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中考政治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思想品德》(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一学期 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第一学期《思想品德》知识点梳理第一课我的祖国为你自豪第一框:哺育我们成长的祖国一、幅员辽阔的秀美山河(2~4)二、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5~6)1、各族人民互相交流、融合,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灿烂的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三、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7~9)1、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7)2、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7)3、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含义(8)4、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三个方面)(9)第二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中国结束100多年被奴役、被侵略的历史,开辟新纪元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1900年~2000年,一个世纪以来三次历史性巨变(10~11)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次历史性变革(11下面)四、三次历史性变革之后,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12上面)五、中国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12下面,一个自然段)第三框:以热爱祖国为荣一、什么是爱国主义?(13)二、爱国主义有哪些丰富的内容?(13)三、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当代,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15)四、热爱祖国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五、如何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三个方面)(15~17)六、爱国行为规范的培养(17)1、法律中明确规定的爱国行为规范2、日常生活中总结归纳的爱国行为规范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第一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2)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世界后列(发展中国家)(23~25)表现在:1、人口多、底子薄2、生产力不发达3、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三、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6~28)1、什么是“基本国情”?(定义)(27)2、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3、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意义)4、“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方面的含义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任务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终点第二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奋斗目标)(28)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沪教版初三政治知识梳理

初三《思想品德》复习之一知识梳理班级:姓名:学号:(逐课梳理)第一课:我的祖国为你自豪(上册)1.我们伟大的祖国P2—7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P73.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主要内容及其作用P8,P7和P94.中国百年来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和得出的结论P10—11和P125.爱国主义的含义,巨大作用和丰富内容P136.在当代中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P157.热爱祖国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P15—178.爱国行为规范的地位和如何培养P17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上册)1.我国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表现在P212.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P23—253.基本国情的含义P274.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其重要性P27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点和时间(包括起点和终点)P27—286.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面临的两大任务P277.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2020年和2050年)P288.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P299.上海的建设目标(或战略目标和任务)P29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P30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P31,(1)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1 (2)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重要性P32 (3)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时间,目的和意义P33 (4)总之P34 12.总体小康社会的时间,内容和特点P36—38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目标和内容,特点P38—4014.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及其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P41和P40—43 15.努力培养艰苦奋斗精神P43第三课:协调发展社会和谐(上册)1.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实质,意义P472.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P47—483.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P49—504.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P5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P526.民族素质(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和最重要的内容P52和P537.提高民族素质对青少年的要求P538.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P549.社会和谐的总要求P54—5710.建设和谐社会,全民共建共享P58—60第四课:科教兴国立志成才(上册)1.科技的重要性P62—64+65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64—653.教育的重要性P66—684.科技与教育的关系P685.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P68—696.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P69(创新的重要性和我国教育的大政方针P70和P71—72)7.人才的含义和重要性P74—758.人才的条件(包括各自的含义,在人才中的地位)P759.人才的必备素养P76—7710.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因素P7811.人才成长的途径P78—79第五课:着眼未来永续发展(下册)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简单地说和具体地说)P2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P2—3(2)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P4—63.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P74.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P7—95.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P106.循环经济的含义P127.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的和要求P10和P11—128.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P139.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质和要求P13和P14—1610.努力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P17—18第六课:振兴中华共担责任(下册)1.振兴中华的含义P212.“振兴中华”口号的重大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P22—2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1)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上海九年级道法核心知识点梳理

上海九年级道法核心知识点梳理道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悟道、修身养性的智慧总结。
在上海九年级的道法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核心知识点需要学生们掌握。
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道德观念的培养在上海九年级的道法课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
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学生们需要明确何为道德,理解为什么要坚持道德,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道德。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规范行为,可以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公民。
二、忍辱负重的精神忍辱负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品质之一。
这一精神要求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镇定和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和痛苦。
通过学习忍辱负重的精神,学生们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不畏困难的品质,并且在遇到困境时能够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
三、孝道的价值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它要求人们对父母尽孝,对长辈尊敬。
在九年级的道法课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孝道的价值以及如何实践孝道。
通过传统文化故事和实际案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理解孝道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起对家庭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友爱亲善的意义友爱亲善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它要求人们与他人和睦相处,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通过培养友爱亲善的意识和行为,学生们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出与人为善的品质,并且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公平正义的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础。
在九年级的道法课程中,要让学生们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并能够去追求公平正义。
通过讨论案例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认识到社会中的不公和不正义现象,并积极参与到改善社会的行动中。
六、学会自律与自我管理自律与自我管理是每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关键。
在道法课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律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通过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和严格遵守规则等方式,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纪律性和管理能力,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沪教版九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复习材料

