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18 短文两篇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18 短文两篇课件

生: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 壳一样,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着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 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 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 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译文】 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 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感悟】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 的看法。自然界有很多奥秘,我们要从不同的视角去探索这些奥秘,就 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
阅读范题 见第58页,第10题 技法点拨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要紧扣句子,联系上下文进 行分析。“板着小脸”属神态描写,写出了乐乐的严肃;独自一人“搬” 属动作描写,表现了她的倔强,决心种文竹这棵“花”。 智慧锦囊 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 肖像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 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作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 法。 作用: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 点。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 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 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3.下列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B ) A.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 过要好好地活过。 B.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 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C.并且有人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 的心啊!” D.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人教版语文七上第18课《短文两篇》ppt课件1

人教版语文七上第18课《短文两篇》ppt课件1
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 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布置作业 • 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打算 怎样做,让自己的青春和生 命更有意义?

小思

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 俗名“知了”、 “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 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在土中,它们吸 食树根汁液为生。它们要经过漫长的若虫期。 一般为4-6年,最长的需要17年。
蝉之所以能鸣叫,是因为它的腹部有一 对鸣器,当膜内发音膜收缩时,便产生声波, 发出嘹亮的声音。不过别忘了鸣器只雄蝉才 有,雌蝉是“哑巴”。
拓展延伸
• 关于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感 恩生命的小故事很多,大 家知道的也不少,那么现 在小组交流,之后和大家 一起分享你们的交流成果
课堂小结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先抑后扬或者欲扬先抑
2、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
本来的生命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 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3、我们能从蝉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 自然流畅的风格; • 了解先抑后扬写作方法; •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 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 重点:学习文章先抑后扬写作方法。 • 难点: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 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 籍广东番(pān)禺(y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 生。 • 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 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 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 究员。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 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 “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 小记》、《日影行》、《不迁》、《香港文 学散文》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短文两篇》教学课件(32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短文两篇》教学课件(32张)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7、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
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
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
还是写蝉十七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
(1)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生命; 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3)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 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 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 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2)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
让它也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4、“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 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 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 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 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 样感动着世界。
5、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抑: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
扬: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不管命如何短暂,都必
须要好好地活着。
6、作者写蝉,先抑后扬。通过一抑一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
本文写作特点: (1)、采用欲扬先抑手法。 (2)、运用对比,突出中心。 (3)、借小事物引发新意。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8《短文两篇》 (共46张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8《短文两篇》 (共46张PPT)

课文探究二
1第一、二自然段作者眼中的蝉是什么样子的? 文中第一、二自然段,写出蝉的烦人、 聒噪,病蝉的微弱、细小。 2第一二自然段表达了对蝉的一种什么感受? 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特点。 3在最后一段表达了对蝉怎样的感受?。 最后一段感受:宽恕,醒悟,理解,尊重
课文探究三 作者对蝉的厌烦转变为宽恕、理解, 是什么让她思想转变呢?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是朋友的话让她重新认识了这个小 生物。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知知不休的叫声(厌烦) ↓ 抑
1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 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 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 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 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 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 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 对他的不敬全部消失了。
研讨与练习一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 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抑1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抑:2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 弱,又是一抑。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3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 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 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 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 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注音解词
颤动(chàn )
钱币( bì )
一枚( méi )
短暂( zàn )
收敛( liǎn):收拢,合拢。
聒聒( ɡuō ): 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宽恕( shù ):宽容饶恕。 卑微( bēi ):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一丝不苟( ɡǒu):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 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短文两篇_蝉_贝壳ppt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短文两篇_蝉_贝壳ppt优质课件

2019/7/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相同: 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不同之处:
①《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奔主题;
《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 对,好好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 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 ,运用通感的手法,很有新意。它赋 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
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 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 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蝉》
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 ”
不管生命长短,都要好好地活
《蝉》
生命的诞生!
生命因你而感动!蝉的一生:蝉_百科②③①


