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题高中物理(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 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根据这个定律,如果一个物体的加速度是5m/s²,质量是2kg,那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多少?2.[2]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电磁感应现象描述的是当一个闭合电路放置在变化的磁场中时,会在电路中产生电动势和电流。
以下哪种设备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3.很多科学家致力于基础物理研究,他们的工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和验证。
下列哪位科学家的成就被公认为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科技进步()A. 达尔文(Charles Darwin)B. 牛顿(Isaac Newton)C.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D. 居里夫人(Marie Curie)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最可能引入下列哪个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A. 法拉第线圈实验B. 滑动摩擦实验C. 傅科摆实验D. 光电效应实验5、下列关于力学中的功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物体运动都做功。
B.物体做功必须克服外力阻碍。
C.物体在力作用下有改变力的方向也做功。
D.物体的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时,物体做功为零。
6、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5 N的恒力作用下做7 m的位移,物体所受功为:A.35 JB.70 JC.10 JD.14 J7、下列关于时间与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过程,频率是指物体运动的次数B.时间是一个物理量,频率也是一个物理量,两者之间具有清晰的比例关系C.频率是指物体运动的次数,时间是指物体运动的持续时间,两者之间并非相互等价D.时间是物体的属性,频率是能量的多少8、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是一种机械波B.光是一种电磁波C.光是一种量子D.光是一种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的实体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问题:请简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和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附参考答案与解析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附参考答案与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能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使轻绳拉直,弹簧处于自然长度。
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动能相等B.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B球动能较大C.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动能较大D.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受到向上的拉力较小2、运动员在立定跳远时,脚蹬地起跳瞬间的受力示意图是A.B.C.D.3、家电待机耗电问题常常被市民所忽略。
北京市电力公司曾举办“计量日进您家”活动,免费上门为市民做家庭用电耗能诊断分析。
在上门实测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电视机待机一天的耗电量在0.2度左右,小小机顶盒一天的待机耗电量更是高达0.4度。
据最新统计温州市的常住人口约1000万人,参考下表数据,估算每年温州市家庭用电器待机耗电量约为( )A .4×105度B .4×107度C .4×109度D .4×1011度4、一杯水含有大量的水分子,若杯中水的温度升高,则( ) A .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B .只有个别水分子动能增大 C .所有水分子的动能都增大D .每个水分子的动能改变量均相同5、中微子失踪之谜是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的问题,原来中微子在离开太阳向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发生“中微子振荡”转化为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以下关于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描述中,不属于物理学基本观念的是:A、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B、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C、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D、生物学中的细胞理论描述了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题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方向,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让学生自由悬挂重物,观察重物悬挂线的方向B、让学生多次改变悬挂重物的点,观察悬挂线的方向C、让学生在水平面内悬挂重物,观察悬挂线的方向D、让学生观察地球其他地方的重力方向3、以下关于高中物理教材中“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之一B. 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C. 能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E=mc²D. 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和转移4、在下列关于物理实验方法的教学内容中,符合科学探究过程的是:A. 实验前直接给出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原因B.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C.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分析结果D.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学生跟随步骤完成实验5、关于物理学中力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量是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其单位是N(牛顿),而非质量;B、加速度的方向永远与运动方向一致;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牛顿第一定律认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下列哪个不是描述磁场中的物理量?A、磁场强度;B、电流密度;C、磁通量;D、电场强度。
7、在下列关于运动学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时间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
B、速度-时间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
C、加速度-时间图像中,面积表示位移。
高中物理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高中物理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存在力 D. 磁体吸引铁块,铁块不吸引磁体2、甲、乙两辆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某一段时间内它们之间距离不变,以__ __为参照物,它们都是静止的。
