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技术在道路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GPS—RTK技术在渠道纵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渠道纵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渠道纵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作者:高斌来源:《江苏商报·建筑界》2014年第02期摘要:GPS-RTK技术以一种先进的测绘技术。

目前,在我国多个领域中发挥作用,其能够有效的克服传统测量中存在的弊端,促使所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针对这一点,本文通过GPS-RTK技术在渠道纵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GPS-RTK技术;渠道;纵横断面;测量一、GPS-RTK技术介绍GPS-RTK技术是指通过GPS对两个测量站进行卫星定位,通过实时动态测量完成具体的测量工作。

GPS-RTK技术是一种科学性强的专业测绘手段,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中,其具有精确度高、实时、方便、快捷等特点。

GPS-RTK技术之所以具有以上几点特点主要由于GPS-RTK技术的定位原理、测量原理以及GPS系统组成所表现出来的。

1.GPS-RTK定位原理在近几年中GPS-RTK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良好的定位性越来越被业内人士所认可,促使GPS-RTK技术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应用有望扩大。

GPS-RTK技术之所以能够有良好的定位,主要是GPS-RTK技术定位测量运用的定位原理,其是将基准站的测量值通过无线电传送到流动站,信号在流动站中进行分差处理,从而得出基准站与流动站坐标之间的的差值,进而得出流动站的具体的坐标值,完成定位。

GPS-RTK技术所应用的定位原理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基准站中测量值是载波相位观测值,基准站的横纵向坐标等相关的数值。

只有将基准站准确的定位量传送到流动站,才能够得出流动站准确的坐标。

2.GPS-RTK测量原理上文中提到GPS-RTK技术测绘是通过动态测量实现的。

GPS-RTK技术的测量原理是通过静态测量辅助完成动态测量。

所谓静态测量是指运用大等于两台的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得出精确的基线向量,在经过具体的平差、转换等相关的处理方法的处理得到精确地测量点,从而实现获得观察点的坐标。

GPS_RTK技术在公路横断面测绘中的应用项目设计方案

GPS_RTK技术在公路横断面测绘中的应用项目设计方案

GPS-RTK技术在公路横断面测绘中的应用项目设计方案第一章引言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GPS-RTK技术凭借其 (1) 不受到地形、气候、季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作业速度快,不受见度低, 通视条件差的影响依旧能够正常工作;(2) 定位精度相对较高, 测量得到的数据安全可靠而且测站之间不需要通视。

在没有已知基准点或者是已知的基准点位置变化很大而造成的控制点不够的地区,或者是由于地形繁杂、遮挡严重而造成的通视困难地区,GPS-RTK能够迅速的、高精度定位;(3) 综合作业能力强、高集成度且容易实现自动化。

可胜任各种测量内、外业任务。

基准站可以为不同用户给出多类信息输出, 流动站使用内置的软件控制系统, 在工作过程中, 无需人工干涉就可进行整周未知数的动态初始化解算, 使协助测量工作大大的消减, 作业的精度也是自动控制和记载,从而使可能建成自动化作业指挥系统;(4) 掌握简便, 对作业的条件相对要求不高, 数据传输、处理、存储能力强, 而且和计算机、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通信方便; (5) 使用较少的测量人员就可以完成测量任务, 定位效率高, 综合效果突出。

GPS接收机只需一个人进行操作, 在待测点等待1~2秒就可以测量得到这个点的坐标,野外工作效率高、内业方面方便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节约了时间和人力等长处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并被应用于测绘的各个领域。

而传统的道路横断面测量方法大量使用抬杆法、水准仪皮尺法或者全站仪法(经纬仪视距法)。

此中抬杆法测量横断面的精度相对来说比较低,难以得到现代工程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对测量精度的需求;水准仪皮尺法或者全站仪法的测量精度相对来说高一些,然则受到通视这个前提的限制以及需要测站上观测人员和跑尺人员的配合,降低了工作效率,工作量大,严重的制约了工程的进度及质量。

研究GPS-RTK技术在公路横断面测绘中的应用的意在怎样利用GPS RTK技术来解决传统的道路横断面测量中工作量大、效率低,严重限制工程进度、成本以及质量的问题。

GPS 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运用浅述

GPS 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运用浅述

GPS 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运用浅述摘要:RTK技术又可以称之为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是对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进行实时处理的一种差分方法,能够将测量点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全面呈现出来,且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该技术凭借自身高精度实施定位,且速度相对较快等优势得到了技术人员的广泛青睐。

因此,在GPS-RTK技术也在公路测量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但要想将其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对其影响因素做出全面分析与掌握,并探索出科学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GPS-RTK;公路测量;影响因素1 GPS-RTK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1.1 GPS-RTK基本原理与技术优点首先,GPS-RTK的基本原理。

