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幼儿园活动区设计实训报告

幼儿园活动区设计实训报告

幼儿园活动区设计实训报告引言本篇报告旨在介绍我对幼儿园活动区设计的实训经历及相关成果。

通过此次实训,我深入了解了幼儿园活动区的重要性以及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得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对幼儿园活动区的设计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项目背景幼儿园活动区是为了满足儿童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而设置的。

合理设计的活动区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而且,活动区的设计还能培养幼儿的协作、创造以及思维能力。

然而,在实际观察中,许多幼儿园的活动区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足够的安全措施、活动内容单一、场地狭小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幼儿园活动区的发展,因此,在此次实训中,我专注于改进这些问题,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活动区提供良好的设计方案。

实训过程1. 观察和调研在实训开始之前,我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调研工作。

通过参观多家幼儿园,我了解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活动区。

我观察了活动区的大小、设施的布局以及提供的活动内容,同时还与教师和幼儿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对活动区设计的看法。

2. 分析和总结在观察和调研的基础上,我对所观察的幼儿园活动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我发现许多活动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性不足、单一的活动内容、不适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场地利用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活动区的发展和幼儿发展的空间。

3. 设计方案提出基于我对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我开始制定改进方案。

首先,我提出了加强安全措施的方案,包括安装防护网、铺设防滑地板等。

其次,我提倡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包括游戏、制作手工艺品、阅读等。

此外,我还建议通过增加灵活的活动设施和调整场地布局,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需求。

最后,我提出了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为幼儿园活动区增加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社交机会。

4. 实施和评估我与幼儿园合作实施了改进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评估。

通过观察和调查,我发现改进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区的安全性得到了提升,幼儿对活动区的兴趣和参与度也明显增加。

空间格局测定实验报告

空间格局测定实验报告

空间格局测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和分析空间格局,探究不同空间环境对人的活动行为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 实验方法2.1 实验器材- 测距仪:用于测量活动范围和距离,精确度为0.01米。

- 计时器:用于测量不同空间环境下活动的时间,精确到秒。

- 相机:用于记录被试者的活动路径和行为。

2.2 实验设计在城市中选择了两个具有不同空间格局的区域进行测定。

区域A为开放式公园,具有较大的空间范围和广阔的视野;区域B为狭窄的背街巷道,空间狭小且视野受限。

实验过程中,将100名被试者分为两组,每组50人。

第一组在区域A进行活动,第二组在区域B进行活动。

每个被试者进行两次不同环境下的活动,活动时间为30分钟。

实验过程中,记录被试者的活动路径和行为。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空间活动范围通过测距仪获得被试者的空间活动范围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在区域A中,被试者的平均活动范围为50平方米,最大活动范围为80平方米。

而在区域B中,被试者的平均活动范围为20平方米,最大活动范围为40平方米。

分析结果表明,区域A的开放空间和广阔的视野促使被试者活动范围更大,而区域B的狭小空间和视野受限限制了被试者的活动范围。

3.2 活动时间通过计时器获得被试者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活动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在区域A中,被试者的平均活动时间为25分钟,最长活动时间为28分钟。

而在区域B中,被试者的平均活动时间为18分钟,最长活动时间为20分钟。

分析结果表明,区域A的开放空间和宜人环境可以吸引被试者更长时间地活动,而区域B的狭小空间和较差环境则限制了被试者的活动时间。

3.3 行为观察通过相机记录被试者的活动路径和行为,进行行为观察和分析。

结果显示,在区域A中,被试者进行了多种活动,如散步、跑步、休息等。

而在区域B中,被试者的行为相对单一,主要活动为快速通行。

分析结果表明,区域A的开放和宜人环境鼓励了多样化的行为活动,而区域B 的狭小空间限制了被试者的行为选择。

2024年幼儿园区域活动鉴定总结

2024年幼儿园区域活动鉴定总结

2024年幼儿园区域活动鉴定总结在2024年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我们积极推行了以探究和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幼儿的综合发展。

通过对活动的观察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总结:1. 活动目标明确: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置了具体的活动目标,并为每个活动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性计划。

