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教研室
外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总结

外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
总结
简介
本文档旨在总结外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
外科学教研室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培养优秀的医学生。
以下是该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的总结。
课程建设规划
1. 设立详细的课程目标和研究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
2.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立不同层次的课程,如基础课程、进阶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3. 确定每个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评估自己的研究成果。
实施情况
1. 老师们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在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方面提供宝贵意见。
2. 教研室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座、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3. 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课程的评估和改进,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总结
通过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外科学教研室在提供高质量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课程建设规划清晰明确,实施过程中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高研究效果。
我们将继续积极评估和改进课程,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以上是外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总结的内容。
《外科学》课程简介

《外科学》课程简介《外科学》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BZ030541课程名称:《外科学》英文名称:《Surgery》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外科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0 学时;见习学时:90 学时学分: 7学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法医学专业教学目的:本课程以外科学理论内容为依据,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结合学生对外科临床常见外科疾病的实践,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使他们掌握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病和外科手术学的理论,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医学生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外科学课程包括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病和外科手术学,涵盖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等六个部分的理论内容。
教学方法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典型的病理标本、有诊断意义的X光片、CT片及MRI片等影像,解剖图幻灯片及手术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展示,增强教学效果。
考核形式:考试教材:《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主要参考书目:《消化外科学》,主编:皮执民;《腹部外科学》,主编:黄洁夫;《现代胃肠病学》,主编:潘同宗;《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主编:吴阶平;《麻醉学(第三版)》,主编:谢等;《脊柱外科》,主编:胡友谷;《临床肝胆病学》,主编:叶维洁主讲教师:林木生,教授;陈小东,主任医师;王志刚,副教授《外科学》课程简介(二)课程编号:BZ030542课程名称:《外科学》英文名称:《Surgery》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外科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见习学时:12学时学分: 3学分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目的:本课程以外科学理论内容为依据,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结合学生对外科临床常见外科疾病的实践,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使他们掌握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病和外科手术学的理论,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医学生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教研室活动_外科(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外科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外科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外科教研室教师的学术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我校外科教研室于2023年4月15日举办了主题为“外科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学术讲座、病例讨论、技能操作演示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外科教学与临床水平。
二、活动组织本次活动由外科教研室主办,教务处、临床医学系协办。
活动邀请了校内外的知名外科专家担任主讲嘉宾,共有来自外科教研室、临床医学系及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50余人参加。
三、活动内容1. 学术讲座- 主讲人:王教授(某知名三甲医院外科主任)- 主题:《微创技术在普外科中的应用与进展》- 内容摘要:王教授详细介绍了微创技术在普外科中的应用现状、技术优势、临床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生动,为在座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信息。
2. 病例讨论- 主持人:张博士(我校外科教研室主任)- 主题:《一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治》- 内容摘要:张博士以一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治过程为切入点,引导与会教师围绕诊断、治疗、术后管理等环节进行深入讨论。
通过病例讨论,教师们对复杂病例的诊疗思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技能操作演示- 演示者:李医生(我校外科教研室讲师)- 主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内容摘要:李医生通过现场演示,详细讲解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术后护理要点。
演示过程中,李医生与在座教师进行了互动,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
4. 专题研讨会- 主题:《外科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摘要:研讨会由我校外科教研室多位教师主持,围绕外科教学改革的目标、方法、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四、活动成果1. 学术水平提升:通过专家讲座、病例讨论等活动,教师们对外科前沿技术和临床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外科护理学教研室课程教案(精)

原发性甲亢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证实原发性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人血中有两类刺激甲状腺的自身抗体:一类抗体能刺激甲状腺功能活动,另一类为“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两类物质均属G类免疫球蛋白,增强甲状腺细胞功能,使T3和T4大量分泌。
继发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1.基础代谢率测定常用计算公式: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一111。正常值为±10%,轻度甲亢为+20%~30%,中度甲亢为+30%~60%,重度甲亢为+60%以上。
2.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吸131I高且吸131I高峰提前出现,均可诊断甲亢。
3.血清中T3和T4含量测定T3测定对甲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2.了解甲状腺癌的病理、辅助检查及处理原则。
3.熟悉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处理原则。
4.熟悉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5.掌握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术后护理。
教学方法
1.讲授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2.联系临床实例来讲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护理措施
3.联系临床实例来讲述甲状腺肿瘤病人的护理措施
(4)甲状腺旁腺损伤随着血钙浓度下降,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显著提高,引起手足抽搐,因此在甲状腺切除时,应注意保留腺体背面部分的完整。
处理方法:限制肉类、乳品和蛋类等食品。若抽搐发作,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轻者可口服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症状重者,可加服维生素D3,每日5万~10万U,以促进钙在肠道内的吸收。
教学重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术前护理措施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术后护理措施及并发症
教学难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术前护理措施
普外科教研室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二、活动地点:普外科教研室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普外科临床教学研讨与病例分析四、活动参与人员:普外科教研室全体教师、临床医师、研究生及实习生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由普外科教研室主任李教授进行开场致辞。
李教授强调了临床教学的重要性,指出通过本次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2. 临床教学经验分享随后,由教研室资深教师张教授分享其在临床教学中的经验。
张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临床带教方法的创新- 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案例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教学中的沟通技巧3. 病例分析为了提高临床教师的诊断能力,本次活动安排了两个典型病例进行讨论。
首先,由临床医师王医生介绍病例背景,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接着,教师们围绕病例进行深入讨论,分析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例一: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教师们针对该病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胆囊结石的诊断标准- 急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 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病例二:胃溃疡并穿孔在讨论该病例时,教师们重点关注了以下问题:- 胃溃疡的诊断依据- 胃溃疡并穿孔的紧急处理- 胃溃疡的药物治疗- 胃溃疡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4. 临床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本次活动安排了临床技能培训环节。
由教研室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缝合、穿刺、换药等基本操作。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们耐心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操作技巧。
5. 总结与反馈活动最后,李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们的临床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得到了锻炼。
同时,李教授对教研室全体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 深入研究临床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六、活动效果:1. 提高了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丰富了临床教学经验。
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推动外科学教研室建设

