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遗传学教案高中必修二

生物遗传学教案高中必修二

生物遗传学教案高中必修二教材:高中必修二
内容:遗传学
一、基本概念
1. 遗传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孟德尔遗传定律
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1. 单因性遗传规律
2. 自由组合定律
3.二因素交叉定律
三、杂交和纯合
1. 杂种优势
2. 杂种劣势
3. 纯合和杂合的区别
四、基因的突变和遗传变异
1. 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影响
2. 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意义
五、遗传疾病
1. 基因遗传疾病的分类
2. 常见遗传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3. 遗传疾病的防治措施
六、人类基因组计划
1. 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3.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和成果
七、基因工程技术
1. 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技术
3. 基因治疗和转基因生物的风险与伦理问题
八、环境与遗传
1. 环境对遗传的影响
2. 环境因素与遗传疾病的关系
3. 环境保护与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遗传学的理解,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学习顺利!。

遗传学教案

遗传学教案

遗传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理解遗传学在生物学、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学基本概念1.遗传学的定义和历史;2.遗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3.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4.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2. 遗传学基本原理1.孟德尔遗传定律;2.染色体遗传学;3.分子遗传学。

3. 遗传学基本方法和技术1.遗传分析方法;2.遗传工程技术;3.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

4. 遗传学应用1.生物学领域的应用;2.医学领域的应用;3.农业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遗传学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讨论法:通过讨论遗传学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遗传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遗传学在生物学、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遗传学的分子机制;2.遗传学的应用案例分析。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

六、教学资源1.《遗传学》教材;2.遗传学实验器材和试剂;3.遗传学应用案例资料。

七、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学时数遗传学基本概念 2遗传学基本原理 46遗传学基本方法和技术遗传学应用 4总计16八、教学参考1.张强、李华. 遗传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王志明、李世明. 遗传学实验指导[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3.张三、李四. 遗传学应用案例分析[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医学遗传学辅导教案

医学遗传学辅导教案

医学遗传学辅导教案一、教学目的医学遗传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中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医学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遗传病的发生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医学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因、遗传、变异、突变等。

2.遗传物质的组成和功能:DNA、RNA、蛋白质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3.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中心法则、基因表达调控等。

4.遗传病的发生机制: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

5.遗传病的诊断: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6.遗传病的预防:优生优育、遗传咨询、基因治疗等。

7.遗传病的研究方法:家系调查、关联分析、基因敲除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遗传病例,使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

3.讨论法:针对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实践法:安排实验室实践和临床实习,让学生亲自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1.引言(1课时):介绍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意义。

2.基本概念和原理(4课时):讲解基因、遗传、变异等基本概念,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3.遗传病的发生机制(6课时):分析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的发生机制。

4.遗传病的诊断(4课时):介绍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

5.遗传病的预防(4课时):讲解优生优育、遗传咨询、基因治疗等措施。

6.遗传病的研究方法(4课时):介绍家系调查、关联分析、基因敲除等技术。

7.总结与展望(1课时):总结本课程内容,展望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前景。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三生物遗传专题教案(精选5篇)

高三生物遗传专题教案(精选5篇)

高三生物遗传专题教案(精选5篇)高三生物遗传专题教案(精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遗传专题教案(篇1)一、本期教学目标1、在我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应试能力。

3、进行心理辅导,稳定学生的情绪,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二、本期改进措施1、集体备课,取长补短。

在集体备课中,不仅能把严红霞老师的教学特点(紧跟形势,非常严密)与杨志贵老师的教学特点(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而且还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取长补短。

2、紧扣课本,打牢基础。

教材是考试的依据,所以教学不能离课本太远;同时课本上的任何内容都是考试对象,所以不能留下任何空白。

教学中要勤联系课本,防止高三后期时遗忘课本的.现象发生。

3、少讲多练,提高分数。

以考代练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以便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以考代练可以使老师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便得到及时地纠正。

4、标记错题,防止再错。

学生把作业上或卷子上做错的题作上标记,过一段时间回头看一看,不要让一个题一错再错。

也可以用这些典型题进行抽查,以把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5、关注差生,拔高优生。

保证差生能学会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在高考中能够上线;同时重点培训优等生,争取多上一类的数量。

有一部分优生也有很大的问题,稍不注意就会掉队。

6、加强联系,互通信息。

充分利用一中的信息,以及杂志上和网上的有用信息。

同时也要注意与学生的联系,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问题。

三、集体备课安排时间内容负责人02:18 基因的分离定律刘俊明02:25 自由组合定律严红霞03:03 几种育种的方法杨志贵03:10 伴性遗传刘俊明03:17 基因突变严红霞03:24 染色体变异杨志贵03:31 生物的进化刘俊明04:07 生态因素严红霞04:14 种群和群落杨志贵04:21 生态系统刘俊明04:28 生态系统的功能严红霞05:05 生态保护杨志贵05:12 内环境和水盐平衡刘俊明05:19 体温和血糖平衡严红霞05:26 免疫杨志贵06:01 复习刘俊明高三生物遗传专题教案(篇2)一、工作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学习新课改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