⑨ ⑧
⑥ ⑦
探究质疑: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试对此加以分析,并说
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抑:文章开头写蝉声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再写病蝉的 微弱、细小,都可以表现蝉的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扬:得知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小小 的蝉开始令人惊讶。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 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 高度。由抑到扬,蕴含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
《蝉》 《贝壳》
重点字词:
líng luò 零落 kuān shù 宽恕
duàn xù 断续 bēi wēi 卑微
shōu liǎn 收敛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_短文两篇ppt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_短文两篇ppt优质课件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启示我们无论生命 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好好珍惜。
作者简介
席慕蓉 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
大江河)等。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 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 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 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 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 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 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 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
• 《贝壳》则直接对贝壳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品味精彩语句:
• 找出两篇短文中你最喜欢的或者富有哲理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并说一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
品味句子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 聒”,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秋风颜色”利用通感,巧妙地把听觉转化为视觉 很有诗意。“秋风颜色”代表着蝉生命的结束。蝉 生命如此短暂,蝉却一直在等待,这让作者对蝉的 度发生了改变。
思考生命意义
请看一组汶川地震的图片,说说怎样才算 活得有意义。
敬礼男孩郎铮
迎接新生命
超越国界
倾听
我要读书
可乐男孩
生命!
生命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一颗未经琢磨的钻石 ——诺贝
生命意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
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
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
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拓展阅 读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PPT课件
3.短暂(zàn) 4.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5.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
的地方也不马虎。 6.颤(chàn)动
7.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8.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9. 上苍: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能 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词 语,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短文两篇》
蝉 小思
贝壳
席慕容
制作:合肥市经开区 高刘中学 徐世谷
注音释词
1.聒聒( ): 2. 收敛( ): 3.短暂( ) 4. 宽恕( ) : 5.一丝不苟:( ) 6. 颤( )动 7.卑( )微: 8.把玩: 9. 上苍:
注音释词
1.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2.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事物中蕴涵着无限的 美,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的美。
大自然中蕴涵着无限的智慧,我们的一切 知识乃至生命都是大自然赋予的,要想写 出一篇好的作文,必须要深入生活,走进 大自然。大自然永远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也许不需要顶礼膜拜, 但一定需要谦卑为怀!
作业:
课下比较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 同?
课下以“好好地活着”为话题写一篇300字 以上的学习小结。
好地活着”?请你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
献……
思考:
4.结合实际谈一谈,你认为自己 或身边的同学做到了“好好地 活着”吗?你对他们有什么建 议?
5.本文在写作上主要采用了什么 艺术方法?
先抑后扬。
听蝉
拾蝉
说禅 想蝉
(叙事线索)
很烦
惊讶
主旨:生命无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共26页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共26页
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 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3.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在通常条件下,斯
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列数字说明) 在一些地方已经 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 陨石的撞击。(举例子说明)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 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举例子说明)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 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 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 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 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 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 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 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 某种应急措施。
自由发挥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本的》 不好吗?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 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 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 “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 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 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 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 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 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 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 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 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探究
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 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 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 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 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 东西的愿望。
课文小结
3、《蝉》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 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 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 17年埋在泥下, 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 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 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 好地活而已。
本课总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 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 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 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 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 绿草如茵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
短文两篇
《蝉》《贝壳》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 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作家作品
1、小思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祖籍广东番禺。香港作家。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 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 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 17 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 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 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 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摘自《生命的滋味》) ——(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
课文小结
3、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作者感叹 “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 宝贝啊”。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 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 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 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 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 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 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 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 一丝不苟。
课文朗读,问题探究
2、《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 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 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 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 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 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 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 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 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 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贝壳
课文朗读,问题探究
1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 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 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 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 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 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 力而感动。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 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 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 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整体把握,问题探究
2.“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 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 ,但作者用了 “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 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 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 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 少而意丰。
2、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 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 江河)等。主要作品有诗集 《七 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 《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 《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 集》《写给幸福》等。
课文朗读,问题探究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同学们尝试 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学生探究。
——(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席慕蓉精美片段积累:
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 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 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 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 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 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 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 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 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 留下印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