通过这些目标和计划,幼儿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认知、情感、语言和身体发展。

2.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我们设计了各种主题的活动,包括科学探究、艺术创作、音乐舞蹈、游戏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对不同的领域产生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活动环境符合幼儿需求:我们为活动提供了安全、舒适和富有激发性的环境。

活动场所布置得充满趣味和创造力,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和探索。

同时,我们也保证了活动的安全性,通过放置安全垫和监控,以防止意外发生。

4. 教师角色引导恰当:教师在活动中扮演了导师和合作伙伴的角色。

他们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目标,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幼儿思考和探索。

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促进了他们的发展,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5. 活动评估有效性:我们注重对活动的评估和反馈,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

通过观察、记录和访谈等方式,我们能够评估幼儿的兴趣、参与度和学习成果。

这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以适应幼儿不同的需求和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2024年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目标、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适宜的活动环境、恰当的教师角色和有效的评估方法,幼儿在参与活动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我们将继续改进和完善这些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与成长机会。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土地利用规划过程,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步骤:1.收集相关数据:收集区域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数据,了解土地资源状况。

2.制定土地利用目标:根据区域的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如农业、工业、居民区等。

3.进行土地分类:根据土地的适宜用途,将土地进行分类划分,如耕地、林地、水域等。

4.进行土地评价:根据土地的生产能力、水土保持能力等指标,对土地进行评价,排序确定优劣等级。

5.制定土地利用方案:根据土地利用目标和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包括土地的具体用途和规模。

6.进行可行性评价:对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考虑各种因素如经济、环境、社会等,并进行综合权衡。

7.优化调整:根据可行性评价的结果,对土地利用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各种因素的要求。

8.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根据优化调整的结果,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明确土地的具体用途、规模和时限。

9.实施和监督: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得到了一份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该方案根据区域的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状况,合理分配了各类土地的用途和规模,并考虑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因素。

通过可行性评价和优化调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土地利用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最后,我们将规划方案编制成一份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报告,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和实施。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

实践中,我们发现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如发展需求、土地资源特点、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因素,需要进行综合权衡和多方协调。

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为区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中的组织和合作也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本次实验让我们受益匪浅,对土地利用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房间空间设计实验报告(3篇)

房间空间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充分利用空间,创造一个舒适、美观、实用的居住环境,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课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探索房间空间设计的有效方法,提高室内设计水平。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房间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提高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家具选择等方面的能力。

3. 学会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空间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三、实验内容1. 空间设计理论2. 空间布局与规划3. 色彩搭配与应用4. 家具选择与摆放5. 设计软件应用四、实验过程1. 空间设计理论(1)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和谐、统一、对比、比例、对称等。

(2)学习空间设计的流程,包括前期调研、空间规划、设计制作、施工监督等。

2. 空间布局与规划(1)根据房间面积、功能需求等因素,进行空间布局。

(2)运用设计软件(如AutoCAD、SketchUp等)进行空间布局的绘制。

3. 色彩搭配与应用(1)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如色相、明度、纯度等。

(2)学习色彩搭配的方法,如同色系、对比色、互补色等。

(3)根据房间功能和主人的喜好,进行色彩搭配。

4. 家具选择与摆放(1)了解家具的种类、功能、尺寸等。

(2)根据房间空间布局和色彩搭配,选择合适的家具。

(3)进行家具的摆放,确保空间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5. 设计软件应用(1)学习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如界面、工具、图层等。

(2)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空间设计,包括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房间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在空间布局方面,学会了如何根据房间面积、功能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

3. 在色彩搭配方面,掌握了色彩的基本属性和搭配方法,提高了空间的美观度。

4. 在家具选择与摆放方面,学会了如何根据空间布局和色彩搭配选择合适的家具,提高了空间的实用性。

5. 在设计软件应用方面,熟练掌握了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提高了设计效率。

城市规划实验报告

城市规划实验报告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分析实验报告书1.所给区域的基本情况描述试验范围定在北京交通大学周边。

实验区域范围为:魏公村路口、白石新桥、西直门桥、明光桥范围内的所在区域,最北边是学院南路,最南边是西直门外大街,最西边是中关村南大街到魏公村为止,最东边是西直门北大街。