沪教版九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复习材料第一章社会主义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二章党的基本路线-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国的发展- 的形成及其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新时期我国的基本路线及其制定背景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的目标- 经济特区的作用- 先行示范区的作用第四章社会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民主的内涵和发展- 我国民主的实践探索-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第五章国防建设和现代化建设- 国防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防现代化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 统筹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实施方式第六章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 民族精神的含义及其核心要素- 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追求-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民族团结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条件第七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文化自信的内涵和重要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第八章党的建设和党的作用- 党在新时期的基本任务和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思想核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党的建设状况和主要推进方向以上是《沪教版九年级政治上册》的全部知识点复习材料,共有八个章节,涵盖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道路、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国防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党的作用等内容,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政治。
上海九年级政治考试复习提纲

民族精神的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1、民族精神的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为国家尽责、为民族献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3、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4、民族精神重要性:答: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入航天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儿女投身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十分珍惜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并不断加以弘扬,使之发扬广大。
5、中国近百年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和三位伟大人物?答:巨大变化: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2、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3、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三位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6、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省会幸福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史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民的选择。
7、爱国主义具有丰富的内容:P13答:它具有丰富的内容,一般来说,它表现为:热爱生我养我的那一片土地,热爱这片这片土地上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竭尽全力为祖国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初三政治知识点整理(全)

上海初三政治知识点复习第一课(我的祖国为你自豪)1.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是哪个——中国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国家尽责、为民族献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含义及核心是什么中华民族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4.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的名称、代表人物和意义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代表人物:孙中山,意义:推翻了----,提出了----,开创了-----,打开了--- 第二次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代表人物:毛泽东,意义:推翻了---巨大成就. 第三次巨变: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代表人物:邓小平,意义:在建国以来------为全世界所瞩目.5.中国百年巨变的结论是什么?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又是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才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史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6.爱国主义的含义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联系在一起7.爱国主义的内容表现(课本13页)8.在当代,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1.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表现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2.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核心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沪教版政治初三1-6课小结

2、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第 三 课 协 调 发 展 社 会 和 谐 二、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协调发展
(怎么做)
1、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设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2、提高民族素质是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①精神文明建设与民族素质的关系P52☆ (说到底,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②”四有“新人的含义P52 ③民族素质的重要性P52 (a+b+c) ④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素质P53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简单+具体)P2
第 五 课 着 眼 未 来 永 续 发 展
一、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
2.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P2-3
①人口问题P4 ②资源问题P5
3.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问题 P4-5
③环境问题P5 4.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P6
1.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P10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的 P10
1、振兴中华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①②③ 2、综合国力与振兴中华的关系 ①② 3、什么是综合国力 4、硬实力和软实力 ①内容 ②关系 5、为什么要增强综合国力 ①②③ 6、怎样提高综合国力 ①②③ ①和平发展道路的含义 7、和平发展道路 ②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③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什么是公民 2、什么是公民意识 3、什么是公民的社会责任 4、为什么要承担公民的社会责任 5、怎样为社会尽责 6、公民的基本权利 7、公民的基本义务 8、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 2、当前小康社会的特点 P37-38
①低水平 ②不全面 ③发展很不平衡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目标 P38 (按照以人为本…) 内容 P38-39 ①②③
是什么 P40-41 ①②③④ 4、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什么 P41-42 ⑤⑥ 怎么做 P42-43 ⑦ABC
上海中考道法知识点归纳

上海中考道法知识点归纳道法作为上海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基础、公民权利与义务、道德规范等。
以下是对上海中考道法知识点的归纳:法律基础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2.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规范社会行为。
3. 法律的分类: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4. 法律的效力: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公民权利与义务1.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可以自由行使的;义务是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履行的。
2. 基本权利: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教育权等。
3. 基本义务: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纳税等。
道德规范1. 道德的定义: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指导人们正确行为的规范。
2. 道德的作用:提升个人品质,促进社会和谐。
3. 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公平正义、助人为乐等。
社会公德1. 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
2.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遵守公共秩序、尊重公共财产、关爱弱势群体等。
家庭美德1. 家庭美德的重要性:是构建和谐家庭,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基础。
2. 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等。
个人品德1. 个人品德的重要性:是个人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2. 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诚实守信、勤奋学习、尊重他人、勇于创新等。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1.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2.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具有引导性。
法治与德治1. 法治的含义:依法治国,以法律规范社会行为。
2. 德治的含义:以道德引导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3.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结束语:通过对上海中考道法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法律与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其理论内涵,更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律与道德规范,为成为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四主"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四、"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
(P38)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类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一、国策、战略、理念3个考点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4、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3个考点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容)。
三、标志、标准7个考点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36个考点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