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课文
《迷人的张家界》课文原文阅读

[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选读课文]△ 5迷人的张家界未到张家界,我就听人说,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异,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艳丽。
此次到达张家界,我真实领会了这仙境般迷人的风景。
搭车出张家界市里向东北方向走了一个多小时,虽见群山绵延不停,但却平庸无奇。
不料,车子刚转过一个山头,眼前的风景突变,就像瞬间间拉开了巨大的帷幕,托出了一个奇异的世界。
重重叠叠的山岳拔地而起,高耸入云。
它们是那么多,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色,一座有一座的姿态:有的像身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一柱独峙,像一支长长的利剑它们纷繁摆列在你的眼前,向你浅笑,向你絮絮低语。
每一座山岳,都像一幅美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在张家界到处可见的峰林之中,最令人难以忘却的要数金鞭岩。
金鞭岩超出峰林之上,与其余山岳截然不一样,从山脚到山顶,像斧砍刀劈似的,只在它的顶上生长着几株葱翠的松树。
斜阳照射下的金鞭岩,金光闪烁,犹如一支怒举的金鞭,直指云霄。
一座巨大的山岳紧靠着金鞭岩,巨峰酷似雄鹰,鹰首高昂,腾空展翅,一只翅膀有力地半抱着金鞭岩,气吞山河,这就是闻名的“神鹰护金鞭。
群峰中最高的要算黄狮寨了,寨顶有一片平川,周围天然形成十多处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张家界的美景一览无余。
我们到达一处叫点将台的地方,朝下望是万丈深渊,台的对面齐刷刷地矗立着大小八九座山岳,像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威严将军,在等候着出征的命令。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漂亮的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
溪水弯曲折曲自西向东流去,即便久旱,也不会断流。
走近金鞭溪,满目翠绿,连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绿色。
流水潺潺,伴着声声鸟语,走着走着,突然感觉一阵清冷,才察觉有细风习习吹过,阵阵袭来的芳香使你忍不住立足细细品尝。
清亮见底、一尘不染的碧水中,鱼儿高兴地游动,红、绿、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
阳光透过林隙,在水面上洒落斑驳的影子,给人一种大自然安谧静美的享受。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7《到期归还》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7《到期归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到期归还》是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明在到期归还图书的过程中,对待约定的态度和行动,展现了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诚信观念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讨论,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诚信做人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诚信观念的树立。
2.难点:人物性格的把握,课文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领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小明的言行举止,讨论他的诚信表现,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诚信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诚信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5.分享讨论成果: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6.总结提升: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诚信做人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孟子·离娄下》3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选读毕淑敏《剥豆》课文原文阅读

[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选读课文]5 剥豆一天,我与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
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
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可你只有几粒。
”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
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
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
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是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想起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
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
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
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选读课文及简介

课文讲的是老爷爷和老奶奶一家的六个矮儿子, 不依赖父母,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分别捉螃蟹、养 蜜蜂、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养蘑菇、养鱼,虽然 辛苦,但是劳动使他们获得了快乐,过上了好日子。 课文饶有风趣,写父母问六个矮儿子靠什么生活时, 他们分别回答靠“八只脚、六只脚、四条腿、两只 脚、一只脚、没有脚”的东西生活,并要小朋友猜 一猜他们都是靠什么生活的。课文赞美了不依赖父 母,自强自立,靠勤劳智慧谋求幸福的精神。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动 人的故事。爸爸把钥匙交给 哥哥哥什提亚,由他负责管 信箱。对一封投错的信,哥 什提亚扔在台阶上,不管不 顾,妹妹娃丽却冒着严寒风 雪将信送到了主人的手里。 事后,信的主人来信,对娃 丽表示了深深的感谢。于是, 爸爸也给了娃丽一把钥匙。 课文赞扬了娃丽急人所急、 热心助人、做事认真负责的 优秀品质。
这首童话诗以字典 公公的家庭为背景,讲 了一些标点符号只想当 这个家庭的主人、主角, 为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而争吵不休。讽刺了那 些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优点,而看不到他人的 长处、优点的行为;教 育人们要团结协作,既 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 不要贬低他人的价值。
课文讲的是一群白鲸遇险后,在人类的帮助 下顺利脱险的故事。在救助的过程中,由于白鲸 害怕高大的破冰船而挤在一起一动不动,后来人 们利用白鲸喜欢音乐的特点,播放优雅的古典音 乐,使白鲸脱离了险区。这个故事教育人们要爱里,一年当中, 山的颜色是不同的。春天,山是淡淡的绿色,还带 着嫩嫩的黄色;夏天,山是浓浓的绿色;秋天,山 不再是一种颜色,有金黄色,有火红色,还有翠绿 色;因此,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一个好听的 名字,叫“五花山”。作者通过对大山不同季节不 同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大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 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 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 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 课文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