(1.Section of Surgery Teaching and ResearchI Clinical Oneology College,Kunming 650118; 2.Dean’S Office。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 650031。China)
Abstract:The affiliated Or teaching hospitals of medical sdx)ols partidpate in th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which also check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linical teaching management.The evaluation greatly promotes teaching management sys— tern and its implementation,faculty development,t朗ching levd,teaching Ie{oITfi and characteristic teaching.The Surgical
西北医学教育2008年2月第16卷第l期
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Feb.2008 V01.16 N。.1
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推动外科学教研室建设
李云峰A,李俊B,蔡昕怡A,董建华A,夏翠锋A,沈 焘A (昆明医学院:A.肿瘤临床学院外科学教研室,云南昆明 650118;B.教务处,云南昆明 650031)
外科教研室集体备课记录

外科教研室集体备课记录一、会议目的和背景为了提高外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院外科教研室于XX年XX月XX日召开了集体备课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分享教学经验、研讨教学方法,并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
二、会议议程1. 会议主持人介绍会议目的和议程安排。
2. 分享教学经验:各位老师就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包括案例讲解、手术技巧等方面。
3. 研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外科学科的特点,讨论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等。
4.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包括授课内容、教学重点等。
5. 会议总结:主持人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三、会议内容1. 分享教学经验各位老师纷纷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
有的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手术技巧上的一些窍门,如如何减少手术切口、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等。
有的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病例讲解中的一些经验,如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病情、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治疗方案等。
通过各位老师的分享,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了教学水平。
2. 研讨教学方法在研讨环节中,大家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中,问题导向教学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大家一致认为,在外科学科的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案例教学也被大家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病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大家共同制定了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
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同时,还制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会议总结和建议会议主持人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他表示,本次会议的目标已经达到,大家在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方法研讨和教学计划制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外科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外科教研室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提高外科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四、活动参与人员:外科教研室全体教师、研究生、住院医师五、活动内容:1. 活动开场(1)主持人:张教授(2)主持人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外科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外科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大家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2. 主题报告(1)报告人:李教授(2)报告题目:如何提高外科临床教学质量(3)报告内容:李教授首先从外科临床教学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外科临床教学在培养医学人才、推动学科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他针对目前外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机会有限等,提出了以下建议:①优化教学计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③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④加强临床实践,提高学生临床技能;⑤加强国内外交流,借鉴先进教学经验。
3. 专题讨论(1)讨论主题:如何加强外科临床师资队伍建设(2)讨论内容:讨论环节由张教授主持,各位老师、研究生、住院医师积极参与。
大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①如何提高外科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②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外科临床教师队伍?③如何加强外科临床教师的实践能力?④如何提高外科临床教师的科研水平?⑤如何构建合理的外科临床教师培训体系?在讨论过程中,各位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提高外科临床教师教学水平的具体措施,如开展教学观摩、组织教学研讨会、邀请专家授课等。
同时,大家还就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实践能力、提高科研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4. 案例分享(1)分享人:王医师(2)分享题目:如何提高外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3)分享内容:王医师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分享了提高外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的几点体会:①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临床思维;②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提高动手能力;③与导师、同事保持良好沟通,共同进步;④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不断更新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教研室《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临床医学(含英文班)、医学影像和麻醉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218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122学时,实践学时:9 6 小时。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性质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的知识和技能,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现代外科学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与内科学的范畴是相对的,虽然外科一般以需要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但外科疾病也不是都需要手术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将会不断地更新变化。
在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切口感染、止血和输血等问题后,现代外科学得到高度发展,外科技术不但得到普及,在专科化上有了显著提高。
外科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外科医务工作者。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 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
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
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20%。
测试时间:时间1小时。
测试题型:题型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B,每题2.0分,共50道,满分100 分。
测试形式:闭卷。
根据授课内容不同,测试内容分别为:外科总论全部内容、神经外科或外科总论全部内容、胸外科3、实验/实践:满分1 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1 5%.根据授课内容不同,神经外科首次病程记录1 份或胸部疾病首次病程记录1 份(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