A. 该段时间内这辆停在站牌上的车 B. 甲车上坐着的乘客 C. 甲车的驾驶员 D. 迎面驶来的另一辆车3、一物体从A点沿光滑斜面下滑到斜坡底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一半,则斜坡的倾角为() A. 30° B. 45° C. 60° D. 90°二、填空题4、某同学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拉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0N,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kg。
(g取10N/kg)41、一辆质量为40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此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_________牛。
411、跳高比赛中,运动员着地处必须铺垫很厚的海绵垫子,这是为了减小运动员着地过程中() A. 动力带来的伤害 B. 阻力带来的伤害 C. 冲量带来的伤害 D. 动能带来的伤害三、解答题7、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方向上做直线运动,5s末速度为10m/s,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
(g=10m/s²)71、质量为2kg的物体从距地面20m高处以初速度20m/s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²,求物体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动量变化的大小。
四、计算题9、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从光滑四分之一竖直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下滑,轨道半径为0.4m。
小球滑至底端脱离轨道后继续下落,求: (1) 小球滑至底端脱离轨道时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 (2) 小球脱离轨道后的速度大小。
初高中教师物理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高中教师物理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 简答题:请简述达尔文的进化论。
2. 选择题: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 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B.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物体的质量与其密度成正比
D. 物体的质量与其重量成正比
答案:C
3. 填空题:物体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
答案: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
4. 判断题:判断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物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
B.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C. 物理学只研究天体运动
D. 物理学只研究非生物领域
答案:B
5. 解答题:请解释质能守恒定律的意义及应用。
答案:质能守恒定律是指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而只会在形式上互相转化。
这个定律意味着能量是一个守恒
量,可以在物理过程中用于解释能量转换、传递和利用的现象。
在
实际应用中,质能守恒定律可以用于解释热力学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如燃烧、机械运动等现象。
以上为初高中教师物理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2024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
2.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
3.高中物理课程由、、三部分组成。
4.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由、两个模块构成。
5.选择性必修课程由、、三个模块构成。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不属于高中物理课程性质的是()A.基础性B.选择性C.综合性D.单一性2.物理观念主要包括()A.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B.物质观念、时空观念、守恒观念C.模型观念、科学推理观念、科学论证观念D.质疑创新观念、社会责任观念3.科学思维主要包括()A.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B.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C.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本质、科学世界观D.科学探究、问题解决、技术应用4.科学探究要素包括()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B.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类比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应用5.高中物理课程结构中,必修课程的学分是()A.4学分B.6学分C.8学分D.10学分6.以下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的是()A.必修1、必修2B.选修1-1、选修1-2C.选修3-1、选修3-2、选修3-3D.选修2-1、选修2-2、选修2-37.关于高中物理课程评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应注重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B.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C.应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D.应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8.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9.以下教学方法不符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的是()A.讲授法B.探究式教学C.题海战术D.合作学习10.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不包括()A.学生发展需求B.学科特点C.社会需求D.教师教学经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目:以下关于高中物理教材《运动学》中“匀速直线运动”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保持不变,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的直线运动。
C.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相等的。
D.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运动。
2、题目:在以下关于高中物理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验操作过程中,手持实验器材时不能用手指直接触摸滑轨。
B. 实验操作中,若发现装置出现故障,应立即拔掉电源或气源。
C. 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杠杆,因为杠杆可能会引入误差。
D. 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器材恢复原位,保持实验室整洁。