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注译评【原文】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2)狂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
”(5•22)【注释】(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
吾党意即我的故乡。
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
(5)裁:裁剪,节制。
【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评析】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
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
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
【原文】闵子侍侧,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贡,侃侃(3)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1•13)【注释】(1)訚訚:音yín,和颜悦色的样子。
(2)行行:音hàng,刚强的样子。
(3)侃侃:说话理直气壮。
【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
孔子高兴了。
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评析】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
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
师之爱生,人之常情。
孔子的这种担心,就说明了这一点。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7)。
好谋而成者也。
”(7•11)【注释】(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
藏,隐藏。
二下选读课文教案

二下选读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的习惯。
(3)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中所涉及文化常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文化常识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探讨。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5. 实践演练:(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文化常识,进行情景对话。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的阅读任务。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针对反思结果,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读课文1 灯光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感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交流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悟,结合学生的体验,畅谈感情。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 课时。
总第课时年月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回顾过去,总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画面,在这之中最难忘的就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留恋、感激老师,想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现在,就请说说你们的想法吧!2、有同学用自己的文笔来抒写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灯光》。
3、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或最喜欢的部分,并做批语。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代表。
2、班内由小组推荐的代表汇报。
(1)文章的思路。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23 自然段):回忆了崔老师教导“我”写作文的往事。
第二部分(第 24—25 自然段):写半年后,当“我”再回母校时,崔老师因病进了医院。
第三部分(第 26 自然段):抒发了“我”对崔老师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
(2)文章内容概括。
通过深情地回忆四十年前老师教导“我”写作文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崔老师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赞扬了崔老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3)文章构思巧妙。
以“灯光”为线索,贯穿全文,表达了对崔老师的无限怀念之情和崇敬之情。
A “透过浓黑的树影,我看到了一点昏黄的亮光,从一扇小小的窗格内浸了出来。
我知道,崔老师就在那油灯前做他的事情。
”B “迎着我的视线,昂然站在案头的,是那盏油灯:灯罩上蒙着灰尘;灯盏里的油,几乎熬干了……”C “在这人生的长途中,无论是黄昏,还是深夜,只要我发现了远处的一豆灯光,就会猛地想起老师窗内的那盏灯。
”(4)理解句子。
A“透过浓黑的树影,我看到了一点昏黄的亮光,从一扇小小的窗格内浸了出来。
” “一点” 突出灯光的昏暗。
“浸” 字特别准确传神,它表明灯光仿佛是一点一点透出来的,突出了“我” 去老师宿舍时微妙的心理,也表明了老师在夜深之时,还在辛勤地工作。
B“迎着我的视线,昂然站在案头的,是那盏油灯:灯罩上蒙着灰尘;灯盏里的油,几乎熬干了……” 一个“站”字,表达了作者对崔老师的无比崇敬之情。
油灯“昂然站在案头” ,象征着崔老师崇高的形象巍然屹立。
“灯罩上蒙着灰尘”说明老师住院很久了。
“灯盏里的油,几乎熬干了……”一语双关,赞扬了崔老师为了学生耗尽了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
(5)读课文,升华感情。
A 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B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悟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体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请同学们好好总结吧!2、星星雨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想象,感悟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文中小萤火虫及星星们为人类的幸福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法学法:朗读、想象、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秋叶星空群星闪烁的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 课时总第课时年月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秋叶星空群星闪烁的课件,学生观后谈感受。
2、群星闪烁的星空引发我们奇特的想象,这不,作者康复昆就写了一片充满奇特瑰丽想象的《星星雨》。