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1 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根据授课内容不同,测试内容分别为2 种,选择其中1 种:1、题型、题量及分值:外科总论、神经外、颈部乳腺疾病、普外疾病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神外5 1 11 颈部711 乳腺31 1 普外101 21外科总论10122、题型、题量及分值:外科总论,胸外,食管,泌尿外、骨科疾病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胸外4 1 2 食管411 泌尿外7 111 骨科101 11 外科总论101 2 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课堂睡觉打鼾、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等行为扣5分,累计上线100分。
2、阶段测试测试题型:A1、A2、A3、A4,每题2.0分,共50道题,满分10 0 分。
测试时间:第8周或第9 周周末统一进行3、实验/实践:(1 )外科总论,神经外科,颈部疾病,乳腺疾病,普外疾病神经外科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 份。
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 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 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 分;诊疗计划—15分。
(2)胸部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 份。
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 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 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 分;诊疗计划—15分。
(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每学期末,根据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进行,闭卷考试。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一)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为100 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2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5%2、阶段测试100 分,占课程总成绩的20%3、实验实践为100 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5%(二)终结性考核占课程考核比例为6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3《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92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44 学时,实践学时:48 小时。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 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
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 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教务部或年级办制定好考勤表)。
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20%。
测试时间:时间1小时。
测试形式:闭卷。
测试内容:泌尿外科疾病,骨科疾病题型、分值:单选题,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每题2.0分,共5 0 题,满分100 分。
3、实验/实践,满分100 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15%。
见习课进行—首次病程记录1 份。
(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题型、题量和分值:胸外、食管、泌外、骨科、神外、颈部、乳腺、普外、胸外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胸外3 1 食管3 1 泌外3 1 1 骨科10 1 1 神外3 1 1 颈部2 1 乳腺2 1 普外6 1 1 1 胸外3 1 4形式:闭卷。
时间:120 分钟。
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无故缺勤1 次扣10分,迟到1 次扣5 分,上课私下讲话、课堂睡觉打鼾、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行为扣5 分,累计上线100 分。
2、阶段测试测试时间:第8 周或第9周周末统一进行。
3、实验/实践神经外科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 份。
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 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 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 分;诊疗计划—15分。
(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每学期末,根据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进行,闭卷考试。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一)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5%。
2、阶段测试占课程总成绩的20%。
3、实验实践占课程总成绩的15%。
(二)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5《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医疗保险、医事法律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92 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44 学时,实践学时:48 小时。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 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满分100 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
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 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
2、阶段测试,满分100 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20%。
测试时间:时间1 小时。
测试形式:闭卷。
题型、分值:题型为单选题,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每题2.0 分,共50 题,满分100 分。
测试内容为:神经外科、颈部及乳房疾病、肺部食管疾病、腹外疝、腹部损伤、腹膜炎阑尾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结直肠与肛管疾病3、实验/实践:满分100 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15%。
见习课进行——考核胸部疾病首次病程记录1 份。
(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题型、题量和分值:胸外、食管、泌外、骨科、神外、颈部、乳腺、普外、胸外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胸外3 1 食管3 1 泌外3 1 1骨科10 1 1 神外3 1 1 颈部2 1 乳腺2 1 普外6 11 1 胸外3 1 6形式:闭卷时间:120 分钟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课堂睡觉打鼾、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等行为扣5分,累计上线100分。
2、阶段测试第8 周或第9 周周周末统一进行。
3、实验/实践胸部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份。
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 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 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 分;诊疗计划—15分。
(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每学期末,根据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进行,闭卷考试。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一)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为100 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为5%2、阶段测试100 分,占课程总成绩为20%3、实验实践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15%(二)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为6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7 《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76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60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分学时,实践学时:16 小时。
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 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5%。
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20%。
测试时间:时间1 小时。
题型、分值:为单选题,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每题2.0分,共50 题。
测试形式:闭卷。
测试内容为:外科总论全部内容,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3、实验/实践:满分100 分,占课程总成绩为15%. 见习课进行——考核神经外科首次病程记录1份。
(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
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题型、题量和分值:外科总论,外科学全部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胸外2 1 食管2 1 泌外2 1 骨科8 1 神外2 1 1 颈部2 1 乳腺2 1 普外4 11 1 胸外2 1 外科总论91 1 8形式:闭卷时间:120 分钟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