北下关街道辖区总面积6.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万人左右。

辖区东起京包铁路(城铁轻轨),与北太平庄街道相邻;南至长河,与西城区相邻;西起中关村南大街,与紫竹院街道相邻;北至北三环西路,与中关村街道相邻。

辖区内现有社区居委会35个,有蒙、满、回等22个少数民族,驻地区部队6个,法人单位近4000家(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

辖区教育院校集中,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大学4所,第一零五中学、交大附中、人大附中分校等中学3所,交大附小、北下关小学、向东小学、农科附小等小学4所。

辖区内一类大街2条,二类大街2条,街巷27条。

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历经数次变革发展,通车的城市主干道——清华南路纵贯南北;科研院所密集,以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公司、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单位为代表;市场众多,商贸圈集中,辖区北部、南部形成双安商场、家乐福购物中心商贸圈;商业、服务业众多,有中苑宾馆、湖北大厦、新紫阳假日大酒店等星级宾馆及北京口腔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健身场所有首都体育馆、速滑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北下关地区的东南部由地铁、城市轻轨铁路、京包铁路和30余条公交线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枢纽。

如图1所示:图1区域选取图2.所给区域的城市用地分布图首先学习实验平台上的指导视频,然后去实地考察确定所选区域的用地种类。

将这块区域用地划分为15种,分别是:办公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环境、邮电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居住用地、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商业用地、水域、体育用地、文化设施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医疗卫生用地。

区域分析实验报告

区域分析实验报告

区域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区域分析是指将特定地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通过对各个区域的分析来获取有关该地区的信息和特征。

本实验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某个特定地理区域进行了区域分析,旨在探索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潜在问题。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数据来源、分析方法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区域分析,了解目标区域的地理特征、资源分布和潜在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 了解目标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状况;- 分析目标区域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情况和基础设施分布;- 探索目标区域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发现目标区域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和挑战。

3. 数据来源本实验使用的数据包括地理数据和统计数据两部分。

3.1 地理数据地理数据来源于网络开放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卫星影像、地形图和地理属性数据。

使用这些数据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貌、水系、道路、建筑物等信息。

3.2 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来源于官方发布的各类公开数据,如人口普查数据、经济统计数据等。

这些数据提供了目标区域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分布等重要信息。

4. 分析方法本实验采用基于GIS技术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制图和空间分析。

4.1 数据预处理对于地理数据,首先进行数据清洗和整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统计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归一化,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4.2 制图通过GIS软件,将地理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和可视化,制作地图和图表。

通过制图,可以直观地展现目标区域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信息。

4.3 空间分析基于制作的地图和图表,进行空间分析,探索目标区域的潜在问题和挑战。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发现地理相邻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地理分布规律。

5. 实验结果与讨论5.1 地理特征通过制图,了解目标区域的地貌特征。

发现目标区域地势起伏较大,主要由山脉和河流组成。

这种地理特征对于该区域的发展和资源利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不同空间特征对于人们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通过对一组参与者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空间分析的重要结论。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设计、参与者的招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并呈现我们的主要发现。

介绍空间分析是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它关注的是空间特征、空间交互和空间行为之间的关系。

了解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和决策。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个常见的空间特征,例如建筑高度、道路密度和公共设施的分布等,以探究它们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我们预计不同的空间特征将通过对人们的感知和交互产生不同的影响。

方法实验设计我们在城市中选择了三个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调查。

这些位置具有不同的空间特征,例如高层建筑密集、道路繁忙或公共设施丰富。

每个位置都设有观察点,参与者需要在观察点停留并完成一系列任务。

参与者招募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和本地志愿者组织招募了一百名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的参与者。

参与者需具备一定的城市规划和地理学知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收集参与者在实地调查期间,我们使用了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两种方式来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包括了参与者对所处环境的感知、对特定空间特征的评价以及其行为和决策的原因等。

行为观察则记录了参与者在观察点停留时的行为表现。

数据分析我们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得出了不同空间特征与人们行为和决策之间的关联。

结果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重要结果: 1. 高层建筑密集的区域更容易引起参与者的注意,但也会造成一定的压迫感。

