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后置句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定语后置句加翻译

高二语文定语后置句加翻译

高二语文定语后置句加翻译(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记承天寺夜游》)——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人罢了。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应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愚公移山》)——(愚公)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

(3)其两膝(相比)者(应为"其相比两膝者")(《核舟记》)——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现在所经过的中岭和山顶中那些像门坎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们为天门。

(限,名词作状语。

云,语气助词,不译)(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荆轲。

(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

其,代荆轲赴秦之事。

以,连词,表目的)(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就担忧那些平民百姓。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9)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仰观(广阔无边)的宇宙,俯察(繁多)的万物。

(1)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

(《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粟一石,即"一石粟","一石"是"粟"的后置定语)(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被敲打而能够响亮地发出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

("所在皆是也",用副词"皆"表示判断。

是,指示代词,这样。

)。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

1.中心语+定语+者
盖简桃核修狭者 (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 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 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E.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它的形式。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答案:村中一个多事的少个驯养了一只虫。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答案:有一个吹洞 箫的客人,随着歌声而相和伴奏。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答案:能不改变自已志向的官员,全国这样大的地 方,有几个人呢? 形式:中心词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 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 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语+定语+者
2.中心语+之+定语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
石之铿然有声者
(铿然有声的石头 马之千里者 (千里马)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能不改变志向的做官的人)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 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 无不餔 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 灭吴》 也……(《勾践灭吴》 (

•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 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 再用“ 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 结尾,组成“中心语+ 后置定语+ 的格式。 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 如: 四海之大, •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①大阉之乱, 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 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欲与亚父。(《鸿门宴》 欲与亚父。(《鸿门宴》) 。(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② 缚一人诣王。( 晏子使楚》 。(《
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比至陈 车 骑 卒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4 闻道百
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 、定语放在中心语后, 字结尾, 中心语+后置定语+ 的格式。: “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这四种人, 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孟子·梁惠 )。(《 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孟子 梁惠 王下》 王下》)
•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 、数量词用作定语, 后面,格式为“中心语+ 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 例如: 例如: •①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白璧一双 一双, ①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 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 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 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 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 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 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 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 放到中心语的后面, 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句” 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 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 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 有五种形式。 有五种形式。

英语后置定语例句20个

英语后置定语例句20个

英语后置定语例句20个英语后置定语的20个例句如下:1.The weather in Beijing is colder than that in Guangzhou.2.People in the world play basketball.3.The city of New York is very large.4.He looked at the street full of cars.5.Italian is a Language very difficult to learn.6.They built a highway leading into the mountains.7.We met a group of pupils returning from school.8.He is the man stoppedby the car.9. A machine invented by thescientists.10.The studentdressed in white is mydaughter.11.Is this the book recommended by the teacher?12.Most of the people invited to the conferencewere my old friends.13.The glass broken by my son has beenswept away.14.Hangzhou, known to the nation for its WestLake, has changed greatly.15.He had no chance to go school in those years.16.Soon came the order to start the general attack.17.We got no instructions to leave the city.18.The concert we went to last night was amazing.19.The building under construction will be a new shopping mall.20.The song playing on the radio is a classic.1/ 1。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整理5句并翻译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整理5句并翻译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整理5句并翻译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句意: 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适别。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意: 对策没有确定,想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能找到。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
句意: 有一个吹洞策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着。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啊。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句意: 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5、“中心词+数量词”的格式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B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析:ACD都是定语后置句;B是状语后置句。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D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析:ABC都是定语后置句;D是状语后置句。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 C )
A.僧之富者不能至 B.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荆州之民附操者
析:ABD都是定语后置句;C是宾语前置句。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归去来兮辞》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
⑤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洁净
肮脏
3、“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卫灵公》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 有几个人呢?”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织》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
1、“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笔记区】一、定语后置的定义: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二、中学语文常见的定语后置格式有以下四种形式:(一)“中心词+之+定语+者”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为学》)译文: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译文: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二)“中心词+定语+者”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译文:原来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核舟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译文: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译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译文: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译文: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

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

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

如例③④就是这样。

在例④中,“将军”是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动词结构组成的修饰性定语,则置于中心词之后。

这样一来,古汉语处置多项定语的方式比现代汉语还要灵活。

(三)“中心词+之+定语”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

1.中心语+定语+者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 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 ⑤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一石粟)
定语后置句练习题
1.下列选项中不含有定语后置的一项 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E.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 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
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 语后置的标志 。 ④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者
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 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⑧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语+之+定语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 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四海,有几人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倒装句,是相对现代汉语而言的。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顺序是“主——谓——宾”,可以细化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在一定条件下,一些文言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前后颠倒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倒装句。

这类句式的翻译,要按现代汉语语法的要求,来安排句子成分的顺序。

由于定语后置句相对较少见,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也不多,对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往往难以识别、翻译不得要领,失分较多。

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

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
1、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翻译时将定语移至中心词前面,并加上助词“的”。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解析】“爪牙”和“筋骨”都是中心词,修饰语分别为“利”和“强”。

这句话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对“黄泉”的解释,作为古今异义词,这里应该解释为地下的水,而“用”的解释也很特殊,这里用作介词,解释为“因为”。

“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向上吃埃土,向下喝地下的水,因为它专心。

2.由“……之……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翻译时将定语移至中心词前面,并加上助词“的”。

【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解析】句中,“石”是中心词,什么样的石头呢,“铿然有声”的石头。

定语放在了中心词的后面,正常的顺序是:铿然有声音石,所在皆是也。

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注意调整语序。

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译文】(敲了)能够发出很响的声音的石头,到处都这样。

3.由“……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

(《促织》)
【解析】“少年”属于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年轻人”。

什么样的少年,后面紧跟了修饰语“好事”。

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译文】村里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了一只蟋蟀,自己起名叫“蟹壳青”。

4.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具体形式为中心词+数量定语,翻译时将这两者的位置对调一下即可。

【例句】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
【解析】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译文】(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另外,识别定语后置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

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

以上是定语后置最常见的几种情况。

在文言文阅读时我们要注意,当读到一些名词或代词,后面又紧跟了一些修辞或限制成分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这是否是定语后置句。

判断方法有两个:一是从形式上寻找定语后置的标志;二是从内容上看是否顺畅,修饰语和中心词
的关系是否合理。

请牢记以下汉语句子结构图:(定)主+(状)谓+宾(补)
我们知道,定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

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形式变为:主(定)+谓+宾/主+谓+宾(定)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
(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
(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 (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
(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中心词+数量词如:
(古)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 (今)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辨识定语后置要注意两点: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

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

例如:
村中少年好事(定语+主语+谓语+宾语)
村中少年之好事者(定语后置)
村中少年之好事(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0荆州之民附操者
11、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12、求人可使报秦者
13、马之千里者
总而言之,我们如果灵活的把握了定语后置的特点、四种常见的形式以及要注意的两点,那么,就能快速辨识定语后置这种特殊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