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权
什么是国家主权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国家主权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国家主权是指国家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和决策权,对内具有最高权威,对外享有平等地位,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利。
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国家主权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际关系秩序的核心,它确保各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平等相待,并且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政策和行动。
通过尊重和保护国家主权,国际社会可以避免出现强权霸道和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
其次,国家主权对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
国家主权确保国家能够自主制定国内政策,以适应国内发展的需要。
这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政策等各个方面。
国家主权还为国家提供了权力和决策的基础,使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利益,参与国际合作和交往。
第三,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础。
国际法将国家主权视为国家之间基本的法律原则,规定了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主权为国家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和支持,使其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并与其他国家以平等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通过国际法的规范和保护,国家主权不仅得到了尊重,也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第四,国家主权对国际秩序的维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主权是国际秩序的基石,稳定和有序的国际秩序需要各个国家尊重和保护彼此的主权。
如果一个国家的主权受到侵犯,将会破坏国际秩序,引发冲突和动荡。
因此,维护国家主权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前提。
最后,国家主权对世界多样性和多极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各个国家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和决策权,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利益制定政策,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合作。
国家主权的存在使得世界能够实现多样性和多极化的发展,打破强权霸道和单一模式的垄断,促进了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的平衡与稳定。
综上所述,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保障了国家的发展和权力自主,是国际法的基础,为国家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和支持,维护了国际秩序的稳定与和平,促进了世界多样性和多极化的发展。
国家主权名词解释

国家主权名词解释
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法上和国际关系中独立行使国家权力的权益。
国家主权是国际社会所普遍承认的国家基本原则之一,体现了国家的独立权力和自主性。
首先,国家主权体现了国家的独立地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土、人民和政府,拥有独立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权力。
国家主权保障了国家的独立,使国家能够自主决定内外政策,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
其次,国家主权体现了国家的平等地位。
国家主权原则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平等地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和国家事务。
国家主权使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能够平等对话,维护本国利益,参与国际事务和决策。
再次,国家主权体现了国家的自治权。
国家主权意味着国家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法律、制度、政策和经济发展等事务,不受其他国家的干涉和限制。
国家主权使国家能够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自主发展。
此外,国家主权还包括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行使的权力和义务。
国家可以通过国际协议、联盟和组织等方式参与国际事务,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和平与稳定。
同时,国家也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并且要积极配合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和问题。
总的来说,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独立行使国家权力的权益,体现了国家的独立地位、平等地位、自治权和行使国际权力的能力和义务。
国家主权是维护国家利益、巩固国家地位和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

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国家主权,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法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主权被视为国家的核心权力,它使得国家能够在自己的领土和国民内部自主行使权力,同时也确保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享有平等的地位。
首先,国家主权是国际法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国家主权原则意味着每个独立的国家都拥有根据其自身利益自主决定其内政和对外关系的权力。
这个原则确保了国家不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同时也要求国家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
这种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是国际法体系的基石。
其次,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还涉及到国家间的平等原则。
虽然国家在实力和影响力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各个国家在国际法上应当享有平等的地位。
这意味着国家无论大小、贫富都应该被同样对待,并且有权利参与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
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力对其他国家施加不平等对待或者强制行为。
而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国家主权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家主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国家间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与相互依存增加,使得国家无法完全依仗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例如,国家间的贸易协定和国际法规则限制了国家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行动的权力。
此外,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也迫使国家必须通过合作来解决。
这种情况下,国家主权与国际合作之间的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也受到了人权保护的挑战。