主要是利用两台以上的接收机同时进行卫星信号的接受,并将其安置于已知坐标的测站点上,并将其测站点上的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将在待测点位置上安装的接收机视为流动站。

前者可以对相关观测数据、基准站站点坐标,运用数据链的形式来向流动站进行实时传送,而后者则可以运用无线电设备来对基准站传输的各项观测数据进行接受。

同时,还要在相应的系统内部,合理组成差分观测值实行科学恰当的差分处理,及时纠正观测的载波相位,将星历、卫星的误差与钟差消除,尽可能将电离层、对流层对相应观察结果产生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此来确保定位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获得精度相对较高的,待测点方面的三维坐标,真正获得厘米级的测量精度。

其次,在技术优点方面。

相比于传统测量技术来讲,GPS-RTK技术不仅可以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实时性较好,可以将待测点位置的三维坐标高效率的呈现出来,还能够进行全天候的作业,且很少会受到测量条件、气候等相关自然因素的影响。

另外,这项技术的数据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强,提供的数据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且几乎不会存在误差累积。

也正是因为该技术的拥有的这些特点,其在应用推广中得到了诸多技术人员的广泛青睐。

1.2 GPS-RTK的具体应用探究就目前来讲,GPS-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个领域的事业都趋于完善,随着科学技术逐渐发展,我国对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成熟。

GPS-RTK技术是将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科技。

其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以GPS测量技术为基础,也是GPS测量技术新的突破。

针对于此,下文将详细阐述GPS-RTK测量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GPS-RTK技术是一种准确并快速的实时动态测量定位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分析与研究测量技术定位仪器与设备卫星信号与其称之为GPS-RTK技术,还不如将其定义成建立在GPS测量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更具有灵活性以及实用性的地质勘查技术,此技术非常全面,能够很好的应用在我国公路工程测量中,为工程施工快速准确提供施工依据,与此同时减少经济成本,并且还非常有效率,以往的测量技术会因为天气因素导致施工被迫停止,但是此技术的出现,突破原有的限制,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都很显著,对于我国公路工程的发展具有巨大意义。

一、公路测量中主要应用由于公路工程测量纵向延伸很长,并且横向发展也很窄。

很不利于测量,现阶段GPS技术与激光测量技术和遥感测量技术以及逐渐区域完善,最突出的是GPS技术的发展,公路工程施工有了它的参与,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1.1公路控制测量以往,我国公路工程测量控制网布设方法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导线的形式,其精度与点分布以及导线长度等等都有很大的联系。

通过应用GPS-RTK测量技术作为公路工程控制网,这种技术与点位和网型都没有关系,就与GPS卫星分布以及观测卫星的时间等等有关联。

所以控制网点分布很广泛,由于施工现场放样主要仪器基本都是全站仪,所以切记不要忽略点位之间通视的问题,这样才能方便工作人员施工。

其次,还需要考虑工程项目对精度的以及仪器设备和人们专业素质等等要求。

当GPS控制网布设完毕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外业观测方法GPS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测量。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有效性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公路测量水平,保障测量结果的精准性。

文章主要对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路径进行分析,保障公路测量效果的优化。

关键词:GPS-RTK技术公路工程测量社会发展新时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GPS-RTK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测量结果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同时实现了道路测量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减轻了工作强度,促进了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为公路工程测量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一、GPS-RTK技术概述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全天候、实时性定位和导航,并可以通过GPS接收机接收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以便对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信息进行分析解算。

RTK即实时动态差分法,是GPS测量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GPS中的相位差分技术,实现测点的实时动态测量,且测量精度较高,效率较快。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对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进行实时处理,同时把基准站获得的载波相位数据传输到用户接收机上,实现求差解算坐标,其数据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GPS-RTK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原有测量技术进行升级和创新,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提前在特点位置设置基准站,其接收机对卫星信号进行接收和识别后,需要利用无线通信网将其传输给用户,从而获得基线向量【1】。

整体测量过程较快,消耗时间较短,并可以获得精准的测量机结果,减少了人力工作量。

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公路工程测量工作的高效率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可以在工程放样、工程测量、地形测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工程测量水平的提升。

二、GPS-RTK测量技术的优势(1)GPS-RTK技术能够进行全天候作业,不需要通视条件就可以开展测量,即使视线条件不好也可以保障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且不会影响测量精度;(2)GPS-RTK技术应用中,可以在首级GPS控制点的基础上,直接采集相关数据,且对导线图、控制测量的要求较低,可以提高测量效率,节约时间,方便进行操作。

RTK技术在公路横断面测量中应用

RTK技术在公路横断面测量中应用

RTK技术在公路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rtk技术及其特点,对传统公路横断面测量作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采 rtk 技术测量公路横断面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rtk技术不仅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