对基因这一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

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应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

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初中生物遗传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遗传的规律和方法。

3. 了解遗传在生物进化和遗传病方面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1. 遗传的基本概念。

2. 遗传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难点:
1. 遗传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和课件。

2.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段生物进化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并引出遗传的话题。

二、讲解
1. 讲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等。

2. 讲解遗传的规律和方法,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遗传的基本模式等。

三、实验
设计一个简单的遗传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遗传的规律和方法。

四、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遗传在生物进化和遗传病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遗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
布置关于遗传的作业,包括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等。

七、反馈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结束。

高中生物遗传学公开课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学公开课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学公开课教案目标:1. 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方式3. 能够解释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的形成过程教学内容:1. 遗传学的概念和意义2.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3. 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孟德尔的遗传规律4. 遗传物质的表达方式:基因的转录和翻译5. 遗传变异的原因和形成过程6. 遗传性状的表现方式:显性和隐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或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重要性和意义2. 学习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3. 学习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解释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4. 学习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了解遗传物质的表达方式5. 探讨遗传变异的原因和形成过程,以及遗传性状的表现方式6. 总结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教学方法:1. 组织师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2. 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 实验演示,展示遗传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4. 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遗传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作业考核,检测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学术文章,了解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2. 参观相关实验室或研究机构,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应用领域3. 参加遗传学竞赛或论坛,拓展对遗传学的认识和理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遗传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对遗传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愿同学们在遗传学领域能够有所收获,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遗传学课程教案

大学遗传学课程教案

授课对象: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授课学时: 32学时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掌握遗传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 分析和解释遗传学实验数据。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遗传学基础理论(8学时)1. 第一章遗传学概述(2学时)- 遗传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 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2. 第二章遗传物质(2学时)- DNA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的组成和表达3. 第三章遗传定律(2学时)- 孟德尔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实验证明第二部分:遗传学实验技术(8学时)1. 第四章基因的克隆和测序(2学时) - 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 基因测序技术2. 第五章遗传分析技术(2学时)- Southern blotting- Northern blotting- Western blotting3. 第六章转基因技术(2学时)- 转基因的基本原理-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第三部分:遗传学应用(8学时)1. 第七章遗传病(2学时)- 遗传病的定义和分类- 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2. 第八章遗传育种(2学时)- 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 常用的遗传育种方法3. 第九章遗传咨询(2学时)- 遗传咨询的定义和目的- 遗传咨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遗传学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遗传学实验,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

4.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解释遗传现象。

5.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一章绪论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初步了解动物遗传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过程,对本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学习路线。

教学重点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遗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10分钟30分钟40分钟1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遗传现象。

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三、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发展历史。

四、遗传学分类及发展趋势。

小结(5分钟) 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遗传与变异。

遗传研究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1.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2。

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核酸第二节核酸的结构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了解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的实验经过和过程。

2.掌握DNA的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DNA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DNA的结构模型。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40分钟10分钟10分钟25分钟1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的实验经过和过程。

二、间接证明三、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四、DNA的二级结构模型五、RNA的类型级特点。

小结(5分钟) 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转化、信使RNA。

DNA的二级结构模型。

思考题DNA的结构模型对现代遗传学的影响。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三节基因的结构特征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

2.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真核基因组的特点。

教学难点真核基因组的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0分钟40分钟20分钟1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基因概念的发展。

二、基因的一般特征。

四、真核基因组的特点。

五、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

小结(5分钟) 1.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基因组、基因家族、C值、微卫星。

2.基因的一般特征。

思考题1.如何理解C值矛盾。

2.为何卫星DNA在密度梯度离心时会形成一个小峰。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四节染色质与染色体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掌握染色体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真核基因组的特点及染色体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真核基因组的特点及染色体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30分钟20分钟30分钟20分钟1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染色体的组成及类型。

二、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三、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四、染色体的分类五、、核型及染色体显带。

小结(5分钟) 2.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核型、核型分析。

3.染色体的包装模型。

4.染色体的分类。

思考题染色体带型的表示方法。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五节细胞分裂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了解细胞分裂的一般特征。

2.掌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特点。

教学重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特点。

教学难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10分钟30分钟4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细胞周期的概念及各时期的特点二、有丝分裂的特点。

三、减数分裂特点。

小结(5分钟) 1.节课要掌握的概念:细胞周期、联会、同源染色体。

2.有丝分裂特点。

3.减数分裂特点。

思考题1.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意义。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 DNA的复制第二节DNA的转录第三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DNA复制的特点、掌握DNA转录的特点。