3、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理图像与实际物理现象完全一致?A. 光滑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斜面支持力的作用B. 匀速直线运动中的物体受到合外力为零的作用C. 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D. 自由落体运动中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4、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牛顿第三定律?A.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B.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D. 物体的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下列实验设计最直接地体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是()。
A、将条形磁铁迅速插入闭合线圈中B、将条形磁铁慢慢插入闭合线圈中C、保持线圈与条形磁铁的距离不变,并相对运动D、改变闭合线圈的磁场强度,观察感应电流变化6、一款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为200安时(Ah),表示该蓄电池能够以5安(A)的电流连续放电的最长时间是()小时。
A、10B、20C、40D、807、在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属于基本实验技能的是:A. 调整实验装置的零点B. 测量长度时的视线垂直于刻度尺C. 调整天平平衡时的轻摇轻放D. 用白纸记录实验数据8、根据以下信息,判断下列哪个物理量有ς方向性(即矢量性):信息: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且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化。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B.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C. 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也具有惯性D. 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答案:C解析:A选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无关,也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所以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也具有惯性,C选项正确。
D选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无关,所以D选项错误。
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B.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D. 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答案:B解析:A选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测出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进一步研究了磁与电的关系,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是洛伦兹发现的,而不是安培,安培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即安培定则,所以C选项错误。
D选项,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但他并没有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所以D选项错误。
3、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 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振子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Δt 一定等于T 的整数倍B. 若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振子运动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Δt 一定等于 (T/2) 的整数倍C. 若Δt = T,则在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振子动能一定相等D. 若Δt = T/2,则在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A选项,若t时刻和(t+Δt)时刻振子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只能说明这两个时刻振子可能经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但并不能确定Δt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因为振子可能在一个周期内多次经过这两点,所以A选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遵义县教师专业水平考试卷高中物理本试卷分共4页,21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A.速度B.位移 C.时间D.力2.在下列研究中,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是()A.分析乒乓球的旋转 B.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C.研究车轮旋转情况时的车轮 D.研究某同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3.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B.汽车通过北京长安街的速度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4.不计空气的作用,小球沿固定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v 的作用力共有()A.一个 B.两个C.三个D.四个5.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以写成m=F/a,对某个物体来说,它的质量m ()A.跟合外力F成正比 B.跟它的加速度a成反比C.跟合外力F与加速度a都无关 D.跟合外力F成反比,跟它的加速度a成正比6.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力一定发生变化 D.在恒力作用下的物体不可能做曲线运动7.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B.它是使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大发射速度C.它是近地圆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远地点的速度8.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40J,则()A.重力势能减小了40J B.重力势能增加了40JC.动能减小了40J D.动能增加了40J9.如图,在距地面h高处以初速度v0沿水平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c 点比a 具有的机械能大B .物体在c 点比a 具有的动能小C .物体在a 、b 、c 三点具有的动能一样大D .物体在a 、b 、c 三点具有的机械能相等10.同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先后开上平直的桥和凸形桥,在桥的中央处有( )A .车对两种桥面的压力一样大B .车对平直桥面的压力大C .车对凸形桥面的压力大D .无法判断11.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 表示质子的是A .B .U →Th+xC .D .12.如图中是一正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在A 处由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该试探电荷将作匀加速直线运动B .运动过程中,因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将逐渐减小C .