虽然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家内部的自治权力,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国家主权使得国家有能力干涉国内事务,导致一些国家滥用国家主权对待自己国民。
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会对涉及无视人权的国家进行干涉,以保护人权和防止人道主义危机。
最后,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也面临着全球治理中的挑战。
随着全球问题的增多,如全球贸易、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等,国家主权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这使得国际社会不得不思考如何在保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
这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制定国际规则和机制,以平衡国家主权和全球治理的需要。
总之,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
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What?国家主权是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主体)所固有的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
中央政权机关:立法、行政、司法机关。
国家主权的特征:对内:至高无上性。
(任何其他权利都不能高于国家最高权力,包括政党)对外:独立性。
(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不容许他国干涉和侵犯,包括联合国)基本内容:一:政治独立:1、对内:自主选择并决定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形式、制定法律、法令、政策,确定国家的政治道路,开展立法、行政、司法。
2、对外:自主制定的执行对外政策,自主与他国交往,缔结条约,承担国家义务,当国家受到外来侵犯时,国家有自卫权,包括武装自卫。
二:经济自主:1、自主开发和利用国家领土内的自然资源,独立自主的发展本国的国民经济。
三:领土完整:1、不经允许不可在一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建立“国中之国”。
2、国家在其领土内享有完整的、排他的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管辖权。
(国家三领:领土、领海、领空(防空识别区))(领土内:本国三领、本国航空器、船舶、驻扎的使馆、领事馆)三者的关系:(1)政治独立是经济自主的前提,经济自主是政治独立的保证。
(2)国家在其领土内享有完整的、排他的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管辖权.(3)任何干涉政治独立、经济自主、破坏领土完整的行为都是对国家主权的侵犯。
运用国家主权的知识分析问题:(1)国家主权是以国家为范围的,只有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才是国家主权的实体。
(2)国家主权不能分割,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部分、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享有独立的主权。
3)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各国平等交往的前提条件。
4)维护国家的主权,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How?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切实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②人民政权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通过行使国家对外职能,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什么是国家主权,它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国家主权,它的作用是什么?国家主权是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统一的整体所拥有的指导权、管理权、监督权和裁判权的总和,是国家正常运行的基础。
国家主权包括国家领土的完整性、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独立自主、国际上独立自主外交权等核心要素。
那么,国家主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维护国家安全国家主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
只有拥有完整的国家主权,国家才能有强大的维护安全的手段和能力。
国家主权意味着国家有权利独立自主地对内对外开展各种活动,做出独立的外交决策和国内政治决策,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二、推动国家发展国家主权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对国家内外事务的掌控权、治理能力的反映。
国家主权的实现可以让国家完全掌控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政策以及推动各项重点建设,保障国家发展的整体利益。
三、维护国家尊严国家主权是国家尊严的体现,它表现在对国外其他国家的行为有着严厉的及时反应,同时也表现在对国内不同意见、意识形态的尊重和容忍。
国家主权可以让国家在国际上和国内产生强有力的影响,确保国家的尊严得到充分的表现。
四、参与国际合作国家主权是参与国际合作的基础。
国际合作协议中的所有要素,包括协会内容和签署程序,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国家主权保护。
国家主权可以在国际社会中广泛活动,发挥国家交流和外交的作用,从而加强国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五、实现社会进步国家主权的运用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众福祉提升。
国家主权山的强大、稳健和自主性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关键,有利于建设一个营造公正、自由、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现代社会,国家主权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国家的发展和安全、社会的进步和稳定,都离不开国家主权的保障和发扬。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国家主权的意义和作用,应该竭力保护和贯彻。
什么是国家主权?

什么是国家主权?一、国家主权的定义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拥有最高的权力和控制权,包括内政和外交事务。
国家主权是国家独立存在、自主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体现,是国家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
1.1 一个国家的主权是建立在其领土完整和国际社会承认的基础上的,任何国家都必须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1.2 国家主权是国家自主决定内外事务的权利,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应干涉另一国家内政,否则将侵犯其国家主权。
1.3 國家主權涉及到一個國家在其領土範圍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並在國際關係中有其獨立性的體現,這是國家特有的特點,是構建和發展國際社會的基礎和前提。
1.4 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權利之一,這意味着一個國家有權利自由地組織自己的國家事務,並且擁有獨立的決策權,不受其他國家的干涉。
二、国家主权的来源国家主权的来源主要包括历史、领土、人民和国际承认等方面,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主权的基础。
2.1 历史因素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来源,一个国家的主权往往与其历史渊源和传统联系密切,历史上形成的国家领土、民族和政权等因素都是国家主权的基石。
2.2 领土因素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主权与其领土完整和独立息息相关,任何对其领土的侵犯都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2.3 人民因素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和源泉,只有依靠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国家主权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
2.4 國際社會的承認是國家主權的重要保障,沒有國際社會的承認,一個國家的主權就無法得以確立,而且會面臨外部侵犯和挑戰。