随着 rtk技术的提高,这项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公路横断面测量工作中,rtk技术在公路测量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传统公路横断面测量作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采rtk 技术测量公路横断面进行了阐述,希望有所帮助。

二.rtk技术及其特点目前,全球有美国 gp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欧洲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我国北斗星全球定位系统。

这四大全球定位系统中要数 gps 开发最早,应用更为成熟。

其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根据算法模型,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 rtk等作业模式。

静态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大坝变形观测等高精度测量;快速静态测量以其高效的作业效率与厘米级精度广泛应用于一般的工程测量;而 rtk 系统由 gps 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薄及配套设备组成,整套设备在轻量化、操作简便性、实时可靠性、厘米级精度等方面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数据采集和工程放样的要求。

1. rtk 实时动态定位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

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摘要:GPS-RTK 测量技术有很高的精确度和很强的实时性,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测量中。

在工程测量中应用GPS-RTK技术,其具有定位精准度高、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且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实现24h全天候定位,其现场观测时,不会耗用较多的时间成本,能给工程测量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实践中,技术人员可以依照GPS-RTK技术定位要求,立足于工程现场实际,分析并确定工程测绘内容,采用GPS-RTK技术实现整体统筹规划,进而显著提升测量工作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GPS-RTK技术;公路工程;测量应用引言GPS-RTK即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其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方式将两个测量站接收的载波相位传送至相应的用户接收机上,随后按照一定规则处理数据进而完成相应坐标的计算工作。

同传统的地籍测量相比,CPS-RTK的测量精准度更高,速度更快,能明显提升工程测量效率。

1技术优势PS-RTK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空间定位技术,因定位精准性及效率高的独特优势,在我国各个领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RTK技术又被称为实时动态技术,是一种根据机器设备获取物体载波数值与观测点相位差值进行定位的技术,能够进一步完善GPS测量结果,提高测量结果的实时性,并将传统静态测量转变为数据信息的实时动态测量。

根据载波相位差分进一步提高测定精度,实现厘米(/cm)级甚至毫米(/mm)级测量精度的飞跃,为提高测量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在GPS-RTK技术实际应用中,测绘工作以基准站点为渠道,通过获取被测物体的相关参数,对流动站的数据进行校正,从而自动生成差分测量值,保证所获取数据的准确性。

2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2.1控制测量(1)GPS控制测量的现场工作:①一名合格的测量人员,要了解整个测区的范围、地理条件及既有控制点位,以此为基础选择并部署GPS测点;②在GPS定位选择环节中,尽量在视野相对宽阔的区域布置观测点,测量操作中,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15°,并且周边不可以分布反射卫星信号较强的物体,比如高大建筑物等。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中GPS-RTK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中GPS-RTK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中GPS-RTK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摘要:近年来,GPS-RTK测量技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提高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GPS-RTK测量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为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以市政道路工程测量中GPS-RTK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为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测量;GPS-RTK;应用引言GPS-RTK测量技术属于对于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进行实时处理的一种差分方法,可以将测量点在相应的坐标系中更加全面的呈现出来,其精准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

GPS-RTK技术凭借自身高精准度的实时定位,且定位速度较快的优势,得到了测量技术人员的青睐,所以GPS-RTK技术在市政道路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想要使这种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就要对其影响因素、优势进行分析,进而对于其具体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掌握,从而探索出高效应用的方法。

一、GPS-RTK测量技术运用在市政道路工程测量中的优势(一)准确测量地形图在开展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其自然条件比较复杂,这样就会给市政道路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通过应用GPS-RTK测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对GPS-RTK系统接收机相关参数进行设定,将其控制在符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要求的精准度范围内。

同时把设计的路线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简单勾画出地形图的范围,然后输入电子手簿。

在工作人员进行外出作业的时候,电子手簿会自动生成测量范围,从而指导测量人员更好的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这样就会有效减少测量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度有着重要的帮助。

在进行地形图测量工作中,一般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这样对于节省工程施工的成本、缩短工程测量的时间,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辅助绘制纵断面图GPS-RTK测量技术,在市政道路测量工程纵断面图绘制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全球定位系统GPS-RTK技术及南方CASS地形图成图软件和纬地公路设计软件联合用于公路断面测量的方内容,提出了利用上述硬件和软件结合进行内外业一体化的公路断面测量方法。

论文简要介绍了GPS系统的组成、主要工作特点以及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论述了GPS-RTK的工作原理、外业测量的过程、以及在公路工程断面测量中应用的优势;论文介绍了南方CASS地形图成图软件地表模型的建立和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纬地公路设计软件的线路设计和数模建立以及断面图绘制的方法。

论文通过庄盖高速公路2标段的断面测量实例,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利用GPS-RTK及南方CASS软件和纬地软件相结合的一体化公路断面测量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达到了提高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目的,断面数据精度也得到了提高,为快速进行断面测量和地面土方计算提供了解决方案。