根据电场力做的功,若计算出AB 两点间电势差为U ,则当试探电荷电荷量加倍时,AB两点间电势差将变为2U D .A 点电势可能低于B 点电势13.如图是磁流体发电机的示意图,在间距为d 的平行金属板A 、C 间,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两金属板通过导线与变阻器R 相连,等离子体以速度v 平行于两金属板垂直射入磁场.若要增大该发电机的电动势,不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增大d B .增大R C .增大B D .增大v14.下面关于各种电器应用的电磁学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微波炉是用电热棒加热食物的 B.变压器应用了电磁感应现象C.电视机的显像管应用了磁场使电子束偏转的原理D.电磁灶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电阻R 1与变阻器R 2串联,将R 2的阻值30301514P Si+x →23892234902712713012Al+n Mg+x →2743013215Al+He P+x →•B• A等离子体RAC调至零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路的外电阻最小B.电阻R 1消耗的功率最小C.电源内消耗的功率最小D.电源内部的电势降落最小第Ⅱ卷二、实验题(本大题16分,每空4分)16.某实验小组要验证“动能定理”,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另外他们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砝码.要完成该项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A .天平 B .刻度尺C .秒表D .弹簧秤17.在“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中:(1)某同学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使白纸固定,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点,下列关于此时应记录的数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需记录下此时两弹簧秤的读数F 1与F 2及对应的两拉力的方向;B .需记录下此时两弹簧秤的读数F 1与F 2、对应的两拉力的方向 以及结点对应的位置O (2)接着该同学改用一个弹簧秤来拉橡皮条,关于此时的操作及 应记录的数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拉橡皮条时必须使结点与位置O 重合B .拉橡皮条时不必使结点与位置O 重合C .此时必须要记录下弹簧秤的读数F′D .只需记录下拉力的方向而不必记录下弹簧秤的读数F′ (3)此后为了探究F 1、F 2与F′的关系,应作出F 1、F 2与F′ 的A .力的示意图B .力的图示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若只GE OCF 2F 1水平实验台滑轮砝码盘滑块细线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板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18.(10分)在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女子冰壶队取得了优异成绩,比赛中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设一质量m=20kg 的冰壶从被运动员推出到静止共用时t=20s ,运动的位移x=30m ,取g=10m/s 2,冰壶在此过程中求:(1)平均速度的大小;(2)加速度的大小;(3)冰壶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19.(10分)质量为m 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高h = 1m 的光滑弧形轨道A 点,以v 0 = 4 m /s 的初速度沿轨道滑下,并进入BC 轨道,如图所示。
已知BC 段的动摩擦因数μ= 0.4 求: ⑴ 物体滑至B 点时的速度;⑵ 物体最后停止在离B 点多远的位置上。
20.(12分)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一个电荷量+q=2.0×10-8C 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为F =4.0×10-4N ,沿电场线方向有A 、B 两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d=0.10m ,求: 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 ②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③将电荷q 从A 点移动到B 点过程,电场力所做的功21.(12分) 电子自静止开始经M 、N 板间(两板间的电压为U )的电场加速后从A 点垂直于磁场边界射入宽度为d 的匀强磁场中,电子从磁场右侧离开磁场时的位置P 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为L ,如图所示.求:①正确画出电子由静止开始直至离开匀强磁场时的轨迹图;②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2014年遵义县教师专业水平考试卷BA C m hBA高中物理答题卷一.选择题:(请用笔涂满涂黑你所选的答案)(本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二、实验题(本大题16分,每空4分) 16..17. ⑴ _;⑵ ;(3)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若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18.(10分)19.(10分)1.[A] [B] [C] [D] 6.[A] [B] [C] [D] 11.[A] [B] [C] [D] 2.[A] [B] [C] [D] 7.[A] [B] [C] [D] 12.[A] [B] [C] [D] 3.[A] [B] [C] [D] 8.[A] [B] [C] [D] 13.[A] [B] [C] [D] 4.[A] [B] [C] [D] 9.[A] [B] [C] [D] 14.[A] [B] [C] [D] 5.[A] [B] [C] [D] 10.[A] [B] [C] [D] 15.[A] [B] [C] [D]学校: 姓名: 考号:20.(12分)AB21.(12分)2014年遵义县教师专业水平考试卷高中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C2.D3.B4.B5.C6.A7.C8.A9.D 10.B 11.C 12.B 13.B 14.A 15.A二. 填空题16.AB 17.(1)B (2)AC (3)B三. 计算题(本大题16分,每空4分) 18.(10分)解析:(1)平均速度的大小:s m txv /5.1==-(2)根据221at x = 得22/15.02s m tx a ==(3)冰壶对地面压力 mg F N =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 N f F F μ=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a F f = 联立得 g a μ= 有22/015.0/1015.0s m s m g a ===μ19. (10分)解 :⑴ 设物体到达B 点的速度为v ,物块在BC 轨道滑行的距离为xAB 段由动能定理 得mgh=21mv 2-21mv 02解得v =6 m/s ⑵ BC 段 由动能定理 得-μ mg x = 0-21mv 2解得x = 4.5 m20.解析:BACmh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C N C N q F E /100.2/100.2100.4484⨯=⨯⨯==-- ②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 V V Ed U 34100.210.0100.2⨯=⨯⨯== ③将电荷q 从A 点移动到B 点过程,电场力所做的功J J qU W 538100.4100.2100.2--⨯=⨯⨯⨯==21.解析:①作电子经电场和磁场中轨迹图,如右图所示②设电子在M 、N 两板间经电场加速后获得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221mv eU =电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其半径为r,则:rv m evB 2=由几何关系得:222)(d L r r +-=联立以上三式得:emUd L L B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