三、国家主权与国际关系国家主权是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概念,它影响着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平与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國家主權是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之一,沒有國家主權,國際社會就會混亂和失序,對國際和平與穩定構成威脅。
3.2 國家主權是國際社會的基本原則,任何國家都應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不得干涉其國內事務,這是國際秩序的基礎。
国家基本知识

国家基本知识
国家是指一个政治实体,通常由一个中央政府和若干地方政府组成,拥有一定的领土、人口、主权和法律体系。
国家通常是一个政治和经济体系的综合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国家的基本知识:
1. 国家的主权: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其领土上享有最高的权力,包括对外关系、国防、内政、法律等方面的权力。
2. 国家的领土:国家的领土是指国家所辖的领土范围,包括陆地、水域和领空。
3. 国家的人口:国家的人口是指居住在该国领土内的人口,包括公民和非公民。
4. 国家的政治体系:国家的政治体系是指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形式,包括政府、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
5. 国家的经济体系:国家的经济体系是指国家内部的经济制度和组织形式,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
6. 国家的文化:国家的文化是指国家内部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包括语言、宗教、艺术、文学、历史等方面。
7. 国家的教育:国家的教育是指国家内部的教育制度和组织形式,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8. 国家的社会:国家的社会是指国家内部的社会制度和组织形式,包括家庭、社团、企业、政府等方面。
一 名词解释1国家主权又称主权

一名词解释1国家主权又称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是国家的固有权利。
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
2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3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4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5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最高战略概括,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二简答1.简述联合国的具体作用及冷战后联合国存在的问题。
具体作用:(1)联合国已成为缓和国际争端与冲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渠道;(2)联合国承担了加速非殖民地进程的重大使命;(3)联合国已成为伸张正义,谴责强权,反对侵略和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重要讲坛;(4)联合国已成为制定国际法和各种国际活动规范的重要机构;(5)联合国已成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6)联合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对超级大国军备竞赛,推动世界裁军的重要阵地。
存在的问题:1)强权政治影响了联合国作用的充分发挥;2 )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新问题;3)联合国现有机制落后于形势的需要;4 )联合国面临边缘化威胁。
2简述雅尔塔体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积极作用:1)对于迅速结束二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消除法西斯势力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起到了重大作用,从而为战后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2)它的建立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相互尊重,是可以实现合作与共处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家主权原则
摘要:
主权国家,即国家是独立的,自主的。
国家主权非自行限制而不受约束;而这种自行约束仅仅是根据“约定必须遵守”(paotasuntservanda)原则通过履行国际条约和习惯国际法而实现。
传统的国际法是建立在单个国家的基础之上。
由于当前的国际问题都超出单个国家的管辖范围,因而不可能在这一层次上解决问题。
从现实出发,以整个国际社会作为国际法律体系的基础,将人类共同利益置于单个国家利益之上。
从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来理解国际法的一个必然结果是重新认识国家主权,即将国家置于系统之内予以考察,其权限应取决于它们所履行的职能。
关键词:国家主权主权理论维护国家主权
导言
一直以来,在人权和主权之辩中,有一句话是经常被引用来做有力论据的,并成为坚固的挡箭牌: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可是,这里得注意一个前提:国家主权属于谁?按照通行政治学理论,国家由人民组成,主权当然归属全体人民,但是人民太分散,没办法行使“国家主权”,于是委托给人民授权成立的政府去行使。
因此,政府只是前台掌柜,“国家主权”的幕后老板是全体人民,所谓“主权在民”是也!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再来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国家主权才是不容侵犯的。
一、国家主权的涵义
国家主权又称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是国家的固有权利。
①对内最高权,即国家对它领土内的一切人(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和事物以及领土外的本国人实行管辖的权力,有权按照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政治
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②对外独立权,即国家完全自主地行使权力,排除任何外来干涉;③自卫权,即国家为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和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力。
主权是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所必备的条件,互相尊重国家主权是现代国际法确认的一条基本原则。
丧失主权,就会沦为其他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主权和领土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根据主权对属于它的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反过来,主权也必须有领土才能存在和行使。
领土完整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表现,国家之间相互尊重领土完整是尊重国家主权的最主要内容。
应当指出,领土完整是个法律概念,而非单纯的地理学概念。
在地理学上,依领土分布的连续程度认识领土的完整性,将领土连成一片的称“连续领土”,领土被海洋分隔的称为“不完全连续领土”,部分领土被他国领土分隔或包围的称为“非连续领土”。
习惯上将连续领土视为完整,而后者为不完整。
而在国际法上,领土完整表明了领土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内在特征,指国家领土不能被分裂,领土主权是否被侵占。
连续领土若为别国侵占或分裂,也不能视为领土完整;相反,领土并不连续,但并未被别国侵占,仍应属领土完整。
领土完整是构成国家主权的重要部分,是鉴别国家是否真正享有独立和主权的重要标准。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两个互相联系又不尽相同的概念。
国家是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行使主权的,只有国家主权存在,才能保证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才能保证领土完整。
如果国家主权被剥夺,领土主权就失去了保证。
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领土也不可能完整。
如果侵犯了一国的领土完整,肢解、分裂、侵占了该国领土,当然就破坏了该国的主权。
