计算器等设备中。
除了以上常见的按键结构设计形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在按键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舒适度、操作的便捷性和可靠性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键基本结构
1.悬臂式按键
如上图,此种按键通过固定悬臂达到固定按键的目的。
固定方法采用热熔。
此种按键结构简单,并且容易控制按键间隙。
故最常用。
2.跷跷板式按键
此种按键常为一对,在按键上有2个凸起小柱子,在cover上有相对应的2个“卡位”。
通过塑胶弹性变形,将按键卡在“卡位”里。
按键工作原理与“跷跷板”类似,以按键中间的凸起柱子为轴,旋转实现按键触发。
3.镶嵌式按键
如图,按键被上盖和一个装饰件夹在中间,悬臂做在上盖上。
4.“P+R”式按键
“P+R”即为PLACTIC+RUBBER,是一种手机上常用的按键工艺。
多为许多按键部在一起。
如上图,有8颗按键,这种情况,多采用“P+R”工艺。
“P+R”就是把塑胶按键,通过一种专用胶水,粘到RUBBER上。
然后固定RUBBER,以此来固定按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