2. 道路密度较高的区域导致参与者行走速度加快,但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3. 公共设施丰富的区域使参与者更愿意在该地区停留和进行社交活动。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空间特征对人们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开放实验报告
[江门市交通规划]
2012_12_27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一目录
一目录 (2)
二、查找资料并识图 (3)
三、规划制图过程 (5)
1、实验底图的制作 (5)
2.乡镇名的采集 (15)
3、交通规划线的制作 (16)
4.制图输出 (18)
四、实验总结 (21)
五、任务分配 (21)
二、查找资料并识图
通过网上的百度百科与江门市是规划局我们找到了,江门市行政区划图、行政边界图、江门市交通规划图,还有就是江门市规划文本,不过这个不能下载,只能在网上浏览。

行政区划图
我们可以从行政区化图中明显的看出,江门市共由七个区县组成,利用谷歌地图对照该图可以看出从右上到左下依次为鹤山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开平市、恩平市、台山市,简称三江四市。

通过这图我们可以看出共有92个镇,其分布如下
台山市镇:台城、公益、大江、水步、白沙、附城、冲蒌、端芬、都斛、斗山、海侨、三八、三合、田头、赤溪、北徒、上川、下川、沙栏、横山、海宴、四九、深井、汶村、隆文、广海、那扶、南湾
开平市镇:水井、水口、月山、沙塘、龙胜、马冈、塘口、蚬冈、百合、赤坎、东山、金鸡、苍城、大沙、长沙、三埠、沙冈
恩平市镇:洪滘、恩城、大槐、郎底、良西、恩侨、圣堂、江洲、君堂、东成、牛江、大田、沙湖、那吉、横坡
鹤山市镇:沙坪、雅瑶、龙口、桃园、古劳、址山、宅梧、双合、云乡、合城、鹤城、共和
蓬江区镇:环市、潮连、荷塘、棠下、杜阮办事处:仓后、堤东、沙仔尾、北街
江海区镇:外海、江南、滘头、滘北
新会区镇:大泽、会城、司前、七堡、小冈、沙堆、古井、三江、崖西、崖南、双水、罗坑、大鳌、睦州、牛湾
还包括最南边上川岛和下川岛以及一些无名小岛
综合交通规划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市内共有国道线一条G325,高速公路四条,轻轨线8条,地铁线8条,由于图的分辨率比较低,镇间公路就不叙述了。

江门市总体规划文本/trm_sys/news_view.asp?newsid=2813
三、规划制图过程
1、实验底图的制作
打开Catlog找到我们需要建立新的shp文件的位置E/区域开放性试验/44,点击该文件选择新建shp,参数设置如下
点击OK可以看见新建的线文件如下黑框中所示,此时文件中没有任何线元素
打开ArcMap,加载江门市行政区划图和新建的线图层如下
打开江门市行政区界图属性表,添加属
性项“界线类型”
利用Editor/starting editor开始编辑,画好市域界线如下,并在属性表中添加市域界线
市域界线
跟踪画好区域界线并在属性表中添加区域界线如下
停止编辑并保存编辑,最后的市区域界线图如下
把画好的线图层数据输出保存。

由于我们在画的时候不能严格的保证线与线之间是无缝连接,同时也不能保证画的线形成的多边形是封闭的,所以利用MAPgis6.7对江门市行政区界线进行拓扑检查、修饰。

打开MapGis,把需要处理的shp文件转换成线文件如下
转换完成后,保存为线文件,在mapgis主界面把新生成的线文件进行输入编辑,如下
进行线拓扑检查,可以看线很多拓扑错误如下,利用工具栏上的工具一一进行处理
拓扑错误处理完了后利用线转弧段工具把线文件转换成面文件
在mapgis主页中对新生成的面文件进行输入编辑,然后进行面拓扑检查,如下
如果有拓扑错误就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利用“扑拓重建”工具进行拓扑重建,重建后的多边形成果图如下所示
保存生成的多边形文件,然后利用文件转换工具把面文件转换成SHP文件进行输出如下所示
按照同样的方法把修饰过的江门市行政区界线线文件也输出为SHP文件。