2.了解DNA复制的一般过程及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教学重点DNA复制的特点、DNA转录的特点。

教学难点DNA复制的特点、DNA转录的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40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1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DNA复制的特点。

二、DNA复制所需要的酶。

三、DNA复制的一般过程。

四、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五、比较二者的异同。

六、转录的特点及过程。

七、mRNA的加工。

八、遗传密码及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九、蛋白质的合成及修饰。

小结(5分钟) 1.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半保留复制。

2.DNA复制的特点。

3.减数分裂特点。

思考题1.DNA在复制过程中如何保持染色体体长度的恒定性。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第四节基因表达的调控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乳糖操纵子模型。

2.了解色氨酸操纵子及真核基因调控。

教学重点掌握乳糖操纵子模型。

教学难点乳糖操纵子模型。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30分钟20分钟10分钟3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乳糖操纵子模型。

二、色氨酸操纵子及基因表达的时序调控。

三、DNA的序列重排调控。

四、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小结(5分钟) 1.课要掌握的概念:结构基因、调节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元件。

2.乳糖操纵子模型。

思考题1.遗传密码的特点及意义。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四章遗传信息的改变第一节染色体畸变第二节基因突变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的特点。

2.了解原因及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的特点。

教学难点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的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30分钟20分钟20分钟15分钟1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三、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四、突变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原因。

五、诱变育种的应用。

小结(5分钟) 1.本课要掌握的概念: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三体、缺体。

2.结构变异的联会状态3.基因突变的特点。

思考题1.如何理解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四章遗传信息的改变第三节突变的抑制与DNA修复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掌握突变的修复与了解突变的抑制。

教学重点掌握突变的修复与了解突变的抑制。

教学难点掌握突变的修复。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40分钟10分钟10分钟25分钟1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突变的抑制。

二、抑制的意义。

三、重组的概念。

四、同源重组的机制。

五、转座重组。

小结(5分钟) 1.本课要掌握的概念:转座子。

2.同源重组的机制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四章遗传信息的改变第三节突变的抑制与DNA修复第四节重组与转座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同源重组的机制。

2.了解突变的修复与抑制。

教学重点掌握同源重组的机制。

教学难点同源重组的机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40分钟10分钟30分钟1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突变的抑制与修复。

二、重组的概念。

三、同源重组的机制。

四、转座重组。

小结(5分钟) 1.本课要掌握的概念:转座子。

2.同源重组的机制思考题1.转座子的遗传学效应有哪些。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五章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节独立分配定律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掌握分离定律及独立分配定律。

教学重点掌握分离定律及独立分配定律。

教学难点掌握分离定律及独立分配定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35分钟15分钟30分钟2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分离定律。

二、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及推广。

三、独立分配定律。

四、独立分配定律的应用小结(5分钟)1.本课要掌握的概念:杂交、测交、复等位基因。

思考题杂交及杂种优势。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五章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第三节基因互作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掌握基因互作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基因互作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分离定律及独立分配定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15分钟15分钟15分钟30分钟2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互补现象。

二、显性上位。

三、隐性上位作用。

四、重叠与累加作用。

五、基因互作的应用及意义小结(5分钟)基因互作思考题基因互作的意义。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五章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第四节连锁与互换第五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连锁与互换定律及伴性遗传。

2.了解限性与从性遗传。

教学重点掌握连锁与互换定律及伴性遗传。

教学难点掌握连锁与互换定律及伴性遗传。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0分钟30分钟30分钟1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连锁与互换定律。

二、从组率的测定及基因定位。

三、伴性遗传。

四、限性与从性遗传。

小结(5分钟) 1.本课要掌握的概念:交换率、连锁、。

2.伴性遗传的特点。

思考题归纳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的特点。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六章群体遗传学基础第一节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第二节遗传平衡定律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2.掌握平衡群体的条件、哈代—温伯格定律的要点。

教学重点掌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平衡群体的条件、哈代—温伯格定律的要点。

教学难点哈代—温伯格定律的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0分钟30分钟10分钟3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讲解概念。

二、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三、平衡群体的条件。

四、哈代—温伯格定律的要点及计算。

小结(5分钟) 1.本课要掌握的概念: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2.哈代—温伯格定律。

思考题哈代—温伯格定律性质。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六章群体遗传学基础第三节影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因素第二节遗传多样性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影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因素。

2.了解畜禽多样性及保护的意义与策略。

教学重点掌握影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哈代—温伯格定律的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0分钟30分钟10分钟3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讲解概念。

二、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三、平衡群体的条件。

四、哈代—温伯格定律的要点及计算。

小结(5分钟) 1.本课要掌握的概念: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2.哈代—温伯格定律。

思考题哈代—温伯格定律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