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3、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代表。
2、班内小组推荐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1)文章的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叙述了小萤火虫和妈妈,还有千万颗星星一起,化作一场甘霖,造福于阿万人民的故事,赞扬了他们为了人类幸福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7 自然段):写一个如诗如画的夜晚,一颗最大最亮的星星呼唤小萤火虫。
第二部分(第 8~12 自然段):写小萤火虫的妈妈为了至于娜海大婶的眼睛,飞到了天上,再也没有回来。
第三部分(第 13~15 自然段):写小萤火虫和妈妈,还有千万颗星星一起,化作了一场甘霖,降落在阿佤山。
(2)充满奇特瑰丽的想象。
①“水晶般的天幕上……像一株巍然耸入夜空的巨树。
”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夜的“天幕”比作“水晶” ,把“阿佤山”比作“巨树” ,比喻新鲜贴切,描绘了如诗如画的夜景,突出了秋夜美丽、宁静的特点。
②“一时,阿佤山像神奇的仙宫一样瑰丽……流淌出了美妙的音乐……” 句中把“阿佤山”比作“仙宫” ,突出了阿佤山瑰丽无比的特点。
整句以奇特瑰丽的想象,描写了星星化作美丽的花朵,降下甘霖,为人类造福的情景。
热情地赞美了星星们为人类造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3)语言优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如诗如画的美景。
3、学生朗读,品味文章的特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学习本课后的收获,作为经验积累吧。
3、虎口藏宝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感悟小姑娘的机智勇敢,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抓住关键语句感悟,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小女孩的机智勇敢,给我们以教益。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女孩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搜集表现儿童机智勇敢的故事。
课时安排:1 课时总第课时年月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吗?你对张嘎有什么样的印象呢?都来说说吧。
2、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位机智勇敢的外国小女孩的故事。
3、板书课题:虎口藏宝二、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代表2、班内由各小组推荐的代表汇报。
(1)关于字、词多音字差chā chāi chà cī 卷juān juàn理解词语: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极其珍贵。
洋洋得意:形容称心如意而高兴、兴奋的样子。
扫视:目光迅速地向四周看。
(2)关于文章内容。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小女孩机智勇敢地与两个间谍周旋,用自己的胶卷替换了老虎口中的胶卷,保存了两个间谍犯罪的证据的故事,赞扬了小女孩机智勇敢的品质。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4 自然段):写塔利收到了叔叔从国外寄来的陶瓷虎,并根据叔叔信里的线索,找到了藏在陶瓷虎里的胶卷。
第二部分(第 5~25 自然段):塔利与两个间谍周旋,用自己的胶卷替换老虎口中的胶卷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 26~32 自然段):塔利告诉叔叔,胶卷没有被那两个家伙夺走,叔叔惊呆了。
(3)关于文章主旨。
赞扬小女孩机智勇敢的品质。
①“她用手指摸摸那对眼睛……里面藏着一卷胶卷!”体现塔利的智慧。
②“塔利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里,然后将虎口合上。
”体现塔利的机智。
③“塔利关上房门,眼睛拼命地扫描屋里的东西。
突然,他的目光盯住自己的照相机。
”表现塔利的机敏。
④“她迅速地取出照相机里的胶卷……塞进口袋。
”⑤“塔利背朝着那高个子……把胶卷放入老虎口中。
”表现塔利的沉着、机智。
⑥“塔利回过头去……朝她头来会意的一眨。
”表现塔利的为保住证据后异常高兴和自豪的心理。
3、学生再读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交流吧。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交流吧。
4、成语接龙知识与技能1、积累丰富的词汇,获得知识。
2、感悟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读中理解、感悟、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重点、难点:积累丰富的词汇,激发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法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积累。
教学准备:成语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 课时总第课时年月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哪些综艺节目?相声看过吗?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2、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段相声:《成语接龙》。
3、揭示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ù词语,读通句子。
2、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1、小组内交流,推荐学生代表。
2、班内由小组代表汇报。
(1)多音字相xiānɡ xiànɡ 恶è wù ě词语理解一箭双雕海阔天空理屈词穷不可同日而语四面楚歌(2)关于文章内容本文生动地叙述了乙考察甲,和甲一起进行成语接龙的经过,展现了祖国语言文化艺术的神奇魅力。
(3)关于文章主旨展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让我们感悟祖国语言文化艺术的神奇魅力。
①带数字的成语 A、“以”开头的成语:“一本正经……一败涂地……”十、百、千、万”字头的成语:一望无际……万马奔腾②字头接字尾的成语:千变万化、化为乌有……③唱成语歌④“不”字头的成语。
(4)我们还有哪些形式来进行成语接龙?①学生小议,准备②学生交流表演:如军事成语中的“三十六计”成语接龙。
(5)关于表演者词汇丰富,且机智灵活,形神兼备。
①(双手挽袖,神气十足)好咧!你可注意啦!“双手挽袖、神气十足” 从动作、,神态两个方面刻画了表演者胸有成竹。
可见他们不断积累了成语,理解了成语,而且能巧妙地运用成语。
②“一望无际”“双喜临门”…… 、这是用“一”至“十”为字头的成语。
“双喜临门”中没有“二” ,但“双”含“二”的意思,足见表演的灵活。
③“不可再来” 既是说成语,有是说当时的具体情景,结束相声,巧妙收尾。
总之,从表演者的角度,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6)我们读后有什么样的启迪?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好好总结学习的收获吧。
5、校门前车辆排放废气的调查报告知识与技能1、读懂课文内容,明了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2、学习作者如何开展调查,写好调查报告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联系生活体验,畅谈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法学法:自读、感悟、交流教学准备搜集身边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