打开ArcGis,分别加载最后区界线和行政多边形
利用谷歌地图/,在对应区多边形输入区县名,如下所示
打开去多边形的属性中的symbology/categories/value field---区县名/Add All Value,选取自己中意的颜色,点击OK,最后的行政区多边形成果图如下所示
按照同样的方法,最后的区界线成果图如下所示
最后的江门市行政区县图如下所示
把区县成果图保存,作为我们的规划底图,到此规划底图的制作完成。

2.乡镇名的采集
我们通过对江门市行政边界图的识别,可以得到江门市一共包含很多镇,因此在Catlog中建立一个名为“乡镇名”的点文件,打开Arcgis,加载新建的点文件,此时文件是空文件不含任何点元素。

再加载区界线和江门市行政接线图(JPEG)如下
我们由于区界线和行政界线基本重合,所以不用进行配准,直接进行乡镇点元素的提取,在乡镇名图层属性表中加载乡镇名项。

点击Editor/start editor工具开始编辑,在相应的镇位置画一个点,并在属性表输入相应镇的名称,如下所示
画完后的成果图如下
把乡镇名图层数据进行输出保存,后面会加以应用。

按照同样的方法,完成区县名的和市名的提取。

3、交通规划线的制作
打开Arcgis,加载区界线和综合交通规划图,可以看见两幅图明显不重合,此时需要进行影像配准,利用影像配准工具进行配准,如下所示
点击Update Georeferenceing,配准后的效果图如下所示
由于图的分辨率比较低,所以效果不是很好,但交通路线还是基本能看清楚。

在Catlog中建立交通线文件并加载到上图的窗口中,分别进行国道线、高速公路、轻轨线、地铁线的提取。

提取完成后的成果图如下所示
4.制图输出
把所有图层全部加载在一个窗口中并调整每一个面图层的颜色、线图层和点图层的表示符号与颜色,如下所示
对市名、区县名、乡镇名、交通图层分别添加标签并调整标签的大小、字体,颜色等,如下所示
进行制图输出,点击添加边框,调整图幅的角度逆时针旋转40度,添加标题,调整字体的大小和颜色,添加指北针,调整角度和大小,添加比
例尺,添加组员
成果如下
进行地图输出,分辨率设置为650,到此规划实验基本完成。

上面的成果都是按照原图做的,我们按照前面创建点文件的方法,在每个区县都建立一个图书馆,其中计划在江门市区建立一个市级图书馆,其他的都为县级图书馆,方法和前面的一样,同时规划在下川岛建立一个海上游乐城,上川岛建立一个海上赌城作为旅游规划。

成果如下所示
我们的组员黄佛辉同学为了能够更深一步的熟悉和理解整个实验流程,自己在另外的时间独立的完成了了江门市商业繁华区的规划,在途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出共有八个商业区,其中有五个是先有的商业区,他们分别是:易初莲花、大家乐、东湖广场、江华路、五邑城;还有三个是自己规划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区域:地王广场、益华百货、华润万家。

规划成果图如下所是:
四、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试验我们对JPEG图片矢量化及制图输出过程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实验前找资料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资料不是很全,所以我们在后面的试验中尽量的把所有都做的更好,在整个试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由于定义的坐标系统不同导致实验中我们做的一些成果得不到体现与保存,只能反功重做,还有就是我们在生成江门市行政多边形时按照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做,最后怎么都没有成功,这是我们在以后的试验中会继续研究也必须克服得困难,最后在与老师讨论后改用MAPGIS6.7做,做的效果很好,同时对mapgis软件知识又有了一次全新的理解和记忆,纵观整个实验过程,所用的知识大多数或者基本全是我们在上机实验中练习的内容,所以我们对上机实验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创新,这是我们这次试验的最大的收获。

在此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耐心指导。

我们坚信有了这次试验的经历与经验,我们会把GIS应用的更好。

五、任务分配
何顺兵:实验底图的制作制图输出报告编写
黄佛辉:交通规划线的制作
邹念:识图
望运捷:收集资料
张展:市名、区县名、乡镇名图层的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