因此,尊重一国主权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基础,尊重的一国的主权必然应该首先尊重一国的领土完整,领土完整构成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国家主权的概念比领土完整的概念更广泛。
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国家凭借这种权力可以以最高权威和独立自主的方式处理它的一切内部事务和外部事物,而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或实体的干涉和影响。
主权具有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
主权对内最高的属性实质上指国家的政治统治权力,它通过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来实现,体现在颁布法律、废除法律、决定国家组织原则、决定政权组织原则、决定经济体制、统率军队等权力上。
主权对外独立的属性派生于主权对内最
高的属性。
它主要指一个国家有权独立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政策,处理国际事务和享有国际权利与国际义务,不允许其他国家或其他实体干涉一个主权国家在这些领域中的自主活动。
二、国际形势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尖锐,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粮食问题、债务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极地深海和太空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人口问题、难民问题、毒品问题、核扩散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等早已越出国界向各处扩散,并在不断地恶化,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
简言之,全球性问题就是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带有全球普遍性的不良影响和结果,并危及世界文明本身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全球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问题范围的全球性和解决这些问题努力的全球性。
它们的解决已经不是一国或几国的能力所能为,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通力合作才能解决。
如国家对疆域内的自然界及其资源有着当然的主权,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完全属于主权范围之内的事务,然而,环境污染的扩散性和跨疆域性则侵蚀了他国的环境;又如一些发达国家在保护本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时,利用资金优势滥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再如发达国家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将污染物(工业垃圾、核废料)有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掩埋,破坏这些国家的环境。
这些全球性问题突破了主权国家疆界的限制,模糊了内外事务的界限。
从国家行使管理权力的角度看这必然会威胁到主权国家原有的统治能力。
例如,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处理国际污染和温室效应问题,国家除了采取一些重要的自我约束行为(如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限制发展省时省力的但消耗能源和原材料及污染严重的行业等)外,还要对国际性资源进行某种集中掌握,这就使国家的资源主权受到限制。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可能会借解决问题为名行控制发展中国家之实,强迫发展中国家接受本不应接受的解决方案,甚至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不正当地介入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规划,这当然更是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侵犯。
同时,各国为了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寻求合作还成立了国际组织或建立了一
些国际机制。
而这些国际组织或国际机制的建立正是主权国家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结果。
他们一方面为各国的合作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手段和组织保证,另一方面也为这些组织超越国家利益去从事超越国家界限的活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
此外,他们也可能被某些国际势力利用而对有关国家的主权造成侵犯。
全球性问题的出现还促使人们以崭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当代世界,形成了一种超越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等界限,着眼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全球意识。
这种全球意识也会对传统的国家意识及主权意识产生冲击。
三、侵犯国家主权的行为
目前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钓鱼岛问题。
今年9月11日,日本传媒称,日本政府已与所谓钓鱼岛“岛主”达成协议,以20.5亿日圆的价格正式“收购”钓鱼岛及其周边附属岛屿中的3座岛屿。
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1972年美国将其“行政管辖权”连同琉球一起“交给”日本,历史上琉球并不属于日本。
中日钓鱼岛争议由此产生。
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
2012年9月10日起,中国有关部门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9月11日,央视首次播钓鱼岛天气预报。
2012年9月17日,央视报道:中国学者发现1895年日政府就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
日本“购买”钓鱼岛一事,引起中方官方和民间强烈反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昨日响应指出,日方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对中方要求置若罔闻,执意推进所谓“购岛”进程,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的任何单方面措施都是非法、无效的,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
中方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存在不同程度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存在主权弱势,这其中的原因体现从国际体系结构、国际体系进程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体制等三个方面得到解释。
面对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处于主权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积极地参与全球化进程,争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国际体系结构的力量分布状况,使结构不再完全为大国所操纵,以此消除结构和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压力,从而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主权。
主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所确立的重要原则,其要求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要尊重对方的主权,尊重对方的国际人格,不得有任何形式的侵犯。
换言之,国家是独立的、平等的,各国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的权利应当受到尊重,各国自行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选择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国家形式的权利应该得到保障,其他国家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干涉。
参考文献:
1、李刚;中国国家主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吴兴佐;国家主权:民族国家永恒的原则[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011级刑法学陆菁20110301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