论文还论述了GPS-RTK与常规水准仪相结合,解决现状测区高程拟合的问题。

关键词: GPS-RTK;公路断面测量;GPS控制网;南方CASS;纬地软件AbstractThis paper is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content of highway projects, the main research will be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RTK technology for the road section survey, and with latitude in the South CASS software software and graphics within the industry to calculate Earthwork.An outline of the GPS system,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in features and the status of highway engineering; discusses the GPS-RTK cross-section measur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advantages;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 of GPS positioning,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GPS- RTK surveying outside the process: systematic study of latitude in the South CASS with software use. Papers with CASS and latitude to the south of software us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road GPS RTK operation mod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asure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PS RTK technology road measurements (including road surface, profile, cross section) the entire process, and highlights South CASS combining with the latitude to the process of drawing cross-section and earthwork calculations. GPS RTK paper discusses the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water level to solve specific engineering problems, CASS and the latitude of the South proposed to combine the concept drawing, saving time.Key words:GPS-RTK;Road section survey;GPS Control Network;South CASS;Latitude to the software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GPS原理及其应用 (1)1.2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 (4)1.3RTK技术在道路测量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5)1.3.1RTK技术在道路测量中的应用 (5)1.3.2RTK技术在道路测量中的优缺点 (6)1.4影响RTK成果精度的因素 (7)第二章 GPS-RTK测量相关概念 (9)2.1RTK技术的基本原理 (9)2.2RTK线路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9)2.2.1方案设计 (9)2.2.2外业实施 (10)2.3GPS坐标系统及其转换 (10)2.3.1GPS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 (10)2.3.2空间转换思想和转换模型 (11)2.3.3 WGS-84坐标与BJ-54坐标的转换 (14)第三章公路断面测量 (15)3.1公路断面测量的现状 (15)3.2传统公路断面测量方法与现测量方法的比较及实际应用 (17)3.2.1传统公路断面测量方法与流程 (17)3.2.2现公路断面测量方法与流程 (18)3.2.3传统公路断面测量方法与现测量方法的比较 (18)3.2.4GPS-RTK在公路断面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19)第四章 GPS-RTK在公路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21)4.1GPS-RTK技术测量断面的原理 (21)4.2GPS-RTK断面测量的外业实施 (21)4.3GPS-RTK断面测量内业数据处理 (22)4.3.1内业数据处理的几种软件 (22)4.3.2数据导入和预处理 (23)4.3.3公路主线线形设计 (25)4.3.4绘制断面图 (29)4.3.5数模的建立与应用 (28)4.4小结 (31)4.4.1关于生成文件 (31)4.4.2纵断面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32)第五章总结 (34)5.1GPS-RTK在断面测量中一体化的优势 (34)5.2总结与展望 (34)5.2.1RTK的局限性 (34)5.2.2展望 (35)参考文献 (36)谢辞 (37)附录一附录二GPS-RTK技术在道路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第一章绪论1.1GPS原理及其应用GPS是全球定位系统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GPS卫星定位测量是利用GPS系统解决大地测量的一项空间技术。

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

GPS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因此,GPS技术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物探测量工作中广泛普及及应用。

对于物理点的放样已经不再仅仅是采用测角和量距,而是借助GPS导航卫星信号来确定地面点的准确位置。

GPS卫星定位系统由3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设备部分。

其中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 ,轨道倾角为55°。

此外,还有4 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

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

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GPS卫星产生两组电码,一组称为C/A码(Coarse/Acquisition Code11023MHz);一组称为P码(Procise Code 10123MHz),P码因频率较高,不易受干扰,定位精度高,因此受美国军方管制,并设有密码,一般民间无法解读,主要为美国军方服务。

C/A码人为采取措施而刻意降低精度后,主要开放给民间使用。

地面控制部分由一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测站和3个地面控制站组成。

监测站均配装有精密的铯钟和能够连续测量到所有可见卫星的接受机。

监测站将取得的卫星观测数据,包括电离层和气象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传送到主控站。

主控站从各监测站收集跟踪数据,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和时钟参数,然后将结果送到3个地面控制站。

地面控制站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把这些导航数据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卫星。

这种注入对每颗GPS卫星每天一次,并在卫星离开注入站作用范围之前进行最后的注入。

如果某地面站发生故障,那么在卫星中预存的导航信息还可用一段时间,但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

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

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

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即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

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用户设备。

GPS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

接收机一般采用机内和机外两种直流电源。

设置机内电源的目的在于更换外电源时不中断连续观测。

在用机外电源时机内电池自动充电。

关机后,机内电池为RAM存储器供电,以防止数据丢失。

目前各种类型的接受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使用。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

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

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

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码。

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0m;P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1微秒,相当于30m。

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

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

它是从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